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歸來

10月8日,週三。十一長假結束,王啓年乘坐火車,告別了《小武》的拍攝地山西汾陽,回到了BJ的校園。

BJ和汾陽的鮮明對比,讓王啓年精神上有了一點靈感。

BJ這樣的大都市的快,各種的節奏都快,上班族、學生和各種人士,顯得很迫切。汾陽那樣的地方是慢,存在不少無所事事的城鎮居民。

節奏的快和慢……

王啓年心中不斷想着,將來是不是可以將這種感悟運用到電影裡面。

同寢室的郝藝笑道:“年子,聽說你十一去拍電影了,是不是真的?”

“恩,我校93屆的師兄,賈樟柯、王宏偉他們搞的項目。”王啓年笑了笑道,“成本非常小,我友情演出0片酬。賺電影票房不現實,但我覺得可能會拿獎。”

“是嗎?等到獲重量級大獎,你可就紅了!”李解頗爲羨慕的說道。

“呵呵,我覺得這種電影,紅,應該不是演員紅,而是賈樟柯這個導演!”王啓年中肯的說道。

在王啓年記憶中,《小武》成名之後,賈樟柯一度成爲第六代導演中,最早名震國際的一個。但是,參與演出的其他人,基本都成爲了陪襯賈樟柯的綠葉。

而賈樟柯的成名,僅是一個開始。

從他開始,第六代導演開始紛紛的展露自己的才華,證明了擁有不下於第五代導演的才華和潛力,唯一缺乏的,就是第六代導演在機遇上,有點不如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導演們,出道之初都是包分配的各大國營的電影廠,在電影廠支持下,擁有大量的拍片機會,此外,當初去國外參加電影獎,也是體制所支持的“爲國爭光”行爲。

第六代導演出道時,畢業後已經不是包分配了。由於市場化轉型太快,一度不少的第六代導演,畢業等於失業。這種環境下,導致第六代導演中,被迫出現了不少“獨立電影人”。獨立電影,說的很牛逼,說白就,就是沒有電影公司給投資的片子。

獨立電影往往也代表着成本很低,經常有一些幾十萬元、百萬元的獨立電影,卻創造了千萬、上億的票房。其後,獨立電影在美國等地,一度成爲了大熱的名詞。

但國內是將“獨立電影”稱之爲“地下電影”。爲什麼呢,因爲這不少的獨立電影,劇本就沒有過審,又沒有電影公司投資。導演又往往不信邪,不讓拍,也非要拍。沒有錢拍,也照樣拍。拍出來後,由於在國內沒有公映許可證,就只能到海外去參加電影獎,希望獲得海外發行商的看中,博取一點名氣和資歷。

很多人覺得第六代導演中不少人犯賤,不讓拍還拍?問題是,不拍不行啊,長期的沒有實踐,那麼,一個好不容易學成的導演,就逐漸荒廢掉了。

而沒有成名之前,根本資本願意投資。所以,獨立導演不少的片子,畫質很差。畫質一差,又選一些貧窮落後的角落去拍,就容易被誤會是抹黑國內。

這麼一誤解之後,讓不少第六代導演們,電影經常被封殺。

直到後來,國內電影院線市場正規化之後,逐漸開始招安這些遊離於體制之外的第六代的地下電影的導演們了。

“又沒錢,又賺不到名氣,那你去幹什麼?”杜傑插嘴說道。

“我是好奇,電影到底是怎麼拍的。第一吧去片場混點實踐經驗。第二則是混個臉熟吧。也許,電影真的紅了,可以沾點光!”王啓年很灑脫的說道。

電影是非常講究實踐的,即使接受了電影學院的四年本科教育,理論基礎比草根出身要好的多,但若是沒有實踐經驗,也很難拍出電影。

而像香港電影那樣,早些年大多數的電影人士,文化水平都不高,也沒有多少的理論知識。但是,靠着在片場多年的熬實踐經驗,鍛鍊多了,熬出了經驗了,也一度鑄造了香港電影的幾十年輝煌。

