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江上數峰青(續)

盛子瑾逃到濉河南岸,躲在蘆葦叢中,目睹了地主武裝把江上青等人的遺體拋到水中的經過,氣得肝膽欲裂。但他此時是過河的泥菩薩,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兇手們揚長而去。

聽到槍聲小灣村響起激烈的槍聲,受江上青指派負責接應盛子瑾一行的趙匯川部,趕到了附近。盛子瑾這才露面,向趙匯川說了事情經過,讓趙匯川保護他回專署駐地。

趙匯川是員,抗戰爆發後自己拉起了一支游擊隊,江上青隨盛子瑾到達皖東北後,和他接上了關係。歷史上趙匯川部被編入了盛子瑾部隊,編成了一個團。現在和歷史不同,八路軍到了皖東北,趙匯川部不需要盛子瑾給番號了,直接編入張愛萍指揮的皖東北地方武裝序列了。

一聽江上青犧牲,趙匯川急了。他是黨員,知道江上青是安徽省委任命的皖東北特支,是現在的皖東北特委委員,負有重大責任。他這一犧牲,那損失就大了。

趙匯川什麼也不說,帶着盛子瑾和部隊沿濉河向下遊趕,一直到了青陽鎮,與泗縣第四區區長吳亞民回合後,纔在青陽大橋下撈出了江上青等人的遺體。

歷史上的小灣事件遇難烈士共8人,只有盛子瑾一人逃生。現在由於盛子瑾帶了一個連的警衛部隊,犧牲人數竟然高達86人,還有個別警衛連的士兵逃生。泗縣第四區區長吳亞民向民間購買了二四棺材,不分級別全部成殮。

劉一民得知江上青犧牲的消息,已經隔了一天了。許志遠一夥已經逃向路西去了,追之不及了。再說了,盛子瑾雖然心裡清楚一定是許志遠派人下的黑手,但並不知道是周益齋、王仲濤、柏逸蓀三人具體乾的,這事暫時是個謎案,只有抓住了許志遠才能弄清真相。而且,許志遠是做賊心虛,自己逃跑了,等於是暴露了他的罪惡。不然的話,盛子瑾也只能吃啞巴虧,恐怕連去許志遠部調查都不敢。

張愛萍和江上青感情深,鋼鐵一樣的漢子竟然哭的和淚人一樣,要求立即追查此事,弄清事實真相,緝拿兇手,爲江上青報仇。

劉一民說不用查,盛子瑾說的對,此事絕對是許志遠一夥乾的。他要不是心裡有鬼,跑什麼?不說別的,單是他勾結陳國柱部消滅黎純一部隊,就罪不可赦。這幫土頑,打鬼子找不到他們,打內戰卻在行的很。簡直是一幫渣滓!

張愛萍請求劉一民把教一旅騎兵營派給他,他要率領部隊追過津浦路,抓捕許志遠一夥,給江上青報仇。

張愛萍這也只是宣泄憤怒,他心裡明白,許志遠一夥逃過津浦路去,就是爲了懼怕八路軍打擊,投入桂系部隊懷抱中去了。八路軍就算再想爲江上青報仇,也不可能主動攻擊抗日友軍的。

這個事情,說明皖東北根據地建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是擱在八路軍其它老根據地,許志遠一夥休想逃出去,沿途的縣區武裝、民兵會遲滯他們的行動,等主力趕上來殲滅他們。同時也說明地方武裝通訊手段太落後,要是趙匯川他們有電臺,只要給在靈北高樓地區的高原發個電報,八路軍自會派騎兵追擊,許志遠也不可能逃脫。

痛定思痛,劉一民給彭雪楓發報,要他注意查找許志遠行蹤,一經發現,想法誘捕,審訊查明江上青犧牲的真相,爲犧牲的烈士報仇。同時下令在青陽鎮召開江上青烈士及小灣事件烈士追悼會,建立烈士陵園,刻碑永志。命令教一旅、新一旅暫停向淮河以南和津浦路的軍事行動,所有部隊以連、排爲單位,集中一段時間幫助張愛萍的皖東北特委整編地主武裝,建立縣區政權。

劉一民特意提醒高原、程翠林,一定要到許志遠盤踞的老巢去,查清楚都是哪些人跟着許志遠跑了,如果是大地主,要沒收他們來不及帶走的糧食和錢財。

許志遠跑了,黎純一跑了,張國柱也跑了,皖東北最大的地方武裝都跑了,只剩下盛子瑾率領的專署直屬武裝了,這支部隊沒有太大問題,既不會當漢奸,也暫時不會與八路軍搞摩擦。只要八路軍快速行動,趁勢清理那些地主武裝和遊雜武裝,皖東北的形勢一下就會徹底穩定。

江上青的犧牲,竟然換來了皖東北如此好的形勢,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在江上青的追悼會上,盛子瑾泣不成聲,他一直視江上青爲左膀右臂,現在臂膀折斷,讓他如何不悲痛欲絕?

