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突然襲擊

鞠躬感謝“zjun971210”大大打賞贈送章節支持!

——————————————————

陸政東在綿西協調着區裡關於大橋選址和化工基地選址的事情,副省長張思來對於陳省長交代的這件事也非常重視,鑑於前任由於輕率的就拿出一份會議紀要,導致這份紀要根本沒有人執行,弄得有些灰頭土臉的教訓,張思來首先根據陳省長的囑託,主持召開了有相關各方主要領導參加的會議,專題研究此事,張思來在聽了各方意見,瞭解了各方觀點,心裡大體有數之後,決定親率省級有關部門和設計單位以及專家學者赴綿西現場辦公協調。

陸政東對於張思來的到來也格外的重視,專門就此事和市委書記吳金泉進行了交流。

什麼是中心工作,協調大橋和化工基地的事情便是,什麼是重中之重,副省長張思來親自到綿西協調此事就是,其他一切工作都需要讓位於這項工作。

接待副省長張思來的工作主要由市委市府的兩位秘書長負責,計經委副主任馬世林負責大橋選址和化工基地的情況說明等技術性工作。

馬世林很年輕,當然是指和他這個級別的領導幹部相比而言很年輕,三十四五歲能到這樣的位置算是年輕有爲了,當然肯定是不能和他陸政東相提並論的。

馬世林對此項工作非常上心。陸政東也明白緣由,馬世林也是屬於外來幹部,原本在縣裡掛職副縣長,後來就落地綿西,升任常務副縣長,因爲和縣長關係不是很默契,就被調到市計經委。

馬世林既然是來掛職的,上面肯定是有人的,本來是準備過渡一下,然後到市工業局任職的。不知道哪裡出了差錯,最後被別人捷足先登。

現在金忠彪去學習去了,財政局長的位置眼看着就要空出來了,馬世林曾經分管過財政,對這一塊也不陌生,有這樣的機會肯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爭取一下。

副省長張思來也是一個辦事不拖拖沓沓的人,在摸清了情況之後,很快就到了綿西。

張思來來到綿西之後。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做任何表態,而是立即開展了調研工作,深入現場勘察,之後又聽取了綿西市委市政府的彙報。

陸政東雖然原來也在省政府工作過,張思來也聽聞過陸政東的名頭,但由於張思來分管的這一塊和陸政東的工作並無太多的交集。對陸政東不是太熟悉,但是這樣一接觸,讓張思來對陸政東印象深刻,陸政東提出的綿西的發展思路很有些新意,而且在大選址和化工基地的爭執問題上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工作做得很紮實,這個年輕得離譜的市長還真是有些想法,胸中也有些溝壑。

摸清楚情況之後,七月底,張思來在綿西市委大禮堂召開了大型現場辦公會議,市委、市政府領導集體、市人大、市政協和市委、市府的主要領導及省、市計經委、建委、城建規劃、國土、環保、化工等部門的有關領導、專家、工程技術負責人員參加。還有未被通知的一些幹部也到場旁聽,大禮堂座無虛席,可見人們對於修橋的關切和期盼。

會上,各方代表發表意見,真可謂脣槍舌劍,辯論激烈。經過認真分析利弊關係,張思來副省長排除干擾,作了總結。形成《關於解決綿西大橋橋位與化工基地建設問題的會議紀要》,以綿西市政府文件的形勢印發執行,抄送省政府和有關部門。

“紀要”明確了是非,決定了解決辦法:

化工基地確實對大橋的建造增加了不利影響因素;橋位選擇的事情經過論證,且時間上早於化工基地的選址,現又難於另選橋址,要立足先保橋,其次兼顧基地建設;

爲確保大橋的順利建設和達到設計的安全壽命,化工基地鹽酸罐裝車間等污染源按照綿西市委市政府的建議遷到基地山後,大橋兩頭兩百米以內不再增加新的建築;

化工基地要完善環保設計,生產時超過國家排放標準,對大橋確有污染影響,基地要自費搬遷。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執行,對違反者要嚴厲追究責任。

