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中秋忙

給太后繡壽禮的事兒,趙玲玲目前爲止只讓瑞娘一個人知道,其他的不想透露太多,趙玲玲打算到時候從中選擇出幾個較好的秘密準備。

要做好這項任務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了解那人的愛好,這個只有找我們萬能的男主軒轅浩了。好像自見到他以來就沒有什麼可以難到他的,趙玲玲不知道某個無恥的男人已經在他不知不覺間侵佔了她的內心。

“怎麼樣?小丫頭,又有什麼事兒呀!纔想起了我這個被你遺忘的人啊?”一進門軒轅浩陰陽怪氣的聲音就傳了過來。

“……那個,你怎麼知道是我進來了呀?”趙玲玲被說的不好意思,只好不好意思的問起了別的話題。

“其他人趕到爺的院子裡放肆嗎?”軒轅浩淡淡的來了這麼一句。

“奧。”趙玲玲沒話說了。

等了好久的軒轅浩等不到趙玲玲的發聲,轉過了身子。“說吧!爺一準給你辦的漂漂亮亮的。”弄的趙玲玲是尷尬不已。

“小事兒,真的是小事兒。”怕她不信趙玲玲還拿自己的小拇指掐了一點兒比劃着着。讓軒轅浩看着怎麼拿麼可愛。

“嗯……”

“你可不可以把太后的一些喜好、信息告訴我?”趙玲玲期期艾艾的開口。等了半天,沒得到迴應還以爲這傢伙不答應了呢?

“你過來,答應爺的一個條件爺就告訴你。”軒轅浩那欠扁的嘴說出了讓趙玲玲抓狂的話。

“什麼條件說。”趙玲玲又一次刷新了對軒轅浩的認識。

“恩,我想想。”軒轅好故意逗她。

“說不說,不說過期作廢。”趙玲玲說。

“年底終於把生意做到京城。”軒轅浩提了個莫名其妙的要求。把丸子逗樂了,世子出手了,哈哈!

“爲什麼?”趙玲玲不明白。

“別管,你答不答應吧!”軒轅浩並不打算多說。

“好,我答應。”趙玲玲想着反正自己要去京城的,提前一點也沒什麼就答應了。她可不知道軒轅浩存了誘拐她的心思了。

“我要的呢?你什麼時候給。”趙玲玲恨恨的說道。

“馬上,丸子你去給玲玲小姐寫一份。要快。”軒轅浩閒閒的吩咐道。

這就完了,這麼簡單的問題他還要了自己一個要求。趙玲玲心裡很是心血翻騰,又上當了。

拿到丸子寫的情報趙玲玲逃似得走了,丸子看着軒轅浩和趙玲玲兩個人的相處的樣子真的急啊。可玲玲小姐還是太小了,他又替不了他們。

這段時間趙玲玲拉着趙瑤瑤兩人真是忙脫了,趙玲玲從軒轅浩那兒得到的信息,決定給太后繡一幅精美的‘百鳥朝鳳’圖,於是需要準備的各種絲線也要跟上,給一國太后的東西當然要是最好,才能讓趙玲玲未來的繡坊一炮而紅。一但要是繡品得到了太后的賞識,那麼焦家壩的雙面繡也會藉着太后的名頭紅遍全國甚至四國。

隨着太陽漸漸落下的偏西,隨着陣陣涼意也的到來秋意漸濃,繡娘們的人手也挑選了出來。

又到了一年一度種冬麥的時節,要種麥子那麼地裡還長着的大豆就得先收回來。現在一切靠的是人工,還要老天開眼。

對於莊戶人家來說秋天是個忙碌帶有充滿希望的季節。豆子長的不高,長工就得彎下腰才能拿着鐮刀收割,雖然很累,趙父卻也要堅持和長工一起。其實按照趙玲玲他們一家的情況趙父是完全不用下地的。

打穀場是早已清理出來的,隨着第一波長工的回來,等着這裡的長工和焦母他們的任務也來了。

早已等着那兒的長工把滿滿一車的大豆平鋪在打穀場的中央,分開片兩人一組,一個拿扁擔捶,一個管翻,分工合作,效率很快。儘管如此也不是一遍就可以把豆杆兒和大豆分離乾淨的。

