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南亞立運動啓蒙
李睿並不知道,就是因爲他這隻小小的蝴蝶,煽起了亞洲地區各民族主義的覺醒。這其中也包括緬甸人一些進步人士。
緬甸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他們的文化深受古印度文化的影響。
緬甸是中國南方的緊鄰,但因萬山重疊,兩國的交往很晚。十八世紀五十年代,緬甸國王雍籍牙在給中國皇帝的報告上說,一世紀九十年代時,他的祖先雍田,曾被中國當時東漢政府第四任皇帝劉肇封爲緬甸國王(當時稱爲揮國),還賜給一顆金印。不過中國史學家對此不敢肯定,因爲史籍上查不出這個記載,除非真有金印作證。
緬甸跟中國發生關係,開始於十三世紀,位於雲南的大理王朝被消滅,雲南地區隨着蒙古帝國的擴張,而並於它子國之一的元帝國,緬甸纔跟中國接壤。十七世紀六十年代,緬甸把請求政治庇護的中國明政府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榔,交給清政府。這件事情發生後,中、緬兩國的邦交,並沒有加強,甚至並沒有繼續。因爲緬甸不斷的內亂,中國也正全力在北方開疆拓土。
經過九十年的疏遠,十八世紀五十年代,緬甸名王雍籍牙在位,跟中國恢復邦交。他逝世後,兒子孟駁繼位,進攻東鄰的暹羅王國(泰國),把暹羅併入版圖。
緬甸勢力膨脹,使它不斷干涉中、緬兩國之間屬於中國的一些部落,這些部落向中國清政府乞援,清政府已十分不高興。但按下戰爭電鈕的人物,卻是清政府的一位贓官雲南總督吳達善,他向請求歸附的桂家部落(據說他們是跟隨朱由榔流亡到緬甸的羣臣們的後裔)酋長宮裡雁,索取重賄,其中一件是珍珠馬鞍,宮裡雁無力奉獻,吳達善就把他逮捕入獄害死。宮裡雁的緬甸籍妻子囊古爲丈夫報仇,向緬甸國王孟駁遊說,緬甸遂在這位奇女子引導下,向中國沿邊發動不斷的攻擊劫掠。
中國政府改派明瑞出任雲南總督,於一七六七年,率軍攻入緬甸,企圖奪取它的首都瓦城(曼德勒)。可是進入緬甸境後,在一個名叫象孔的地方,陷入緬軍的埋伏,全軍覆沒。中國政府再派第二次遠征軍,由傅恆當總司令(經略),於六十年代最後一年(一七六九),再度深入。可是熱帶森林地區所特有的瘴氣——空氣污染和虐疾,無法克服,將領和戰士們相繼染病死亡,軍心恐懼,在中途停頓,不敢前進。恰恰這時候,緬甸政府得到消息說,暹羅王國故土上的中國僑民鄭昭,集結了武裝部隊,正攻擊緬甸的佔領軍。緬甸不願兩面作戰,就向中國請求和解,承認作中國的藩屬。遠在北京的弘曆皇帝,正在進退維谷,也樂得就此結束。但緬甸的態度十分強硬,當中國遠征軍代表跟緬甸軍司令眇旺模談判,中國要求緬甸歸還所侵佔的木邦(緬甸臘戍以北一帶)等三個部落的土地時渺旺模左顧右盼,沒有聽完就掉頭而去,遠征軍代表只好瞪着眼睛回來。
緬甸當時的目的只求停戰,並不是真心的低頭,所以當中國退軍之後,兩國敵對如故。一直到了十八年後,一個曾經當過和尚,跟前任王室沒有關係的國王孟雲即位,他爲了取得大國的支持,於一七八八年主動向中國進貢。中國政府於一七九○年,加封蓋云爲緬甸國王,才正式確定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
所以從歷史上我們就可以知道,不管是以前還是清政府都沒有真正的征服過緬甸,緬甸一直是遊離在華夏民族的文化圈之外,緊靠華人政府的一個鄰居國家。緬甸人有自己的文化、文字和風俗習慣。
在西方世界掀起對外殖民的浪潮中,緬甸這個獨立的王國成立英國的殖民地。有因爲緬甸的文化與印度文化相近,英國爲了方便管理就把印度與緬甸合併統稱爲印度。這樣以後,緬甸各加的融合印度文化,而華夏文化對緬甸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小。當然也就談不上對華夏文化的尊敬和仰慕,甚至還因爲之前打敗過中國而輕視中國。
但是在1908年12月之後,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李睿領導的華人勢力在緬甸打敗了他們敬畏的英國人,而且還是次次的打敗。還在他們的國土上建立起了國家。
一部分緬甸人的進步人士這時想起了他們強大的緬甸王朝,他們覺得這羣華人都能夠打敗英國人,我們也可以,以前我們都打敗過華人。現在還是在我們的故土之上,我們一樣可以打敗華人。這裡是我們緬甸人的國土,應該有我們緬甸人來統治。獨立軍這是入侵不是獨立。我們必須趕走這些入侵者。殺光這些華人。建立起一個屬於我們緬甸人的緬甸帝國。
其實,秦國的獨立,對秦國走邊仍被殖民的民衆影響非常的大。這些仍被殖民的民衆中的一些進步人士從英國的慘敗中察覺到英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也不過如此。他們也從秦國的獨立中看到了自己民族獨立的希望。
之後,巴基斯坦這個穆斯林國家的建立如同一個炸彈投入了暗流涌動的湖水中。讓那些想要獨立的民族更加的堅信的民族獨立的信心。接着好消息再次傳來,歐洲人自己打起來了。讓這些民族主義者是心喜若狂。剛開始他們還不是很確定,也不知道歐洲人能打上幾年。但是現在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戰爭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而且各個列強也加緊了對各自殖民地的收刮,讓各個殖民地的民衆的生活苦不堪言。在這些民族主義者的煽動下,一時間各種對抗,起義層出不窮。
東南亞及亞洲的民族獨立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民族獨立的聲勢非常的大。雖然亞洲各民族主義提前覺醒,發展也非常的快,但是畢竟是早產兒。而且還沒有國家來支持他們,所以這些起義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李睿先前是有心想支持他們,讓這些人給英國製造一些麻煩。但是在看了緬甸人民族主義也跟着崛起後,李睿就非常的警惕,他擔心自己費勁心思延緩秦國的自身發展,這些民族主義者獨立,到最後在會反咬他一口。
還有就是如果英法各國的勢力退出了東南亞,日本這個國家誰去牽制,靠美國這個商人國家嗎。李睿感覺非常的不靠譜。他害怕沒有牽制的日本會提前發動侵華戰爭。李睿可是知道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二戰時日本已經殖民的華夏,但是華夏非常的幸運,不然戰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呢,也說不一定華夏真的就亡國亡種了。
但是有些事情並不是有李睿的意志而轉移的。有些事情他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