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不還

十一月十二日,大雪紛飛。

一隊車馬緩緩從唐河冰面上駛過。

郝經掀開車簾向外看了一眼,道:“戰場已經清理過了?”

負責護衛他的將領名叫黃俁,談吐不像是個粗人,應道:“唐軍之中多是南人,不耐嚴寒,大部分都躲在曲陽、行唐等幾個城池中。前夜駐紮在唐河岸邊的是張弘道從真定史家借調的兵力,沒多少人,一聽說主帥已經死了,很快就投降了。”

“這般說來,戰果並不大?”

“俘虜了兩千人,戰果亦不算小。”黃俁道:“聽張總帥說,主要是對唐軍士氣的打擊。再加上這天氣,他們水土不服,能死了速取保州的心思即可。”

郝經點了點頭,心裡有數。

車馬繼續前行,前方的荒野上少見到人煙,倒是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唐軍搭建的望塔。

黃俁於是派人上前喊上兩句。

“大元派使節求見大唐皇帝陛下!”

很快便有一隊騎兵從風雪之中出來。

爲首的唐軍校將掀開車簾往裡看了一眼,大聲道:“郝先生是吧?!敢來求見我陛下,不怕死嗎?!”

郝經撫須笑道:“若怕死,老夫便不來了。”

“那爲蒙虜當說客,你羞嗎?!”

“食君之,忠君之事,盡臣節,何來羞字一說?”

“哈哈哈,你當忽必烈是君,人當你是狗!”

郝經還想再應,那唐軍校將已唰地一下放下了車簾。

“出發!”

隊伍遂繼續向南,往真定府而去。

……

真定府城依舊,甚至比過往還多了些繁忙的樣子。

進城門的時候隊伍稍微等了一會兒,赫經特意下了馬車觀察着城牆,發現城牆上連一道刀劃的新痕都沒看到。

“老夫聽聞,唐軍有一火器,聲如雷霆,所擊無不摧陷。未用於攻城耶?”

“沒有必要你知道吧?大家都是漢人,能勸降就勸降,真遇到冥頑不靈的再殺殺殺!”

“將軍還會用成語,不知高姓大名。”

“哈哈,走狗還不配知道,等你投了我皇再告訴你不遲!”

此時已經能進城,郝經搖頭笑了笑,進入城中,發現真定府城中竟還有百姓在走動,若不是來往兵馬衆多,彷彿太平時節光景。

他本以爲自己會被晾上幾日,被爲難一番才能見到李瑕。

不想,到了驛館,僅等了半日,李瑕便已答應見他。

見面的地點在龍興寺行宮。

龍興寺是隋開皇年間所建,趙匡胤徵河東時駐蹕於此,又擴建了一番,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有大小殿宇十來間。

彼時正是傍晚,遠遠傳來了鐘聲。

殿前有人喊道:“召元使郝經覲見。”

郝經忽然想到了賈似道,莫名擔心李瑕會也將他扣留。

懷着這種略略不安的心情,他步入殿間,俯身行禮之後擡頭看去,見到了李瑕。

他對李瑕真的是聞名已久了,彼此之間的交集也很多,但此時初次見到本人,還是愕然了一下。

這樣氣度不凡的漢家天子,確實是他曾經一直在盼的,忽然見到,竟有種夢境成真的感受……唯獨還太年輕了些。

“不必多禮,朕一向很喜歡你的詩。”

郝經下意識便問道:“但不知唐皇陛下喜歡外臣哪一首詩?”

“自然是朕殺人時題在牆上那一首。”

“臣才疏學淺,讓唐皇陛下見笑了。”

“那就不說笑,朕讀過你不少詩。”李瑕道,“石郎作帝從珂敗,便割燕雲十六州。世宗恰得關南死,點檢陳橋作天子。漢兒不復見中原,當日禍基元在此。稱臣呼父古所無,萬古諸華有遺臭。”

一首詩念罷,他擡手指了指郝經,又道:“你是個讀史的,看你詩文也非不明事理之人,緣何給胡虜爲走狗?”