也不光是盛子瑾,整個第六專區參加追悼會的兩千多人全都泣不成聲。他們哭的不僅僅是犧牲了一個戰友,而是爲皖東北抗戰而哭。江上青自到皖東北後,幫助盛子瑾拉隊伍,開辦軍政幹部學校,對堅持皖東北抗戰立下了大功。可能是感動了上天吧,追悼會進行中,突然下起了綿綿細雨,讓乾旱的皖東北、蘇北大地旱情明顯緩解。

張愛萍在會上發表了悼念江上青的講哈,號召皖東北人民團結起來,建立抗日政權和武裝,堅持抗戰,用勝利來紀念江上青同志和小灣事件犧牲的烈士們。

劉一民參加了江上青的追悼會,他說:“江上青同志是替盛子瑾專員犧牲的,敵人是衝着盛子瑾專員來的。只不過他們不認識盛子瑾專員,以爲穿軍裝、戴眼鏡的江上青同志就是盛子瑾專員,這才集中火力瞄準江上青同志打。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在團結抗日的旗幟下,仍然隱藏着一些不顧大局、不識大體、打鬼子不積極、搞摩擦當先鋒的頑固派。這些人,不是爲了抗戰,而是想利用抗戰來搶地盤、招兵買馬、擴充實力、發國難財。他們和鬼子漢奸一樣壞。誰要是影響了他們的利益,他們馬上就會刀槍相向,根本不管你是不是他的戰友或上級。盛子瑾專員和江上青同志就是因爲沒有認清許志遠這類人的真面目,以爲他們再過分也不會對自己人下殺手,這才遇伏。江上青同志和小灣事件犧牲的烈士們的鮮血沒有白流,它讓皖東北的老百姓擦亮了眼睛,認清了誰是抗日的,誰是打着抗日旗號幹壞事的。也就是說,認清了誰是我們的同志,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一點是用烈士們血的代價換來的,對於今天的皖東北來說顯得尤爲重要。”

劉一民接着講了建立和恢復皖東北抗日政權、建立皖警備司令部的重要性,鼓勵皖東北軍政幹部學校的學員們放下課本,到軍隊中去,到地方上去,建立縣區村三級政權,宣傳發動羣衆,動員羣衆組織成立真正抗日的、保家衛國的地方武裝,堅決打退日僞軍將來的掃蕩。

處理完江上青的後事後,皖東北政權建設和地方武裝整編進入了實質性階段。現在除了宿縣縣城還在日軍手中外,皖東北淮河以北的五河、靈璧、泗縣、盱眙四縣的縣城都在八路軍手中,五河縣長李東逸已經被我黨委派的縣長代替,靈璧縣長許志遠和代理泗縣縣長黎純一都跑了,宿縣縣長、盱眙縣長還在遊擊。整個皖東北出現了政權真空。以劉一民的作風,自然是不會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一道道命令從半城鎮發出,江上青創辦的皖東北軍政幹部學校的學員緊急畢業,同唐星櫻在雙溝創辦的幹部訓練班學員一起,組成一支支工作隊,在從部隊和地方武裝中抽調的老黨員幹部的帶領下,開赴各縣,組建縣、鄉抗日政權。

張愛萍以趙匯川部、孫象涵部和從蕭、銅地區撤過來的我黨控制的地方武裝爲基礎,組建了三個團、七千人的皖東北警備旅,並以我黨在皖東北的地方武裝爲基礎,組建各縣縣大隊、區中隊,開始和教一旅、新一旅進行混合訓練。

