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春耕

不多久就是清明瞭,今年的清明和去年的也差不多,都是到山上去祭拜,到宗祠跪拜,就連子軒和陌陌也回來了。

清明過後轉眼就到了穀雨時節,就像詩中描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如“穀雨”兩個字所體現的,接連下了兩場透雨,焦家壩的春耕要開始了的春耕開始了。

趙玲玲一家,比別的人家更忙碌。她們一邊要顧着急着出來的竹筍,一邊趕着在這最適宜的時節,將地種完。在種地之前,一家人坐下來,仔細地規劃了一番。

今年,她們家現在前前後後加起來正好一百畝有畝地要種。溝村三十畝,焦家壩和溝村之間五十畝,再加上去年買的和原先就有的,雖然有犁,但要種那麼多的地,還要趕在這幾天完成,這也是一個很難以完成的任務。

“爹,這麼多地我們一家累死也種不完啊!”趙玲玲故意嘆着氣說道。雖然現在趙家作坊都顧着人,可在種地上趙父的思想還沒轉過彎兒來。現在恰好是個機會,轉變趙父思想的好機會。

“是啊,要不,把你們大伯、叔叔們請過來幫幾天忙?”趙父遲疑的說出了決定。

“那也不夠啊!”趙玲玲再接再厲提出質疑。

“爹、娘,我們請長工吧!”趙瑤瑤經過趙玲玲的刻意薰陶已經會獨立的思考問題。

“那我們請長工?”焦氏看着趙父臉輕輕的說道。

“好,那就請長工。今年你們不用下地,只要把飯菜你們娘幾個做好就行了。”趙父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頗有幾分揮斥方遒的感覺。

確定了人員問題,趙父接着說道:“小麥,高粱和糜子,這幾樣樣都不能少種。”小麥是莊戶人家的主食,而到了冬天,糜子磨成麪包的粘豆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高粱也是平時會經常遲到的。所以,這幾樣都要種夠。“咱們家人口多,我看麥子咱最少得種三十畝地,糜子和高粱的話,各種五六畝就夠了。……夠咱家一年的口糧,還有稅糧也差不多夠了。”“嗯,這樣行。”焦母母點頭贊同。

先確定了口糧和稅糧的種植面積,接下來就是趙玲玲最重視的玉米和地瓜。

“咱現在玉米種子也有差不多三十斤,我們肯定不能種得完,這玉米我還不打算推廣開來,所以我打算重新購置一個新的莊子,就專門負責種玉米,去年的時候我就算過一畝地差不多得用兩斤種子,那咱今年就能種五六十畝的玉米。”趙玲玲說道,“地瓜秧子還沒長好,咱們家種夠自己吃,還有能供應的上酒樓就可以了,咱就先留出來十畝地,等到明年這個時候秧子就可以賣,還有小豆,咱們一年要吃的豆子還有要熬大醬都需要用到,各類的豆子也都要種個幾畝才行。”

這地瓜和玉米要是種好了,收益暫時無法估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會是個讓人驚喜的數字。

“這麼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夠種的了,除了口糧地,就先可着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種別的。”趙父道。

“糜子和高粱個種了五畝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種了。要不到時候熬大骨,做豆腐,熬大醬,咱還得另外買小豆去。”焦母道。

“嗯”趙玲玲點頭算是迴應焦母的話,“那咱們先從哪裡開始種起,趙玲玲家的地分開在兩個地方了,因此種地是要跑不遠的路。”

“就先從咱們家附近的開始吧!我們這邊就種零散的,莊子上的就種小麥和高粱和糜子。”

“那咱們家那麼多的地,要是想要趁着地溼潤這幾天都種完的話需要請多少人?”趙玲玲問道。

“三四十人吧!明天我就去找吳牙儈把這事辦了。”趙父說道。

春耕的時候,陌陌也放假了,不管是私塾裡的學生還是先生,家裡都是正用人手的時候。百花鎮這座私塾有一個傳統,就是每到春耕和秋收的時候,都會放幾天的假,讓先生和學生們都能回家去幫忙種地、收割。

這也算是一種人性化的安排。不只百花鎮的私塾有這個傳統,其他村鎮的私塾也都是如此。倡導耕讀傳家,耕種是要排在讀書前頭的。

私塾放假,也包括陌陌所在的高級班。他也應該要回家耕種的。

考慮到陌陌今年要參加春闈了,但是又趕在這個時候放假,所以趙父和焦母都勸着陌陌在家好好的溫書,不用到地裡去幹活了,但是陌陌看着一家人都在爲春耕忙進忙出的,他也要跟着下地幫忙,並保證絕不會耽誤了複習,陌陌所謂的不耽誤功課,就是在耕地的時候也揹着書,其實對於這次春闈他已經有九成的把握的了,只是學無止境,他現在背的已經是更高一層次的了,爲了能趕着耕種完,趙父讓女眷在家煮好飯菜,中午時分,趙父帶着長工甚至都不回家吃飯,就讓人送來在地頭上解決的,吃完飯休息一會就繼續耕種。

