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京東方8.5代線

在亞視股權爭奪戰結束後,王啓年簡單的在電話中跟郝藝交換了一點意見,給他出了一點主義。

不久之後,王啓年趕往合肥,參加京東方新投資的一條8.5代液晶生產線項目開工典禮上,過程中,王啓年自然要問,8.5代生產線的到底有沒有必要。隨便一座生產線投資預算就高達280億元。

“非常有必要!建立更高世代的生產線,這並非是因爲我們京東方盲目的追求產能擴張。而是因爲,更多不同世代生產線佈局之後,我們切割不同尺寸屏幕的成本是可以更科學更經濟。京城一座8.5代生產線,加上這第二座8.5代生產線動工,將來,切割55英寸的屏幕,是更加經濟划算!”王東昇微笑說道,“等到這條生產線量產了,我敢說,55英寸的液晶電視機的成本將會降低到3000元以下。你們小夥伴公司主打的55英寸超級電視,可以繼續保持市場上最高的性價比!”

“王董事長,恭喜!”王啓年笑道,“按照這個發展勢頭,京東方有望迎頭趕上,逐漸上馬技術最先進的高世代線,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顯示屏幕產能。”

“哈哈,承你吉言!”王東昇笑道,“希望小夥伴能多給我們一些訂單!”

“會的,只要京東方的產品質量和產量達到指標,我們優先採購京東方的產品!”王啓年微笑說道。

實際上,普通的消費者,一般都是看購買的電視機、手機是什麼品牌的,但是,關注屏幕是那個品牌的,應該是非常少。因爲,如果不強調面板是那家工廠出品。普通用戶很難感受到不同工廠出品的顯示屏幕的質量差異。

換做是CPU、內存的差異,用戶則是很容易就覺察到不同。

對於電子產品的品牌而言,面板品牌不是關鍵,關鍵的批量採購的價格。只要質量上差不多,那麼,價格最低的必然是最好的選擇。

相對於亞視而言,京東方跟小夥伴公司也是更重要的盟友。超級戰略級的盟友。它是小夥伴的手機、平板、電紙書和電視機等等帶屏幕的電子產品,最重要的供貨商。除了因爲支持國產電子元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京東方在打價格戰,產品不僅僅比韓國貨便宜,甚至比臺灣的貨還便宜。

這是王啓年少數佩服的企業,它是像華爲一樣。每年都是專利註冊大戶,以及科技創新大戶。

比專利數量而言,京東方的專利儲備,甚至超過小夥伴公司。

之所以,中國這些年有小夥伴、騰訊這樣的公司賺暴利,因爲,好賺的錢都給小夥伴們這類的企業賺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企業選擇賺最難賺的錢,攻堅最難攻克的技術壁壘。這些企業裡面,有華爲、中興、京東方、比亞迪、中國中車等等……

搞技術的企業,未必是最賺錢。未必是最光鮮。但是,這種技術創新企業,蔡是真正的縮短中國跟世界科技發達國家的差距。

京東方這家老牌的國營電子廠,一開始也不是生產液晶面板的。最早它的生產電子管產品,上個世紀末也是CRT顯示屏幕的主要生產企業。隨着CRT即使淘汰大潮中,京東方的少有的成功轉型到液晶面板生產商的企業。

能做出艱難轉型抉擇,冒着不成功既破產關門的風險去轉型。京東方在低效率的國營企業中,也算是敢打敢拼,敢於冒險的企業。

京東方當初轉型液晶面板的時候。CRT顯示屏還未淘汰,甚至還是市場的主流。液晶顯示器和液晶電視價格比較昂貴。所以,並且取代CRT顯示器。

當然了,液晶面板產業作爲高技術含量,高技術壁壘的行業。如果不能取得核心專利技術,那麼,即使生產的話,面對全行業的巨頭們掌握數以萬計的專利。各家專利持有者,都找你要錢,這麼以來,生產成本就貴了,跟別的液晶面板巨頭相比,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時至今日,當初沒有轉型的CRT顯示廠商,幾乎全部垮掉了。只有京東方,不僅僅沒有垮掉,而且,在液晶領域混的風生水起。