剩下的就是婦女們的工作了,大大的竹篩是早已準備好。她們把袖口、領口包裹的嚴嚴的,因爲篩出來的灰碰着皮膚是扎人的。

儘管趙家人忙的腳不沾,但他們的時間依然不夠,因爲冬麥播種的日子就是那幾天。還有趙玲玲心心念唸的二十畝玉米。

眼看着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地裡的活兒也不能放下。但忙裡偷閒趙父打算讓所有的人歇半日,提前發了這個月的月前,大家回家好好過個節。

吳家是有規矩的大戶,對趙家的那更是一等一的,吳厚有親自又送來了節禮,上等的月餅,上好的細棉還有給岳丈的兩罈子好酒。

中秋節,是傳統的一家團聚的節日。更是莊戶人家慶豐收的好日子。因此別看時間很短人們都很忙,可活動那是一點不少,更甚於過年。可以說而今年更是繼災年過去的第一個豐年,更具有紀念意義。

莊戶人家的中秋,因爲秋收農忙的緣故,往往比其他的幾個節日過的要簡便。但依然阻擋不了人們慶豐收的喜悅。

人們現場利用農家臨時整裝,活動也是有關農活的比賽。他們用這種方式慶豐收。趙玲玲不是第一次看了,可每次看着農家地頭那一張張歡實的笑臉,內心的滿足是什麼也替代不了的。

“今年中秋啊,咱得好好過過。”回到家焦氏感慨道。

“是啊!”趙父接口。

現在家裡吃穿不愁,好好過當然便宜的是趙玲玲他們三人了。準備東西不用他們親自出馬,丁一的媳婦早早備好了。

院子中央,要在月亮升起前把供桌擺好,供桌上各色月餅、點心、瓜子、水果擺了滿滿一桌——俗稱望月。

趙玲玲問過焦氏爲什麼,她也說不出來,只知道是老人傳下來的。

這時,天色逐漸暗下來了,大地籠罩着一片朦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圓圓的笑臉,俯視着遼闊的大地。古人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而且今天的月亮亮的格外耀眼。

這時趙家的團圓夜也開始了。焦母和丁一家的在廚房忙活着做菜,糖醋鯉魚、紅燒肉……大大小小的盤碗擺了整整的一張桌子,趙玲玲還親自下廚,做了一道拔絲地瓜。

大家說說笑笑的,趙父的興致很高一邊吃,一邊陪着千機老人喝着小酒。地瓜塊被炸的焦黃,上面澆了糖稀,夾起來就帶出絲絲縷縷的絲,要在旁邊的水碗裡沾一下,那絲還能斷開。吃進嘴裡,外焦裡嫩、香香甜甜。成了陌陌的最愛。

“還是我閨女手巧。”焦氏也夾了一塊拔絲地瓜放進了嘴裡,那甜甜的味道好像能到了心裡。

“是啊,我們生了幾個好兒女。”趙父已經有些醉了。

一頓飯,吃了有大半個時辰,等會兒還要趙父這個一家之主祭月呢!焦氏扶着他先去裡屋醒醒酒。

趙父和焦母都不在,就剩下千機老人和她們三姐弟。

“大姐,你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上多寂寞呀!她怎麼就非要偷靈藥呢?”陌陌問趙瑤瑤。

“嗯,我也不知道,要是我,我是不會吃的。”趙瑤瑤給不了答案,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不是有月兔陪着了麼,再說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她得到了長生所以就要寂寞陪伴。”趙玲玲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也是。”從什麼時候起,玲玲說話這麼有哲理了。陌陌想到。