“陸市長,由於鹽酸灌裝車間移往山後,要佔掉檐口區原本規劃的工業園區的一部分地盤,檐口區還是有些牴觸,還有就是在環保上要求更爲嚴格,這爲化工基地的建設增加了很大的建設成本,阻力還是有些大啊,搞不好,這個紀要又和上一次一眼,成爲一紙空文。”

陸政東很清醒,雖然是做出了這樣一個紀要,但是和化工基地方面相關的各方對此結果並不是很滿意,特別是環保方面的要求又是一大筆投入,認爲做出的讓步和犧牲太大,暗中依然有不少牴觸情緒,甚至有的部門依然給檐口區打招呼要他們頂住。

這樣的態度肯定不利益國家組織評估後立項決策,一到立項的關鍵時期,恐怕又會出問題。

“要不?把這個會議紀要呈報給楊書記和陳省長?”

馬世林試探着問道。

陸政東看了馬世林一眼,陸政東對馬世林印象不錯,這不但是因爲馬世林同樣是外來幹部,更是因爲馬世林具備綿西很多本土幹部不具備的視角和眼光,是一個有想法,願意做事的人。

馬世林的這想法不錯,這一次既然下了決心就要把該處理的事情處理完,不然今後即便是大橋動工,恐怕也是扯皮不斷,會嚴重干擾大橋修建的進程,進而影響大全市的整體工作。

要確保這個紀要能夠得到貫徹落實。還是要趁勝追擊,把這份紀要上報給了省委楊書記和陳省長,爭取得到省裡最高層的支持,那就是還有雜音,也翻不起大浪了……

作爲事關綿西發展全局的一項工程,楊書記和陳省長肯定支持張思來代表省政府的權威,也很支持市委市政府的這個發展思路,當即批示:“照思來同志現場辦公會議決定的意見辦”。

這等於是拿到了一份尚方寶劍,市委書記吳金泉和市長陸政東主持召開了市委、市政府聯合辦公會議。陸政東通報了大橋修建評估情況,決定了執行張思來副省長現場辦公的決定和專家評估建議的具體措施和紀律。

緊接着檐口區也召開常委擴大會。總結教訓,排除干擾,統一思想和行動,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張思來副省長現場辦公“紀要”和市委、市政府聯合辦公會議決定。

這樣就從上至下扭轉了局面,大橋建設的事情終於真正提上了議事日程。

這樣的結果也讓市裡的幹部羣衆對陸政東這個市長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能夠把大橋的事情定下來,又能夠把化工基地留在綿西,這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

常委會上陸政東翻着手裡的材料。默默思索着這次的常委會,沒有什麼重要的議題,主要就是大橋修建的立項問題。

常務副市長喻明和對大橋的修建進行了說明,在吳金泉表示支持後,議題很快舉手表決通過,這種決議。之前已經達成很大的共識,幾乎沒有不全票通過的。

喻明和坐下後,蔣炳明就看向了吳金泉,說道:

“還有一項人事任命需要提交常委會討論。”

陸政東就是一怔,這顯然是一個臨時提議。因爲在之前的書記碰頭會上,並沒有提及人事任免問題,但陸政東看到吳金泉微微點了點頭,看錶情好像這事吳金泉是知情的。

見吳金泉頷首,蔣炳明就轉向了大家,說道:

“這項人事問題是關於市財政局局長的提名人選。大家都知道,金忠彪同志去了黨校學習,但前幾天組織部接到金忠彪同志的電話,省委組織部剛剛和他談了話,金忠彪同志很可能在黨校學習結束之後調到省裡工作,大家都知道,財政工作是多麼重要,古代也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而我們綿西是個大市,財政調度關係着綿西發展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綿西的新一輪建設工作即將拉開序幕,這就顯得更爲重要,實在需要一個能統籌全局的幹部來掌舵,忠彪同志因爲怕影響全市的發展大局,所以他已經遞了辭呈,讓我們能儘快考察合適地人選……”

