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整二十年了!”葉舫妤亦是非常激動。
“二十年了!小葉你竟然一點兒都沒變!”
說話的中年男人,正是這次抗震交流會的主講嘉賓: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副教授,樑志博。
他打量了葉舫妤半晌,而後又打趣道:
“也就白頭髮多了幾根兒!”
見昔日同窗三句話沒說完,就開始取笑自己,葉舫妤便也不甘示弱:
“是啊!志博你的變化倒是挺大的,要不是前幾天加了小錦的微信,從朋友圈看到你們一家三口的照片,我今天見了你,都不敢認了!”
“嗯?”樑志博摸了摸自己頭頂的地中海,愣了半晌便又哈哈大笑,“就說你一點都沒變,二十年前你這張嘴就吃不得半點虧,我和小錦加一塊都說不過你。”
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葉舫妤只覺恍如隔世,笑了笑便又拿出當年的架勢,將一隻手在樑志博面前攤開:
“說正事兒!你答應給我的邀請函呢?”
“哦!你看我,光顧着追憶往昔了。”樑志博急忙從衣袋裡拿出六張邀請函遞給葉舫妤,又拿起地上的紙箱,滿臉歉意地對葉舫妤說,“不過你說,需要一個既小巧又精緻的古建築模型,我這手頭實在找不出符合你要求的,就讓我兒子緊趕慢趕做了一個,不過肯定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還請你和學生們不要嫌棄啊!”
“怎麼會?”葉舫妤接過紙箱,滿臉感激地回覆,“早聽小錦說,你兒子是古建領域的風雲人物,今天還要在交流會上演講,他的作品,那是最好不過的!”
“你可千萬別聽她到處吹噓!還風雲人物呢!哼!我那逆子,不給我惹麻煩,我就謝天謝地了。”樑志博雖然嘴上對自己兒子不留情面,可滿眼的驕傲還是掩藏不住,明顯對葉舫妤的誇讚很是受用。
他見葉舫妤對自己搖着頭笑而不語,便也不再得了便宜還賣乖。
似是想起什麼又說:“對了,戴雲亭作爲我兒子的導師,一會兒也會出席會議,你們倆這麼多年沒見面,不如一塊兒聊聊?”
聽到這個名字。
葉舫妤脣角不禁一顫。
清亮的眸色瞬間黯淡下去,又在眨眼間恢復平靜:“還是不了,我怕他太太,會不高興。”
“太太?他哪兒來的太太啊!”樑志博的語氣透着疑惑,瞬間便又反應過來,“哦!你說的是,跟你分手之後,他後來交的那個女朋友吧?哎呦,他們兩個分分合合五六年,直到戴雲亭出國讀博士,才徹底沒了聯繫。”
“什麼?”葉舫妤滿眼錯愕,“他們.沒有結婚?”
“沒有啊!後來十幾年,戴雲亭一直都單着呢!”樑志博見葉舫妤一臉震驚,急忙追問,“你不會一直都不知道吧?他也沒跟你說?”
見葉舫妤點頭,樑志博便抓起她胳膊,想拉着她去見戴雲亭:“那你們先前有什麼誤會,不如就趁今天都說開了!你說你們兩個當年,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後來竟然不聲不響就分手了,真是一樁憾事.”