“也不知道大哥在府城過多怎麼樣,又和誰一起過?”陌陌說。

“是啊,我知道其實爹孃也想大哥的。”趙玲玲接口說道。

“你們在說什麼呢?”這是趙父酒醒的差不多了,就出來了。

“沒什麼,我們在商量怎麼吃這些月餅。”趙瑤瑤笑着說道。

“我們的小傢伙們饞月餅了,那爹爹現在就開始。一會就有的吃了。”趙父對他們的要求很高興。

兵兵叭叭,鞭炮聲響起,燒香磕頭。一系列的儀式完畢。

趙玲玲拿着準備好的刀,將每一樣餡料的月餅都挑出來一塊,切成小小的一牙一牙的,擺在大盤子裡,給大家分嘗。這樣,大傢伙就可以儘可能地多吃幾樣月餅。

切完了月餅,桌子上的蘋果、石榴……,每一樣水果趙玲玲都把它們分成一瓣兒一瓣兒的。山上的果樹都是新種的,還沒有結果。這些都是玄冥他們到鎮上買來的。

“他爹,現在地裡的東西基本收拾完了。是不是該種麥子了。”焦母說道。

“可玉米還在地裡長着呢,也耽誤不得。”趙父有點發愁,以前沒地的時候發愁,現在地多了怎麼也發愁了?趙父有點不知好歹的想。

“爹,一起弄吧,不就是多請點人嗎,現在大家也收的差不多了,請人的應該不難。”趙玲玲出主意。

“行,那就這麼辦。”趙父眼睛一亮。

早上露水剛落下去,趙玲玲一家就到專門種玉米的莊子,早已等候收玉米的隊伍就已經到了地頭。

玉米咋收,他們並不懂,一切都聽趙玲玲的吩咐。

焦母和瑤瑤今天並沒有過來,趙父也沒打算再讓家裡人受累,買的這個莊子時候就知道人手是足足的。因此今天就趙父和玲玲兩個人來了。

所有的人分作四組,第一組的人負責掰玉米。這些人每個人手裡拿一個麻袋,順着壟溝走,一個人負責兩條壟,將每棵玉米上的玉米棒子掰下來,裝進袋子裡。

等袋子裡的玉米裝的拿不動了,他們再將裡面的玉米都集中倒在一處,交給下一組人處理。

第二組人不用隨着壟走,他們負責處理第一組人劈下來的玉米棒子。也就是將玉米外皮都扒掉,只留下光玉米棒子。然後,將這些光玉米棒子簡單的分類,也就是將品相好的玉米棒子,和那些品相不好,比如說玉米粒沒有長滿,或者玉米棒子偏小的分開,然後裝袋,交給第三組人。

第三組人就負責趕着大車,將裝好袋的光玉米棒子,運到莊子上的打穀場上去。

還有第四組人,他們負責檢查並收割劈光了玉米棒子的玉米秸稈。

因爲勞力多,分工協作又十分合理,所以玉米收割的速度非常快。

趙玲玲等到了打穀場上,玉米皮扯下來時,並不拽掉,讓幾片留在玉米的屁股上,便把那些玉米用屁股後面的皮,辮辮子一樣辮在一起,一層層的搭在鐵絲上串起來,然後找人把鐵絲掛在院子裡的大樹上。那些搭好的玉米,就像幾座金黃色的寶塔一樣,矗立在大樹下面。這樣乾的很快。

這點兒活莊裡的小孩就能幹,就當時玩了。

趙父看小女兒的樣子也來了靈感,讓人找了兩條粗麻繩來,用麻繩將一根根玉米秸稈編起來。就像用高粱秸稈編制防雨的簾子一樣,只是最後,要將兩頭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筒形,立起來,就是一個玉米柵子。

然後將玉米棒子倒進柵子裡,注意堆放均勻,免得柵子歪倒。這樣晾曬的玉米棒子,和空氣接觸的面積更大,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晾乾。

品相好的玉米和品相差一些的玉米,也被分開來晾曬。

趙玲玲知道她家這些玉米,軒轅浩肯定是不會放過的,從地瓜的事就能看出來。因此趙玲玲只能早作準備,儘量爲自己多爭取福利。品相好的,可以作玉米種,品相差一些的,打算留着自家吃。分開以後就算是軒轅浩臉皮再厚也得多給他們家留點不是?

軒轅浩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至今爲止他們家沒有因爲種植新作物的麻煩,可事情總有公佈的一天,趙玲玲現在也不確定到時候會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種子不多,當初也就種了二十畝地的玉米,只用了一天,就都收割完了。

看着打穀場上排列的整整齊齊的玉米柵子、玉米秸稈趙玲玲不由得感嘆,真是人多力量大也知道爲什麼古人那麼熱衷於生孩子了。

那邊皇宮得到消息的崇德帝。

“哈哈”!崇德帝拿着軒轅浩的密報當場放聲大笑。

這是怎麼了,是什麼消息能讓我們這位喜怒不行於色的皇帝高興成這樣?黃公公站在那戰戰兢兢的想到。

“傳賢王進宮。”笑完,崇德帝說道。

“皇兄,這麼晚了,招我何事?”賢王匆匆而來。

“好消息呀,你兒子立大功了。”崇德帝笑眯眯的說道。“那小子傳來消息說,那戶人家有種出一種高產作物。”

