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十一章 好萊塢是這樣滴(保底一)
一旦挑到中意的劇本了,那好,這時候演員和導演就已經有了,因爲這個劇本就是由經紀公司配好的,裡面的角色由誰演、由誰導都分清楚了,電影公司只有選擇拍和不拍,沒權利更換演員和導演。》,所以說在好萊塢,主流影片並不是由電影公司發起的,而是由掌握了所有大牌編劇和大牌演員的經紀公司來決定,到底這個劇本要不要拍攝,但經紀公司沒有拍攝權,想拍就要交給6大電影公司。
在好萊塢所有的大牌電影演員、導演和編劇,全都簽約在10家大經紀公司名下。這些經紀公司爲了讓這些人才更科學的體現出他們的能力,還通過一系列統計手段弄出來一套評價演員、導演和編劇票房號召力的公式,然後把演員、導演和編劇分級。
這個級是怎麼分的呢?很簡單,就按照過去三年間你參演的影片、執導的影片、編劇的影片票房來當主要依據。其中單塊屏幕過萬的,那就是明星演員、導演和編劇,你說我5年前得過奧斯卡獎,這兩年休息了,對不起,活該,只看近三年的數據來決定的你的身價,三年半之前的數據都不看,就這麼殘酷。一般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的拍攝週期是一年半,也就是說就看你近兩部電影的票房。單塊屏幕票房過萬了,你就可以拿頂薪,你就是一線巨星,沒達到這個標準,你就是二線明星,就當不了大製作影片的主角,當了也拿不到頂級片酬。別和我提以前怎麼怎麼樣,沒用!
這麼分級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只有一個。就是讓演員、導演、編劇別因爲錢去胡亂接劇本,更別去拍攝那種低成本片子。這既是對演員、導演、編劇負責,也是對投資人和觀衆負責。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對這條規則很好的詮釋,好萊塢著名男演員尼古拉斯凱奇,因爲個人經濟原因,不得不去接拍了爛片,票房一落千丈。然後他就再也接不到大製作的好片子了,因爲經紀公司直接把你的級別調低,除非有電影公司願意調低預期票房、被保險公司卡主拍攝預算、甘願冒極大風險、就非得找他拍攝,否則他將越混越慘。很難翻身。
其實就算這6大電影公司願意找他拍攝影片,也是不太可能的,爲什麼呢?因爲還有發行方、也就是電影院線限制着你的投資額度呢。電影院線限制電影公司的投資規模?沒錯,就這麼怪異,產業鏈的最後環節反過來限制產業鏈的初始環節,但是你仔細琢磨吧,老美還真是有智慧,這一招絕了。
劇本有了、演員有了、導演有了、電影公司也有了,咱就開拍吧!慢着。還不成呢,因爲還沒投資呢!沒錢誰給你拍啊?這個錢從哪兒來呢?主要途徑分成了兩大塊,一塊叫預銷售、一塊叫融資。按照美國保險法的規定,電影拍攝之前。預銷售金額必須佔總投資的30%以上纔可以繼續進行融資活動,否則保險公司拒絕爲這部電影投保。而沒有投保的電影,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編劇工會是禁止自己會員去參加拍攝的。說白了吧。預銷售不到投資額的30%,你這個電影就拍不成!