“不了不了。”未等他說完話,葉舫妤就用力扯回了自己的手臂,“今天事情太多,我還要安排學生們去學堂,我、我就先走了。”
她說完,便逃也似的離開了古月堂的垂花門。
這是她第二次,在這個地方情緒失控。
第一次則是因爲,與曾經的戀人戴雲亭糾纏五六年的,那個女人。
可她無論如何也不想回憶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見何楹幾人還在拍照,便招呼他們過來拿邀請函和紙箱。不想樑志博還是追了出來,葉舫妤便又給幾個學生介紹一番。
隨便又聊了幾句,兩隊人馬便兵分兩路,各自朝舉辦“高校抗震交流會”的新清華學堂走去。
到了地方。
現場已經來了不少學生和導師,葉舫妤被安排坐在前排,五個學生可以隨意找位置坐。何楹看前排幾乎坐滿了,就帶着另外四人在後排的空位置坐了下來。
前方的大屏幕已然亮起,會場四周,擺放着今天交流會的物料和海報。
每個階段的流程表、今日的主講嘉賓、學者,以及學生髮言代表,都介紹得詳細清楚。
幾人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掩飾不住興奮的同時,難免會有些拘束。尤其是在得知,屋裡近兩百人都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建築學霸時,唐果果就更加緊張了。
可是坐了一會兒之後,樓心月卻發現,這些女學霸也會聚在海報前,對着上面的帥哥學生代表犯花癡;前排的男學霸同樣會因爲某些觀點和論文,爭得面紅耳赤;甚至還有導師偷偷拍照發朋友圈.她便也大着膽子,把包包扔到椅子上,開始自拍起來。
初明辰最不喜歡這種場合,他見顧招娣和何楹一直在看流程表,唐果果和樓心月又不搭理自己,便琢磨着想要看看那個紙箱裡的古建築模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於是,趁着會議還沒正式開始,便軟磨硬泡求何楹打開看看。
“這箱子這麼小?模型不是更小?”樓心月見這紙箱只有三十釐米見方大小,對裡面更小的模型並沒有信心。
“體積小,也說明不了什麼。”見四雙好奇的眼睛盯着自己,何楹便撕開封口的膠帶,將裡面的模型取了出來。
可還不等四個女生看清楚模型是什麼樣子,那模型就被初明辰拿着跑出禮堂,細細研究去了。
何楹心裡着急,卻也不好起身去搶,便又安排其他三人各幹各的。只不過,就在她收拾空蕩蕩的紙箱時,竟發現裡面還有一個刻着字的木牌。
她將木牌拿起來,只見上面三個漆成石綠色的隸書小字,清晰可見。隨之又從何楹的朱脣中輕吐出來:
“樑斯.革.?怎麼這麼眼熟呢?”
於此同時,學堂內忽然響起了一陣嘈雜的驚呼聲。
何楹順着聲音方向望去,只見一個頎長的身影正從她身邊的入口踏步進來。男生身高足有185往上,柔軟的劉海下,他的臉卻棱角分明沒有半點表情,金絲邊框眼鏡本來是斯文男生的最佳配飾,可戴在他的臉上,那鏡片卻將他一雙星目,襯托出愈發拒人千里的冷漠。目中無人的態度,又將他與衆人的距離感,拉開了一大截。
儘管如此,還是阻擋不了旁邊的女生們,拿出手機對他拍照的熱情。
何楹甚至還能聽見,那些女學霸們私下的討論聲音:“沒想到真的看到樑斯革了!他真的好帥啊!”
“是啊!想不到今天真的能見到這個大學霸!聽說他只喜歡考察古建築,以前從來不參加這種演講的,一會兒他的演講我要全程錄像!”
“我手機快沒電了,你錄完別忘了分享啊!”
“那必須的!”
當然,參加這些討論的人當中,肯定少不了樓心月。
不過她的目的,卻是爲了教育唐果果:“你看看!這樣的人才配稱得上男神!雖然比起我們家袁磊差了一點,可總比那什麼王瑾澤,要強上百倍吧!”
聽到她的話,方纔還兩眼放光的唐果果,瞬間就把臉撇向了一邊兒:“這種傲慢型的學霸,有什麼好的?我喜歡暖男!”
樓心月立馬回:“對!中央空調型的!”
唐果果一時語塞,竟是不知道該怎麼回懟,便低着頭自顧自地去玩手機了。
可是何楹卻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秘密!
她看了看手中的木牌,又看了看流程表上演講的學生名字,以及後面對他的背景介紹:北大考古系文博學院古建築專業研二學生。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在古建領域造詣很深,還多次在《建築學報》《中國建築裝飾》《建築師》等權威期刊上發表過文章。這次之所以能夠作爲學生代表登臺演講,正是因爲他的《古塔抗震性能研究》論文剛剛發表,就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古建築領域師生的,極高評價。
那篇論文何楹也看過,的確非常精彩。
尤其是論文中,樑斯革將古塔結構應用到現代建築中的設想,讓她受益頗多。
可她從來沒想過,發表這樣文章的人,竟然是個研二的學生!而且自己還能得到他,親手做的古建築模型!
何楹想到這,不敢相信一般反覆確認木牌上的名字,確是“樑斯革”無疑,才終於後知後覺地,在心裡無聲感嘆:
如鳥斯革,樑斯革!這是真正的古建大神呀!
