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方的茫茫大草原上,數千年來一直生活着彪悍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自小從馬背上長大,是天然的優秀騎兵,成年男子幾乎不用訓練便能立刻投入征戰,所以遊牧民族雖然人口不多,但卻往往能集結起數以十萬計的強大騎兵羣,在茫茫草原上,農耕民族幾乎不可能同他們抗衡。面對遊牧騎兵的進攻,農耕民族往往只能採取被動防禦的措施,在東方,華夏民族爲了抵擋遊牧騎兵,自春秋戰國年**始便修築了橫亙北方便將的萬里長城,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防禦設施。遊牧民族對於農耕民族來說似乎天生就處在進攻的位置上,而農耕民族則只能被動防禦。
不過這一局面在公元前一百多年被東方的一個偉大的帝王改變了。這個帝王就是以武勳照耀千秋的漢武大帝。
在漢武大帝的努力之下,漢軍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戰鬥力。漢軍騎兵以義無反顧的氣勢深入陌生的茫茫大草原,轉戰千里,硬是憑藉騎兵將鼎盛的匈奴大帝國給打得奄奄一息。之後,匈奴由盛轉衰,很多時候都向漢廷俯首稱臣,雖然也有時反叛,但整體上對中原王朝表現的是臣服的姿態。
百多年後,到東漢時,匈奴因爲內部權利鬥爭而發生分裂,一部匈奴南遷歸附漢廷,當時的漢廷讓南匈奴部衆定居在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北方諸郡。至此,南匈奴從某種程度上成爲了漢朝的藩屬,爲漢朝戍衛邊疆。
在鮮卑、烏丸等入侵時,南匈奴多次派軍隨同漢軍出征。在東漢時,南匈奴可以說爲漢廷做了不少事。
但南匈奴畢竟是還匈奴,他能成爲很好的打手,也能成爲最兇惡的敵人。現今中原大亂,漢廷威信一落千丈,囤駐在五原一帶的南匈奴已經露出不穩之相,如果他們反叛,朝廷派在五原一帶的官吏和少量的漢軍根本不可能應付得了,何況在這些官吏之中,誰知道究竟有多少同南匈奴有曖昧的關係。
此時,南匈奴單于是羌渠,就他自己來說,他並不願意反叛漢朝,不過他麾下的大部分都候將軍卻強烈地要求趁此良機反叛漢廷,其中特別以休圖各部、右部首領的表現最強烈。現在,南匈奴內部分成了兩個派系,一派以羌渠單于爲首,並不贊同反叛漢朝,另一派則以休圖王及須卜古都候爲首,強烈要求殺了五原、雲中等郡的官吏趁機揮兵南下。
雖然要求反叛的勢力很強大,但羌渠做爲單于,實力也不容小覷,從整體上說,雙方實力相當,所以誰都說服不了誰。雙方相持着,矛盾越來越激化,已隱隱有爆發內亂的趨勢。
就在五原局勢日趨緊張之時,一支漢軍騎兵突然開進了五原。這支軍隊約有五萬騎,樣貌與正宗漢人稍有區別,打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