這一次,劉一民下了狠心,他知道光憑這些新組建的武裝短期內是打不了硬仗的,主力一撤,皖東北就會重新變爲敵佔區,最起碼也會變爲游擊區。歷史上張愛萍部隊擴大很快,但開始不注意質量,沒有多長時間就縮減了。主要還是部隊訓練跟不上,缺乏幹部。這個問題對於教導師來說不算什麼,劉一民直接從教一旅、新一旅給皖東北警備警備司令部抽調了一批、團、營、連、排幹部,充實皖東北警備旅、縣大隊、區中隊,加強政治工作和軍事指揮。可別小看這個措施,就這一招,就奠定了皖東北我軍將來成爲主力的基礎。

從教一旅、新一旅抽調的幹部算是離開了教導師的建制,大家的心情都不愉快。過去從教一旅抽調的幹部多了,但是去的部隊都是教導師序列的部隊。就連派往幾個主力師的特戰幹部,也都仍然歸教導師特戰司令部指導。現在派往皖東北警備司令部,這算是什麼部隊啊,對外還號稱是皖東北抗日民主武裝。這不是變成了地方武裝麼?

劉一民專門趕去給幹部們開了個動員會,再次重申天下領導的軍隊都是一家,幹部是黨的寶貴財富,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去了就要勇挑重擔,生根發芽,打出一片新天地來。不要說同志們了,就是我劉一民、羅政委,那也是中央想調到哪裡就調到哪裡去,都是爲了革命,沒有什麼這部隊、那部隊的區別。將來形勢發展了,部隊規模擴大了,打大仗了,皖東北警備旅成主力了,很可能就又屬於一個部隊了,還要在一起統一指揮、配合作戰。

臨別的時候,劉一民給大家一起照了合影照,贈送每個人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寫上了臨別贈言,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給團級幹部的贈言一律都是“發揚老紅軍傳統,帶出老紅軍團隊,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打出一個紅彤彤的皖東北,打出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

給營、連、排幹部的贈言就比較個性化了,比如給一個營長的贈言寫的是“抗戰愛情雙豐收,殺敵娶妻兩不誤。再見面時你小子如果還是光棍,老子就關你的禁閉。老子沒有這麼窩囊的兵。”

還有,給一個連長的贈言是:“再聽說你抱着機槍衝鋒,老子就不認你是老子的兵。教一旅打的是智力仗,是用腦子說話,一個連長抱着機槍衝鋒是魯莽,不是勇敢。你給老子好好的活着,將來和兒娶媳婦,還要請你去喝喜酒呢!”

這種寫法本來是不嚴肅的,但是當兵的天天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還都喜歡這個調調。劉一民帶兵幾年,對此很有體會,寫的都是幹部們愛聽的。這也是幹部戰士把劉一民題詞的筆記本、寫字本珍若生命的原因。

劉一民親自動員、親自送別,幹部們還有啥說的,都是革命工作,都是打小鬼子,再哪裡打不是打?幹部們打起揹包,愉快的到皖東警備司令部報到去了。

由於教一旅、新一旅很快就會隨劉一民返回山東,留在皖東北的時間有限,張愛萍要求各部隊務必抓緊訓練,白天訓練隊列和步兵五項技術,晚上進行訴苦和三查,剔除不堅定分子。務必在主力離開前,初步形成戰鬥力。

劉一民檢查後很滿意,說張愛萍把紅軍大學學來的本事全用上了。只要照這條練兵的路子走,要不了多長時間,皖東北警備旅就會成爲一等一的主力旅。

張愛萍的資歷比劉一民老的多,但人就是這麼奇怪,可能劉一民本身的胸懷比較寬廣,心裡沒有那麼多的門戶之見,對個部隊的支援都是傾盡全力,張愛萍覺得要是劉一民負責蘇皖地區的話,形勢一定會越來越好。因此,他委婉地向劉一民提出,等少奇同志來後,能否向中央建議,將中原局和山東局合併,成立統一的黨政軍指揮機關,統一指揮山東和蘇皖地區的軍事鬥爭。

劉一民很吃驚,這個張愛萍還真不簡單,看問題總是大處着眼,難怪他以後有那麼大的成就。事實上,解放戰爭時期,華中地區和山東就是統一指揮的。不過這個時候不行,而且這個建議也不適合自己來提。

劉一民笑着說張愛萍考慮的太遠了,這些問題是主席、周副主席、朱老總應該考慮的。

張愛萍不服氣,說是每個黨員幹部都有向中央提合理化建議的權力。只要是對革命有利,別人不敢說,他張愛萍敢說,怕什麼啊?

