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

等馬世耀一把鼻涕一把淚講完之後,李自成又從門外招進來十幾個人,那些人都是他留在北京的暗探,直接受牛金星指揮的。

當其中一個領頭將發生的京城的鉅變說了,所有人又陷入沉默之中,不過這一次的沉默與剛纔的不一樣。

這一次,憤懣多於痛惜,一個個咬牙切齒的,就連一向溫文爾雅的李巖也是捶胸頓足不已。

這一次,先是沉默,接着便是羣情激奮,紛紛向李自成請戰,有請命立即糾集大軍向東殺向索倫賊的,也有請命殺回北京的,不一而足,不過都是恨不能將那可惡的索倫賊“食其肉寢其皮”的。

也有不少人對楊廷玉等“叛賊”破口大罵的。

李自成與他們一樣,一開始也是差一點沒有忍住,不過,漸漸地,他又緩過勁兒來。

“諸位!”

他的聲音略顯沙啞,還有些剛厲,好似陝北高原上用石塊刮在歪脖子棗樹上那樣,不過平穩、鎮定,讓大家都安靜下來。

“也罷”,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想當初我等在潼關附近敗給洪承疇、孫傳庭,幾十萬大軍只剩十八騎逃入商洛山,那是何等之悽慘!不過幾年便又東山再起,與之相比,眼下雖有些磨難,終究是小巫見大巫”

“這幾日,朕也是心神不寧,主要是捷軒那裡,如今事情已經明瞭,倒是了卻了額一樁心事,不妨,這幾日,雙喜的偵騎已經撒出去一百里,北到邊牆附近,南到大海,西到永平,想必沒多久便有消息傳來”

“索倫賊既然這麼早就佈下這個大局,肯定是要進入中原了,也肯定瞄上額這一支大軍了,你等想啊,大順國精銳多半在此,只要擊敗額在山海關這一支軍隊,彼等就可以從從容容南下了,也好,既然終有一戰,那就戰!”

“額就不信了,那索倫賊也是爹生娘養的,不會是三頭六臂,咱中權親軍雖然略有損耗,不過骨幹還在,你等先回去,額估摸着,就在這一兩日敵人就會出現!”

“陛下”,李巖出來了,“北京失陷,恐怕得先通知大名府的劉芳亮以及天津的劉西堯,還有山西、山東、陝西的諸路人馬”

李自成擺擺手,“不用了,這些人在來山海關的路上便已經通知了劉西堯,劉芳亮以及山西那裡,暫時不用驚動的好”

衆人稍微醒目一點的,都知曉這是什麼意思。

大順國新立,若是四下都知曉北京失陷,劉宗敏失敗,那些依舊鎮守着山西、陝西各城池的降軍、降官該如何看?

眼下,穩定人心當是第一要務。

傍晚時分,四處的偵騎漸漸回來了,不出李自成所料,他們還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西邊,來了一支大軍,人數在兩萬上下,已經逼近山海關西邊三十里左右的沙河附近。

東邊,同樣來了一支大軍,人數超過兩萬,隊裡還出現了吳三桂的旗號,已經抵近九江河附近。

“四萬,最多五萬”,山海關總兵府的書房裡,李自成正與宋獻策、李巖兩人商議對策,半晌李巖說道,“按照以前明國兵部之人的說法,那索倫賊雖然統一了漠北諸部,彼等卻沒有像以往北境部族那樣全民皆兵,而是學起中原王朝豢養了正規營頭,漠北苦寒,其拿下遼東之後總丁口估計也不會超過山西一省”

“其能用於野戰的總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還要遮護如此廣袤的國土,他這附近的五萬人馬恐怕是其在京畿附近最大的兵力了,若是能成功擊敗這兩支兵力大順國可保十年太平”

“不過”

李自成瞪了他一下,“甚時候了,還吞吞吐吐的,有話快說!”

“是,陛下”,李巖繼續說道,“按照在寧遠附近戰事的情形,我軍萬萬不可輕敵,以職部愚見,除留下步軍守城之外,大半騎兵只能先對付一面的賊軍方有勝算”

“這不丟人”,李自成接過了話茬,“想當初,我等義軍動輒幾十萬,官軍萬把人便能追着我等打,如今大順國初立,百廢待興,而那索倫賊立國已經五年了,手下又有大量的漢兒,規制肯定比我等強一些”

“嗯,朕的意思也是一樣,先集中力量打一路,宋軍師,趕緊起一卦”

……

李自成很快確定了打擊目標。

西邊過來的敵人。

按照眼下的態勢,西邊的關內可是他的領土,敵人能從這邊過來,多半是破邊牆而入,雖有北京城的叛軍呼應,終究是孤軍“懸於外”,勢必要清除不可,而東邊來的敵軍明面上雖只有兩萬多,不過卻依舊不知就裡,何況還有山海關擋着呢。

……

石門城寨附近,大順軍、瀚海軍的大戰一觸即發!

