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

這是教中大事,慕容燕向少林寺借了一處僻靜房舍,派出好手放哨守衛,以防消息外泄。殷天正等人素知彭瑩玉精明幹練、仁義公正,他既這麼說,事先必已調查清楚,決不致誤報實情。

周顛首先大叫:“朱元璋這傢伙真不是個東西!先前他還想爭奪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斷弄虛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將韃子都趕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韃子也好不了多少,還不如不趕韃子,大家省點力氣算了。教主,我說咱們總壇該當派人去查個清楚,革了他的封號,再斷他一條手臂,爲韓林兒兄弟抵命!”

鐵冠道人也道:“教主,聖火令大戒,禁止殘殺本教兄弟。朱元璋這麼搞,如果不加懲處,此後大家你殺我、我殺你,聖火令的大戒小戒還守不守?”

慕容燕道:“殘殺本教兄弟,確然不該。咱們第一件事是先救廖兄弟,調他到總壇來,問他個詳細。”

說不得道:“教主之言甚是。我即刻去應天府,相救廖兄弟出險。”

韋一笑道:“廖兄弟自然是該救的。但廖兄弟一救出,朱元璋立知總壇已在徹查這事。鄧愈、吳良、馮勝、傅友德他們,個個是聽朱元璋號令的,他們每人都帶領數萬兵馬,可得先下手爲強,不服總壇號令的,須當一一除去纔是。”

慕容燕道:“不可!這些人都是應天義軍的核心,若是將他們都殺了,只怕應天義軍立刻就要崩潰。”

楊逍道:“教主說的是,這些人於反元都有大功。不能就這樣將他們都殺了。”

慕容燕道:“總之,咱們先將廖兄弟救出來,其它的以後再說。倘若朱元璋這傢伙今後能善待百姓,那此事就不再追究,否則。兩罪並罰,直接砍了他的腦袋。”

韋一笑道:“可這樣一來,朱元璋就知道了總壇在調查此事。那……”

慕容燕道:“他知道了又如何?難道他還敢反攻總壇不成?他手下的將領雖然個個都聽他號令,可他們都是出身明教。朱元璋若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打總壇,那我們就直接宣佈他爲叛逆。到時看他手下還有幾人聽他號令。”

聞聽此言,楊逍、範遙等都連連點頭。

慕容燕道:“有一件事我思忖了良久,今日正好趁機說出來,供大家參詳。”

範遙道:“什麼事?教主但請明言。”

慕容燕道:“自本教進入中原以來,各地教衆蜂蛹而起。攻城略地,直至今日,已經恢復了半個中華。可是在此期間,總壇卻一直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因此本教雖然日漸勢大,但這大多都是各地義軍的功勞,總壇本身的勢力並沒有增長多少,如此便造成了臣強主弱的局面。就好比那朱元璋。手下任意一個大將的兵馬,都比得上總壇的全部人馬了。長此以往,隨着反元形勢越來越好。各路義軍力量的增強,產生貳心的人只怕也會越來越多。

雖然除朱元璋之外,其餘各地的義軍對總壇還都恭順。但現在恭順,未必以後也恭順。就算各路義軍的首領始終對總壇恭敬,但他們手下的人呢?就像彭大師曾經說過的‘當年陳橋兵變之時,趙匡胤何嘗想做皇帝呢?‘當初蝴蝶谷大會時。朱元璋又何嘗不是對總壇畢恭畢敬。所以,爲了避免本教的分裂。保持總壇的超然地位,咱們必須增強總壇的實力。總壇必須要打下一片自己的地盤。”

聽完慕容燕的話,楊逍等人都若有所思。

半響過後,彭瑩玉首先道:“教主此言不差,相比於各地義軍,總壇的力量確實有些偏弱,或許咱們是該增強一下總壇的力量了。”

韋一笑道:“可是當今天下,南方各地基本已爲各路義軍佔據,而北方元庭依然控制嚴密,咱們要打下自己的地盤,又當從哪下手?”

