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八九年,也就是中平六年,太尉劉虞病逝,他臨死前上書朝廷將州牧之位託付給驃騎將軍郭嘉代管。
這也算是他給郭嘉送的一份大禮吧。
有了劉虞的遺囑,郭嘉也順利的接收了幽州。
劉虞在幽州頗有賢名,他下葬的時候,滿城百姓都來送葬,場面頗爲壯觀。
郭嘉也親自前往送葬,也算是給足了幽州人面子。
處理完劉虞的後事之後,郭嘉立即召開了會議,因爲現在的幽州是一個爛攤子,一些問題急需解決。
幽州當真是一貧如洗啊!
看完幽州牧守府的卷宗,郭嘉登時覺得有些頭疼,知道自己落入了一個大坑。
見過窮得,沒見過這麼窮得。
幽州能窮到什麼程度呢?
這麼說吧,官員的俸祿,士兵糧餉的大頭都是朝廷減免和外郡支援的。
換句話說,幽州官府根本就是入不敷出,全賴外部輸血。
劉虞能夠在幽州幹這麼長時間,還真是不容易。
不容易啊!
郭嘉再次搖了搖頭。
說實在的,他打幽州原本心存搶一把就走的心思。但是劉虞臨終一個委託,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丟在了郭嘉的手中。
原本郭嘉還以爲是個好事的,但是仔細看了幽州官府的卷軸才知道是一個大坑。
劉虞臨死前還把他坑了一把。
想到這裡,郭嘉不由的有些鬱悶。
但既然已經吃下去了,總不能再吐出來吧,再說已經答應了劉虞,再放棄的話豈不是言而無信?
得!
這會兒他不吃也得吃了。
幽州的問題形形色色,但首先要解決的是穩定的問題。
涿郡一戰,幽州軍大敗,百姓也飽受戰火的影響。
商貿不舉,農耕不繼,百姓們也也都膽戰心驚不敢出門,這直接就影響到了幽州的安寧。
另外右北平涿郡漁陽三郡官吏逃亡,整個官府處於癱瘓的狀態。
即便不是癱瘓狀態,官吏們也都等同於行屍走肉。因爲縣級以下都是由當地豪強霸佔着。
幽州民情複雜,各族混居,一族的豪強都擁有強勁的武裝,所以要想順利的接收幽州,最好的辦法就以當地人爲官。
郭嘉還是以閻柔爲右北平太守,以齊周爲涿郡太守,以田豫爲漁陽太守,讓他們各自構建自己的班子,前去上任安撫治下百姓。
這三人也不負郭嘉所託,趕到各郡之後開榜安民,很快就穩定了局勢。
第二個問題就是軍隊問題。
幽州地處邊陲,周邊和治下多是些少數民族,要想保證對他們威懾,就必須要保留大量的軍隊。
涿郡一戰,幽州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剩下的六萬步兵也一鬨而散。
眼下,幽州三郡境內除了郭嘉帶來的三萬大軍,根本就沒有一兵一卒。
但是這三萬大軍是郭嘉的精銳,是不可能在幽州常駐的,所以還要再組建軍隊。
以幽州的複雜現狀,想要保持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個數萬人的軍隊。
郭嘉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在當地人中招募。
一來當地人對當地有感情,保衛意識要比客軍強烈,二來,可以在當地屯田,能夠節省一大筆開銷。
這些兵也就是充當地方守衛,不需要精銳不精銳,打仗的話自然由雲州軍出動,反正雙方離得比較近。
當然了這統兵將領自然不能夠交給當地人,必須是郭嘉信得過手下才是。
可是郭嘉手上將領雖多,但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也就於禁一人而已。如今于禁在冀州輔佐徐庶,是不可能到幽州來了。
這一次,郭嘉帶來的將領只有高順、趙雲和張飛了。
趙雲是郭嘉的心腹愛將,又統帥着雲州精銳騎兵白馬義從,自然是離不開的。
這高順能力肯定是有,但畢竟是新來的,名聲和資歷都有些欠缺。
很快,郭嘉把目光放到了張飛的身上。
張飛有勇有謀,在這次戰鬥中也大放異彩。但此人性格有很大的缺陷,喜歡酗酒毆打士卒。如果放在以前,郭嘉是不敢放任他獨當一面的,但是經歷了劉備的事情,張飛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變得越來越像一員合格的大將了。
所以郭嘉就把幽州軍交給張飛了,另外又以鮮于輔鮮于銀兄弟爲輔。二人是幽州的豪強,有他們輔佐張飛,可保幽州無憂。
解決了官員和軍隊的問題,幽州基本上算是安定下來了。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棘手的問題。
幽州是個苦寒之地,農耕和商貿的收入十分有限,以前一直依靠冀州和青州的支持。
但是這些年,青州和冀州也不太景氣,對幽州的支持也就差了很多。
劉虞這個刺史其實當的也十分的辛苦。
幽州遍地都是嗷嗷待乳的子民,他也是亞歷山大啊!
對雲州下手和複製中山邊貿模式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是幽州地處偏僻,不像雲州那種交通要道。所以中山模式在幽州是行不通的。
商業行不通,那也只能從其他的地方想辦法了。
還好,拿下幽州之後,涿郡的投機商再次蜂擁回到了雲州,他們再次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商業中心不僅要位置好,還要政權穩定。
轉來轉去,雲州纔是最佳的中心。
當然,雲州方面也不可能讓他們這麼輕易的回去,再一番大出血之後,他們才被恩准回來。
不少人紛紛後悔,後悔當初逃離雲州了,尤其是甄家那些人,出去的時候脫了一層皮,進來的時候還要脫一層皮,一來一回實力耗盡,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了。
冀州的戰事也戛然而止。
袁紹和曹操先後退兵,沒有幽州的牽制,他們自己對上冀州根本就沒有什麼勝算。
戰事結束了,通往雲州的商路再次暢通了,邊貿再次展開,漸漸有恢復了往日的元氣。
以雲州的財力供給幽州,短期內還算能夠支持的住。
眼下郭嘉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雖然雲州人才濟濟,但是隨着這兩年的發展,他佔領的地盤越來越多,對人才的需求自然也越來越大。
於是乎,郭嘉在幽州三郡張貼招賢令,招募全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