劉一民不接這個話題,轉而和張愛萍探討如何堅持皖東北的問題。

劉一民的說法是皖東北、蘇北不同於華北,這地方戰略縱深小,不適合大規模部隊生存,也只能保有一個旅的部隊。堅守皖東北,政治上現在的條件好了,普遍建立了抗日政權。漢奸、僞軍、地主武裝被清理乾淨後,就可以形成我黨我軍控制的堅強的根據地。現在雖說由盛子瑾的第六專區政權,但要不了多久,盛子瑾就會離開皖東北,不會讓他一直和八路軍新四軍合作的。盛子瑾走後,不管安徽省政府派誰來主政皖東北都不行,一定要把他趕跑,形成我軍獨控皖東北的局面。

軍事戰術上,一是挖路壕,二是築堤壩,三是小部隊主動出擊。挖路壕就是要把每條大路都變成路壕,讓鬼子的坦克、汽車、裝甲車跑不起來,讓每一條路壕都成爲我軍的預設陣地。築堤壩就是要在河道上修築暗堤,可以過木帆船,小鬼子的汽艇、巡邏艇一來,撞上堤壩就倒黴,我軍可以趁機打伏擊。而且暗堤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做好記號,平時看不出來,需要時部隊可以通過堤壩迅速過河。小部隊主動出擊,就是要以小部隊多批次高頻率向日僞軍佔領的鐵道線發起進攻,主力埋伏於後,誘敵追擊,於伏擊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點很重要,因爲皖東北警備旅是新部隊,需要一個漫長的實戰過程才能成長起來。這種打法可以迅速鍛鍊部隊,培養高昂的士氣。特別是縣、區武裝和民兵隊,一定要輪流拉上去參戰,哪裡有鬼子就到哪裡去打,打出一支悍不畏死、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主力部隊。

挖路壕不是什麼新鮮戰術,紅軍大學裡講堅持平原敵後游擊戰時專門講過,八路軍在華北平原乾的多了,皖東北警備司令部一下子從教一旅、新一旅引進那麼多幹部,幹這種事情應該是沒有任何困難的。張愛萍對築堤壩感到很新鮮,拉着劉一民,讓工兵直接試驗了一把,這才放心。

張愛萍請示如何處理那些地主武裝。

劉一民的答覆是把他們整編進各地方武裝,進行教育轉化。這些地主武裝的團丁大部分都是貧苦農民子弟,當團丁一是受地主脅迫或欺騙,二是爲了混口飯吃。教育好了都是響噹噹的戰士,不能歧視他們。最起碼不能讓他們跑去當僞軍。一個縣光有縣大隊、區中隊還不夠,要建立起我黨領導的獨立營或獨立團,把這些地主武裝納入進去,將來訓練好了可以補充主力戰損。

