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滅吳

“攻山?爲什麼要攻山?”楊子璐擡頭看着姑蘇臺。

“但是……如果不俘虜了夫差,怎麼滅了吳國?”莽高遲疑着說出自己的意見。

“滅了吳國,不一定要俘虜夫差的!柘稽呢?讓他叫他過來!”楊子璐說完,就轉過身來,走入帳篷內。

莽高雖然奇怪,但還是按照楊子璐所說的,帶了柘稽來。柘稽雖然跟隨大軍,但漢國文武職權比較分明,不比其他諸侯國的大夫,出則爲將,入則爲相。所以這次的戰爭柘稽並沒有參與,他在漢軍大營中負責管理輜重。

柘稽走入中軍大帳,對楊子璐施然一禮道:“臣,參見主上!”

“免禮!”楊子璐擡了擡手,說道:“寡人想派你去楚國。”

“楚國?”柘稽疑惑的說了一聲,旋即問道:“主上是準備讓臣出使楚國那一位啊?”

這個時候,漢國已經從楚國得到準確的消息。楚王逃脫了白公勝的魔掌,不知道躲在那裡,同時葉公也準備起兵討伐白公勝。

而楚國各地縣尹、將軍、大夫對白公勝的態度也不如何好,主要是因爲白公勝殺了子西、子期、公子啓三人不說,還殺了楚國有名的賢大夫管脩。這個管脩不僅僅是賢,而且他還是管仲的七世孫,在楚國有不少法家的師兄弟、徒子徒孫。

楚國近半的大夫、縣尹、將軍都已經準備跟隨葉公出兵勤王。而僅僅只有近半的人,這還是因爲不少楚國大夫對白公勝的父親太子建感到同情,還有因爲白公勝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纔是楚國真正的正統。

不過即使如此,除了白公勝自己這些年來培養的嫡系,其他大夫對於支持楚王還是白公勝的態度,都非常曖昧。這也讓白公勝的情況並不容樂觀。

楊子璐站了起來,緩緩說道:“寡人想讓你出使白公勝,表示我漢國對白公勝的支持,同時我漢國可以一定程度的出兵幫助楚國,維護正統!當然最重要的是,寡人希望你可以在白公勝戰敗的時候,帶他到漢國!”

柘稽猶豫了片刻,開口說道:“但是主上,現在我們有能力出兵楚國嗎?而且帶白公勝到漢國,恐怕白公勝不會願意。”

“我們沒有能力,但吳國的士兵有能力嘛!至於白公勝不願意,你可以帶他的兒子,或者兄弟來。寡人不過是爲曰後漢國進攻楚國,留下一個機會罷了。當然白公勝來了最好,白公勝畢竟是太子建的嫡長子。”楊子璐說道。

柘稽立刻明白了,楊子璐是想借着個機會,消耗一下吳國的戰鬥力,好讓漢國更加容易控制住吳國。

柘稽點點頭說道:“主上這個建議很好,但如果不能夠短時間內佔領吳國,恐怕白公勝他並不會相信主上你的承諾。更加不可能來漢國!”

“這就是寡人要交給你的第二個任務,進入姑蘇城,讓伯嚭他們投降。再以太子鴻的名義,向吳國各地發送文書,宣佈吳國投降。”楊子璐臉露出一抹微笑。

“只是恐怕太子鴻的名義不夠,臣看莫不如先是宣佈夫差戰死,反正夫差現在被困在姑蘇臺內,吳國上下沒有幾個人知道夫差的生死。而夫差不站出來闢謠,他就算是沒有死,也變成了真死。而此時再宣佈太子鴻登基爲吳國國君,並傳詔吳國各地,宣佈吳國成爲漢國的附屬國。到了這個時候,主上只是需要割一塊土地給吳國安置即可。”柘稽獻計道。

楊子璐聞言,思索了半響,也感覺柘稽這條計策非常可行。太子鴻不比之前的太子友,太子友從夫差第一次率領大軍幫助魯國對抗齊國以來,已經監國。威望和能力都建立了起來,但太子鴻不同,這個太子鴻是夫差三個兒子都死翹翹後。夫差無奈將最後的一個兒子,也就是太子鴻立爲太子。

而且這個太子鴻才十六歲,正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他的命令頒佈下來,也不知道有多少吳國的大夫會服從。但如果夫差死了就不同了,這些吳國大夫不服從太子鴻的命令都不行,而且吳國也保存了,相信這也會讓他們的抵抗決心削弱到最低。

當然吳國並非是真正的保存了下來,而楊子璐也不可能讓吳國真正的保存下來。吳軍他未來只是漢國國內一個附庸,很顯然吳王最後之會保留一個名義上的國君頭銜,因爲他的權力會慢慢的被漢國所架空,特別是在有大內殲伯嚭在,這個架空速度會快上不少。

楊子璐摸摸下巴,說道:“嗯,不過割讓那一塊土地給太子鴻呢?”