“真的?”賢王還以爲耳朵幻聽了。

“好,好。那戶人家一定要保護好。”賢王的政治覺悟是很高的。

“你拿着這個讓人悄悄給浩兒送去。”崇德帝拿出一快玉牌遞了過去。

“皇兄,這合適嗎?”賢王看看卻沒接。

“合適,你也知道這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崇德帝說。

“那好,皇兄我這就去辦。”說完就退下了。

五天之後,玉米應該晾乾到可以打的程度了,那時候算產量,也正合適。

秋季,氣候乾燥。尤其是晌午的太陽,照在人的身上,比夏天還要烤人,湊巧收完秋後接連幾天。都是大晴天,正適合穀物的晾曬。

這天傍晚,玄冥從莊子上回來了,來的時候還帶來從玉米柵子裡的一根玉米棒子。玉米已經有些幹了,可以很容易地就將玉米粒尅下來。

五天後,一大早,趙玲玲一家又到了種玉米的莊子上。打穀場上趙父帶着人將打穀場又仔細清掃了一遍。莊頭媳婦兒帶着莊子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就將簸箕、大笸籮、小板凳、草墊子等在打穀場上擺開。

在前世,有專門打玉米的機器,但是在這,沒有機器,要打玉米粒。完全靠手。這還是小時候祖爺爺在家裡什麼都幹不動的時候可又不想閒着,見過他老是家有玉米棒子將玉米粒往下尅過。那時趙玲玲也就六七歲的模樣還因爲好奇自己動手,那好像是很久遠的事兒了。

知道今天干活的人多,趙玲玲一共是準備了十個大笸籮。就將所有的人手分派下來,四到五個人圍着一個笸籮坐下。凳子和墊子不夠,還現用乾透的玉米皮編了許多草敦子。

然後分派出人手來,用簸箕將玉米棒子從玉米柵子裡搬送到笸籮裡,大傢伙就開始尅玉米。

第一根玉米,是全靠手尅好的,第二根,就有了簡便的法子。用尅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子做助力,可以更容易地將玉米粒搓下來。時間長了剩下玉米芯變得光禿禿的,就得換個新的繼續搓。

等尅好了一定量的玉米粒,就有人用簸箕,收一簸箕的玉米粒,側對着風的方向用力地顛,將玉米粒顛起來。這相當於揚場,就是藉助風的力量,將裡面的雜質,主要是玉米芯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和玉米鬍子,都清除掉。

這樣,剩下乾淨的玉米,才裝進了麻袋裡。裝滿了玉米的麻袋,都被擺放在了一處。

趙玲玲有預感,這些玉米也會想地瓜一樣,很快就要離她而去。而她還的高高興興,不能攔着。

匆匆的吃過了晌午飯,大傢伙又回到打穀場上接着尅玉米。今天軒轅浩和丸子也來了,可人家穩穩當當做那兒看着,沒有一點自己動手試試的想法。

本來趙玲玲還想看他的笑話兒來着,很是失望。軒轅浩在這兒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爲了見證產量的,這個趙玲玲當然知道,於是也不廢話讓人運了一臺大稱過來,開始稱量玉米。

軒轅浩知道趙玲玲古靈精怪,別人不敢種的東西她趕種而且種的挺好,好像她生來就對這些有些興趣,有時候他不由的在想,難道這丫頭是農神娘娘轉世不成?

這丫頭一定得保護好了,要是他國知道了肯定會千方百計的弄過去,這對她可是禍不是福。難道千機老人收小丫頭做徒弟還有什麼深意不成?軒轅浩若有所思。

還剩下最後半柵子的玉米棒子沒有尅完,那邊的莊頭已經在忙忙碌碌地將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過秤、記錄了。

趙玲玲則琢磨着是不是做點玉米的吃食呢?這樣才具有說力。

“……可做玉米種的上等玉米共一百六十四袋。稱重爲一萬六千三百八十斤,不宜於做玉米種的中等、下等玉米共十五袋,稱重爲一千六百八十斤。”

莊頭的話音剛落,屋子裡先是一片寂靜,緊接着就熱鬧了起來。所有人臉上掛滿了笑容,情不自禁地交頭接耳。

丸子去,重新丈量一下土地,我要精準的數據,這下就連軒轅浩也鄭重了起來。

爲了計算玉米的畝產量,這個數目,還是新近又丈量了一次所得的精確數目。

“這麼算,這玉米的畝產……”