皖東北抗戰的團結統一局面,到了此時纔算初步形成。

———————————————————————————————

第825章 鋒芒啊鋒芒(上)第925章 清清蒙陽河第821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中)第1154章 南北並進戰略第945章 魯西南之戰(三)第1011章 雷霆萬鈞(續)第99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開始第1202章 猶太人才(續)第593章 愁雲密佈第267章 綢繆(三)第107章 涪嘉戰役(二)第971章 總司令來了第1355章 激戰長春(六)第348章 徂徠之春(二)第251章 沸騰的天津(十)第711章 血沃冀魯邊(三)六四七章 北線風雲再續第1367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726章 談藝續第858章 新安古鎮(中)第657章 重炮傳奇第457章 連雲港(四)第1016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上)第1334章 鬆遼戰役(九)第1395章 砸鍋賣鐵也要搞核武器第324章 津浦路之戰(二)第964章 攻佔石門(四)第902章 磁窯殲敵(續)第847章 一泄如注第232章 初到冀魯邊(二)第71章 遵義會議(二)第1490章 灤河大捷第453章 寺內壽一溜了第420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六)第622章 南嶽軍事會議(續)第41章 餘韻(一)第574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 豫西山人第139章 東風第一枝(七)第629章 老子第一個不放過他第1511章 青黴素換艦隊第566章 破城(五)第810章 紐約(下)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755章 葉挺軍長第1347章 秦彥三郎第1425章 大潰退第1098章 漫長的一天(下)第776章 五河傳奇第478章 東風惡第444章 周村血戰(十)第1510章 別無選擇第818章 火箭炮登場第1396章 飲馬河畔第369章 輕取泰安(三)第1097章 漫長的一天(中)第195章 襲取太原(八)第384章 魯中戰役(七)第1480章 揮師入關(續)第869章 魯南戰役(二)第1079章 連環殺第968章 石門之夜第724章 拖刀計第255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四)第128章 新年快樂(四)第689章 皖東北特委第1071章 新戰略思維(下)第1173章 震動第202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四)第1401章 紅色英雄城第351章 傷逝第553章 刀叢劍林吾往矣第1569章 關鍵時候掉鏈子第101章 波瀾(五)第583章 戰地通訊(續)第616章 傳達第166章 陝北的油田第1452章 十三省、市第361章 橫掃魯東南(四)第501章 盲動第1334章 鬆遼戰役(九)第1065章 楊靖宇第168章 煤田(二)第922章 夫人出馬第433章 烏雲壓頂(續)第1575章 西貢宣言第1190章 海上早晨 爲盟主歐陽&晶晶賀第1580章 番外二、遙望中東第981章 棋高一着第817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1315章 夜的眼第34章 溪口之戰(三)第1013章 格殺令第389章 坊子夜戰(二)第1037章 天字第一號漢奸第1113章 抗日有罪第459章 連雲港(六)第1105章 丁叔言第101章 波瀾(五)第477章 大戰序幕(二)第760章 搞摩擦者死
第825章 鋒芒啊鋒芒(上)第925章 清清蒙陽河第821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中)第1154章 南北並進戰略第945章 魯西南之戰(三)第1011章 雷霆萬鈞(續)第99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開始第1202章 猶太人才(續)第593章 愁雲密佈第267章 綢繆(三)第107章 涪嘉戰役(二)第971章 總司令來了第1355章 激戰長春(六)第348章 徂徠之春(二)第251章 沸騰的天津(十)第711章 血沃冀魯邊(三)六四七章 北線風雲再續第1367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726章 談藝續第858章 新安古鎮(中)第657章 重炮傳奇第457章 連雲港(四)第1016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上)第1334章 鬆遼戰役(九)第1395章 砸鍋賣鐵也要搞核武器第324章 津浦路之戰(二)第964章 攻佔石門(四)第902章 磁窯殲敵(續)第847章 一泄如注第232章 初到冀魯邊(二)第71章 遵義會議(二)第1490章 灤河大捷第453章 寺內壽一溜了第420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六)第622章 南嶽軍事會議(續)第41章 餘韻(一)第574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 豫西山人第139章 東風第一枝(七)第629章 老子第一個不放過他第1511章 青黴素換艦隊第566章 破城(五)第810章 紐約(下)第1476章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第755章 葉挺軍長第1347章 秦彥三郎第1425章 大潰退第1098章 漫長的一天(下)第776章 五河傳奇第478章 東風惡第444章 周村血戰(十)第1510章 別無選擇第818章 火箭炮登場第1396章 飲馬河畔第369章 輕取泰安(三)第1097章 漫長的一天(中)第195章 襲取太原(八)第384章 魯中戰役(七)第1480章 揮師入關(續)第869章 魯南戰役(二)第1079章 連環殺第968章 石門之夜第724章 拖刀計第255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四)第128章 新年快樂(四)第689章 皖東北特委第1071章 新戰略思維(下)第1173章 震動第202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四)第1401章 紅色英雄城第351章 傷逝第553章 刀叢劍林吾往矣第1569章 關鍵時候掉鏈子第101章 波瀾(五)第583章 戰地通訊(續)第616章 傳達第166章 陝北的油田第1452章 十三省、市第361章 橫掃魯東南(四)第501章 盲動第1334章 鬆遼戰役(九)第1065章 楊靖宇第168章 煤田(二)第922章 夫人出馬第433章 烏雲壓頂(續)第1575章 西貢宣言第1190章 海上早晨 爲盟主歐陽&晶晶賀第1580章 番外二、遙望中東第981章 棋高一着第817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1315章 夜的眼第34章 溪口之戰(三)第1013章 格殺令第389章 坊子夜戰(二)第1037章 天字第一號漢奸第1113章 抗日有罪第459章 連雲港(六)第1105章 丁叔言第101章 波瀾(五)第477章 大戰序幕(二)第760章 搞摩擦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