柘稽提議道:“嗯,莫不如梅里(現無錫)如何?主上滅了吳國,如果要爭霸天下就必須遷都北上,姑蘇城臣認爲最好了。而梅里距離姑蘇城不過百里。在主上的監視下,太子鴻也翻不出什麼風浪來。而梅里又地處太湖平原一帶,土地肥沃。如此一來也可以安,吳國遺民之心。”

楊子璐思索了片刻,卻搖搖頭說道:“既然要表達誠意,安撫吳國遺民,那麼直接就姑蘇城。”

“主上,這不太好吧?姑蘇城土地肥沃,怎麼能夠讓給太子鴻呢?臣恐怕曰後會讓太子鴻有了反撲的能力!”柘稽遲疑着勸說道。

“正因爲土地肥沃,纔可以顯示出寡人的誠意,至於太子鴻,寡人會讓他變成了沒有牙沒有爪的老虎。此事你就不必多言了,柘稽現在你就下去準備出使姑蘇城的事情吧!”楊子璐擺擺手說道。

“諾!”柘稽雖然心中還想勸說楊子璐,但最後還是不得不退下去。同時奇怪,楊子璐爲什麼不遷都姑蘇城呢?從那一個方面來看,姑蘇城目前也是最好的遷都地。

其實楊子璐之所以不遷都姑蘇城,那是因爲姑蘇城的位置並不適合北上爭霸。好比吳國北上和齊國爭霸那樣,糧道長達三千里,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這樣的距離的造成的後勤壓力都非常的大。更別說要到中原,距離更加長。不過楊子璐一時間也沒有想到到底遷都到那裡去。

就在楊子璐正琢磨着遷都那裡去,莽高這個時候走入帳篷,對楊子璐稟報道:“主上,夫差派了個使者來!叫王孫雒的!”

“哦!那讓他進來吧!”楊子璐思索了半響,想道:反正見一見也沒有什麼所謂。

沒有過多次時間,只見王孫雒赤裸上半身,以膝蓋爲腿,跪着走入中軍大帳。楊子璐禁不住爲王孫雒這個打扮和行動給震驚了、楊子璐霍然站起來,雙手虛託道:“王孫大夫,你這是幹什麼!快快起來啊!”

王孫雒聞言,非但並沒有站起來,反而對着楊子璐磕頭道:“君上!我家主上鑄下今曰之大錯,已經罪無可赦。但希望君上念在當曰江上弭兵,我家主上那麼一點可憐的情分,放過我家主上!吳國願意成爲漢國的附庸,世世代代,永不叛離!”

楊子璐聞言,也禁不住動搖了。但楊子璐想到勾踐,他不知道夫差會不會成爲勾踐,但他不能夠冒這個險。楊子璐咬了咬牙,辯駁道:“過去上天給予了吳國覆滅寡人漢國的機會,但吳國並沒有捉住。而現在上天給予了寡人漢國覆滅吳國的機會,寡人怎麼能夠聽從吳王的話,而罔顧上天呢?”

王孫雒聞言,登時啞口無言,嚎哭道:“君上,難道真的要滅了吳國嗎?”

楊子璐咬了咬牙,開口說道:“寡人可以不滅吳國!”

“當真!”王孫雒不知道爲什麼峰迴路轉,不過他已經顧不上了。

“但此吳國非夫差之吳國,而是寡人之吳國。寡人會立太子鴻爲吳國國君!”楊子璐說道。

王孫雒聞言,慘然一笑:“此吳國,僅僅是存其祀罷了!與亡又有何區別呢?”

在先秦時代有一個慣例,那就是滅國可以,但不能夠滅祀。這是祀就是祭祀祖宗,就好比周朝,滅了商朝。當時並非趕盡殺絕,周武王還留下商紂王的兒子,來到祭祀祖先,只不過後來商紂王的兒子造反,這才被殺。不過即使如此,給是祭祀並沒有被滅絕,而是移交給宋國,因爲宋國的開國祖先微子啓是商紂王的兄長。

這是當時一個不成文的慣例,王孫雒的意思是說,楊子璐其實已經滅了吳國。

楊子璐聞言沉默了半響,強詞奪理道:“這是上天的意思!”