京東方應該算是比較走運,準備轉型液晶面板行業的時候,就遇到韓國的經濟危機,不少液晶面板企業都在虧損。

03年時,韓國現代集團旗下的液晶面板產業陷入了困境,當時韓國採取優先支持三星和LG的液晶面板,現代集團同樣擁有數千專利,但相對於三星和LG來說,還是差了一點。更關鍵的是,現代集團對於持續投入,持續虧本的面板產業,也失去了興趣,所以,準備找下家接盤。

京東方抓住了難得的機遇,上演蛇吞象,買下了當時陷入困境的韓國現代液晶面板業務,等於全盤接受了現代集團在液晶面板產業多年的技術投入和人才培養。

其後,京東方採取了大量把韓國的技術人員派到中國開始在國內上馬生產線吸收消化韓國的技術,與此同時,國內的技術人員派到韓國,把韓國的工廠當作新人培訓基地。

這個併購動作,比聯想敗家子買IBM的落後產能,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畢竟,液晶面板雖然在上個世紀已經商業化,但真正井噴還是21世紀的事情。可以說,這是抄底買到了朝陽產業,而且,還是國內海外併購過程中,罕見的買到了核心技術專利,等於是拿到了進入行業的入場券,擁有成爲這個行業玩家的資格。

當然了,國內另外一個喜歡併購的科技企業——聯想收購了一些落後產能,在短期內還是可以賺錢的,需要幾年之後,蔡會逐步反映過來,這些撿破爛的收購是買了一堆即將要淘汰的技術和產能。

京東方買下的液晶面板方面的產業和技術,則是買入後既虧本。但是,這個產業未來還是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潛力。短期業績貢獻爲負。需要十多年以上的時間,蔡逐漸體現出現,這項投資的利國利民。

而京東方能虧本這麼多年,規模卻是越來越大。除了資本市場不斷開綠燈,允許京東方一次又一次的增發新股融資之外,地方政府對京東方的各種補貼,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而地方政府補貼京東方。肆無忌憚的輸血,除了因爲它是一家國營企業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備受“缺芯少屏”刺激。

尤其是是在09年,更是讓國內,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屏幕搞好,至少讓韓國、臺灣企業日子不好過!

爲什麼讓臺灣企業日子不好過呢?

原因是醬紫的。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後,全世界的電子消費市場都出現萎縮,比如PC、電視機的消費市場短期內斷崖式下跌,直接影響了電子元件生產商的生死存亡。韓國、臺灣等等地區的液晶面板產業自然也是備受衝擊,然後,被寵慣了臺灣,立馬到燕京。讓國內政府幫扶臺灣。

國內出於統戰政治目的,多年來採取錯誤的政策,認爲不斷讓利給臺灣,就可以實現和平統一。但就跟談戀愛一樣。一味的遷就和討好,只會被當作備胎。不需要太遷就,即可獲得芳心,才的真正的有戲的戀愛。

09年開始,國內搞4萬億放水刺激經濟,順帶着也對臺灣各種產品買買買買……優先讓臺灣陷入困境的企業度過難關。這一時期,臺灣香蕉過剩。國內也豪氣的買下臺灣蕉農滯銷的水果。但是,同一時期,海南省的香蕉大量過剩。很多都白白的爛掉了,卻因爲國內照顧臺灣。而委屈了自己人。

出於政治讓利的目的,國內很多原本計劃向韓國採購的液晶面板訂單全面轉到臺灣,幫臺灣面板企業度過難關。

韓國面板企業則是很快行動起來,採取了更高價格買斷臺灣的液晶面板的庫存。這樣,臺灣面板企業可以跟大陸支付違約金的基礎上,還能賺一筆。

韓國的廠商則囤積面板,並且跟臺灣廠商合夥逆市漲價,讓內地廠商別無選擇,高價從韓國買液晶面板。

這件事,讓國內高層算是認清了臺灣忘恩負義的真面目,逐漸反思一面倒的讓利,到底是否值得!

之後,國內開始更加註重對本土科技企業的扶持。

可以說,從09年之後,京東方獲得的政策扶持,纔是一波又一波。

若是沒有臺灣面板廠商白眼狼,韓國廠商居心叵測,聯手暗算了國內的家電廠商,那麼,就沒有京東方的大發展!

……

“祝賀京東方科技公司,第二條8.5代生產線開始破土動工,希望你們能夠早日量產!”王啓年在現場說道,“作爲長期持有京東方公司的股東,至今我在京東方的股票上,一分錢也沒賺。如果站在企業的短期的股價上漲和高比例的分紅回報的角度來看,京東方顯然是一家失敗的公司。但是,站在我們民族電子工業的角度來看,京東方是一家非常偉大,非常有情懷的公司!”

