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入冬了,南匈奴也結束了放牧。
對於草原遊牧民族來說,他們最討厭的就是冬季。
冬季草原一片荒涼,牧草就已經枯萎了,天氣好還可以,他們可以一路遷徙,尋找殘存的牧草。一旦碰上風雪天,就算是有牧草也會被大雪掩蓋。沒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會損失大量的牛羊馬匹。
沒有了牛羊馬匹,遊牧民族沒法過冬,只能出去搶奪周邊。
所以,冬季是遊牧民族集中掠奪的時機。
一般情況下,遊牧民族是不會攻打大城的,他們只會分兵掠奪城外的村鎮塢堡。掠奪夠了,就收兵回去。
對於遊牧民族的掠奪,邊郡的守將都十分清楚。大部分時候,他們都固守城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遊牧民族的入侵也不理會。只是可憐了周邊的平民百姓,每一次遊牧民族的掠劫都是他們的末日。
這些年,大漢的國立日漸空虛,邊郡基本上形同虛設,幾乎就成爲了遊牧民族的狩獵場。
南匈奴雖然表面上向大漢投誠了,但是這些年也偷偷的掠奪周邊的郡縣。
如今大漢朝經歷黃巾之亂和涼州之亂,國力正是空虛的時候。南匈奴自然是變本加厲。
於是乎打着爲小王子報仇的旗號,羌渠汗率領三萬匈奴弓騎浩浩蕩蕩的殺向了雲州。
爲什麼選擇雲州,因爲雲州富裕。
通過近一年的經營,郭嘉把中山打造成爲了一個流金之地。
匈奴人也十分的眼熱。
再說,雲州刺史郭嘉正是殺死小王子的兇手,爲公爲私,羌渠汗自然不能夠放過他。
所以,南匈奴趁着入冬的空,糾集了大量的兵馬殺奔雲州。
……
南匈奴剛一出兵,郭嘉組織快馬飛報朝廷。
作爲一方大員,郭嘉也擁有上書的權利。
不出所料,立即被大將軍何進和大司馬袁隗按下了。
不過郭嘉似乎早就想到了,他上書的同時,又派人在京畿四處散播。
很快,南匈奴入寇雲州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洛陽。
十常侍得到了消息,立即送到了漢靈帝的面前。
“什麼?”
見到這個消息的漢靈帝,忍不住大吃一驚。
豈有此理!
漢靈帝一拍桌子。
這南匈奴可是漢朝的下屬,他們居然敢入寇雲州?
“消息從何而來?”
漢靈帝不解的問道。
正常情況下,這等軍機要秘,當由太尉和大將軍稟報纔是。
讓漢靈帝不解的是,何進和袁隗沒有動靜,倒是十常侍先送上來了。
“陛下!”
張讓急忙道:“南匈奴入寇的消息,整個洛陽都傳遍了。滿朝文武都知道,唯獨陛下不知。大將軍和太尉大人考慮什麼,老奴是不知道。不過老奴知道的是,匈奴人正在邊郡殺陛下的子民,攻打大漢朝的城池。”
十常侍跟朝臣不合已久。
有了離間皇帝的機會,張讓自然也不會放過。
“陛下!”
趙忠也低聲道:“這等大事,大將軍和太尉居然瞞着陛下。莫非等匈奴人打到城下才讓陛下得知嗎?”
張讓開了個頭,他自然也樂得落井下石。
混帳東西!
漢靈帝大罵了一聲。
他雖然是奇葩中的戰鬥機,但也不是個傻子。
這麼重要的消息不報?
何進和袁隗這兩個混蛋,是要架空他這個皇帝的節奏啊。
“來人,命大將軍何進和太尉袁隗覲見!”
漢靈帝氣勢洶洶的說道。
諾!
張讓和趙忠應了一聲,嘴角露出了很難察覺的微笑。
少傾!
何進和袁隗就來到了皇宮裡。
“臣,何進/袁隗,叩見陛下!”
二人一番施禮,旋即坐在了一邊。
宋代以前,朝臣們覲見皇帝之後,都是有座的。漢代雖然沒有座椅,但是有席子,臣子們可以跪坐在朝堂之上。
不過進殿之前,要摘掉佩劍,脫掉鞋子。
當然大權獨攬的朝臣就沒有這個規矩,比如後來的董卓曹操,人家可以劍履上朝。也就是說不用摘劍和脫鞋子。
那已經是位極人臣大權獨攬的表現了。
很顯然,現在的何進和袁隗並沒有這番待遇。
漢靈帝的臉色很難看。
袁隗也就罷了,他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跟自己對着幹可以理解。
但是何進這麼幹就有些不對勁了。
何進可是何皇后的哥哥,是漢靈帝的大舅哥。
對這個大舅哥,漢靈帝可是十分的信任,數年之間連勝數級,而且一分錢都沒有要。
否則,一個殺豬的,怎會進入朝廷成爲當朝的大將軍?
“何進,袁隗。你們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太尉,掌管大漢無數的軍馬。爲什麼南匈奴入寇的事情瞞着不報?”
說到這裡,漢靈帝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
見到皇帝升起了,二人也忍不住大吃一驚。
南匈奴雖然臣服了大漢,但是每年入冬的時候,都會偷偷的掠劫周邊的郡縣。
當然也是小打小鬧一番就走,不會引發什麼大的禍亂。
朝廷的重臣也心知肚明,所以也不怎麼理會。
但是這一次有些不同,匈奴人出動了三萬弓騎,這幾乎是他們全部的力量了。
一般情況,袁隗早就上報了,但是南匈奴的目標是雲州,是那個該死的郭嘉。
袁隗立即說服了大將軍按下了這個消息。
郭嘉這個混蛋當了袁家的財路,又殺了袁家的子弟,袁隗正打算收拾他呢,這會兒南匈奴忽然跳出來了。
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啓奏陛下,南匈奴入寇的消息,臣早就收到了。不過對於消息的準確性,還有些存在疑惑。臣已經派人去查了,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爲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慌亂,所以臣同大將軍商議,將這個消息按壓了下來。只待調查清楚,立即就會上奏陛下。”
袁隗首先站了出來。
不愧是讀書人,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
輕輕的將這個過給揭開了,另外還突出了自己英明神武的大局觀。
玩嘴皮子,自然是這些讀書人更厲害。
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一番是一個結果。
下嘴皮一碰,上嘴皮一番又是另一個結果。
否則,那些書豈不是白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