啥叫預銷售呢?就是電影公司拿着劇本去找幾大院線經理。讓院線經理們給這部電影估個價格,誰出價兒高就歸誰放映了。有點像拍賣,他們行業裡叫逼d。假如說院線經理覺得你這部戲最終放映就能獲得一億美元票房,那好,他就會預先支付你30%的預售款,而你這部戲的投資額,也就是一億美金。
這個規則也挺有意思吧?合算絕大多數好萊塢大片兒並不是大家先決定投資幾個億去拍攝的,而是通過一系列規則的流程,很理性的倒推出來一個投資額。這樣做的目的同樣很清楚,就是要保護各方的利益,不會因爲某一方的判斷失誤而牽扯到別人,說白了就是誰也別想拍腦袋做主,即便你有錢,你說了也不算數。
有沒有例外?有!比如說像《007》這種版權不在經紀公司、不在電影公司裡的大製作電影,那就是由版權方自己找人編劇本、自己找電影公司去逼d了,這種特例允許,但不常見,一般都是那種用漫畫、動畫片改變的電影,纔會出現這種情況,而版權方往往是那些漫畫公司,他們會有他們另一套操作方式,這裡就不多說了。
當製作方拿到這30%預售款之後,這部電影還是不能拍,你還得拿着這份預售合同去專門給電影公司貸款的銀行申請貸款,這種銀行會貸給你預售合同金額60%的貸款。如果按照預售款是3300萬美金來算的話,銀行又會貸給你1800多萬,直接用你的預售合同抵押。現在製作方手裡就有差不多5000萬美金了,然後你還要再去做一件事兒,就是去申請退稅,你打算在哪個州當拍攝地,就去哪個州退稅,把消費稅拿回來,這樣又能拿到最少9%左右的稅金。
製片方現在手裡已經有50%以上的預算款了,這種情況下,這部戲才能開機拍攝。那剩下的50%預算款和誰去要呢?好了,這時候才真正進入了融資階段,也就是說不管是社會投資人還是各種封閉基金,想投資也只能投這50%裡的錢,不管你多有錢,也不可能直接全資投入,那是扯淡呢。
在剩下這50%的投資裡,還有很多規則限制,最簡單的就是明投和盲投。啥叫明投呢?就是你明確投給某部電影,投入10%的錢,就佔10%的股份。盲投則更有意思,假如現在有5部電影都要開拍,而你又想投資,但你又不知道哪部電影能賺錢,你就可以採用這種盲投的方式。這時你投入的資金會隨機選擇一部影片,做爲獎勵,你投了10%的錢,可以佔這部電影20%的股份,有點像撞大運。
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這部電影終於算是湊齊了預算,也開拍了,那問題又來了,預算超了咋辦?這種事情在中國電影圈子裡非常多,明明事先說好一億投資的戲,到了某位導演手裡,拍着拍着錢不夠花了,得,投資方還得追加投資,追着追着投資就變2億了,說不定還不夠。
這時候投資方就會非常難受了,等於是被人給綁架了,你不追加,前面的投資就全作廢!你追加吧,能不能賺回來就是個問題了。而且不管多有錢,被人黑、被人騙的感覺是非常彆扭的,很傷投資人的信心,有些投資人經歷過一次之後,以後再也不玩電影了,這就是惡性循環。
這種情況在中國可以成爲常態,但是在好萊塢,兩個字兒,休想!爲啥美國人就這麼厲害呢?不是他們人厲害,是他們的規則厲害,一環套一環,但凡有一個環節你想違規,那整個鏈條你就都別想玩轉了。在這裡又有一個大傢伙出現了,那就是保險公司!
前面說過了,拍電影也好、拍電視劇也好,你必須要上專門的保險,整個保險費是按照總預算的百分之幾來計算的,非常高。但是不上還不成,政府不會強制你,因爲這是民間正常的經濟活動,可是你不上保險,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編劇工會、甚至羣衆演員公會的會員一個都不會來接拍你的戲,因爲這些工會會規裡的第一條就規定了,沒有投保的戲不接。
好了,你投保可不是白投的,那些錢一份都不會白花,因爲在這份保險協議裡規定了,如果你投保之後,預算超支是要由保險公司來支付的。也就是說,只要你這部電影開拍之前投保了,那投資人就可以安心睡覺了,即便預算超支,也不會讓投資人多出一分錢,保險公司全管了。
有義務那就必然有權利,當保險公司介入之後,它會嚴格審查你的預算,你想多花一分錢都沒戲。那些保險公司的稽查員在美國僅次於稅警,一個個和餓狼一樣,和他們鬥凶多吉少。而且一旦你上了保險,保險公司就會一包到底,連影片上映之後的法律義務它都幫你擔負了,要是有人起訴你的電影有任何問題,你不用管,法律責任全由保險公司承擔。
所以在影片的整個拍攝過程中,保險公司的權利非常大。它可以決定你某個演員的使用、某首歌的使用、某個羣衆演員的使用,只要讓它發現演員的身份有問題、歌曲版權有問題、使用未簽約的羣衆演員,立馬就能讓你的影片停拍甚至無法上映,甚至直接凍結你的拍攝資金。也正是如此,保險公司就像是一個行業外的第三方監管機構,在一箇中立的位置上,給電影的拍攝、投資、發行又加了一層保險,以確保大方向不會錯。同時也保證了所有參與方都不能當老大,凡事必須在規則內溝通、妥協、平衡。(……)
ps:ps:今天開始加更換了,走過路過別錯過啊,那玩意捂着也不能生小崽啊,手一哆嗦就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