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東方已曉(十)大夏帝國的第一次“殿試”

“傅鼎臣,字青竹。三十三歲,生於山西太原府陽曲縣。師從原山西學政提督袁繼鹹,通曉諸子百家,尤精醫術與道家,自創拳法和劍術,作爲醫術的補充。號稱“五禽戲”之繼。爲人悲天憫人,頗好行俠仗義”

“此子曾在我國設在芝罘島的據點協助行醫。”

“勤政殿”,說起來有些寒磣,無非是較大的四合院落罷了,不過尼堪還是堂而皇之地掛起了一塊牌匾,

眼下的他正坐在“殿內”正中的大椅上,手裡拿着一張信箋。

一旁的高几上還放着幾張同樣的信箋,正等着他一一閱讀。

“傅鼎臣?青竹?”,他有些茫然,印象中並沒有這麼一號人物。

又陡然想起一人。

傅山,字青主。

他能知曉這個名字,不是閱讀史書所致,而是從武俠小說裡得來的,在那本小說裡,傅青主乃一代宗師,一柄長劍無人能敵。

冒浣蓮,是他的徒弟。

難道是他?

尼堪禁不住搖搖頭,他自忖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自從1625年他十五歲那年從尼布楚起兵,起勁已經十五年了,如今別說名人了,就算正經來投的士子也沒幾個。

不過退一萬步想,若此人就是傅青主,現在的他依然用“鼎臣之名、青竹之字,說明他依舊沒有放下紅塵,徹底步入道教”,這麼一想,還真是有可能。

“嘿嘿”,他不禁有些期待。

“王騭,二十七歲。登州府福山縣人,十六歲參加童子試,縣、府、院三試皆第一。孔有德作亂登州時家境家境衰敗,前年全家染病在家等死,幸被我軍所救”

“王騭?”,這下尼堪完全沒有印象了。

“馮如京,二十八歲,山西代州人。舉人,師從孫傳庭,曾在孫傳庭幕府裡幫辦軍務,諳熟庶務,尤精軍務。”

“呵呵”,放下這張信箋,尼堪終於由衷地笑了笑,此人是孫傳庭推薦過來的,又是孫家祖上母家的親戚,算是主動投靠過來的。

也好,一個政務院,全部是孫家的,雖說他尼堪不在乎,可天下人怎麼看?

有了這個馮如京,終究是一個補充,而且,如果他真像情報上所說的那樣“諳熟庶務,又懂軍事”,倒是一個難得人才,在軍中想要“諳熟庶務”,最起碼算術要很精通才行,否則,一個三千人的軍營若是要外出打仗的話,想要將後勤輜重打理的井井有條也不是容易的事。

比如,要外出多久?此時天氣如何?要否攜帶冬衣?行軍速度如何?需要攜帶帳篷幾頂?是否需要攜帶雨具?攜帶糧秣幾何?糧秣是自己攜帶,還是要民夫協助,民夫如何辦理?軍械彈藥攜帶幾何?能滿足幾場戰鬥的需要?

林林總總,若非諳熟軍中事務,且精於計算,不大可能掰扯清楚。

哈爾哈圖能以牧奴之身晉身大夏帝國開國大臣之列,靠的就是他能將軍中諸務打理的清清楚楚,不負他“哈爾哈圖”(索倫語,“會使陷阱的”,延伸爲“聰明的”)之名。

“魏象樞,二十三歲。蔚縣人,三年前因災荒舉家投入我國,後被山南省聘爲書辦,在任上兢兢業業,後調任五原縣縣令”

“嗯,這是自己培養的人才”,尼堪放下這張信箋,也有些奇怪,“按照此人的素質,再在基層歷練幾年,又是一個孫秀節,這次爲何要巴巴地參加考試?”