因爲春忙,今天是第一天的開工菜就準備到了下午。那邊趙父帶着長工乾的風風火火的,這邊焦氏帶着趙瑤瑤正乾的熱火朝天,見趙玲玲來了。忙分派活計給她。

“玲玲,快拿碗,打幾個雞蛋。”焦氏大聲道。

“哎。”趙玲玲答應了,走到盆架邊,用盆子裡的水洗了手。又從旁邊的衣架上拿了圍裙系在腰間,這才從碗架子裡拿了個大海碗出來。

“娘,打幾個雞蛋?”趙玲玲一邊從笸籮裡拿雞蛋,一邊問。

“四桌人,還是打十五個。”焦氏算了算。就道。

趙玲玲就磕了雞蛋,然後拿起筷子,飛快地攪拌起來。

“那邊乾的怎麼樣了?”焦氏一邊炒菜。一邊問。等焦氏這邊做到最後一個湯的時候。趙父那邊也收了工,帶着人呼啦啦地來了。幾個人沒立刻進來,趙父帶了倆人提了一大桶水,又將幾個木盆端了出去,這些人就蹲在外面,一邊嘻嘻哈哈地說話,一邊洗手洗臉。

就趁這個空,焦氏帶着她們姐妹,還有陌陌也進來幫忙,擺開了桌椅。

“去招呼你爹他們,開飯了。”焦氏都收拾好了,就道。

陌陌趕緊一路小跑通知了一聲,趙父就帶着人進了鋪子,大家紛紛坐下,開始吃飯。

焦氏帶着倆閨女就在裡屋的另外擺了一桌吃飯。

等吃完飯,收拾利落了,天早就黑了下來。請來的幫工的,大都就都散了。

第7章 大哥歸家第87章 辦學堂第87章 辦學堂第137章 下聘第58章 大旱(一)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34章 再買地第88章 師傅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第54章 收穫土豆第17章 買地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30章 家規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11章 回孃家第132章 人間慘劇第18章 牛牛牛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90章 中秋忙第145章 及笄禮第35章 醬油醬油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32章 人間慘劇第37章 賣西瓜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41章 建房忙第45章 建作坊第14章 發家第一步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99章 雙喜臨門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60章 離開第88章 師傅來了第117章 老頭的身份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0章 三年第132章 人間慘劇第133章 調查第2章 捉魚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63章 山中生活第124章 醫谷事落第59章 乾旱(二)第96章 鋪子開張第11章 回孃家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09章 意外第45章 建作坊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58章 大旱(一)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66章 買人第35章 醬油醬油第70章 帶着鄉親一起去第63章 山中生活第6章 趕集之市場調查第13章 甜甜圈第1章 初入異世第54章 收穫土豆第12章 蘇繡第22章 豬下水第45章 建作坊第54章 收穫土豆第31章 秀才第98章 知府夫人第114章 對峙第111章 無辜被虜第8章 收麥子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95章 太后壽宴第57章 大旱前兆第32章 村宴第一百四十一章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37章 賣西瓜第52章 端午(一)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7章 大哥歸家第29章 歸家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8章 牛牛牛第20章 試做料酒第一百四十一章第20章 試做料酒第57章 大旱前兆第20章 試做料酒第110章 火鍋第77章 迎客樓第21章 竹筍計劃第143章 隱族聖子第122章 風雲起第81章 依閣開張第106章 豐收第18章 牛牛牛第125章 春闈第16章 生意談成第34章 再買地第37章 賣西瓜
第7章 大哥歸家第87章 辦學堂第87章 辦學堂第137章 下聘第58章 大旱(一)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34章 再買地第88章 師傅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第54章 收穫土豆第17章 買地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30章 家規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11章 回孃家第132章 人間慘劇第18章 牛牛牛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90章 中秋忙第145章 及笄禮第35章 醬油醬油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32章 人間慘劇第37章 賣西瓜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41章 建房忙第45章 建作坊第14章 發家第一步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99章 雙喜臨門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60章 離開第88章 師傅來了第117章 老頭的身份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0章 三年第132章 人間慘劇第133章 調查第2章 捉魚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63章 山中生活第124章 醫谷事落第59章 乾旱(二)第96章 鋪子開張第11章 回孃家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09章 意外第45章 建作坊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58章 大旱(一)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66章 買人第35章 醬油醬油第70章 帶着鄉親一起去第63章 山中生活第6章 趕集之市場調查第13章 甜甜圈第1章 初入異世第54章 收穫土豆第12章 蘇繡第22章 豬下水第45章 建作坊第54章 收穫土豆第31章 秀才第98章 知府夫人第114章 對峙第111章 無辜被虜第8章 收麥子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95章 太后壽宴第57章 大旱前兆第32章 村宴第一百四十一章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37章 賣西瓜第52章 端午(一)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7章 大哥歸家第29章 歸家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8章 牛牛牛第20章 試做料酒第一百四十一章第20章 試做料酒第57章 大旱前兆第20章 試做料酒第110章 火鍋第77章 迎客樓第21章 竹筍計劃第143章 隱族聖子第122章 風雲起第81章 依閣開張第106章 豐收第18章 牛牛牛第125章 春闈第16章 生意談成第34章 再買地第37章 賣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