硅谷銀行宣佈,拋售210億美元可出售資產,虧損約18億美元,同時進行再融資22.5億美元。
這一宣佈,頓時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僅隔着一天,硅谷銀行股價大跌超60%,產生嚴重的存款擠兌。
然後又一天,硅谷銀行宣佈破產,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
這一系列反應,讓外界看得一愣又一愣的。
還沒反應過來,全美第16大銀行,就這麼破產了。
“噗~~全美第16大銀行,只是小銀行?”蔡晉感覺到有些匪夷所思。
不得不說,鷹醬的遠程養殖技術,確實獨步天下。
網上很多人,都是同一個聲音,那就是硅谷銀行只是小銀行,不足爲奇,又不是花旗銀行、摩根銀行等大銀行。
蔡晉看得都很無語。
全美第16大銀行、總資產2090億美元的硅谷銀行,竟然都只是小銀行。
也不知道,這種笑話到底可不可笑。
如果只是小銀行,對岸怎麼會採取聯合行動,宣佈將提供250億美元緊急貸款支持,爲硅谷銀行儲戶存款託底。
再看看,潘老闆、王老闆等人,據說在硅谷銀行的存款,都打了水漂了。
蔡晉搖了搖頭,說實在的這種蔡晉並不關心,因爲他在海外沒有存一毛錢。
他已經有一種預感的,這並不是結束,而僅僅只是開始。
當真是多變之秋啊!
果然,就如蔡晉所預料,僅僅幾天功夫,全美第19大銀行,Signature銀行也破產了,在去年底的時候,Signature銀行的資產高達1103.6億美元,儲戶存款規模爲885.9億美元。
與硅谷銀行總部在硅谷不同,Signature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其主要業務是爲中小企業和高收入人羣提供金融服務。
而這也成爲了繼硅谷銀行倒閉後,美國倒閉的第二架擁有千億美元存款的銀行。
一家家中小銀行,紛紛暴雷。
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瑞信也暴雷了!
要知道,相比起硅谷銀行、Signature銀行,瑞信銀行可是要大得多,也要出名得多。
瑞信是全球銀行業監管機構認定的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被視爲‘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
這如同是一個信號一般,給了市場重重的一擊。
明明的溫暖的春天,可是在春天卻感受到寒冷。
這種寒冷,在中國還不明顯,在海外那就相當明顯了。
歐美銀行業風暴被引爆,宣佈了進入了寒冬。
誰都沒有相當,這一次的寒冬竟然是以這種方式到來。
還真是差不多滿足,十年一個週期的規律性!
在之前,大家以爲,今年將是全球經濟強勁恢復的一年。
可是恰恰相反,今年是寒冬的一年。
如何過冬,成了整個社會普遍討論的話題。
之前大家都還在羨慕出口貿易的火爆,怎麼都賺錢,到了現在,很多出口貿易的訂單直接沒有了。
蔡晉搖了搖頭,這還真是有些措手不及!
而博弈這麼久的2024財年預算案,遲遲無法公佈,雙方的鬥爭日益公開化、激烈化。
戰場上,戰火不但沒有停下來,反而打得一片火熱。
各種彈藥傾斜,甚至創下了日最高記錄。
他一時間,都有些搞不明白這個世界了。
還好,中國的步伐沒有亂,堅定有力地前行着。
‘嫦娥2號’航天飛機,再次進行載人登月了。
這是中國第四次載人登月,除了駕駛艙的5位航天員,還有五位科研人員跟着出發前往月球。
蔡晉再次明確地收到了,兩架航天飛機的訂單。
他不明白,在之前的時候,CNSA明確,後面的航天飛機將交給中航集團製造,用於提高航天航空業的製造水平。
怎麼現在,又改變主意,反而是給他下訂單。
不過仔細思索一番,蔡晉就有些明白了。
國產大飛機、空天戰機、殲20戰鬥機、轟20戰略轟炸機、運20戰略運輸機.這些已經讓航空航天忙不過來了。
甚至於,衛星製造能力,都跟不上。
估計中國航天、航空領域,都沒有能力再研製航天飛機了。
要是交給中航集團製造,恐怕短期內,是別想拿到一架航天飛機。
蔡晉接到訂單後,開始安排建造了。
反正航天飛機這種,對於他而言,還是很有的賺的。
他也樂着,建造航天飛機,看到中國航天創造一個個航天新紀錄,擁有一個個里程碑。
蔡晉都預計着,估計再過幾年,載人登月將很難引起大家的關注了。
畢竟每年十來次載人登月,這種新聞一年兩年下來,大家也就麻木了,不感興趣了。
就像一開始,運20戰略運輸機往國外運送物資,那是全世界轟動的新聞。再看看現在,連熱搜榜都上不了,根本就沒有關注度。
畢竟,有時候出現10架運20戰略運輸機一起執行任務。
大家也就無感了。
也許等到三五年後,只有載人登火星,纔會引起大家的關注與興趣了。
現在全世界的注意力,不再是太空。
雖然說,去年的世界熱詞,太空霸權絕對名列前三。
各國都在意着,太空霸權。
這是未來通往星際的門票。
誰先掌握了太空霸權,就相當於掌握了未來進出星際的門票。
現在戰爭大家都知道,要優先取得制空權。只要有制空權,就能利用空中優勢,把地面部隊壓的死死的,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未來戰爭也一樣。
誰取得了太空霸權,地面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只能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只要取得太空霸權之後,以後別人要上太空,都得看你的臉色。
所以在之前,一個個國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一個個喊着載人登月、載人登火星。
可是現在忽然一下子寒冬來臨了,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哪裡還有餘錢去發展航天。
寒冬,最重要的是先渡過寒冬,在寒冬之中活下來。
只有活下來,才能談發展,才能暢想太空。
不然的話,吃不飽穿不暖,想要暢想太空腦海都暢想不出什麼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句話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看看NASA提出的5000億美元的預算提案,再怎麼造勢,到現在都沒能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