當然了,北影也有一些常年在外拍戲的明星學生,但這畢竟是很少。大多數也是集中在表演班級。

比如,96級的表演班,趙薇、黃曉明等人,一天到晚跟着劇組跑,實踐經驗非常豐富之外。

其他的大多數普通學生,都非常缺乏實踐的機會。

沒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對於電影學院的學生而言,前途影響是非常大的。比如,演員選拔的時候要試鏡,經驗不足的新人,很難獲得導演的親睞,這樣就容易失去機會。

新銳的導演、編劇、攝影、美術出道,也同樣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和資歷,這樣才容易拉到投資。

即使像賈樟柯的《小武》,拉到區區20萬的投資,也是靠着在《小山回家》在香港的一個電影節上拿獎了,新片才獲得了投資。

所以,儘快的積攢經驗和創造出一番成績,也是爲了未來的前途考量。

“年子,賈師兄他們幾個,經濟條件也未必比咱們好,但在學校就自己拍電影,咱幾個,是不是也可以合作幹上一票?”郝藝分析說道,“我是美術系的,李解是表演系的,杜傑是攝影系,你則是文學系,可當個編導!這樣,一個劇組,就差不多湊出來了。”

王啓年想了想說道:“可以考慮考慮,不過,即使拍,也是小成本,畢竟,咱們又沒有那個是大牌,估計也拉不到投資。第二,有亮點,可以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第三,正能量,有鼓舞人心效果,這是爲過審的需要。這三點不符合的話,還不如不做!”

衆人聞言,紛紛深以爲然。

王啓年提議正能量,也是爲了避免被國內廣電封殺。不少導演覺得,想要反應社會現實,但是這個度把握的好,可以被審覈部門接受。但是,度把握不好,電影不容易審覈通過,可能會被打入黑名單。

像賈樟柯那樣以類似紀錄片的方式拍寫實風格的電影,選擇觀察社會的角度又偏向邊緣人物,整體風格就容易顯得偏負能量。以至於,賈樟柯的電影一直不能在國內過審,以至於其電影乾脆放棄國內的市場,專攻海外路線。