由於此時,石門城寨到一片石關一帶泛稱爲一片石,後來史書上便將此次戰事稱爲“一片石之戰”,爲了區別原本歷史上那場大戰,這裡便稱之爲“新一片石之戰”。

從西邊過來的正是蕭阿林統領的兩個軍團,一共兩萬四千人,他自己親自督領姬甲傑、戴青(羅察巴圖爾之子,達斡爾族)三旅騎兵(自己兼任一旅),加上吳應龍的步軍旅,喀克篤禮督領另一個軍團,手下三個將領依次是庫楚克、費揚阿(富察費揚阿之子,錫伯族)、孫定遼。

話說孫定遼自從上次被貶爲團副指揮使以後,在後來的訓練中還是獲得了尼堪的青睞,最後還是讓他單獨統領一個步軍旅。

彼等自然是從喜峰口、潘家口過來的,說來也怪,沿途投降大順軍的明軍見了他們後又像歷史上毫不猶疑投降滿清一樣,“毫不猶疑地”投降了大夏軍。

因爲,在普通明軍眼裡,哪裡有什麼華夷之辯,有的是對李自成“賊軍”的輕蔑和不甘,何況在崇禎帝吊死煤山之後,在這些明軍眼裡,大順軍是逼死“先帝”的罪魁禍首,前不久迫於其軍力暫時蟄伏罷了。

況且,那大夏國的皇帝本姓孫,還是山西人,又是先帝親封的奴兒干都司都指揮司、寧北侯,將國家交到他手裡總比那幫泥腿子出身的賊軍強,於是,從喜峰口、潘家口出發後,蕭阿林大軍沿着邊牆向東,一路如入無人之境,這也是算是李自成大順軍的悲哀吧。

事後尼堪得知後,更是下定了一個決心。

“在沒有系統的規劃、經營之前,在沒有穩固基本盤之前,切莫輕舉妄動,歷史上清軍雖然在這一年便入關了,可是最終統一天下還是花了至少二十年,李自成,便是前車之鑑”

“何況,朕是想要建設一個全新的國度,並非要蕭規曹隨”

尼堪想的不錯,此時的李自成,軍事上先不說,在政事上也就提出了一個“五年不納糧”的空泛、不切實際口號,其它的一概也無,這樣的政體,由不得別人輕視。

與李自成想的一樣,蕭阿林也看上了石門城寨,那裡較高的地勢,開闊的地形很適合大兵團作戰。

一觸即發!

蕭阿林在石門城寨南面約莫十里,後世北港鎮所在紮下大營,兩個兵團的人馬全部集中在一起,他督領的第一軍團在北大營,喀克篤禮督領的第二兵團在南大營。

蕭阿林大帳。

蕭阿林、喀克篤禮、戴青、費揚阿、姬甲傑、庫楚克、吳應龍、孫定遼等人濟濟一帳,正在七嘴八舌討論着。

以蕭阿林的張狂勁兒,在聽說東邊的朱克圖幾乎全殲李自成手下最厲害的大將劉宗敏部後,自然對其剩下來的人馬不屑一顧,不過眼下他雖然手握兩個兵團,卻在北面(石門城寨)、東面(一片石關)、南面(山海關)三面受敵,但環顧四周,也只有此處適合紮營、作戰,自己的軍力雖然強橫,不過在三面受敵的情形下還是得小心一些纔是。

其實,他對於自己戰勝李自成的大軍沒有絲毫懷疑,無非是時間長短罷了,因爲東側還有朱克圖的大軍牽制,堂堂四個軍團,按照瀚海軍的威勢,加上恩索的兩個軍團,滅掉滿清也就是這點兒人馬,對於關內的賊軍,蕭阿林如何能放在心上?

此時他在由衷地嘆息。

不是即將到來的大戰,這一節他蕭阿林從來沒有放在心上,而是皇帝的深謀遠慮。

以前大夏國對於尼堪布局甘肅都是明面上贊成,這內心卻是有些不滿的,彼等看來,甘肅荒僻之地也就是比漠南略好一些罷了,有些地方還比不上漠南,既不能大規模種地,又不能大規模放牧,這樣的地方,花費偌大的精力在那裡是否得當?