可就在她心情難以平復之時,卻聽到一個低沉而有力的嗓音,緩緩在耳邊響起:“同學,你佔了我們的位置,麻煩往裡面挪一下。”
“什麼?”何楹擡頭望去,只見木牌的主人,此時正用他推過金絲框眼鏡的手,不耐煩地敲了兩下自己的椅背,她連忙將木牌扔進紙箱,連說了兩聲“對不起”,接着在衆目睽睽之下,尷尬地招呼身邊的三個室友,“挪一下,挪一下。”
樓心月、唐果果和顧招娣剛剛依次挪了位置。
就看見樑斯革身後的四個男生,擡腿坐了過去,他自己則坐在最外側的椅子上,無聊地抱臂望着天花板,一臉生人勿近的表情。而面對跟自己覈對出場順序的女生,他竟是看也不看對方一眼,只是“嗯嗯啊啊”地迴應。
這一臉欠扁的作派,直接讓樓心月後悔得,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頭。
而何楹也很希望時光倒流,她好回去掐死那個犯花癡的自己!
唐果果和顧招娣倒是無所謂。
因爲她們根本就對樑斯革這種類型的男生不感冒。
可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插曲,還是被坐在前排的林儒的小組成員,盡收眼底。
另外三個組員撇了撇嘴,繼續將自己想要提問的問題列示在筆記本上;林儒則是看着葉舫妤的背影陷入沉思,越發覺得她的能力和資源是想象不到的強大。
只有陳婧怡回頭冷笑一聲:“真是丟臉。”
接下來,主持人便走到正前方的舞臺上,開始主持會議:“歡迎各位來到新清華學堂,共同參加,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聯合舉辦的,高校抗震交流會及《建築抗震韌性評價標準》研究啓動會”
學堂外的初明辰聽到會議開始,仍舊不慌不忙地,擺弄着手上的古建築模型。
這座模型,是按照1:50復原的沉香亭。沉香亭是唐代興慶宮內的重要建築,雖然原本的建築不在了,但是又於1958年在原址復建了。這座模型應該是照着復建的建築復原的,精緻倒是的確精緻,可也沒什麼特別的。
不過讓他怎麼都琢磨不透的是,這上邊的碧色琉璃瓦片,是怎麼做的?
這瓦片摸上去光滑細膩,看起來顏色碧綠沉寂,難不成真的是燒出來的?
不可能啊!
這單個瓦片連綠豆那麼大都沒有,怎麼燒?或者他們不是一片一片燒得,而是把鋪滿房檐的瓦片做成一整片,再進行燒製?
懷揣着這個疑問,他又給舅舅打了個電話。
而就在他們舅甥二人通話的時間裡,學堂內的會議,也在按部就班進行。
來自各大高校的教授,不但分享了自從十一年前地震後,白皮書裡修改的,各類建築相關規定。還表示,爲推動我國新一代建築抗震設計理念和方法的發展,即將由清華大學牽頭,聯合多家相關單位編制《建築抗震韌性評價標準》的設想。這個標準中,不但要建立本土化的構件易損性數據庫,還會對建築震後修復時間,提出了明確的修復路徑和計算方法,使得評級的標準更清晰統一。
在場的導師和學生都專心致志聽講,何楹和顧招娣雖然不太明白這些專業術語,可還是將這些內容一一記在筆記上。
而對於樓心月和唐果果,葉舫妤只盼着這兩個丫頭不要睡着便好。
至於初明辰,隨他的便吧.
這一段剛結束,便到了樑斯革發表演講的環節。
他方一上臺,學堂內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而樑斯革這次的演講內容,主要是對自己那篇《古塔抗震性能研究》的論文進行內容的分享。
除了古塔的類型和特徵,他主要分享了,古塔的地震災害與損壞規律:
“這其中,古塔的震害程度與其至震中的距離密切相關,距離震中越近的古塔,遭受地震的損壞程度越嚴重。而古塔的地基變形程度也與震害程度有一定關聯。拿十一年前的大地震來說,在四川就有11座古塔發生基礎沉降、塌陷和塔身傾斜。我們可以從PPT的圖片中,清楚地看到,塔的建造場地、長細比、還有地基基礎,對震害的不同影響.”
看着大屏幕上一張張被地震摧毀的古塔圖片,在場的師生都非常震撼於樑斯革的研究,竟會如此深入。
可是萬千感嘆聲和讚許的眼神中,卻獨獨何楹一個人,在承受着眼中,淺綠色PPT邊框逐漸變成血紅色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