陸政東聽着蔣炳明緩慢的語氣,心裡很清楚,蔣炳明看似是討論金忠彪遞交辭呈的問題,實際上落腳點卻是在財政局新任局長的人選上,蔣炳明是做通了金忠彪的工作,利用書記碰頭會和常委會之間這段時間打了一個時間差,給他來了一個突然襲擊。

蔣炳明可真是夠陰險的,他辛辛苦苦想辦法把金忠彪給弄走,蔣炳明卻是馬上就以牙還牙,又給他準備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在金忠彪身上花費的功夫就等於白費了。

看來是自己在綿西成長得過快,讓蔣炳明等人心裡沒有底了……

接着蔣炳明就看向了吳金泉,吳金泉點點頭,道:

“那就表決一下吧,同意金忠彪同志辭去財政局局長,擬任市政府處級巡視員的同志請舉手。”

這樣的事情沒有不通過的道理,蔣炳明接着介紹了組織部考察的擬任財政局局長申仲明的情況。

申仲明現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和蔣炳明一系關係很深,這也是陸政東在他正式就任市長之後,爲什麼一直讓他靠邊站的主要原因。

申仲明講完,會場就沉默下來。批准金忠彪辭職是一回事,真正讓誰出任財政局長就是另一回事,財政局局長,這個位置太敏感了,尤其是誰都明白,蔣炳明搞突然襲擊,就是要卡陸政東的脖子,如果一個市長財政大權都把握不住,那可說是寸步難行。

吳金泉見有些冷場。就看向了陸政東,道:

“政東市長,你是政府當家的,談談你的看法吧。”

根據市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凡是研究幹部任免的議題,要認真做好會前溝通工作,有重大分歧,不提交市委常委會討論,陸政東作爲市委副書記,政府市長。有權對財政局長人選提出意見,但是這麼重要的議題事前未徵求他的意見,這裡面很多東西值得玩味。

吳金泉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爲什麼會如此?

陸政東在幹部人事這一塊上一直是比較小心的,他不想越界,讓吳金泉心生不滿,作爲市委書記,人事權是實現政治抱負的最重要手段,吳金泉難道把這樣重要的權利拱手讓給蔣炳明?

這不符合邏輯。顯然是吳金泉和蔣炳明等人在某些事情上達成了默契,或者是有其他想法,陸政東也凝神看了吳金泉一眼。卻看不出任何端倪,吳金泉這個人,魄力不足,但城府還是挺深的。實在很難看透。

但不管怎麼樣,吳金泉這樣放水,他現在就顯得很被動。

陸政東心裡也不禁搖頭,一個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居然要看一個副書記的臉色行事,這恐怕在西河省都是奇葩了……

陸政東並沒有急於發言。而是慢慢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心裡也有種無力感,身處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裡,面對着張新普、蔣炳明爲首的這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壓力真的不小。

蔣炳明是有備而來,算計他沒準備。陸政東知道在常委會上他無法取得優勢,在常委會上,他最可靠地盟友恐怕也就只有喻明和了,在綿西他根本沒建立起像樣的圈子,就算加上比較靠攏自己的紀委書記,也就兩票。而在這樣的碰撞下他們會持什麼態度,這還很難說。這一次搞不好會輸得很慘,但是他也沒有路可退。必須要反擊。

陸政東的目光漸漸變得堅定起來,態度更是堅定,道:

“忠彪同志去學習後,一直以來都是林政祝同志主持財政局的工作,而且他做得很好,我的意見是還是由林政祝同志暫時主持財政局工作,由於綿西各項事業都要進入一個新階段,對於新任財政局長的人選問題,不能太太輕率,更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選擇一位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同志來擔任,市裡還是有不少這樣的幹部,可以擇優選擇嘛,我的意見是等充分考察醞釀之後,再討論財政局局長人選爲宜……”