郝經直接便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威嚴。

他終於不敢再欺李瑕年輕。

“外臣……”

“罷了,不必將你那套託辭說出來污朕的耳。”

郝經又是一滯。

他是當世大儒,今日也是有備而來。

唯獨沒想到的是,李瑕句句都是先發制人,每句話都是帶着他在走,使他根本就無法找到自己說話的節奏。

“唐皇陛下,天已然入冬了。”

頗爲生硬的一句話,郝經終於開始說他想要說的問題。

李瑕似乎輕笑了一下,在椅子上坐了下來,隨手拿過一封摺子看着,也不說話,由着郝經當說客。

“不知唐皇陛下可有意識到,今日唐軍與元軍對峙之地,正是宋、遼之交界?”

“朕忙,你有話就一次說完。”

郝經此時才發現,整個殿中竟只有他與李瑕兩個人。

也沒有點火爐,到處漏風,冷得厲害。

“唐皇十年之間創此基業,偉哉。然而立國時短,終究是國力不足,這般興師動衆,不知錢糧用度還可支撐到幾時?”

李瑕沒有回答,甚至沒有擡頭看郝經一眼。

郝經等了一會,繼續道:“外臣粗略算過,以唐國舉國之力,打完賀蘭山之戰已是勉強,之後又貿然北上,實屬不智,只怕此時國庫已然見底了吧?”

依舊得不到迴應。

“大元早已遣重兵駐於保州,唐皇不死心,以爲憑藉張弘道可在年前攻破保州城,可如今張弘道一死,唐河一戰唐軍大敗,士氣低落,加之大雪不停、糧草告罄,於唐皇而言,也該到了見好就收的時候了。”

李瑕終於看了郝經一眼,問道:“說完了?”

“唐皇陛下應該已收到了南面的消息了吧?”郝經道,“外臣不妨直言,宋廷已經約定出兵二十餘萬攻取川蜀。川蜀乃唐皇陛下之根基,不可不防啊。”

李瑕見他還沒說完,目光又落回了摺子上。

“唐皇陛下似乎還沒意識到事態之嚴重。外臣有一句肺腑之言,外臣心裡,其實真希望看到唐皇有一統天下之日。”

“是嗎?”

“但所謂欲速則不達,以唐皇眼下之實力,尚不到可一舉功成之機,何不待來日?”

“不待。”

郝經撫着長鬚,嘆息一聲,道:“還有兩樁事,本不該說的。外臣可私下告訴唐皇。一則,我主已聯絡了海都,海都已答應與大元結盟,此人一心所求唯有自己的利益,眼看兀魯忽乃勢弱,立即便起了併吞伊犁河流域之心。”

說着,郝經盯着李瑕,希望能看到李瑕的眼睛,看清他是否故作鎮定。

但看不到。

郝經繼續道:“二則,我主已命令吐蕃出兵攻打唐國腹地,這隊使者是在燕王護送八思巴之前就已入蕃。試想,若非早有使者先行入蕃,我主如何敢讓燕王親往?”

李瑕依舊沒反應。

郝經又道:“外臣知道,唐皇爲了北伐,也曾親至西域、南征宋國、北攻河套、遣使吐蕃。爲的便是先安撫四隅,再收復中原。可惜唐皇沒有做好,或者說哪怕唐皇做得再好,一旦有獨霸天下之勢,各方依舊會蠢蠢欲動。歸根結底,在於實力猶不足。”

李瑕終於反問道:“若有十年生息,朕再北伐,你降朕嗎?”

“到時,外臣必歸附。”

“如今爲何不?”

“唐皇猶不足取天下,而中原百姓不可無人牧守。”

“理由都說完了?”