“是九百零三斤。”重新經過了計算出來的,那自然是沒錯的。

這個年代,北方一年種一季的莊稼,南方一年兩季,不過畝產量都不高,在北方,諸如三十里營子這裡,土地算是肥沃的,莊稼的品種也好照看,一年每畝的收成最多也不過才三百斤。而到了南方,種植水稻、小麥的地方,一年種兩季,畝產量加在一起,最多也不過是這個數。

玉米畝產九百斤,於國於民,這個意義,簡直是無法估量的。

軒轅浩激動看着趙玲玲,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

想想早先送上去的奏摺,再想想接下來要送上去的新摺子,金椅子上坐着的那位看見後,天下的百姓能吃的更飽,國家的糧倉更加充實,應該也會喜出望外吧。

雖然現在天下太平,但是吃不飽飯的大有人在,更不要提每年必有的水旱等災荒,無數的饑民,要靠國家的糧倉救濟。

“丸子,馬上找人把這個消息報上去。”軒轅浩轉頭吩咐道。

“是。”丸子知道此事事關重大,答應一聲就出去了。

“玲玲,你想要什麼?”軒轅浩問了句不着邊兒的話。

“什麼?”趙玲玲不解。

“我問你最想要什麼?”軒轅浩又一次問道。

“我想要做地主婆。”趙玲玲說了個很忙志氣的理想。

“就這個?”

“當然,到時牛馬成羣,果園飄香。是不是很美?”趙玲玲問道。

“要是在添上我和我們的孩子就更美了。”軒轅浩的心裡說道。

軒轅浩、軒轅浩,你在想什麼呢?我叫了半天也不應?

“沒什麼?”

“軒轅浩,這些玉米你打算什麼時候拉走?”趙玲玲知道一旦確定玉米高產,他們家肯定是保不住他們的。

“想說什麼,就直說吧,咱們是什麼關係呀!”軒轅浩笑呵呵的說道。

什麼關係,趙玲玲很想說我們除了僞師侄關係還有什麼,可現在就是給她個膽兒她都不敢這麼說。

“就今天吧!你要多少?”軒轅浩說。

“留種的玉米,我留一千斤。那吃的玉米……,給留多少,你看着辦吧!以你最大限度能給多少?”趙玲玲也不客氣。

“那行,留種的玉米,給你留一千斤。另外那留着吃的玉米,給你留三百斤,到時候好吃的,你可不能把我拉下。”軒轅浩真是按趙玲玲的意思辦的,趙玲玲就知道這頓飯不白做,心裡美滋滋的。

天色已經不早,軒轅浩要了趙家一把倉庫的鑰匙,帶着丸子匆匆地走了。

等人都走後,連蔓兒一家又重新回到打穀場上。

“一萬多斤啊,種這些年地,我還第一次看見這老多糧食。這還是二十畝地的產量。”趙父發着感慨。

“可不是。這玉米,還真是好東西,要我說,比黍米還好吃。”焦氏說道。

看着滿滿登登的倉庫,大家的心中忍不住的歡喜,也爲即將拉走的收穫也略有些空落落的。歡喜是因爲玉米的高產。空落落的是那麼多的玉米,一下子就要被拉走了。

也不知道軒轅浩用的什麼辦法,反正是第二天一早趙家莊子上的玉米倉庫被般了。知道和親眼所見畢竟不是一回事,趙父看着因爲玉米被搬走而空出來的大片地方,心也好像一下子就都被拉走了。

那邊到了京城的軒轅浩徑直到了皇宮。

“皇伯伯,這個就是玉米,畝產九百斤。”軒轅浩提了個小袋子在皇上面前炫耀。

“快,拿來我看看。”皇帝聽到那個九百斤那還注意軒轅浩的語氣呀,全被九百斤的數字給震了。“好,真好。一粒粒的還當得起這個名字。”

“皇伯伯,我已經讓御膳房的人去做了,等會兒你也嚐嚐我們大夏自己的高產量作物。”玉米的吃法兒還是趙玲玲寫給他的。

“好,我等着。”