衆人聞言都是眉頭微皺,顯然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若是在北方選地盤,北方元軍依然強盛,打下了,也未必守得住。若是在南方選地盤,那就只能從各路義軍的手裡搶,但這樣做,就失了大義的名分。

就在衆人爲難之時,門外突然傳來了銳金旗副旗使吳勁草的聲音:“教主可在?屬下吳勁草有要事來報。”

莊錚起身開門,將吳勁草迎進門來。

慕容燕道:“又出什麼事了?”

吳勁草道:“鳩州來報,徐壽輝手下的部將陳友諒起兵反叛,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什麼?”衆人皆起身驚叫,面面相覷。不想剛收到了韓林兒的死訊不久,就又收到了徐壽輝的死訊。數日之間,東西兩路義軍的首領先後被人害死。

鐵冠道人嘆道:“看來教主所料不差,隨着天下局勢的轉變,各路義軍的野心果然越來越大。”

韋一笑道:“這陳友諒原是丐幫的長老,還是成昆的徒弟。上次他設計本教,還沒有找他算賬。這次他又如此,可不能再放過他了。”

範遙道:“剛纔還說無處下手,現在不就有了嗎?”

殷天正道:“範右使是說……”

範遙點頭道:“這陳友諒是本教叛逆,咱們攻打他,任誰也說不出不是來。”

楊逍道:“這卻是一個好機會,教主意下如何?”衆人皆看向慕容燕,等他拿主意。

慕容燕環視着衆人,道:“傳我號令:說不的大師前往應天,營救廖兄弟出險;其餘人等隨我前往江州,捉拿陳友諒。”

“是。”衆人齊聲應命。

轉日,慕容燕率領楊逍、範遙等人並五行旗離開少林,南下江州,只說不的一人趕往應天。近年來明教聲勢大盛。五行旗各旗相應擴充,五旗合在一起,足有近十萬人。這些人隸屬於明教總壇,不歸朱元璋、徐壽輝等指揮。

慕容燕率大軍南下,不日便進入了原徐壽輝的地盤。陳友諒是丐幫出身。徐壽輝手下的兵將對他認同感本就不強,兼之他背主反叛在先。所以沿途的守將聽聞慕容燕是討伐叛逆而來,皆開城請降,已做前驅。慕容燕對這些將領好生安撫,言此次討伐,只殺陳友諒。餘者不究。

慕容燕一路行來,一仗未打,便抵達了江州。江州是陳友諒的都城,早已被他經營的鐵桶一般,城中守將皆是他的心腹。斷無反戈投降之理。慕容燕也不抱僥倖,當下在城下安營紮寨,全軍休息一日後,第二天一早便開始攻城。

江州城下,只見五色旌旗招展,五行旗衆頭裹五色頭巾,整齊排列在城下,陣中一片肅殺之氣。城上守軍也是嚴陣以待。突然,城下旌旗一揮,五行旗衆吶喊着衝向城池。城頭的守將立刻做出反應。厲聲嘶吼着:“放箭!”一時間城頭上箭如雨下,不斷的有五行旗的人被射倒,但更多的人衝到了城牆下。

五行旗衆豎起了雲梯,開始蟻附攻城。而城上的守軍也開始用落石、撐杆、金汁等防守。只見不斷有人被石塊砸下,不斷有云梯被推倒。但五行旗衆毫不畏懼的繼續進攻。終於,有人攻上了城頭。雖然很快就被趕了下來,但隨着時間推移。攻上城頭的次數越來越多,城頭上的戰勢開始呈現膠着狀態。

就在雙方相持不下時。一羣巨木旗教衆擡着十來根千斤巨木奔着城門衝了過來。城上守將看到後,急令放箭阻止。但城頭上戰勢正激烈,根本組織不起太多的弓箭手來防禦,只有稀稀拉拉的箭只射了下來。偶有擡巨木的教衆被射到,旁邊也立刻有人補上。

就這樣,十來根巨木被擡到了城門前。突然間一聲吆喝,十來根巨木同時拋擲出手,撞在了城門上,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城門登時被砸的四分五裂。城外明軍大聲歡呼,士氣大振。城內守軍立刻組織兵將在城門防守。跟隨在巨木旗之後的,是烈火旗和洪水旗,他們每人手裡拿着一個噴筒。“放!”只聽一聲令下,火焰、毒水齊發,城門的守軍立時死傷狼藉,狼狽而逃。接着以銳金旗先鋒,城外明軍攻進了城門。

江州城內,漢皇宮,陳友諒正在和太師鄒普勝、丞相張必先商議應對城外明軍的對策。突然得報:“明軍已攻破北門,攻進城了。”

“什麼?!”陳友諒驚叫而起,突然頭腦感到一陣眩暈,身子搖晃了一下,跌坐在椅子上。

張必先急忙叫道:“陛下,咱們快走。”

陳友諒嘆息道:“事到如今,朕還能到那裡去?”

