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喪葬,當以國葬待之。35
西川蜀地,王上葬禮必然風光厚葬。李牧塵乃大唐皇子,階級等同蜀國王上,他的葬禮史無前例地盛大。
傾國家之力而設葬禮,唯有“風光”纔可形容。
如此時候,即便石震海亦是不敢觸及風頭,死者爲大,一旦趁此鬧事,必遭百姓圍攻之,倒是登臨王位必然險阻重重,反正李牧塵已死,無需再顧及大唐。
石震海得意風頭正盛,石中玉寄託厚望的李牧塵,想要得到唐帝國的支持,方纔是不出數日,他的希望破滅,如此快感實在令人拍手叫好。
王宮內,白綾高掛,文武羣臣“披麻戴孝”,蜀川大地默哀三日,全國各地一律禁止所有娛樂活動,違令者殺無赦!
錦城,西山陵。
歷代蜀王埋葬之地,換而言之,此地便是帝王陵,帝王埋骨之所。
西山陵園,前後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條寬達十多米、長五公里的神道,通貫陵區南北。神道兩側的石像生有石獸三對、文臣一對、武臣一對。
於神道盡頭便是大殿,歷代先王的牌位便是供奉在此。
正殿巍峨高大,殿內明柱貼金包裹,頂部有旋子彩畫,樑坊裝飾金線大點金,金碧輝煌。
不得不說,蜀國的陵園大殿實在壯觀,更是體現古人對亡者的重視。
李牧塵的靈柩皆是以最高規格,在川蜀是隻有王上纔有的葬禮禮儀。
“九龍拉棺”,李牧塵的靈柩以行色最爲雄壯的駿馬拉着,文武百官全部步走至西山陵園。
所有葬禮的流程在陵園舉行,包括入殮、擱棺、居喪、接三和弔唁,統統於此處完全。
西山陵園,除卻守陵人,鮮有人來此處,因此更顯得荒涼和寂靜的陰冷。
“埋骨黑松地,寒氣陰雲天。”
今天,上蒼似是都感到悲傷,爲李牧塵之死痛惜。35
天空黑雲密佈,烏雲遮去了光芒,那霧濛濛的水汽於西山之上飄蕩而起,從遠處觀望,此處像是被陰氣包圍地隔絕之地。
忽地一陣風來,高大的松柏遮擋住目光,在林木間,風聲響起淒厲地呼嘯聲,似是回魂遊蕩,訴說前世的哀怨,淒涼可怕。
風起時,羣聲四響,蜀地多山,羣山之間於此刻,百獸地吼叫從密林深處傳至遠方,隔山對吼,諸如狼嚎、狐叫、虎嘯此類聲音不曾間停,林山躁動,風起雲涌,一時間萬物都爲之憤怒。
那守護皇陵四十餘年的看着,他也露出一絲異樣,說道:“天地異常,風雲再起,百獸躁動,萬物皆悲憤暴怒,我老頭守陵四十載,亦不曾見此怪像。”
其他文武百官皆膽戰心驚,生怕觸犯神靈,遭殃遭禍。
他們心中默唸着什麼,聲小聽不清楚,似是川蜀驅鬼辟邪的咒語。
平生做盡虧心事,於陵墓陰森之地自然是害怕無比,說到底,不過是人內心深處靈魂作祟罷了。
“這個該死的大唐皇子,早不死晚不死,翩翩這個時候死,害得咱們也要爲他守陵,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有人開始小聲抱怨,不少人也都贊同,而贊同者皆以石震海黨羽居多,他們平日沒少幹那些欺男霸女的惡劣勾當,鬼神之所正是他們最害怕的。
“噓,小點聲兒,被他的鬼魂聽到咱們都要跟着遭殃。”
於是,他們有是緊忙的念動着咒語。
……
李牧塵仰天俯地,眺望遠方,近看身邊,他眼中所及,肌膚所觸及的地方,灰濛濛的一片混沌,萬物迷濁,不分天地;混沌初始,沒有日月;四季輪換,莫不是恆常不變。
無人可訴說心聲,寂寞纔是最大的仇人。
原以爲會一直如此,不知過了多久,也許一天,也許一年,又或許僅僅是一秒鐘,他不知道。
在這片混沌濁亂的空間中響起了熟悉的聲音。閃舞小說網35
聲音夾雜着“咚咚”地聲音,很有韻律,有節奏,“咚咚”地聲音不止一處,有的快,有的慢。
“是心跳聲!!”李牧塵激動的說道,再次聽到熟悉的聲音,他顯得格外激動。
他仔細聆聽,在心跳聲中還伴着其他聲音,聲音逐漸明朗,有的人很悲傷、有的人很痛苦、有的人很憤怒。
“這是……他們的心聲?!!”
