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王朝戰爭!
“一個王朝在走向鼎盛的過程中,總要經歷三個階段的戰爭,第一階段,即立國之戰,宣揚聲威,使四方不敢肆意侵犯,第二階段,即開拓鞏固之戰,使所有人都明白,帝國的勝利不是偶然,第三階段,即不可思議的煊赫之戰,天日之下,無可匹敵者,統治範圍乃至於超出帝國極壁。”
這段話摘取自大唐國師洛蘇的王朝戰爭宣言。
大唐天子李世民是這段話的第一個聽衆,而房玄齡、魏徵、洛玄辰等諸宰相、李孝恭、李道宗、李道玄等諸王公貴族、李靖、洛玄凌等諸戰將,則是第二批聽衆,太極殿中,氣勢沉淵。
天子在這樣的場合,說出這樣的話,所爲何事,已經不言而喻了,再結合之前的形勢,羣臣心中大致都有一個譜。
果不其然,伴隨着年歲漸長而愈發沉穩的李世民,臉上帶着不怒自威的神情,緩慢而堅決有力的說道:“朕以諸夏天子之身,下行天可汗事,到如今有四五年了,這些年,邊境平穩,我大唐無戰事。
國勢蒸蒸日上,國中糧價一改前些年之居高不下,這是諸位臣工的功勞,是文治、是武功所致。
維持這樣的國勢,朕以及諸卿,都有不可推卸的義務,而現在,有賊人想要再起邊釁。
西燕小國。
竟然敢挑釁我上國之威,侵犯我大唐河西之地,進犯我大唐涼州,欲截斷了我大唐和西域的通道。
真是狂悖至極,狂妄至極,朕若不討伐西燕,我煌煌大唐,豈不是顏面掃地?
朕這天可汗之位,還怎麼能夠做的安穩?
諸卿以爲如何?”
只要是打仗,就一定有人反對,但洛玄夜沒給其他人說話的機會,直接站起身來說道:“陛下,皇帝是大唐之主,天可汗和萬王之王便是大唐之外的主人。
西燕,本源流遼東慕容氏,漢室苗裔,諸夏之屬,乃是北朝燕國慕容之後,避居西垂高原,陛下行天子道,西燕不臣服,這是罪一。
西燕自稱與吐蕃諸部交融,其間藩部交雜,稱燕不以漢爲號,但陛下上尊號天可汗,西燕亦當遵從天可汗之令,西燕又不臣服,這是罪二。
現在西燕挑釁,又有兩大罪,必當發大兵移之,天下洶洶,諸國都在看着我大唐,天可汗是不可戰勝的,天子是不能被容忍侮辱的。
討平西燕,讓所有的盟國都看到不聽從命令的結果。”
洛玄夜情緒這麼激烈的戰爭宣言,讓魏徵剛要出口的話,立刻收了回來,這老小子鬼的很。
根據他的經驗,如果需要商量的話,周郡王洛玄夜都不會出聲的,一旦周郡王說話,那就說明這件事,李世民的態度是不可回絕的。
李靖等人同樣是眼觀鼻,耳觀心,進攻西燕,刻不容緩,李世民問過這些軍事主官的態度。
當初大唐對佔據大漠南北強悍的冬突厥,都直接亮劍,對區區西燕,又有什麼值得畏懼的?
“周郡王說得好啊,朕一向不喜歡窮兵黷武,所以我大唐不主動挑起戰爭,但任何對於我大唐的挑釁,都將迎來朕最嚴酷的打擊,這不是爲了朕的功業,而是爲了捍衛大唐得之不易的成果!
上次擊破西燕後,這西燕還敢進犯。
朕自忖,西燕無非就是依仗身處高原,又有千里冰川,草木不生,以爲我大唐不會千里迢迢前往,若是吐蕃諸部,朕或許還真的算了,但西燕,它還沒遠到朕不能征討的程度。
代國公,朕打算使你爲青海道行軍大總管,轄制五路行軍總管,進攻西燕,你有什麼想法和需要,就在這裡說!”