王啓年等人,不會模仿賈樟柯,畢竟,他非常愛人民幣,不會與審覈部門關係搞的很僵……

第345章 新片計劃第179章 試鏡選角(二)第475章 各方反響(三)第269章 海外拍戲(一)第219章 核心創意是音樂第584章 高調的刷存在感第409章 一舉多得第453章 預告片的反響(一)第165章 電子競技大賽(二)第460章 來自“熱心羣衆”的舉報第424章 地震第73章 首日票房第608章 《泰囧》上映第351章 電影開拍第317章 甯浩的首秀(一)第631章 撲街險第278章 人們爲什麼要自相殘殺第499章 沈樂平第642章 2億美元預算第619章 爭議第134章 海外發行第215章 911事件(二)第340章 葉羣峰第86章 漫畫單行本(一)第519章 收購天弘基金第593章 網絡小說進軍世界第121章 意馬工作室第158章 小夥伴出品,必屬精品!第564章 掌門人第191章 殺青第36章 只有王啓年知道的春晚看點第161章 風靡全國第356章 王者歸來第580章 Netflix(四)第177章 《江湖》風波第34章 籌集資金第588章 功成回國第569章 院線霸主(三)第211章 小夥伴劇院和girls組合(二)第487章 以IMAX養IMAX第250章 版權運營(一)第217章 鋪墊第555章 手遊,手遊!(一)第148章 父母來京第614章 又一個神話第624章 院線公司上市(四)第622章 院線公司上市(二)第582章 合格的資本家(一)第1章 97年,北影藝考第642章 2億美元預算第314章 十面埋伏第428章 兩phone爭雄(二)第27章 責編第284章 租不如買第263章 選角(二)第244章 繁榮和危機第178章 試鏡選角(一)第617章 採訪(一)第21章 似曾相識的故事第228章 陳天驕第629章 蘇寧第321章 HAO123(一)第630章 文娛保險第508章 徐克(一)第31章 紅花和綠葉第506章 欣欣向榮的網絡劇第291章 大手筆(四)第210章 小夥伴劇院和girls組合(一)第367章 《薔薇少女》電影版第134章 海外發行第84章 票房分賬和派發紅包第262章 選角(一)第203章 應該是個勵志的故事吧第571章 《鬼吹燈》電影改編計劃第390章 小玩意(一)第133章 票房冠軍,於冬加盟!第214章 911事件(一)第277章 《英雄》下畫第458章 陳喬恩紅了第237章 關中刀客第526章 餘額寶(二)第100章 千萬預算第516章 一天三百億!第38章 柏林電影節第120章 後期製作第375章 收購嘉禾(三)第415章 五億票房第178章 大賽落幕第237章 關中刀客第115章 電影音樂第288章 大手筆(一)第287章 政策扶持第29章 最萌的是翠星石第214章 911事件(一)第406章 冬木市的原型第472章 發佈會(三)第555章 手遊,手遊!(一)第42章 簡體出版第622章 院線公司上市(二)第513章 大片時代(二)
第345章 新片計劃第179章 試鏡選角(二)第475章 各方反響(三)第269章 海外拍戲(一)第219章 核心創意是音樂第584章 高調的刷存在感第409章 一舉多得第453章 預告片的反響(一)第165章 電子競技大賽(二)第460章 來自“熱心羣衆”的舉報第424章 地震第73章 首日票房第608章 《泰囧》上映第351章 電影開拍第317章 甯浩的首秀(一)第631章 撲街險第278章 人們爲什麼要自相殘殺第499章 沈樂平第642章 2億美元預算第619章 爭議第134章 海外發行第215章 911事件(二)第340章 葉羣峰第86章 漫畫單行本(一)第519章 收購天弘基金第593章 網絡小說進軍世界第121章 意馬工作室第158章 小夥伴出品,必屬精品!第564章 掌門人第191章 殺青第36章 只有王啓年知道的春晚看點第161章 風靡全國第356章 王者歸來第580章 Netflix(四)第177章 《江湖》風波第34章 籌集資金第588章 功成回國第569章 院線霸主(三)第211章 小夥伴劇院和girls組合(二)第487章 以IMAX養IMAX第250章 版權運營(一)第217章 鋪墊第555章 手遊,手遊!(一)第148章 父母來京第614章 又一個神話第624章 院線公司上市(四)第622章 院線公司上市(二)第582章 合格的資本家(一)第1章 97年,北影藝考第642章 2億美元預算第314章 十面埋伏第428章 兩phone爭雄(二)第27章 責編第284章 租不如買第263章 選角(二)第244章 繁榮和危機第178章 試鏡選角(一)第617章 採訪(一)第21章 似曾相識的故事第228章 陳天驕第629章 蘇寧第321章 HAO123(一)第630章 文娛保險第508章 徐克(一)第31章 紅花和綠葉第506章 欣欣向榮的網絡劇第291章 大手筆(四)第210章 小夥伴劇院和girls組合(一)第367章 《薔薇少女》電影版第134章 海外發行第84章 票房分賬和派發紅包第262章 選角(一)第203章 應該是個勵志的故事吧第571章 《鬼吹燈》電影改編計劃第390章 小玩意(一)第133章 票房冠軍,於冬加盟!第214章 911事件(一)第277章 《英雄》下畫第458章 陳喬恩紅了第237章 關中刀客第526章 餘額寶(二)第100章 千萬預算第516章 一天三百億!第38章 柏林電影節第120章 後期製作第375章 收購嘉禾(三)第415章 五億票房第178章 大賽落幕第237章 關中刀客第115章 電影音樂第288章 大手筆(一)第287章 政策扶持第29章 最萌的是翠星石第214章 911事件(一)第406章 冬木市的原型第472章 發佈會(三)第555章 手遊,手遊!(一)第42章 簡體出版第622章 院線公司上市(二)第513章 大片時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