有水兒的、石蘭的、石中玉、石震海以及唐山等人,他們心裡的聲音全瞞不過李牧塵的耳朵。
李牧塵驚訝,聽到心跳聲算不得稀奇,而能聽到他們心中所想所說的,是否太過詭異了些。
“他們在幹嘛?”
深居混沌中,李牧塵已是忘記他已經死亡的訊息,爲何羣聚一起,各懷心思的說着心口不一的話。
“好奇怪!!”
人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樹木的呼吸聲,世間萬物一切彷彿都能聽到,只要他願意。
大自然的律動,可以清楚的感應,李牧塵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氣,他好似置身蔥鬱地密林上空,雨霧濛濛,清晨大地還未甦醒,一片綠意盎然,清爽的空氣侵入心脾,好是舒暢。
忽然,空間出現劇烈的晃動,打破李牧塵的幻象。
混沌空間碎裂出現一道道空間裂痕,李牧塵身在這方天地下,亦不可避免被空間之力所撕碎。
咔咔咔嘭!!
伴隨着空間的碎裂,李牧塵突然睜開眼睛,以爲自己死了。
黑暗中,濛濛一片,什麼也看不見,伸手不見五指,而且左右搖晃,上下顛簸。
“我在什麼地方?”
平躺着,李牧塵想要坐起身來,咣噹一聲撞到了頭。
原來,李牧塵被封在靈柩當中,移動過程可不就是左右搖晃上下顛簸嘛。
靈柩發出的聲音,動靜算不得大,卻也是不小。
聽到那一聲撞響,好多人心臟猛揪一下,心中有鬼的人更驚出一身冷汗來。
“你們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
有人豎起食指,於嘴邊噓聲道:“小心禍從口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況死人的事情,儘量少說話,說插嘴,人都死了,難不成還能從棺材裡蹦出來不成?
“王兄,你有沒有聽到聲音從靈柩中傳來的?”石蘭問道。
“沒有啊!”
“奇怪,我明明聽到的,你們竟敢沒聽到?”
“寡人理解你的心情,你是思夫心切,可惜人死不能復生,節哀順變。”
石蘭眉頭緊鎖,剛纔絕不是幻覺,也不是她思念心切。
“停!!”石蘭身披麻衣,站出來厲聲道。“所有人都停下來。”
“小蘭兒,你這是要做什麼?”石震海說道,這種鬼地方,他一刻都不想多逗留一刻,陰森森,脊背發涼,全身毛孔張大,汗毛豎起來。
“我要開棺驗屍!!”
譁!!!
全場驚起一陣不小的躁動。
……
長安城。
正值早朝,朝堂之上正是羣舌激戰,討論聲迴盪宮殿之中。
朝堂辯論!
距離上一次,他們已是記不得什麼時候,好像林動與祝逢春的激烈言歷歷在目。
盛世之下,皇帝賢明,羣臣們時常會有發生,這能體現當權者的開明賢德,集思廣益,廣開門路,不懼八方之言,可暢抒己見。
唐李世民執政後期,垂暮老已,早已不復當年。尤其近些年來,他沉迷煉丹,更擢升袁天罡爲國師,有不少人反對,奈何他執意如此,只能遵從聖命。
今此,朝堂之上,而非辯與駁,是出兵與否?
他們討論主題正是不久前逃離長安的‘廢物’王爺。
“陛下,依臣之言,出兵討伐纔是上上之策。”
“萬萬不可啊,陛下,蜀國乃是大唐附屬之國,太祖皇帝當年更是與蜀國王上協定百年之好,若此發兵,乃是破壞祖訓的大不敬行爲。”
“非也,牧王雖已被廢,卻依舊是陛下之子,然則他客死他鄉,已是說明蜀國心存二心,早有謀反之意,要是再不發兵,待其形成氣候,可就晚了。”
“牧王死因不明,要是貿貿然隨意出動軍隊,到時邊陲必定受到戰火波及,百姓們流連失所,貞觀修養十幾載就此毀於一旦,斷然不可出兵。”
“哼,死幾個百姓有什麼,要是蜀國造反,戰火瀰漫中原大地,死的可就不是幾個百姓了,到時候千千萬萬的人都無家可歸。”
”那不過是你們的一廂情願,蜀國造反與否也盡然不知,貿然出兵只會適得其反,就算他們沒有造反之意,一旦大兵壓境,不是逼着他們造反嗎?”
“蠻夷之地,死不足惜,我中原地大物博,南蠻子不要也罷。”
“你的這種行爲與蠻夷有何區別?”
……
兩派羣臣,分成兩面,他們爭的面紅耳赤,說話時,唾沫橫飛,毫無優雅高官還有的風範,像是一羣街頭罵戰的潑皮,恨不能打起來。
李牧塵“死亡”的訊息無需多個月,皇子命隕,經驛站快馬加鞭,只需半個月便可送達長安。
這不,剛來消息,“主戰派”和“主和派”已是吵的不可開交,“打”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