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侍衛再次前往東宮,將王大錘送給李承乾的幾本書都給帶了回來。
李世民拿過來乍一看,心說:“這什麼『亂』七八糟的書啊?”
前面提過,王大錘寫的書是按照現代習慣寫的。不但加了標點符號,而且還是從左向右寫的。
這樣的書寫方式,對於李世民來說確實有些不習慣,所以纔會覺得『亂』七八糟。
不過他心想既然這書能讓他兒子廢寢忘食,那肯定有原因的,於是強忍着不舒服,仔細看了起來,很快就找到了規律。
巧了,李世民翻看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國演義》,然後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臨江仙》,頓時就吸引住了李世民的目光,他也是從戰『亂』中走過來的,所以看到這首詞的感觸特別深。
開篇這樣的詞,李世民心想看來自己還真錯怪兒子了,於是接着往下看。
大家應該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篇章回體長篇小說,它的第一回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寫的正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起義,劉備、張飛、關羽三兄弟因緣會聚桃園,結爲異姓兄弟的故事。
這一段可以說跟隋末天下大『亂』羣雄並起的場面非常相似,李世民親自經歷過那樣的年代,所以看到《三國演義》的感觸,要比任何人都要深刻。
可以說這本書,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秦叔寶、程咬金、這些人不正是書裡的關羽和張飛嘛!
因此,李世民拿着書,看着看着就將面前的李承乾給忘掉了,整個人完全沉浸在了故事裡。
看到這一幕,李承乾心裡鬆了一口氣。但是卻引起了一旁郭仁、魏徵的好奇。
於是,他們兩人也拿起書翻看了起來,這一看不要緊,兩人頓時明白了李承乾沉『迷』於書的原因。
李世民都被書裡的故事吸引入『迷』,李承乾的事情自然不好再追究下去了。
“父皇,父皇,您要是沒事的話,兒臣就先回東宮了。”李承乾等了半天,見李世民沒反應,只好出聲提醒。
“行,你去吧!”李世民頭也不擡,揮了揮手。
……
第二天早朝上,文武百官發現一向從不遲到的李世民竟然破天荒的遲到了。
不單如此,而且整個人看上去像是一夜沒睡似的,面容憔悴,精神不濟。
程咬金捅了捅身旁的尉遲恭說道:“喂,老黑,你說皇上昨天晚上幹什麼去了?竟然看上去這麼憔悴?”
尉遲恭道:“老程,你問我我哪裡知道?有本事你去問皇上啊!”
“你說皇上昨晚是不是一時興起在宮裡那個的太多了,所以今天才這麼沒有精神?”程咬金不以爲意的追問道。
聽了這話,尉遲恭的額頭上多了兩道黑線,“我說你個程咬金真是什麼話都敢說,就算皇上多臨幸了幾位娘娘,那也不是我們做臣子的可以議論的。”
這兩個人,真是一個比一個逗說話還都是大嗓門,根本沒有說悄悄話的意識。
所以儘管他們自認爲聲音已經很小了,可實際上整個大殿上的人都聽見了,就連高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也聽見了。
衆文武百官聽了兩個人的話,頓時有的笑了起來,有的跟旁邊的人竊竊私語起來。
李世民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比尉遲恭還黑,一頭的黑線。
“肅靜,肅靜,這裡是朝堂不是早集市!”李世民拍了拍桌子。
衆人這才安靜下來。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李世民打着哈欠,大聲說道。
看起來李世民昨天晚上也是看了一夜小說沒睡,所以今天才會精神不濟。
“陛下,臣有本要奏!”見李世民要溜走,魏徵就趕緊大聲喊。
李世民剛起身一半,趕緊又坐了回去,“魏徵,你有什麼事情要說?撿要緊的。”
“陛下,河南、山東去年冬天爆發雪災,地裡的莊稼都給徹底凍爛了,而且現如今又鬧起了旱災,饑荒遍野,逃荒的人特別多,請陛下早做打算。”魏徵一開口,就是一個大問題。
聽了魏徵的話,李世民感覺自己整個人頭都大了,“年前朕不是已經派人給他們送了糧食嗎?怎麼現如今還是饑荒遍野?”
“陛下,從長安運往河南山東的糧食是到了,可是杯水車薪無濟無事啊!”魏徵攤攤手,跟李世民說出實情。
山東、河南從古至今一直是人口大省,因此一旦鬧饑荒,這裡的情況就會最嚴重。
“諸位大人有什麼好的主意沒有?”李世民掃視一眼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有些疲倦的問道。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什麼好主意,缺糧食這樣的問題不是靠個人能夠解決的。
見衆人不發言,李世民無奈只好點名。
“杜愛卿,你見多識廣,博聞強識,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安置災民,解決糧食問題?”
杜如晦被點到,無奈的走到中央朝李世民拱手施禮,“陛下,爲今之計也只能從各地募捐了,看看別的地方有沒有多餘的糧食。”
這話聽起來沒錯,可是實質上等於沒說,這樣的辦法大殿上哪一個不知道?可是別的地方真的有那麼多餘糧嘛?
別說沒有,就算真有想讓他們拿出來也不容易,畢竟馬上就要春耕播種了,別人也需要糧食,熬了一個冬天,地主家的餘糧估計也已經不多了。
“募捐?杜丞相有把握募捐到糧食?”李世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