陸政東這話和策略,陸政東當然希望財政局局長人選是自己最心儀的人選,但現實的情況是這幾乎不可能,但他也不希望最壞的結果出現:那就是蔣炳明等人提名的人選通過。

所以他話裡的潛臺詞也很明確,除了蔣炳明等一系人馬之外的人都可以考慮,這對其他常委來講,就是機會,陸政東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起一個臨時的同盟,化解蔣炳明的這個提議,先把財政局長的人選拖着。

但這樣的辦法能不能夠奏效,陸政東心裡也沒有底,畢竟蔣炳明處心積慮的唱這麼一出,肯定也是事先做過其他人的工作的。

會場裡一下就沉靜了下來,因爲誰都明白,陸政東應戰了,原本波瀾不驚的常委會馬上就要上演一出龍虎鬥。

有人低頭喝茶,有人拿本子寫着什麼,也有人饒有趣味的打量陸政東,也有人有些擔憂的看了他一眼。

熊正良心裡不禁暗笑一聲,他以爲陸政東唉明知會輸的情況下,會無可奈何的接受現實,卻不曾想陸政東是擰着頭皮,寧願在常委會上被羞辱也要應戰。

吳金泉見情況如此,點點頭,轉向大家,道:

“這件事大家都議議吧!”

吳金泉並沒有讓大家付諸表決,而是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看來也是知道這個任命的敏感性。

“申仲明同志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更有主政一方的經歷,出任財政局長是合適的……”

熊正良不顧自己是市委副書記的身份,首先表明了支持的態度,滔滔不絕的把申仲明的經歷講了一邊,狠狠的把申仲明誇了一番。

接着,統戰部長、紀委書記等等各自表明了自己地態度,除了紀委書記表示需要慎重考慮,其餘三名常委都表示支持。

熊正良的神情一下變得輕鬆起來,加上他和蔣炳明的三張鐵票,已經拿到了五票,常委一共十一席,大局已定。

想到這裡,熊正良也就擡頭看着姚志科。

宣傳部長姚志科注意到,熊正良眼神頻頻向這邊看,可同時陸政東深邃的目光也看着他,他夾在中間,實在是難受,掐滅手中的菸蒂,笑呵呵無奈下只好說道:

“申仲明同志我還是瞭解的,工作踏實又勇於開拓,是位很有能力的幹部,由他挑起財政這一攤我很贊成,不過嘛,陸市長的意見也值得考慮,財政局長工作很重要,需要考慮周全。”

熊正良微微皺了下眉頭,看來姚志科是由難言之隱,不然不會上次反水,這次又左右逢源。不過勝券在握,他現在倒也不大在乎姚志科的態度,姚志科的賬留到以後再算。

軍分區司令員劉承權放下了手中的筆,擡起頭道:

“我支持陸市長的意見。”

劉承權很乾脆,一句話說完就不再說話。

大家都怔住,包括吳金泉,都向劉承權看了過去,卻見劉承權板着一張臉低頭翻着文件,好像剛剛只是在普通會議很正常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完全不知道他的表態會引起怎樣的驚濤駭浪。

劉承權屬於部隊系統,平常要是常委會不涉及軍隊事務基本上都很少發表意見,即使發言,基本上也是支持市委書記的意見,體現黨管槍的精神,今天卻是破例的支持陸政東,讓在座的不少人都驚詫不已……

