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科舉制度

270科舉制度

水鏡先生,複姓司馬,單名一個徽字,字德操,乃潁川郡陽翟縣人,因躲避戰亂,這才舉家遷徙到了荊州的襄陽居住。

司馬徽的名聲很大,遷徙到當地後,很快引起了反響,並與當地士族領袖龐德公結成了知己,二人一見如故,親密無間。

由於司馬徽才學高深,龐德公每每與之座談,都能從司馬徽身上學到不少東西,而司馬徽也能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出他身上的不足,於是,龐德公便美其名曰的稱呼司馬徽爲水鏡先生。至此,水鏡先生四字,便在荊州一帶普遍傳開。

與戰亂頻繁的北方相比,荊州的治安相對安定,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爲培養傑出人才提供了條件,而荊州牧劉表本身也是文人出身,執掌荊州後,便廣開學舍,立學官,求儒士,久而久之,荊州的襄陽一帶,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爲了全國的學術中心。

在荊襄的整個士族當中,龐德公、司馬徽成爲了是最有名的學術領袖,由於他們二人不分彼此,所以所教授的學生也基本上都是同一羣人。而這一羣學生之中,大多都是較爲出名的才子,其中就有諸葛亮、龐統、徐庶、石韜、孟建、崔均、向朗、韓嵩、劉廙、尹默等人,在三國時期,都曾盛極一時。但最有名的,莫過於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

這一次張彥表面上用聖旨來邀請司馬徽給天子講學,但實際上,是想將其留在彭城。

張彥設宴款待了司馬徽,並在酒宴上透露了想要司馬徽留在彭城爲官的想法。只可惜,卻被司馬徽婉言謝絕。

這一切都在張彥意料之中,畢竟司馬徽一生都從未出仕,直到曹操得到荊州時,司馬徽被曹操逼於無奈,才勉強出來做官的。只可惜,剛答應沒有多久,司馬徽便病死了。

所以,司馬徽根本無心仕途。

張彥見司馬徽不答應做官,便換了一個思路,說要在彭城開設太學,由司馬徽出任太學的學官,名爲博士,然後教授天下有才之士,想要將彭城變成全國的學術中心。

除此之外,張彥還向司馬徽透露出自己想要舉辦科舉的想法,取締以往的察舉制度,不再舉孝廉、茂才等官,而是設立考試,一層一層的來進行選拔,凡優秀者,就可以進入太學學習,畢業後,便可以直接爲官。

雖然說司馬徽對張彥並不感興趣,但卻對張彥提出來的科舉制度非常感興趣,在他看來,科舉制,無疑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新的嘗試。

司馬徽對張彥的這一想法很支持,但對於留在太學當博士,卻依然委婉的拒絕了。

張彥只是笑笑,並沒有再說什麼,酒宴過後,張彥便將司馬徽留在了大將軍府中的客房休息。

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司馬徽一直被張彥留在了彭城,但是卻沒有限制司馬徽的自由,直到與諸葛亮見面之後,司馬徽這才明白,自己來時容易,要想回去,只怕是萬難。

於是,司馬徽再去求見張彥,希望張彥能夠放他回去。

張彥再次接見司馬徽,得知司馬徽要走的意思後,果斷的否決了司馬徽,並且告知司馬徽,他的家人,已經在從來的路上了,再過幾天,就能在彭城與他團聚了。

司馬徽這下子是徹底絕望了,雖然對張彥的這種卑鄙行徑感到不恥,但也無可奈何,在強權面前,他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

於是,司馬徽也打消了回到襄陽的念頭,索性在彭城住了下來,每日與諸葛亮在一起舞文弄墨,什麼心也不操了。

又過了幾天時間,司馬徽一家老小果然被劉表派人送了過來,張彥把司馬徽安排在彭城內城的一個二進院落裡。

除了司馬徽一家老小之外,一同被送過來的還有龐德公一家,龐德公則被張彥安排在了司馬徽的隔壁。

另外,張彥也在着手建設太學,並將此事交給新任的將作大匠蔣濟辦理。

自從董承、伏完被殺後,董承、伏完的職位便空缺了,於是,張彥選拔御史中丞顧雍擔任執金吾,大行令蔣濟擔任將作大匠,填補了官職空缺。此外,董昭也被張彥選爲了光祿勳,正式成爲九卿之一。

