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呂雉遺患

從阿斗來的時候,蒲臨就知道阿斗不是個普通人,而剛剛阿斗竟然答應下來蒲臨的要求,這讓蒲臨意識到,阿斗的身份絕不一般。

蒲臨甚至覺得,阿斗是在說大話。畢竟阿斗年紀還不到二十歲,想想那些漢人當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從來沒有這麼年輕的。

“恩公,請恕在下無理。這件事情事關重大,稍有不慎我氐人則有滅族之危,還請恩公亮明身份,以解在下的疑慮……”蒲臨開口說道。

對於蒲臨的要求,阿斗並不感到意外,遷移氐民的事情牽扯太大,單憑自己空口白說,蒲臨肯定不會相信。若是蒲臨不問阿斗的真是身份,阿斗反而會覺得奇怪。

阿斗將手伸到懷中,摸出一塊比巴掌略小一圈的大印遞了上去,大印是純金製成的,外表被磨得鋥亮,在火光下一閃一閃的,耀人眼睛。大印成四方形狀,上面刻着龍魚鳳鳥。

“看來是官印!這官印像是純金的,這年輕人是什麼官,竟然用的是純金的官印!”蒲臨雖然博學,但是卻沒有見過漢人的官印是什麼樣子。

“挺沉的,看來果然是黃金的!”蒲臨將大印拿在手中,稍微感受了一下重量,接着講大印翻過來,仔細的看了過去。之間大印上面刻着八個大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蒲臨喃喃念道。

“這八個字聽起來真麼這麼耳熟?我聽說過。”蒲臨開始慢慢的回憶起來。

“我想起來了,傳國玉璽,漢人的傳國玉璽上就是這八個字!”蒲臨突然驚呼道,隨後蒲臨雙手捧起玉璽,接着說道:“不對,傳國玉璽是玉璧製成,這個是黃金的,不是傳國玉璽。”

“呵呵,這當然不是傳國玉璽,不過你剛剛也說對了一半,這雖然不是傳國玉璽,但也是玉璽。”

阿斗拿出來的正是蜀漢的玉璽。

自從始皇命李斯打造出傳國玉璽以後,這傳國玉璽不僅僅是一塊玉璽,而且還是皇權的象徵。皇帝登基如果沒有傳國玉璽,則代表着不能得到上天的認可,名不正言不順。

當初劉備登基的時候,那傳國玉璽還在曹丕手中,沒有傳國玉璽,劉備覺得自己登基缺少名分,所以當時劉備便命人用純金打造了一塊玉璽,這玉璽要比真正的傳國玉璽小上一號,至於上面所刻的仍然是跟傳國玉璽上所刻的一樣,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蒲臨吃驚的望着手中的玉璽,輕輕的摸了摸上面的花紋,顫聲問道:“這個真是玉璽?”

“當然是真的。”阿斗點了點頭。

“這玉璽是?”蒲臨滿臉疑惑的問道。

“這是我大漢朝的玉璽。”

“大漢朝的玉璽!”蒲臨馬上明白過來,阿斗所說的大漢朝,當然是長安城蜀漢的那個朝廷。

“玉璽,這果然是玉璽!”蒲臨又仔細的看了看手中的玉璽,接着開口說道:“這玉璽不是應該在皇帝手中的麼?爲什麼會在你收你?”

“你自己剛剛不是說過麼,玉璽當然是放在皇帝手中的。”阿斗笑着答道。

“恩,我是這麼說過!”蒲臨愣了愣,突然猛地站起身來,一臉掛起了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同時試探性的問道:“你的意思……你是不是要說,你就是皇帝?”

“不錯,在下劉禪,大漢朝的皇帝。”

“劉禪……不對,不可能的,我記得你們漢人的兩個皇帝一個叫劉備,另一個叫曹丕。劉備已經六十多歲了,那曹丕也年近四十了,你這麼年輕,你不是!”

“你剛剛所說的劉備,真是朕的父皇!”阿斗慢慢的站了起來,在這一瞬間,阿斗身上的氣質也在這一霎那間發生了變化。

前世的時候,阿斗是武當的首席大弟子,自然是前呼後擁,來到三國,阿斗好歹也當了幾年的太子,最近又當了幾個月的皇帝,身上不知不覺的也培養出一種上位者的氣息。

“你是劉備的兒子?恩,看起來像!”蒲臨點了點頭,接着問道:“那你父親劉備呢?”