“這樣也好,真正有用的終究會脫穎而出”

“戈仲文,十七歲,河間府獻縣人。河間戈家乃天文曆法世家,精通算術。瘟疫在河間大蔓延之時,此子全家一百多口離家逃難,最終抵達芝罘島的只有此子,餘者皆不幸遇難”

“此子十三歲便中了秀才,原本可以進入我國各級學校就讀的,不過他執意要務農,病癒後在吉林省農安縣務農”

尼堪對此子最是上心,在成績最優五人中,只有此子的算術全對,其中有一題,對比農曆與西洋曆法優劣,此子竟然答得分毫不差,可他並沒有在大夏帝國各級學校學習的經歷啊。

這次考試,分爲“經”與“算”兩門,各佔一半的權重,最終算下來以總成績最優者一百人爲錄取目標。

尼堪打的主意是,經學他並不特別看重,不過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他更看重的算術。

眼前五張信箋上的五人便是此次考試成績最優者,按照總成績排序,魏象樞高中第一,此人不僅經學精通,畢竟受過大夏帝國基層的歷練,算術也相當了得,饒是如此,他的算術也只答對三道。

名列第二的便是戈仲文了,他的經學只能算是一般,不過由於算術全對,最終高中第二。

接下來便是馮如京了,此人中規中矩,經學、算術都是中等,綜合排名第三。

傅鼎臣則是令尼堪嘖嘖稱奇之人。此人經學除了“兵學”、“宗教”有關的內容他對答如流,還頗有見地,其它各學並沒有特別的,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此人竟然對天方教、天主教也有些研究。

算術卻能答對三道題,與身在大夏帝國的魏象樞並列,這不得不讓尼堪稱奇了。

要知道,這次算術考試,加上本來就是帝國的人,能答對三道題以上者寥寥無幾,也就是戈仲文、魏象樞、傅鼎臣三人了。

王騭名列第五,此人算術答對兩道題,也算是相當不易了。在尼堪心目中,五道算術題,能答對一道題就算合格了,今後在帝國內再加以訓練,至少能達到兩道題的水平。

此人經學、書寫都是一流,故此能名列五甲之列。

尼堪將這五張信箋放到一邊,又仔細打量起站在下面的五人。

按照王文慧的介紹,那傅鼎臣果然很有氣場,其他幾人隱隱以他爲首,他自己也是一表人才,生得身材高大、器宇軒昂,加上三縷長鬚,隱隱有卓然出世之感。

“不行,得趕緊將他拉到塵世中來”

他左邊的便是馮如京,身材瘦小,不過卻露出一副異常幹練的神情,右邊則是王騭,身材中等,面相尋常,還有些拘謹,聽說他與傅鼎臣熟識,難怪一進入這“大殿”,兩人還頻頻點頭示意。

魏象樞畢竟已經是大夏帝國的官員,不卑不亢地站在一邊,隱然與那四人有涇渭分明之勢。

說實在的,尼堪一開始還多少有些失望,這些人不是與大夏帝國有關係的(傅鼎臣、王騭都與芝罘島有關),便是本來就是大夏帝國之人(魏象樞、戈仲文),那馮如京還是孫傳庭舉薦過來的。

真正“聞名而來”的寥寥無幾,就算有,考試成績也不理想。

難道自己這帝國就這麼不受人待見?

半晌,他總算從恍惚中緩過神來。

“咳咳,諸君,你等都是此次考試名列前茅者,朕這裡並無殿試,只有一個問題”

“敢問諸君之志?請詳述之”

那四人面面相覷,估計心裡都在想:“這就是殿試?也太隨意了吧”

魏象樞站了出來,“陛下,學生先說”

尼堪點點頭。

“陛下,學生之志,乃上輔明君,下扶百姓,嚴肅刑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境內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哦?那你的志向便是魏徵這樣的人物嘍”

“是的,魏玄成正是學生之榜樣”

尼堪見他語氣裡有一絲失望,知曉他的意思。如今的大夏帝國並沒有督察院,不過前不久經過韓承影等人勸說後,他也有了恢復督察院的想法。

“好,你在五原縣政績斐然,原本是可以調到京城的,不過在縣令任上只有一年,時日尚短,再等兩年,督察院一定有你的位子”

“陛下!”,魏象樞面露欣喜之情,“陛下要恢復督察院了?”