“從90年代開始,我們國內電子產業喊的最多的口號就是‘缺芯少屏’,芯片和屏幕等等核心元件都需要進口,難以打破的專利壁壘,以及資本壁壘,讓我們的消費電子行業一直受制於此,只能做低端的組裝,高端方面成就有限。”

“看看空調、冰箱、洗衣機之類的白色家電,我們很多國產品牌,已經成爲世界主流的品牌。爲什麼能做到呢,因爲這些白色家電很多的核心技術,國內已經實現了自主。格力、美的、海爾等等白色家電企業,投入了很多資金用於技術研發,核心元件基本都是自己能生產,而且,還是非常好,非常具備競爭力的。但白色家電歸白色家電!”

“但電視機爲主的黑色家電呢?雖然比八九十年代,是有長足的進步。當時我們很多彩電,都是日本產的嘛。現在打破了日本產品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神話,徹底讓他們靠邊站。但是,回過頭來,我們發現,三星、LG之類的韓國品牌。卻是同樣迅速崛起。甚至,三星已經多年佔據了全球電視機的市場份額老大,一家公司佔據了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韓國的黑電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崛起,也不外乎是他們既不缺芯也不少屏。比如,三星這個韓國最大的財團,它既生產手機的內存,還能生產ARM芯片。電池也有生產,屏幕更不用說,三星目前應該是液晶屏幕方面的老大。靠着這些核心元件可以量產,所以,三星在電視機、手機、電腦等等業務方面,都可以全面開花。”

“國內目前需要解決缺芯少屏的局面。才能徹底的從根子裡面解決國內電子產業處於中低端,受制於人的局面。否則,即使我們造點小米手機,搞點聯想電腦,光有品牌。但實際上,屏幕、芯片基本大多數都是進口的,別人卡你脖子。關鍵時候肯定要掉鏈子的。”

“芯片來說,我們的加工能力和設計能力也許比美國落後兩三代左右,但是早在70年代末,我們已經有仿製英特爾8080芯片的能力。這意味着着。缺芯不是我們不能造,能造,但人家不給我們授權。沒辦法取得技術授權的前提下,造出來根本沒有市場。因爲,不可能取得X86的授權,所以,在PC領域我們一直處於行業的下游。任何試圖進軍上游的努力。都會被專利壁壘擋在門外。”

“華爲等等企業取得ARM專利授權,在ARM的技術上,修改研發自己的CPU芯片。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路。因爲這個,我覺得華爲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未來。可能中國解決缺芯的問題,可能要靠華爲這樣的有作爲企業。”

“京東方同樣是非常偉大,因爲,京東方正在解決少屏的問題。可以說,隨着京東方越來越多生產線的動工和量產,少屏逐漸成爲過去式。”

“對於京東方,我個人是非常有信心的。”

“幾年前,京東方的4.5代、5代、6代等等生產線上馬,這標誌着我們的國內的手機、電腦、平板等等小尺寸的液晶屏幕,再也不缺。意味着,缺芯少屏這個口號的過時,已經進入倒計時了。顯然,小尺寸的屏幕再也不缺,國內的電子產業,不僅僅節約了大量採購成本,在屏幕上省下來的錢,直接可以讓產品價格更低,不僅僅讓利給了消費者,而且,大大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我們很多的電子和家電產業市場份額節節攀升,這背後是有京東方這樣的企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功勞。京東方的股東,固然犧牲了利益。京東方很多的員工,收入也比韓國、日本甚至臺灣的同行收入還要低。但是,我們投資收益低,我們的員工薪水比外國同行要低,並不代表我們的能力比他們低,並不是代表我們落後捱打。實際上,我們這樣的犧牲,是避免我們國家很多產業陷入落後捱打,有求於人的局面。我們的情懷是,一項又一項,我們不能生產,我們做不好的東西,逐漸一個又一個做好。每一件我們能做好的高科技產品,我們都謙虛的把它搞成白菜價。這樣,原本靠着高科技賺取技術剪刀差的很多國際壟斷巨頭,被迫要降價要讓利。這樣,很多能力未必比我們傑出,未必比我們勤奮的發達國家同行,競爭力越來越不如我們,競爭對手未來可能會被迫將員工收入降低到跟我們同等水平,或者是被迫大規模裁員,或者是他們被迫放棄這個利潤越來越低,被我們打的潰不成軍的行業。網絡上,已經有人提出,我們國家是發達國家粉碎機,原本很多發達國家輕輕鬆鬆賺錢的行業和工作,被我們粉碎了,被我們取代了。這個粉碎有沒有意義,我覺得我意義的,鞭策全世界的人們,被迫不斷的增加效率,被迫不斷的投入資本創新,被迫不斷的降價。”