“外臣句句肺腑,請陛下明辨。”

“朕信你。”李瑕道,“但告訴你,你看走眼了。”

“外臣慚愧,許是唐皇太自負了。”

“那朕爲你補充幾點。”李瑕道:“一樁樁說吧,忽必烈是去年年初派真金前往吐蕃的,而在這之前,前年十月,朕還在宋境之時,他便派人去見了白蘭王恰那多吉,以及朵思麻首領勘陀孟迦,要求他們出兵攻打朕的腹地。”

“恰那多吉是闊端的女婿,勘陀孟迦是忽必烈南征大理時被完全收服的。吐蕃路遠,忽必烈的使節去年七月見到恰那多吉,之後又趕去見勘陀孟迦。去年十月,他們開始集結兵力,但在這個時候,恰那多吉死了。沒多久,便是賀蘭山之戰,忽必烈大敗。”

郝經一愣。

“再說些你不知道的。”李瑕道:“恰那多吉死後,他的妻子,也就是闊端之女墨卡頓,聯絡了吐蕃首領公哥藏卜反對朕派去的八思巴,又聯盟了勘陀孟迦。今年三月,他們一共集結了三萬兵馬,想要趁着朕與忽必烈大戰之際出兵……不錯,賀蘭山之戰已過去半年了,他們纔打算出兵,好好燒殺搶擄一番。”

郝經搖了搖頭,道:“我不信。”

“你不信什麼?你不信朕得到的情報?很簡單,派個能臣過去就夠了。還是說你不信朕能擊敗這些吐蕃強盜。”

郝經道:“即便如此,想必唐軍也需花費大量的兵力、糧草,那這北伐,只怕更難繼續下去了?”

“不急,一樁樁說。”李瑕道:“只要吐蕃的強盜出不來,海都在西域鬧得再厲害,朕也不擔心。影響不到朕在甘肅的防禦。至於宋廷……”

郝經道:“若讓外臣猜,張弘道已聽說了夔門失守之事,因此他亂了分寸,太急於求成了。”

“不會。”李瑕道:“朕告訴過他,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宋軍佔據川蜀,遲早也能拿回來。宋軍畢竟不是像蒙虜一樣的強盜。”

“但對於唐軍的士氣卻是不小的打擊。”

“知道朕爲何說最壞的結果嗎?”李瑕道:“這是決心。哪怕宋軍逆長江而上,攻克重重險關,夔州、萬州、忠州、涪州,一年兩年三年,朕也要先把燕京打下來。”

“爲何?”

“因爲蒙元是異族,因爲朕壓根就不信你那套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

郝經氣勢一滯,停了一會,道:“那是因爲你們沒有經歷過中原喪亂!”

“朕的麾下,多的是文臣武將經歷過中原喪亂,他們衆志成城,誓要恢復中華!”

“然而形勢比人強……”

“朕告訴你什麼是形勢!”李瑕喝道,“拋開最壞的結果不說,朕很驚訝賈似道敢西征,朕真的很驚訝,因爲朕比你們更瞭解大宋朝廷。”

他起身,走到了殿中,擡了擡手,像是不知道怎麼形容宋廷的腐朽。

“賈似道居然敢離開臨安。連朕都算不清楚在他身後有多少人想要搶他的位置、取他的性命。就那種黨爭不停,內鬥不斷的朝廷,他居然敢離開朝廷西征?”

郝經張了張嘴,有些迷茫。

李瑕的語氣,也難得帶了些不確定。

“沿長江逆流而上,一重一重險關。沒有重兵不可能攻下,但若帶重兵……朕都想不到賈似道的大軍會在什麼時候分崩離析,而你們,居然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拿他來威脅朕?”

像是因爲太不確定了,有些話李瑕並不敢說死,只好又道:“最壞的情況,宋廷取了川蜀,又如何?朕從他們手裡搶過一次,再搶一次很難嗎?”

郝經依舊搖頭,表示不信。

他分不清李瑕是真的這麼想,還是故作強硬姿態。

“但你們的軍心就是亂了,張弘道急了,所以死了。”

“嗯?”李瑕反問道:“誰告訴你張弘道死了?”