鄒普勝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陛下斷不可灰心喪氣。”

陳友諒振奮道:“不錯,只要朕人還在,就總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太師,多謝你點醒了朕。”

鄒普勝連道:“不敢,不敢。”

當下,陳友諒便帶着自己的隨從親衛離開皇宮,奔南城門而去。得到南城門,陳友諒的親衛大叫道:“陛下在此,快開城門!”守在南城門的兵丁急忙將城門打開。

陳友諒一馬當先,策馬馳出。

陳友諒剛率隊奔出城門,只聽轟的一聲大響,塵土飛揚,城門口地面突然陷落,露出一個徑長三四丈的大洞,陳友諒及其親隨全部落入洞中。

在城門守軍的驚呼聲中,大洞四周泥土紛紛跳動,鑽出一個個頭戴鐵盔、手持鐵鏟的漢子來。厚土旗掌旗使顏垣越衆而出,道:“陳友諒,我已經恭候多時了。”原來厚土旗早從遠處打了地道,在除北門外的其餘三座城門前挖了大洞,就等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被捉後,城內守軍士氣盡消,江州城很快便平定了下來。

漢皇宮內,慕容燕高居其上,左右二使、兩法王、四散人、五旗使等分列左右。

慕容燕下令道:“帶陳友諒上來。”

不一會兒,陳友諒便被五花大綁的被推上殿來。

慕容燕道:“陳友諒,你屢次三番的設計本教,事到如今,你還有何話說?”

陳友諒道:“成王敗寇,還有什麼可說的?要殺便殺,那來那麼多廢話。”

慕容燕道:“既然你有此覺悟,那我也就不多說了。推出去,斬了!”

左右當即把陳友諒帶了下去。片刻後,底下便將陳友諒的人頭呈了上來。

慕容燕看過後,命人將陳友諒安葬。隨後道:“陳友諒已然伏誅,下一步,咱們就應當鞏固地盤了。短短時日內,連換了兩位首領,下面一定人心惶惶。所以我想請諸位再辛苦一下,分赴皖贛各地,安撫人心。”

當晚,慕容燕在江州城中大擺慶功宴,犒賞將士,江州城中滿城歡呼。次日一早,楊逍等便分赴各地,安撫原徐壽輝手下的將士。因徐壽輝手下的將士大多是明教出身,對總壇本就信服,所以楊逍等到處,各地守將紛紛歡迎,表示服從總壇領導。不過半個月功夫,原徐壽輝的地盤就盡皆平定。