司馬徽、龐德公二人都被送到了彭城,再想出去,已經是不可能了,在強權的作用下,司馬徽、龐德公也不得不低頭,即便再怎麼不喜歡張彥的做法,再怎麼心存不滿,但也無可奈何,畢竟他們要吃飯,要養活家人,無奈之下,只好向強權低頭,接受了張彥的博士任命,正式出任太學博士。

只是,太學尚未建立,司馬徽、龐德公這兩個博士,現在還是空殼的,只能與學生諸葛亮在一起談天論地。

當司馬徽、龐德公抵達彭城的消息傳出後,徐州、豫州、青州、揚州等地的好學之士,紛紛慕名而來,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司馬徽、龐德公的門檻都快被踩破了,每日兩人府邸門前,都能排起長龍,人山人海的場面,實在是難得一見。

不久後,司馬徽、龐德公的學生們,也都從襄陽跋山涉水的跑到了彭城,龐統、徐庶、石韜、孟建、崔均、劉廙、尹默等不願意爲官的學生,都先後抵達了彭城。

又過了數日,將作大匠歷經一個多月,終於將太學建立起來了,於是,張彥便請司馬徽、龐德公這兩位太學博士坐鎮太學,尚未完成學業的諸葛亮、龐統、徐庶、石韜、孟建、崔均、劉廙、尹默等人,成爲了第一批太學生,正式在彭城落腳,而且還受到了張彥密切的關注,派出錦衣衛暗中監視這一批人的一舉一動。

建安三年八月二十,張彥在經過和心腹之人的一番商討之後,正式頒佈了科舉制度,首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先河,並詔告天下,讓各州、郡、縣紛紛建立學校,正式將教育納入國家政策,並且取締孝廉、茂才等官職的察舉制。

天下學子,無論貧窮,不分年齡大小,凡是品學兼優的人,在學成之後,都可以報名考試,然後通過考試,最終進入太學,在太學畢業之後,便可直接爲官。

並且規定學校除了學習儒學之外,還學習算學、法律、兵法、歷史等,考試分成三個等級,即縣試、郡試、州試,凡每次考試合格之後,才能進入下一輪的考試,當州試合格之後,便可進入太學學習,亦可在本州向州刺史求官,在州里做個小吏,而凡是選擇進入太學學習的人,在學業完成之後,再進行一輪殿試,合格後便可直接任命爲縣令,或者更高的官。

張彥規定,縣試每年考一次,郡試每兩年考一次,州試每三年考一次,而殿試也是每三年考一次,這樣一輪考下來,正好是九年,算是相當於九年義務教育了。

除此之外,張彥還特意篩選書籍,縣試主要考哪幾本書,郡試主要考什麼哪些書,而州試又要考那些知識,總之每個階段學習什麼書,都做好規定,算是教科書了。

對於科舉制度的頒佈,張彥尤爲重視,並將教育納入國家大計,專門交由司徒楊彪進行管理。

張彥開始在勢力範圍內推行科舉制度,立刻引起了轟動,並且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而張彥也順應時勢的在彭城利用活字印刷術,開始大批量的進行印刷書籍,然後裝訂在一起,以每本書三十枚五銖錢的價格開始售賣書籍,狂賺了一筆錢。

在科舉制度的細則上,張彥又擬寫了一份科舉制的操作守則,批量印刷後,頒發給各級官員觀看。

當然,張彥在大力鼓勵教育事業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自己所處的環境,他一邊緊密的聯繫劉表,一邊讓各軍加緊訓練,並且積極的將兵力佈置在和袁紹的邊界線上。除此之外,他還大肆鼓勵民兵加強訓練,以應對不時之需,一旦戰爭來臨,張彥所統轄的勢力範圍內,所有的民兵便會全部派到前線去,一方面負責押運糧草,一方面做爲戰爭儲備,哪裡防線薄弱,就直接由民兵進行補充。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是一年過去了,河北的袁紹始終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這樣的和平景象,是張彥最希望看到的。

建安四年秋,九月,第一屆科舉考試正式舉行,以縣試爲主,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高達十萬人。

