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波音集團公司仍然航空製造業的霸主,似乎是不可挑戰的絕對強者,但是在楊傑以及華興科技集團公司衆多的航空專家眼中卻完全不是這樣的。
現在的波音集團內部其實是存在着巨大的問題,只不過一直掩蓋在自身的光輝之下。
其實波音內部存在着很大的內部矛盾,高層爲了創造更多的利潤對自身這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機械師開始下手,不斷地開掉這些薪酬很高的工程師,其實在波音內部造成了很大的動盪。
數年前高層就跟內部工程師以及機械師的矛盾爆發過一次,波音的工程師和機械師們發動了長達兩個月的罷工,對波音工廠的生產和波音787飛機沒能按時交付。
波音管理層疲於應對強勢的工會,很難給華爾街的投資者們一個滿意的答案,所以也是在南卡州重新建設第二條生產線。
離譜的是在南卡州建立的生產線僱傭的機械師中,不少曾是“街頭小混混”,他們只是想賺錢填飽肚子而已,或者是一些曾在快餐店做三明治的人。
雖然波音號稱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培訓體系,但是這條生產線招募的大部分都是些毫無經驗的新手,這個過程中自然是出現了很多的質量問題。
民用大客機這樣對品質和安全性要求極高的產品竟然讓一些新手來進行組裝生產,這不是開玩笑麼!
這條新的組裝線上問題多多,這也是導致787等客機不斷延遲交付、以至於麻煩不斷的重要原因。
中華福克集團公司新開生產線招募的工程師和技師都是從合作指定的高校和專科大學挑選出來的,這些高校培訓模式都是按照公司實際需要的技能進行的,而且學生會提前進入工廠實習培訓,有着自己一套嚴格的程序流程,能夠正式進入公司內部的人員基本上都是篩選了好幾遍才留下來的,不會從社會上進行招募。
而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子集團公司都是按照這套模式進行的。
波音現在爲了壓縮成本差不多已經到了魔怔的地步了,從七八年前就開始允許供應商自行設計,然後不斷地開除自己內部的高級工程師,不斷地將設計開發外包出去,到現在更是大批地開除軟件高級工程師,將軟件工程項目轉移到軟件工程師薪資成本很低的國家,尤其是天竺國。
天竺國國內在在航空航天領域本身就缺乏深厚的技術背景,這些工程師主要是按照波音公司制定的標準規範來寫程序,波音的工程師負責對這些軟件進行測試。
其實波音方面的這些軟件工程師對天竺國這些軟件公司開發的軟件是很不滿意的,因爲在測試當中發現了很多的漏洞,但是波音集團高層依然堅持要這麼幹,因爲天竺國的這些碼農們的低薪資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到現在波音甚至將軟件測試這一環節都承包給了天竺國內的軟件公司,儘管波音稱自己軟件研發上並不依賴任何一家外包公司,但是這家公司就是這麼做的。
這他孃的就是在作死呀!
波音之所以敢這麼幹還是因爲這家公司手中的權限特別大,自己可以給自己的飛機產品進行適航證的簽發,又當裁判又當選手,很多問題米國航空局方面都是充耳不聞,任由波音內部胡搞。
不過最嚴重的其實是這家集團公司在進入這個世紀後內部就在公司內部發展戰略上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這個纔是這家集團公司無論如何也無法扭轉過來的痼疾。
其實現在的波音集團公司已經完全被華爾街給控制住了,這個上個世紀從西方國家興起的新自由主義讓金融業失去了嚴格的監管,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將一隻怪獸從牢籠裡面給釋放出來。
這隻怪獸進入到九十年代後就已經形成了一股無比巨大的力量,尤其是以華爾街爲主的財團利用金融手段像一隻巨大的吸血鬼一般從米國各個行業榨取最大的利潤和財富,這對米國國內的製造業形成了非常大的衝擊。
除了米國的高端製造業還能享受到豐厚的利潤還能在國內存在着,中低端製造業已經全部被華爾街財團給幹掉了。
就算如此,剩下的高端製造業差不多也被華爾街給控制住了。
米國國內的這些製造業巨頭在面對華爾街勢力的時候只有三條路,第一個就是像波音一樣想盡辦法把自己的業績做得更符合華爾街的胃口,要麼像GE這樣用旗下的GE資本大力賺錢,要不就是像摩托盧拉集團公司那樣迫於華爾街的壓力被迫肢解,把自己的業務一塊一塊地分離出去賣給其他的資本變現成資金。
華爾街的這些人只是將波音當成賺錢的工具,一切以利益爲優先目標,不斷地削減各種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不斷地將不賺錢的製造部分分包出去,更加關注如何取悅華爾街的這些投資者,如何讓波音的股價保持高位,帶給投資者可觀的回報。
當年研製787客機主要是爲了應對空客的A380,也算是波音在777以後最大的一個機型研發項目了,其他新機種開發計劃幾乎都得不到投資者以及股東的支持。
這些年波音方面一直都是在現有的老機型上進行小幅度的升級,投入的研發力度其實很小,研發創新其實已經是陷入了停滯,處於一種吃老本的狀態。
中華福克集團公司崛起主要還是靠F150這款機型殺入到了民用航空市場銷量最大的細分市場,享受到了豐厚的利潤,同時也是對空客和波音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F150機型是以中華福克集團公司爲主導,集合了荷蘭和德意志以及米國數家航空公司的航空技術力量研發的一款成功機型,牽涉到了荷蘭福克公司、德意志多尼爾以及米國國內的仙童公司,這幾家公司的研發團隊也是爲這款機型出了不少力氣的。
這中間德意志多尼爾公司倒閉破產,不過中華福克集團公司也是得到了部分的技術專利和知識版權以及技術團隊繼續開發F150機型。
F150機型在德意志以及荷蘭方面的幫助下也是順利地在七年前拿到了歐洲以及米國的適航證,在海內外賣得很好,也是對波音和空客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波音爲了對付這款機型差不多也是在幾年前啓動了新型737機型的研製,從得到的情報來看,波音的工程師主要是在自己幾十年前設計的737機型上打補丁,終於將以前的機械液壓操控系統換成了電傳飛控系統,爲了省錢,並沒有對自己的機翼進行重新設計,而是將涵道比更大的發動機往機翼前面伸出去,目的就是爲了塞下更大的發動機。
這樣的改動其實氣動設計方案要重新進行設計的,不過波音方面爲了省錢和趕工主要是在飛控上面打補丁,連地面靜平衡實驗都懶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