等這些玉米吃食端上來的時候,皇帝首先問道的就是這香甜的氣味。

“那個種出玉米的人家你保護好了嗎?”皇帝的思維很跳脫馬上就轉到了玲玲一家的安全問題上了。

“皇伯伯放心,我留下暗衛守着呢。”軒轅浩認真的回答道。

“那就好,你覺得朕該怎麼獎賞這一家人麼?”皇帝問道。

“他們一家的兩個兒子都在讀書,皇伯伯不如獎賞趙用亭夫婦吧!”軒轅浩說道。

“爲什麼不獎賞趙玲玲呢?”皇帝不解。

“找個其他的理由吧!正好保護那小丫頭。”軒轅浩說。

“行,就這麼辦,還是你去但帶上黃公公宣旨。讓這一家人趕在太后壽辰進京謝恩。”皇帝一句話就決定了趙玲玲的生活。

“那,臣侄告退。”

“去吧,好好看看你父王。”說完就讓軒轅浩出去了。

第8章 收麥子第63章 山中生活第146章 浮出水面第145章 及笄禮第8章 收麥子第63章 山中生活第137章 下聘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99章 雙喜臨門第125章 春闈第一百二十八章第125章 春闈第35章 醬油醬油第51章 開張第4章 向山行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72章 春耕第83章 釀造葡萄酒第31章 秀才第19章 童生第96章 鋪子開張第91章 接旨進京第62章 救人第8章 收麥子第53章 端午(二)第36章 天機老人第52章 端午(一)第115章 逃亡也賺錢第2章 捉魚第88章 師傅來了第41章 建房忙第120章 事件的尾巴第89章 收地瓜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69章 受封第126章 探花郎第124章 醫谷事落第74章 荒山第13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01章 再遇刺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13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49章 準備開店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64章 水源第86章 冷飲店第27章 淘寶第113章 大禹皇后第93章 覲見第25章 準備出發省城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98章 知府夫人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81章 依閣開張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74章 荒山第5章 吃上肉了第92章 到京城第一百二十八章第9章 拾秋第4章 向山行第98章 知府夫人第121章 再次驚豔第138章 大婚第38章 軒轅浩的到來第116章 大賣第83章 釀造葡萄酒第125章 春闈第8章 收麥子第31章 秀才第12章 蘇繡第57章 大旱前兆第52章 端午(一)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63章 山中生活第28章 淘寶(二)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111章 無辜被虜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10章 三年第129章 武林盟之行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79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35章 醬油醬油第10章 三年第62章 救人第35章 醬油醬油第95章 太后壽宴第13章 甜甜圈第39章 初見第39章 初見第一百四十一章第85章 賣第119章 危機第53章 端午(二)第19章 童生第5章 吃上肉了第40章 玲玲的苦逼學習生涯
第8章 收麥子第63章 山中生活第146章 浮出水面第145章 及笄禮第8章 收麥子第63章 山中生活第137章 下聘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99章 雙喜臨門第125章 春闈第一百二十八章第125章 春闈第35章 醬油醬油第51章 開張第4章 向山行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72章 春耕第83章 釀造葡萄酒第31章 秀才第19章 童生第96章 鋪子開張第91章 接旨進京第62章 救人第8章 收麥子第53章 端午(二)第36章 天機老人第52章 端午(一)第115章 逃亡也賺錢第2章 捉魚第88章 師傅來了第41章 建房忙第120章 事件的尾巴第89章 收地瓜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69章 受封第126章 探花郎第124章 醫谷事落第74章 荒山第13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01章 再遇刺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13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49章 準備開店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64章 水源第86章 冷飲店第27章 淘寶第113章 大禹皇后第93章 覲見第25章 準備出發省城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98章 知府夫人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81章 依閣開張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74章 荒山第5章 吃上肉了第92章 到京城第一百二十八章第9章 拾秋第4章 向山行第98章 知府夫人第121章 再次驚豔第138章 大婚第38章 軒轅浩的到來第116章 大賣第83章 釀造葡萄酒第125章 春闈第8章 收麥子第31章 秀才第12章 蘇繡第57章 大旱前兆第52章 端午(一)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63章 山中生活第28章 淘寶(二)第24章 料酒的出路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111章 無辜被虜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10章 三年第129章 武林盟之行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79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35章 醬油醬油第10章 三年第62章 救人第35章 醬油醬油第95章 太后壽宴第13章 甜甜圈第39章 初見第39章 初見第一百四十一章第85章 賣第119章 危機第53章 端午(二)第19章 童生第5章 吃上肉了第40章 玲玲的苦逼學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