第四章 黃河夜戰2第六十七章 英雄大會6第二十九章 絕情谷第十一章 學琴第三十章 重聚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第三十四章 定計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諮詢一個事兒(非常重要!)第四十三章 萬仙大會4第七章 連城寶藏第十章 再上光明頂第三章 黃河夜戰第三十章 絕情谷2第七章 金盆洗手4第一章 翠羽黃衫第十八章 闖關第七章 木婉清(新增)第九章 借閱第三十八章 金花再現第五十二章 元軍攻山第五十二章 元軍攻山第三十三章 右使範遙第十二章 變故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第七十七章 龍歸大海第五十六章 縹緲峰之亂第二十一章 山中宮殿第三十六章 大戰萬安寺第十四章 回疆戰亂第六十五章 英雄大會4第五章 大幕開啓第十一章 學琴第三十一章 絕情谷3第二十七章 京城起波瀾第十三章 比武第四十一章 襄陽鏖戰3第十九章 盜經第三十一章 黑木崖第六章 金盆洗手3第二十七章 武當風雲第四章 黃河夜戰2第一章 琅嬛玉洞第三十六章 大戰萬安寺第二十三章 英雄大會4第十八章 李延宗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四十四章 趕赴桃花島第三十三章 擂鼓山棋局3(求推薦、收藏)第十七章 陸無雙第九章 鬥長春第二十六章 **第七章 連城寶藏第十六章 下山第二十五章 全軍覆沒第六十三章 英雄大會2第二十七章 京城起波瀾第二十九章 乾隆之死第十六章 悲酥清風(小修)第一章 琅嬛玉洞第三十二章 萬安寺第六十八章 霸業深仇第五十七章 縹緲峰之亂2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二十五章 英雄大會6第四十五章 九陰真經第三十三章 東方不敗第四十八章 狼子野心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第四十八章 巫行雲、李秋水3第六章 劍湖宮(新增)第十六章 下山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十二章 上華山第十六章 大戰光明頂4第四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二十一章 上少林第四十七章 巫行雲、李秋水2第六十四章 英雄大會3第二十六章 地牢第四十五章 九陰真經第六十章 平亂第四十五章 天山童姥第三十五章 傳功第五十二章 萬事俱空第三十七章 奔赴襄陽第十二章 杏子林中第十七章 回疆戰亂4第七十七章 龍歸大海第四十五章 九陰真經第五十二章 元軍攻山第三十二章 絕情谷4第五章 杭州風雲第二十五章 全軍覆沒第四章 歸家第九章 鬥劍第六十一章 入主靈鷲宮第五十五章 萬事皆空4第三十二章 萬安寺
第四章 黃河夜戰2第六十七章 英雄大會6第二十九章 絕情谷第十一章 學琴第三十章 重聚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第三十四章 定計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諮詢一個事兒(非常重要!)第四十三章 萬仙大會4第七章 連城寶藏第十章 再上光明頂第三章 黃河夜戰第三十章 絕情谷2第七章 金盆洗手4第一章 翠羽黃衫第十八章 闖關第七章 木婉清(新增)第九章 借閱第三十八章 金花再現第五十二章 元軍攻山第五十二章 元軍攻山第三十三章 右使範遙第十二章 變故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第七十七章 龍歸大海第五十六章 縹緲峰之亂第二十一章 山中宮殿第三十六章 大戰萬安寺第十四章 回疆戰亂第六十五章 英雄大會4第五章 大幕開啓第十一章 學琴第三十一章 絕情谷3第二十七章 京城起波瀾第十三章 比武第四十一章 襄陽鏖戰3第十九章 盜經第三十一章 黑木崖第六章 金盆洗手3第二十七章 武當風雲第四章 黃河夜戰2第一章 琅嬛玉洞第三十六章 大戰萬安寺第二十三章 英雄大會4第十八章 李延宗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四十四章 趕赴桃花島第三十三章 擂鼓山棋局3(求推薦、收藏)第十七章 陸無雙第九章 鬥長春第二十六章 **第七章 連城寶藏第十六章 下山第二十五章 全軍覆沒第六十三章 英雄大會2第二十七章 京城起波瀾第二十九章 乾隆之死第十六章 悲酥清風(小修)第一章 琅嬛玉洞第三十二章 萬安寺第六十八章 霸業深仇第五十七章 縹緲峰之亂2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二十五章 英雄大會6第四十五章 九陰真經第三十三章 東方不敗第四十八章 狼子野心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第四十八章 巫行雲、李秋水3第六章 劍湖宮(新增)第十六章 下山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十二章 上華山第十六章 大戰光明頂4第四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二十一章 上少林第四十七章 巫行雲、李秋水2第六十四章 英雄大會3第二十六章 地牢第四十五章 九陰真經第六十章 平亂第四十五章 天山童姥第三十五章 傳功第五十二章 萬事俱空第三十七章 奔赴襄陽第十二章 杏子林中第十七章 回疆戰亂4第七十七章 龍歸大海第四十五章 九陰真經第五十二章 元軍攻山第三十二章 絕情谷4第五章 杭州風雲第二十五章 全軍覆沒第四章 歸家第九章 鬥劍第六十一章 入主靈鷲宮第五十五章 萬事皆空4第三十二章 萬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