尼堪笑了笑,魏象樞會意,趕緊退下了。

“陛下”,王騭出列了,“學生之志,只有幾個字,百姓豐衣足食,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國家強盛,吾願足矣”

尼堪點點頭,“朕知矣。以我國規制,凡是新加入的士子,均需到縣府歷練一番,如今我國在劍河省的省城已經修建完畢,名曰葉尼塞,乃昔日李陵擔任匈奴右校王之地,此地雖然偏遠,不過土地肥沃,牧場廣佈,更兼風景秀麗,乃我國西疆勝地”

“劍河省有克孜勒、葉尼塞、達斡爾斯、丘雷姆、阿欽五縣,葉尼塞更兼着省府,如今克孜勒等地均沒有空缺,唯獨阿欽之地尚缺一名縣令,你可願前往就任?”

說起這劍河省,原本的省城叫做米奴辛,最後尼堪還是覺得改成葉尼塞的好(後世阿巴坎的對面)。

“學生願意”

王騭退下了。

尼堪看向馮如京,“你在叔父軍中的經歷他老人家已在來信中分說了,如今有兩個去處,一是像王騭一樣,去某一個縣去擔任縣令,另外就是去樞密院擔任書辦,你看……”

其實按照輩分,馮如京算是尼堪的堂舅,不過在大庭廣衆之中,尼堪並不想讓他的身份暴露了,何況,就憑孫傳庭的一封書信,自己就給他以高位也說不過去。

“學生……”,馮如京自然知曉自己的身份,不過算起來已經很遙遠了,差不多出了五服,何況自己能前來這漠北之地,還是以孫傳庭學生的身份來的,怎能一開始就獅子大開口?

雖有些失望,不過他還是想從事自己熟悉的事務。

“陛下,學生願去樞密院”

等馮如京退下了,尼堪不等戈仲文說話,便向他說道:“你的事,達春的來信說了。天道無常,那也是無可奈何之事,聽說你想重拾河間戈家耕讀傳家的想法,雖然也無不可,不過大夏帝國不缺農夫,獨缺有用的讀書人”

“你年紀尚小,現在就去做官不太妥當。你的算術異常優秀,不如去瀚海大學繼續讀書,瀚海大學,相當於我國的國子監,但內中規制與國子監又頗不同,你去了就知曉了,如何?”

戈仲文這次能來參加考試,還是在他養父母一再攛掇下才成行的,沒想到有用之人終究是掩藏不住,一試之下,竟然名列前茅!

說實在的,戈仲文雖然起着起着耕讀傳家的夢想,不過實際操作起來,他就知曉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如今能回到學堂,還是帝國最高的學府,他豈有不願意之理?

“謝陛下,學生願意”

只剩下傅鼎臣一人,只見鄭重地向尼堪施了一禮,“學生之志,唉,一言難盡”

他這話一出舉座皆驚。

不過不僅是尼堪,還是傅鼎臣本人卻依舊波瀾不驚。

“陛下,學生生性懶散,不願受官家束縛,原本想着像李太白一樣,一本書、一把劍,四處遊歷,遍訪名山大川,結交佛門高僧、道觀仙長,以琴棋會友,以劍禦敵,間或略使醫術,拯救蒼生一二”

“去年跟着山西難民去了山東一趟,才得知,以一人之力,能救活自己就不錯了,何來兼濟天下?”

“來青城後,趁着考試還有些時日,學生在青城、九原遊歷一番,不禁感嘆萬千,這些地方,放在大明那裡,肯定是邊塞苦寒之處,不過學生一看之下不禁暗暗歎服”

“與山西、山東、京畿比較起來,這裡更像中原繁花似錦之處,而那些地方更像邊荒僻壤,這裡的人,無論士農工商,還有牧戶,無比意氣風發,其樂融融”

“而黃河以北之地,近幾年由於大旱、蝗災、瘟疫,已經是魏武帝詩中所描繪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慘淡景象了”

“那你的的志向是……”

傅鼎臣向尼堪深施一禮,“陛下恕罪,學生還想在貴國繼續遊歷,此後,……再做打算”

此言一出,尼堪身邊的幾位大臣都是怒目相向,尼堪依舊面無表情。

“先生除了眼下的名字,是否尚有其它的名號?”