不過在楊廷玉出其不意拿下北京城後,所有的人都閉上了嘴巴。

“今後只要皇上說了的就趕緊服服帖帖執行吧,人家看的比咱們遠得多”

“大將軍”,大夏國各級學校出來的、二十五歲的戴青既是騎兵旅的指揮使,還是蕭阿林軍團的參謀長,他正在彙報雙方的形勢,“石河如今水量漸漸起來了,河上有兩處橋樑,都是木橋,不過橋面的木板卻拆掉了,我等在其西岸放置了偵騎一百,有任何動靜,都逃不過我等眼睛”

這是關城附近敵情的把握。

“一片石關附近也放置了一百騎,五十騎在山谷附近遊弋,五十猛虎騎上了長壽山,呵呵,猛虎騎,原本在郭候那裡就是以山地戰出名的,有這五十騎在山上,無論是山海關還是一片石關,都應該瞭如指掌”

郭候,自然是讓猛虎騎脫胎換骨的郭天才了。

這是對一片石關的把握。

“北面是石門城寨,其城裡應該是李自成的本部人馬,外面則是前營、左營的人馬,一片石那裡是右營的人馬,山海關各城池則是中營、後營的人馬,大將軍,您看……”

蕭阿林擺擺手,“還要怎地,喀克篤禮鎮守此地,本侯帶領大軍直接北上攻打石門城寨就是了”

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二十七章 喀啦蘇克的古木布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三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1)計劃(上)第七十七章 新金州(下)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三十章 喀啦契丹(一)蕭承翰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三十一章 遠洋艦隊(中)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五十七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3)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五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3)第六章 上師東行漫記(下)第七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②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二十三章 亢龍無悔(下)第六章 車臣汗(上)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五十六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2)第十八章 天下大亂(上)傳庭敗第二十三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⑧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七十九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上)西寧條約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六十七章 月亮女神聯盟(3)第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④第五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⑤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二十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4)第三十五章 大對決(六)決戰時刻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二十四章 援救(三)一切如常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四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1)莫比爾人第三十八章 行者無疆(6)壹岐島,秋雨之戰(中)第二十五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上)第五十九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中)第三十九章 山海關之五:彷徨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五十四章 春之祭(八)尾聲:夏初,絢爛開始第八十一章 落基山(3) 新嵊州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四章 土爾扈特(4)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二十四章 新克里米亞(中)第四十四章 北京,北京(1)歲月靜好第十三章 克孜勒(三)劍河省第九章 亞速(下)第六十六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6)第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④第十八章 堅昆王之後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十八章 堅昆王之後第四章 從淨軍到禮部侍郎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十一章 克孜勒(一)靜靜的圖蘭草原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四十六章 北京,北京(3)封賞第十六章 金自點的“野望”第十四章 霜狼騎兵(10)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二十七章 塔拉之戰(上)
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二十七章 喀啦蘇克的古木布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十五章 一路向東(5)突厥斯坦與塔爾巴哈臺第三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1)計劃(上)第七十七章 新金州(下)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三十章 喀啦契丹(一)蕭承翰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三十一章 遠洋艦隊(中)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五十七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3)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五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3)第六章 上師東行漫記(下)第七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②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二十三章 亢龍無悔(下)第六章 車臣汗(上)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五十六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2)第十八章 天下大亂(上)傳庭敗第二十三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⑧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七十九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上)西寧條約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六十七章 月亮女神聯盟(3)第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④第五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⑤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二十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4)第三十五章 大對決(六)決戰時刻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二十四章 援救(三)一切如常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四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1)莫比爾人第三十八章 行者無疆(6)壹岐島,秋雨之戰(中)第二十五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上)第五十九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中)第三十九章 山海關之五:彷徨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十五章 伊拉克利翁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五十四章 春之祭(八)尾聲:夏初,絢爛開始第八十一章 落基山(3) 新嵊州第五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6)北上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四章 土爾扈特(4)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二十四章 新克里米亞(中)第四十四章 北京,北京(1)歲月靜好第十三章 克孜勒(三)劍河省第九章 亞速(下)第六十六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6)第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④第十八章 堅昆王之後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十八章 堅昆王之後第四章 從淨軍到禮部侍郎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十一章 克孜勒(一)靜靜的圖蘭草原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四十六章 北京,北京(3)封賞第十六章 金自點的“野望”第十四章 霜狼騎兵(10)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六章 暢想九原郡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二十七章 塔拉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