“至於京東方這樣的企業未來能不能給股東和員工回報。我是比較樂觀的,因爲,生產線一開始投入,需要償還銀行利息,每年機器要折舊。等到折舊完成之後,償還的銀行利息也換的差不多。再加上規模優勢體現出來,我們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跟市場比較近,訂單是比海外同行要飽滿。我樂觀的估計,大部分的生產線逐漸完成了折舊,產能逐漸提升到世界前列,不僅僅可以盈利,還會有巨大的利潤。”

“京東方的員工收入水平,我也是樂觀的。打垮了海外的競爭對手,這樣要麼是海外同行的收入降低到你們一樣的水平,要麼是你們的收入提升到海外同行的水平。我覺得,更大的概率應該是後者吧。只要生產效率差不多,隨着時間發展,幹同樣事情的人們,收入應該是有可能越來越接近。”

現場響起了雷鳴一般的掌聲!

顯然,王啓年的一番講話,比京東方公司領導人的講話,更能讓在場員工有榮譽感和認同感。

畢竟,多年以來國內的形成不良的氛圍,一切以短期的成績論英雄。京東方這些年很難賺錢,壓力自然也是很大。

但想一想,當初三星公司也是頂着液晶面板產業七八年不賺錢,硬是要逆勢投資這個虧本買賣。但到了後來不僅僅給三星賺了不少的利潤,更讓三星在電子產業擁有了拳頭產品。

若非是三星的液晶面板產業搞的好,電視機、電腦和手機等等產品,就失去了競爭力。

小夥伴公司雖然自己不搞液晶面板生產線,畢竟,即使小夥伴公司也不敢貿然前後投資上千億元,然後忍受十年不賺錢。這個煎熬和壓力,讓京東方一家公司承受就好。

而且,京東方已經承受多年的煎熬和考驗,今後,應該是讓它品嚐成功的滋味的時候了。

小夥伴只要看情況,增持一點京東方的股票,當京東方的股東,在背後給它打氣就好,完全沒必要自己搞顯示業務,跟京東方去競爭。

互聯網、娛樂和金融,這三駕馬車,已經夠小夥伴公司做的了。至於更苦更累的電子工業,這個……小夥伴連組裝廠都不願意搞一家,而是產品研發出來就找別人代人,怎麼可能願意去投資一家技術含量更高更苦更累的電子元件工廠呢?(未 完待續 ~^~)