第220章 看望老幹部第31章 雪中送炭第57章 分歧初現第201章 暗流(三)第12章 互利雙贏(二)第86章 珠璣第157章 三人行(二)第99章 一起拖下水第11章 上流社會圈子第137章 武嵐之行第27章 大登科後小登科第98章 今宵風月誰與共(四)第12章 須有所爲第116章 官場風暴第35章 三軍用命第10章 折服第59章 做大做強第10章 幸福女人第10章 奇招奏效第109章 情難自禁第155章 人事從來是敏感事第16章 宣示存在第201章 重視第133章 洗腦第139章 啞巴吃黃連第5章 互相試探第205章 振聾發聵(二)第29章 逆轉第17章 考察調研第85章 學習結束第98章 分歧初現第173章 新秘書第22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157章 背後蒼山眺滄海第25章 獻身第225章 人事微調(二)第41章 越墮*落的東西越誘*惑第110章 極致誘*惑(二)第193章 曾經戰鬥生活的地方(三)第5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08章 傾談(二)第48章 低頭做事,擡頭看路第26章 難辨第127章 走得太遠了(五)第27章 漸入佳境第93章 不敢置信第66章 有你就有整個世界第6章 煙幕彈第70章 突發情況第31章 早知道這麼美,就該早給你第53章 真正交鋒第160章 大局感第210章 沉穩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36章 事端第91章 大會進行時第82章 變局第78章 誰套誰的話?第68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考察調研第73章 突發情況(四)第85章 密謀第70章 突發情況第161章 大局感(二)第11章 上流社會圈子第74章 層層推進第16章 拉近距離第165章 遠慮第16章 讓年輕人充滿希望第10章 誰弄死誰第194章 匪夷所思的決議(二)第22章 歎爲觀止第199章 暗流第73章 才俊滿屋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章 風雨驟來第64章 紛至沓來(二)第115章 初爲人父第94章 任前談話第214章 意外第168章 年末第64章 浦江之行第226章 後院第221章 看望老幹部(二)第123章 高手過招(四)第96章 今宵風月誰與共(二)第12章 上流生活第85章 學習結束第166章 危情第86章 珠璣第140章 啞巴吃黃連(二)第89章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第32章 小腳女人?第63章 羣英薈萃第47章 印象深刻第67章 刻不容緩第61章 石破驚天(上)第93章 選舉有效第53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二)第71章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第220章 看望老幹部第31章 雪中送炭第57章 分歧初現第201章 暗流(三)第12章 互利雙贏(二)第86章 珠璣第157章 三人行(二)第99章 一起拖下水第11章 上流社會圈子第137章 武嵐之行第27章 大登科後小登科第98章 今宵風月誰與共(四)第12章 須有所爲第116章 官場風暴第35章 三軍用命第10章 折服第59章 做大做強第10章 幸福女人第10章 奇招奏效第109章 情難自禁第155章 人事從來是敏感事第16章 宣示存在第201章 重視第133章 洗腦第139章 啞巴吃黃連第5章 互相試探第205章 振聾發聵(二)第29章 逆轉第17章 考察調研第85章 學習結束第98章 分歧初現第173章 新秘書第22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157章 背後蒼山眺滄海第25章 獻身第225章 人事微調(二)第41章 越墮*落的東西越誘*惑第110章 極致誘*惑(二)第193章 曾經戰鬥生活的地方(三)第50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08章 傾談(二)第48章 低頭做事,擡頭看路第26章 難辨第127章 走得太遠了(五)第27章 漸入佳境第93章 不敢置信第66章 有你就有整個世界第6章 煙幕彈第70章 突發情況第31章 早知道這麼美,就該早給你第53章 真正交鋒第160章 大局感第210章 沉穩第163章 文火慢熬(二)第36章 事端第91章 大會進行時第82章 變局第78章 誰套誰的話?第68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考察調研第73章 突發情況(四)第85章 密謀第70章 突發情況第161章 大局感(二)第11章 上流社會圈子第74章 層層推進第16章 拉近距離第165章 遠慮第16章 讓年輕人充滿希望第10章 誰弄死誰第194章 匪夷所思的決議(二)第22章 歎爲觀止第199章 暗流第73章 才俊滿屋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章 風雨驟來第64章 紛至沓來(二)第115章 初爲人父第94章 任前談話第214章 意外第168章 年末第64章 浦江之行第226章 後院第221章 看望老幹部(二)第123章 高手過招(四)第96章 今宵風月誰與共(二)第12章 上流生活第85章 學習結束第166章 危情第86章 珠璣第140章 啞巴吃黃連(二)第89章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第32章 小腳女人?第63章 羣英薈萃第47章 印象深刻第67章 刻不容緩第61章 石破驚天(上)第93章 選舉有效第53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二)第71章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