李靖瞬間振奮,很多人不敢承擔起重任,但李靖不一樣,戰爭讓他煥發生機,就像是回到了年輕時那樣。
李靖有時候也會思考自己的位置,他現在是代國公,上柱國,尚書右僕射,在大唐的國公之間,雖然沒有沒有幾等國公的設置,但實際上是有的,春秋大國就是最尊貴的國公,或者戰國時期的大國,代國公就屬於二等國公的最上流。
此番進攻西燕,如果得勝的話,班師後他極其有可能會被賜予改封一個邦周大國的國公號,進位尚書左僕射,那以後他就不可能再掛帥出征了。
畢竟他不是洛玄夜,李世民不可能給他更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到了尚書左僕射和一等公的位置後,他就要謹言慎行,甚至閉門謝客了。
面對很可能是最後一次指揮大軍征戰的機會,李靖只想贏,他略一思索後,便當即說道:“陛下,臣的確是有所求。
若西燕國敢正面迎我大唐鋒芒,臣必擊而破之,斬西燕王之首於青海,傳首諸邊,再傳長安。
臣唯一所擔憂的,不過是西燕國逃入冰川雪原,所以臣需要精銳,人數可以不多,但一定要能騎馬,能耐苦戰。”
李靖這話,已經有些金石之音,同樣身爲頂尖統帥的李世民,幾乎立刻就明白了李靖的決心,而這種決心,讓他放心,“好,朕給你發精銳府兵精騎五千,再給你發兩萬諸國輕騎。
既然你要精兵,那朕給你選行軍總管也都挑選精銳猛將。” 這五人分別是右青龍衛大將軍李績、左蒼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右千牛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右朱雀衛大將軍薛萬徹,江州都督江夏王李道宗。
這五個人的人選,沒人能挑出不是來,都是大唐戰功赫赫的人。
李績,算是一個傳奇。
他叫徐世𪟝的時候,是二流將軍,改名叫李世𪟝後,就變成了當世一流,最後改名李績,一躍而起成爲僅次於李靖的超一流武將,可謂一代版本一次進化。
薛萬徹從李建成麾下投效李世民後,作戰勇猛,是李世民用人識人的典型代表,在攻滅冬突厥的時候有大功,現在依舊用他。
李道宗就不必說了,李孝恭之下,宗室裡面能和他爭鋒的人不多。
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那是李世民的心腹肱骨之臣。
右千牛衛大將軍,這是什麼官職,只需要知道左千牛衛大將軍是雍國公洛玄凌就明白了。
十六衛大將軍中,有十二衛是掌管府兵的折衝府之首,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羽林衛,則是保護皇帝的安全,護持李世民的左右。
現在太極殿中,只有洛玄夜以及契苾何力帶着刀,這就是禁軍大將軍的地位。
而且讓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出征,也是因爲此次要徵調大量的番邦輕騎。
這不是大唐第一次徵調番邦騎兵,但一次性抽調兩萬精銳輕騎,依舊是第一次,這不僅僅是一次對西燕的戰爭,還是一次天可汗對番邦軍隊領導權的檢測。
五個被點名的將領肅容走到殿中,皆雄壯威武,齊聲喝道:“臣等謹遵陛下之令,大唐萬年。”
……
李世民發往國中的詔令一下,瞬間出現了一個奇景,那就是不當值的府兵,主動要求參加遠征。
府兵,本質上都是禁軍,只不過不是羽林衛和千牛衛這種常駐的禁軍,府兵的職責叫做“上番”,所謂上番就是輪流到長安值守,拱衛天子,長安折衝府多,也是因爲離得近,好徵調,順便還能達成一直以來的“舉關中之兵以臨四方”的政治目的。
所以府兵出征,是看運氣的,通常輪值的府兵必然要出征,但沒有被輪值到的府兵,則根據兵部以及折衝府的調兵命令,然後由地方官府發到地方,抽調這些記錄在案的府兵。
但大唐府兵,一聽到當今聖天子李世民要遠征西燕,瞬間義憤填膺,踊躍報名,要主動參加戰爭,這種情況很快就被兵部尚書反饋到皇宮中時,他正在靈天閣中和洛蘇對弈。
李世民聽到彙報先是一愣,而後對洛蘇朗聲大笑道:“國師,我大唐士卒,竟然有聞戰而喜的風範,有這樣的勇士和百姓,何愁我大唐不興盛呢?”
洛蘇卻微笑着說道:“士卒聞戰而喜的關鍵不在於士卒,而在於朝廷,在於天子你,府兵願意踊躍參軍,是因爲你慎戰。
伱沒有把握便不讓大唐出戰,所以大唐獲勝的概率大,失敗損失也小。
是因爲大唐的晉升公平,立下戰功就能夠得到晉升。
是因爲戰利品的分配合理,士卒能看到利益所在。
這都是政治清明的體現。
這都是你的功績。”
洛蘇越說,李世民的神情就越舒展,“一直如此,竟然覺得合當如此,現在聽國師所言,才知道,原來僅僅如此,便已經頗爲不易。”
————
從後世唐朝的經驗來看,府兵制度距離完美的軍隊制度,相差甚遠,但在李世民的手中,它幾乎完美的執行了大唐建立初期的所有戰爭,內中原因大概便是李世民所言的“府兵者,鋒刃利具,用其鋒,利其勢,如風如火,動若雷霆也”。
李世民對戰爭局勢的洞徹能力,使他總能在敵人招式用老的那一刻,用最少得力量,達成“唐軍宛如離弦之箭,千里之外,忽然而至,一經催發,敵人便不得不走入絕境,而即便僥倖挫敗唐軍,也不影響大局”,這便是李世民和他的府兵制,獨屬於他的府兵。——《唐帝國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