王孫雒沒有辦法,楊子璐這個雖然是歪理,但歪得你卻不知道該如何辯駁。

王孫雒,長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君上,難道真是不能嗎?”

楊子璐轉過身來,吩咐道:“來人,帶王孫大夫下去!”

兩名強壯的羽林軍士兵立刻走入中軍大帳,王孫雒慢慢站起來,揮揮手說道:“不用!我有手有腳,只恨當曰爲了爾說了一番好話!只恨當曰沒有進言滅漢!”

“大膽!”兩名羽林軍士兵聞言,立刻兩眼一瞪,手握刀柄,就等楊子璐一聲令下,捉下王孫雒。

楊子璐背對着所有人,擺擺手說道:“送王孫大夫下去吧,別有什麼不敬的!”

王孫雒到了這個時候也知道,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苦笑一聲,沒有說話,轉身就離開。

在王孫雒離開了沒有多長時間,柘稽就出使姑蘇城。姑蘇城此時兵力不過千人,加上有伯嚭這個內殲。太子鴻不過十六歲半路,在伯嚭極力慫恿下,最後決定開城投降。

而楊子璐則調集吳國俘虜,在姑蘇臺坐落的姑蘇山下,挖掘壕溝,挖出來的泥土,則在壕溝邊上,堆起土牆,土牆上再插上木樁。立刻形成了一面二丈高的圍牆,將姑蘇臺圍住。

在這段時間夫差也沒有甘心死守,多次派人下山突圍,但到了平原上,這些步兵那裡是騎兵的對手呢?立刻被漢軍殺得七零八落。經過一個月後,夫差身邊的士兵僅僅剩下五百人不到,而大夫王孫雒和伯嚭而兒子伯笪也戰死。如果不是姑蘇臺地形險峻,恐怕早就被楊子璐揮兵攻了下來。

而在這段時間,楊子璐也沒有在姑蘇臺下等夫差,他留下爲人穩重的舌庸和二千騎兵困住姑蘇臺和看守戰俘挖掘壕溝。

楊子璐自己則坐鎮姑蘇城,但楊子璐並沒有像上一次那般,在姑蘇城內大肆掠奪。而是下令士兵不得搶奪他人財富,不得(女幹)銀婦女,不得無故傷人,三條律令。

這還不算,爲了拉攏吳國人,楊子璐還宣佈今年吳國秋收人頭稅免除,秋稅減免一半。明年開始將按照漢國的法律,攤丁入畝。這大大的讓吳國的國人高興了一把,也讓他們開始擁戴楊子璐。

楊土狗則率領二千騎兵,接收長江以南,吳國的城邑。這些城邑倒也配合,一來是他們沒有多少兵力,二來是由太子鴻的命令。等夏尤率領水師來到了,漢軍的兵力也充足了。楊子璐親自率領三千騎兵,一萬步兵揮師北上。

而這個時候,太子鴻也已經完成了楊子璐給他的任務,將夫差戰死,他登位爲國君的消息通報吳國。緊接着沒有多長時間,自然就是吳國成爲漢國的附庸國。因爲漢國只是子爵,太子鴻還在伯嚭等人是慫恿下,自降爵位。成爲吳男,也就是最低級的男爵。

所以楊子璐帶兵北上,其實主要就是接受吳國的國土,當然也許有幾個頑固分子,但絕對不會有太多。

在這之前,楊子璐爲了氣夫差,還特意將這些詔書都送了一份到姑蘇臺。等夫差看到自己的兒子自降爵位的時候,氣得吐血,暈了過去。等夫差被救醒了過來,長長嘆了口氣,道:“悔不聽相國話啊!寡人無顏去見相國了!”

夫差說罷便用衣袖遮擋着臉,自刎而死。夫差死了,姑蘇臺上的五百人不到的殘兵敗卒,也下山投降了。

就在楊子璐興高采烈的接手吳國的領土,在楚國卻爆發了一場僅次於當年楚莊王清除若敖氏的戰爭。葉公率領五萬大軍進軍載郢了!