第353章 免費遊戲第150章 春晚門票第156章 錯失江南,蕭潛投稿第303章 入股VinaGame第282章 結盟寰亞第423章 技術標準第349章 挖角黃聖依第183章 成年人的童話第154章 今何在第256章 嘉禾的救命稻草第615章 《降魔篇》影遊聯動第435章 收購萬達院線(二)第244章 繁榮和危機第92章 火車上第304章 小夥伴廣場(一)第225章 《歌舞》殺青第401章 版權戰略第605章 亞視的變革第46章 願者上鉤第619章 爭議第424章 地震第492章 《四大名捕》上映(一)第70章 首映(二)第39章 這個龍套跑的值第519章 收購天弘基金第55章 剪輯第273章 《海虎》和《英雄》第351章 電影開拍第123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第306章 《龍鳳鬥》劇組第97章 一個猴子的故事(二)第12章 軍訓(二)第372章 bilibili第296章 何苦呢?第242章 發現內鬼第180章 《江湖》開拍第409章 一舉多得第56章 配音和看片第26章 賣萌的少女第461章 虛擬現實和恐怖谷理論第260章 藍極速(二)第336章 恢復性增長的票房市場第518章 互聯網金融(二)第279章 《海虎》首映第95章 公測(二)第249章 《飄渺》狂潮(二)第371章 視頻網站的時代第600章 X超級電視(三)第33章 假期二三事第34章 籌集資金第349章 挖角黃聖依第440章 IP時代第191章 殺青第97章 一個猴子的故事(二)第407章 開拍第302章 黎宏明的野望第375章 收購嘉禾(三)第89章 銷量大增第6章 三試第637章 籌備(二)第361章 海豚姬張靚穎第486章 如日中天的阿凡達,躺着數錢的IMAX第432章 奧運和劉翔第217章 鋪墊第107章 不怕魚兒不上鉤第639章 陳一發兒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62章 少東家第459章 第三彈!第82章 我們一起來創業吧(二)第523章 以史爲鑑第136章 求賢若渴第495章 《四大名捕》上映(四)第1章 97年,北影藝考第621章 院線公司上市(一)第367章 《薔薇少女》電影版第126章 第二個宣傳片第318章 甯浩的首秀(二)第222章 周杰倫來襲第464章 創業板和華誼上市(一)第475章 各方反響(三)第181章 不一樣的江湖第465章 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第180章 《江湖》開拍第509章 徐克(二)第493章 《四大名捕》上映(二)第295章 七君子(二)第180章 《江湖》開拍第481章 《FATE》再起波瀾第243章 家人第530章 盛世危言第39章 這個龍套跑的值第239章 抄底網易(二)第113章 花果山水簾洞第619章 爭議第22章 開始寫劇本第484章 對話卡梅隆第484章 對話卡梅隆第591章 影視投資金融化(二)
第353章 免費遊戲第150章 春晚門票第156章 錯失江南,蕭潛投稿第303章 入股VinaGame第282章 結盟寰亞第423章 技術標準第349章 挖角黃聖依第183章 成年人的童話第154章 今何在第256章 嘉禾的救命稻草第615章 《降魔篇》影遊聯動第435章 收購萬達院線(二)第244章 繁榮和危機第92章 火車上第304章 小夥伴廣場(一)第225章 《歌舞》殺青第401章 版權戰略第605章 亞視的變革第46章 願者上鉤第619章 爭議第424章 地震第492章 《四大名捕》上映(一)第70章 首映(二)第39章 這個龍套跑的值第519章 收購天弘基金第55章 剪輯第273章 《海虎》和《英雄》第351章 電影開拍第123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第306章 《龍鳳鬥》劇組第97章 一個猴子的故事(二)第12章 軍訓(二)第372章 bilibili第296章 何苦呢?第242章 發現內鬼第180章 《江湖》開拍第409章 一舉多得第56章 配音和看片第26章 賣萌的少女第461章 虛擬現實和恐怖谷理論第260章 藍極速(二)第336章 恢復性增長的票房市場第518章 互聯網金融(二)第279章 《海虎》首映第95章 公測(二)第249章 《飄渺》狂潮(二)第371章 視頻網站的時代第600章 X超級電視(三)第33章 假期二三事第34章 籌集資金第349章 挖角黃聖依第440章 IP時代第191章 殺青第97章 一個猴子的故事(二)第407章 開拍第302章 黎宏明的野望第375章 收購嘉禾(三)第89章 銷量大增第6章 三試第637章 籌備(二)第361章 海豚姬張靚穎第486章 如日中天的阿凡達,躺着數錢的IMAX第432章 奧運和劉翔第217章 鋪墊第107章 不怕魚兒不上鉤第639章 陳一發兒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62章 少東家第459章 第三彈!第82章 我們一起來創業吧(二)第523章 以史爲鑑第136章 求賢若渴第495章 《四大名捕》上映(四)第1章 97年,北影藝考第621章 院線公司上市(一)第367章 《薔薇少女》電影版第126章 第二個宣傳片第318章 甯浩的首秀(二)第222章 周杰倫來襲第464章 創業板和華誼上市(一)第475章 各方反響(三)第181章 不一樣的江湖第465章 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第180章 《江湖》開拍第509章 徐克(二)第493章 《四大名捕》上映(二)第295章 七君子(二)第180章 《江湖》開拍第481章 《FATE》再起波瀾第243章 家人第530章 盛世危言第39章 這個龍套跑的值第239章 抄底網易(二)第113章 花果山水簾洞第619章 爭議第22章 開始寫劇本第484章 對話卡梅隆第484章 對話卡梅隆第591章 影視投資金融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