張彥對這次科舉考試十分重視,親自主持這次考試,由他命題,然後交由錦衣衛帶着十萬份考試題分別在考試當天發給各縣考生,以免出現舞弊的情況。

考試結束後,試題全部封存,然後再由錦衣衛將試題全部帶到彭城,由張彥和其心腹以及幕僚進行批閱。

結果,十萬人的考生之中,只有八千人通過了這次縣裡舉行的科舉考試。隨後,張彥命人將通過考試的考生歸籍入檔,暫由司徒府進行保管,並着令各郡太守開始着手準備明年的郡試,而且將這八千名通過考試的考生公佈天下,讓他們準備明年的郡試。

442 西風烈9416 涼州亂3526 劉備的宿命14015 黃金遭劫591 燃燒的長江31764 渡河538 荊州易主10644 平定江南702 勢如破竹237 荊州才俊713 鬧劇629 老將回城675 初次見面766 信任770 等待717 火燒葭萌關021 城池草638 勸降信196 賈詡來投400 燕王顯威727 裁撤軍隊621 周瑜的屍體758 渾然不知605 燃燒的長江45053 曹操來了510 荊州風雲20263 滿門抄斬744 吳懿投降426 涼州亂13034 糜竺被抓473 山雨欲來風滿樓10371 司馬仲達116 大將韓猛310 擁立新皇157 納妾之事576 燃燒的長江16354 十萬鐵騎321 蹋頓享樂123 兵進兗州317 內憂外患147 搬請救兵073 陶謙病危621 周瑜的屍體089 張彥中箭043 軍中選將048 整頓下邳607 燃燒的長江47659 白水都督058 衝出重圍342 兩虎相爭291 鄴城急報419 涼州亂6039 血染浮屠251 五虎將軍578 燃燒的長江18540 荊州易主12031 偶遇臧霸628 孫權的煩惱025 要殺便殺477 山雨欲來風滿樓14509 荊州風雲19256 建安三年442 西風烈9058 衝出重圍754 真真假假548 荊州易主20378 公子劉琦048 整頓下邳787 細作327 全面反攻779 試探142 萬箭穿心767 兀突骨420 涼州亂7423 涼州亂10788 擔憂779 試探064 天賜良機290 兜個圈子457 西風烈24459 西風烈26744 吳懿投降536 荊州易主8143 重重包圍203 太原三關379 偶遇仲達270 科舉制度571 燃燒的長江11388 接掌江東340 兵進邯鄲608 燃燒的長江48280 守將曹休792 等待631 拉攏山越643 最後的衝鋒756 益州捷報356 陣前單挑421 涼州亂8791 入谷502 荊州風雲14
442 西風烈9416 涼州亂3526 劉備的宿命14015 黃金遭劫591 燃燒的長江31764 渡河538 荊州易主10644 平定江南702 勢如破竹237 荊州才俊713 鬧劇629 老將回城675 初次見面766 信任770 等待717 火燒葭萌關021 城池草638 勸降信196 賈詡來投400 燕王顯威727 裁撤軍隊621 周瑜的屍體758 渾然不知605 燃燒的長江45053 曹操來了510 荊州風雲20263 滿門抄斬744 吳懿投降426 涼州亂13034 糜竺被抓473 山雨欲來風滿樓10371 司馬仲達116 大將韓猛310 擁立新皇157 納妾之事576 燃燒的長江16354 十萬鐵騎321 蹋頓享樂123 兵進兗州317 內憂外患147 搬請救兵073 陶謙病危621 周瑜的屍體089 張彥中箭043 軍中選將048 整頓下邳607 燃燒的長江47659 白水都督058 衝出重圍342 兩虎相爭291 鄴城急報419 涼州亂6039 血染浮屠251 五虎將軍578 燃燒的長江18540 荊州易主12031 偶遇臧霸628 孫權的煩惱025 要殺便殺477 山雨欲來風滿樓14509 荊州風雲19256 建安三年442 西風烈9058 衝出重圍754 真真假假548 荊州易主20378 公子劉琦048 整頓下邳787 細作327 全面反攻779 試探142 萬箭穿心767 兀突骨420 涼州亂7423 涼州亂10788 擔憂779 試探064 天賜良機290 兜個圈子457 西風烈24459 西風烈26744 吳懿投降536 荊州易主8143 重重包圍203 太原三關379 偶遇仲達270 科舉制度571 燃燒的長江11388 接掌江東340 兵進邯鄲608 燃燒的長江48280 守將曹休792 等待631 拉攏山越643 最後的衝鋒756 益州捷報356 陣前單挑421 涼州亂8791 入谷502 荊州風雲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