天下人已經顧不上吳國了,所有目光都投放在載郢這一座城池上。

(未完待續)

第256章 魯國求援第192章 不能攻,不能困,那就擾!第277章 子貢使夫差第241章 江上弭兵第283章 夜談第236章 楚軍的放縱第116章 出征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09章 製成草紙第455章 楚國形勢第213章 一箭雙鵰第257章 伍子胥出使第243章 衛靈公、孔子第106章 蒸餾器第13章 興師問罪(下)第365章 三個木盒(下)第23章 鄭旦的黯然第111章 焦炭第83章 糊塗事第242章 誘人穆姬第259章 後院不穩第306章 邾國求援第321章 戰後第221章 刺殺與伏擊第303章 蔡國斬使第442章 滅齊(下)第297章 遷都廣陵第269章 陷姑蘇(1)第92章 至句無第396章 結盟公室第197章 甌江第344章 選舉爲王第248章 夏尤論兵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87章 贖奴隸第225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3)第85章 禍水級使者第142章 鬼面軍來投第304章 夜下蔡國(上)第248章 夏尤論兵第298章 齊國內亂第179章 稷下學宮第193章 三夷族內訌第65章 進退維谷的聯軍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185章 三夷族的來歷第295章 葉公平亂(下)第86章 談判第178章 使者(下)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372章 忽悠孔夫子第262章 艾陵之戰(中)第206章 多事之夏第50章 脫困第60章 產裡族無奈的選擇第106章 蒸餾器第290章 烽煙起第86章 談判第390章 二請熊宜僚(上)第304章 夜下蔡國(上)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399章 白虹貫日第80章 戰(中)第231章 吳國插手第264章 齊國求和第345章 一波三折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392章 晉國亂象起第81章 戰(下)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308章 楚漢相爭(1)第275章 霸主夫差(1)第440章 滅齊(上)第418章 是你!第52章 解開心結第198章 渡江問策第397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上)第401章 楚軍撤兵,亂象起第432章第141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續)第156章 騎兵戰術第430章 試探第125章 慶功第49章 救人也需分緩急第173章 姑蔑國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141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續)第56章 勸誘第417章 入城第188章 三夷族的聯軍第154章 山寨版長弓第305章 夜下蔡國(下)第32章 猿公第320章 楚漢相爭(13)第1章 落難者第103章 殘竹V猿公第322章 戰爭的延續——外交第258章 伍子胥使齊第3章 越國
第256章 魯國求援第192章 不能攻,不能困,那就擾!第277章 子貢使夫差第241章 江上弭兵第283章 夜談第236章 楚軍的放縱第116章 出征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109章 製成草紙第455章 楚國形勢第213章 一箭雙鵰第257章 伍子胥出使第243章 衛靈公、孔子第106章 蒸餾器第13章 興師問罪(下)第365章 三個木盒(下)第23章 鄭旦的黯然第111章 焦炭第83章 糊塗事第242章 誘人穆姬第259章 後院不穩第306章 邾國求援第321章 戰後第221章 刺殺與伏擊第303章 蔡國斬使第442章 滅齊(下)第297章 遷都廣陵第269章 陷姑蘇(1)第92章 至句無第396章 結盟公室第197章 甌江第344章 選舉爲王第248章 夏尤論兵第40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87章 贖奴隸第225章 第二次漢越之戰(3)第85章 禍水級使者第142章 鬼面軍來投第304章 夜下蔡國(上)第248章 夏尤論兵第298章 齊國內亂第179章 稷下學宮第193章 三夷族內訌第65章 進退維谷的聯軍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185章 三夷族的來歷第295章 葉公平亂(下)第86章 談判第178章 使者(下)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372章 忽悠孔夫子第262章 艾陵之戰(中)第206章 多事之夏第50章 脫困第60章 產裡族無奈的選擇第106章 蒸餾器第290章 烽煙起第86章 談判第390章 二請熊宜僚(上)第304章 夜下蔡國(上)第403章 攻其不備,主上醒第399章 白虹貫日第80章 戰(中)第231章 吳國插手第264章 齊國求和第345章 一波三折第431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392章 晉國亂象起第81章 戰(下)第239章 弭兵之盟第308章 楚漢相爭(1)第275章 霸主夫差(1)第440章 滅齊(上)第418章 是你!第52章 解開心結第198章 渡江問策第397章 第三份盟書的作用(上)第401章 楚軍撤兵,亂象起第432章第141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續)第156章 騎兵戰術第430章 試探第125章 慶功第49章 救人也需分緩急第173章 姑蔑國第236章 以退爲進第141章 黃雀後面站着個獵人?(續)第56章 勸誘第417章 入城第188章 三夷族的聯軍第154章 山寨版長弓第305章 夜下蔡國(下)第32章 猿公第320章 楚漢相爭(13)第1章 落難者第103章 殘竹V猿公第322章 戰爭的延續——外交第258章 伍子胥使齊第3章 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