傅鼎臣一愣,這都哪兒跟哪兒,猶豫了一下,“不瞞陛下,本來學生不打算出仕的,正準備將鼎臣改爲‘山’,將字‘青竹’改爲‘青主’”

“可是主人的‘主’?”

傅鼎臣愈發奇怪了,此人怎地一下便明白自己準備改成的字號?

“正是,陛下”

尼堪聽了微微一笑,“也罷,人各有志,先生博古通今,更兼醫術精湛,還研習過佛家、道家、天方、天主的教義,更對古往今來的兵法頗有研究,原本是想請先生在樞密院或禮部屈就的,聽了你剛纔的話,似乎尚未下定決心”

“就依你的意思,朕再賜給你令牌一面,駿馬一匹,嚮導一人,你可在大夏帝國境內隨意遊歷,若是回心轉意了,大可回到陽都,朕的大門隨時向你開着!”

傅鼎臣內心感動,自己這事若是在大明,一個“狂妄”、“大不敬”的名頭是跑不了的,沒想到此人竟然有如此的肚量。

“謝陛下!”

他單膝跪下了,心裡隱隱有些激動。

第七十七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上)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十五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二)姬甲傑的秘密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約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十九章 城樓上,城寨裡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八十六章 惜別/尾聲第四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1)地字第十一號房第四十七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上)第十九章 狂飆(2)遇阻第二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下)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十三章 東方已曉(七)大夏帝國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九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④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三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2)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三十八章 江淮風雲(七)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四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4)破陣子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十八章 密信(中)第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②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七十四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8)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六十四章 內茲佩爾:你們沒得選擇!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楔子第三十九章 山海關之五:彷徨第九章 東方已曉(三)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上)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十七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上)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第五章 烏蘭哈達之戰第四十四章 山海關之十:新一片石之戰(5)第二十一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六:並不寧靜的頓河第六十四章 明斯克大公國(6)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十二章 阿茹娜日記之一:謎一般的男人第六十章 俄勒岡大草原(上)滄海桑田第五十四章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十七章 魅夜(上)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二十七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中)第二十四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下)第三十七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上)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三十四章 定遠、定方、陳湯三城
第七十七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上)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十五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二)姬甲傑的秘密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約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徵兆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十九章 城樓上,城寨裡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八十六章 惜別/尾聲第四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1)地字第十一號房第四十七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上)第十九章 狂飆(2)遇阻第二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下)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十三章 東方已曉(七)大夏帝國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六十二章 明斯克大公國(4)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九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④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三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2)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三十八章 江淮風雲(七)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四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4)破陣子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十八章 密信(中)第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②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五十三章 收官(3):海州第七章 車臣汗(下)第七十四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8)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六十四章 內茲佩爾:你們沒得選擇!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三十九章 白山黑水(六)貓耳山,熟了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楔子第三十九章 山海關之五:彷徨第九章 東方已曉(三)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上)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十七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上)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十四章 美洲公司之七:懸崖邊,野牛、白馬、內茲佩爾人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第五章 烏蘭哈達之戰第四十四章 山海關之十:新一片石之戰(5)第二十一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六:並不寧靜的頓河第六十四章 明斯克大公國(6)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二十八章 濟州風雲(下)濟州海峽之戰之二第四章 撥雲見日(下)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十二章 阿茹娜日記之一:謎一般的男人第六十章 俄勒岡大草原(上)滄海桑田第五十四章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十七章 魅夜(上)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二十七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中)第二十四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下)第三十七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上)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三十四章 定遠、定方、陳湯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