郝經如遭電擊,張了張嘴,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李瑕已走近了他,道:“朕北伐,不破燕京誓不還。這句話絕不是說說而已……”

第1070章 一意孤行第1312章 虛僞第220章 支援第549章 起行第803章 潰逃第342章 缺糧第1026章 晚節第1164章 湮沒第1135章 憑恃第115章 忠臣第1172章 一份子第1章 牢房第553章 通敵(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8/11)第1013章 分歧第231章 銜尾第873章 一根木頭番外篇·暢想(爲盟主“明日大霧”加更)第992章 料敵於先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1063章 分憂之臣第1269章 燃燒第507章 定軍(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11)第459章 壁虎第489章 帥令(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773章 大敵第1300章 借魄第86章 承諾第218章 回馬第1323章 收藏品第974章 空中樓閣第578章 父子第672章 天涯第49章 搭救第19章 說客第522章 攻守(爲盟主“寸青絲年華”加更)第549章 起行第632章 分割第1253章 督促第748章 國第473章 突圍第697章 壯志銷如雪第658章 防與治第1112章 匹夫第128章 相思箋第871章 嫌疑第445章 俘虜第755章 支援第489章 帥令(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119章 資格第203章 幕僚第327章 復家鄉第158章 慶符縣第836章 訓獸第907章 繼父第221章 燒園第255章 生意人第1332章 一樁難辦的小事第1343章 天下白第20章 小畜生第1057章 辭官第1221章 黨羽第677章 馬車第120章 丁青皮第1245章 插曲第295章 大理之行第1278章 都城第145章 幕僚第1284章 未殺錯第729章 攪動各方第249章 飛虎軍第217章 夜襲第326章 開城門(爲盟主“深檐巷轉雨聲微”加更)第317章 木偶人第615章 釋俘第535章 交代(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4/11)第842章 秦王第392章 鮮衣怒馬第1256章 天元第264章 通司第140章 隱秘第113章 失望第1114章 唐軍蹤跡第88章 亡國奴第622章 展示第1102章 陰山第812章 踏營(爲盟主“你好大順順”加更)第387章 題遺山詩第1065章 日月山第638章 清醒第376章 故人來第360章 火候第250章 雛形第488章 小官第940章 逼殺第188章 初勝第894章 奶酒第223章 員外第742章 抗壓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355章 失魂症
第1070章 一意孤行第1312章 虛僞第220章 支援第549章 起行第803章 潰逃第342章 缺糧第1026章 晚節第1164章 湮沒第1135章 憑恃第115章 忠臣第1172章 一份子第1章 牢房第553章 通敵(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8/11)第1013章 分歧第231章 銜尾第873章 一根木頭番外篇·暢想(爲盟主“明日大霧”加更)第992章 料敵於先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1063章 分憂之臣第1269章 燃燒第507章 定軍(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1/11)第459章 壁虎第489章 帥令(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773章 大敵第1300章 借魄第86章 承諾第218章 回馬第1323章 收藏品第974章 空中樓閣第578章 父子第672章 天涯第49章 搭救第19章 說客第522章 攻守(爲盟主“寸青絲年華”加更)第549章 起行第632章 分割第1253章 督促第748章 國第473章 突圍第697章 壯志銷如雪第658章 防與治第1112章 匹夫第128章 相思箋第871章 嫌疑第445章 俘虜第755章 支援第489章 帥令(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119章 資格第203章 幕僚第327章 復家鄉第158章 慶符縣第836章 訓獸第907章 繼父第221章 燒園第255章 生意人第1332章 一樁難辦的小事第1343章 天下白第20章 小畜生第1057章 辭官第1221章 黨羽第677章 馬車第120章 丁青皮第1245章 插曲第295章 大理之行第1278章 都城第145章 幕僚第1284章 未殺錯第729章 攪動各方第249章 飛虎軍第217章 夜襲第326章 開城門(爲盟主“深檐巷轉雨聲微”加更)第317章 木偶人第615章 釋俘第535章 交代(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4/11)第842章 秦王第392章 鮮衣怒馬第1256章 天元第264章 通司第140章 隱秘第113章 失望第1114章 唐軍蹤跡第88章 亡國奴第622章 展示第1102章 陰山第812章 踏營(爲盟主“你好大順順”加更)第387章 題遺山詩第1065章 日月山第638章 清醒第376章 故人來第360章 火候第250章 雛形第488章 小官第940章 逼殺第188章 初勝第894章 奶酒第223章 員外第742章 抗壓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355章 失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