“父皇已經在幾個月前駕崩了。”

“怪不得,怪不得呢,原來是這樣。”蒲臨明白了,因爲劉備死了,所以漢朝的皇位有劉備的兒子,也就是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繼承。

“蒲先生,不知道這樣,你可相信我?”阿斗開口問道。

蒲臨滿臉不可思議的瞪着阿斗,蒲臨不敢相信,大漢的皇帝,這一國之君竟然會親自跑到西域,而且還站在自己面前。

“我是不是在做夢?”蒲臨微微咬了咬舌尖,一陣刺痛感傳來,蒲臨才確定這不是夢境。

“他真的是漢人的皇帝麼?”蒲臨眼睛又落到了那玉璽上,這玉璽自己還實實在在的摸過,有這玉璽足以證明,眼前這個年輕人真的是漢人的皇帝。

“他好大的膽子!”這是蒲臨在確定阿斗身份以後的第一個想法。

“呼……”蒲臨微微的吐了一口氣,然後輕輕的嚥了口唾沫,潤了潤嗓子,努力的回味了一下剛剛阿斗所說的話。而後纔開口說道:“陛下,在下剛纔所提的條件,您都能答應?”

“君無戲言。”

“好!”蒲臨心中升起了一股激動,而後開口說:“我明天就去王部,去跟苻健說這件事情。”

“那明日就辛苦蒲先生了,還請蒲先生儘量促成此事。”

“辛苦談不上,在下盡力就是。不過希望陛下也不要報太大的希望,在我看來,出兵一事只在五五之數。”蒲臨說到這裡,偷偷看了看阿斗的表情,接着說道:“如今苻健雖然很信任我,但是這樣重大的事情,苻健一定會召集所有部酋商議。那東南面呂氏的呂歸素來與我不和,此事若是我提出來,呂歸肯定會反對。這呂歸在我們氐人當中也很有威望,若是他執意反對,恐怕出兵一事也難以成功。”

“呂歸?呂姓是我們漢人的姓氏,這呂歸是什麼背景,難不成與我們漢人有關係?”阿斗開口問道。

“陛下說的極是,這呂氏一族的確與漢人有關係,嚴格說起來,這呂氏還與陛下,或者說是與大漢朝廷有一些關係。”

“與朕有關係?蒲先生快說來聽聽。”阿斗馬上問道。

“說起來這件事情要追溯到四百年前了。當時大漢朝剛成立不久,那大漢朝有一個皇后名叫呂雉,陛下您應該知道吧!”

“呂雉?那不是高祖的皇后麼?難道這呂氏一族與那呂雉有關係?”阿斗開口問道。

“不錯,這呂氏一族正是呂雉的族人。當年呂氏一族權傾天下,大有取代漢家江山的勢頭,但是在呂雉死後,齊王兄弟興兵伐呂,周勃、陳平二人見勢響應,誅滅呂氏一族。而呂氏一族當中的漏網之魚,呂雉兄長的孫子,便輾轉逃到了我們氐部當中,與我們氐人雜居,這麼多年過去,早已經融入了我們氐人。”

“原來是這樣,這氐人當中的呂氏一族,竟然還是那呂雉的族人。想不到蒲先生對我們漢人的歷史瞭解頗多啊!”阿斗很隨意的說道。

“呵呵,我也是剛看的。”蒲臨說着拿起了桌子上的《史記》,接着說道:“我自幼便仰慕漢家文化,特別是這漢人的史書。”

“對了,這呂氏一族既然原本是漢人,如今可曾想過再回中原?”阿斗轉口問道。

“回中原?中原遠比西域富饒的多,我想他們呂氏一族肯定早就想回去了。可是陛下難道忘了,當年‘盪滌諸呂’的時候,這呂氏一族可是被殺的一乾二淨,而且還被列爲大逆不道之罪,如今雖然已經過去了四百年,只要中原還是大漢朝的天下,這呂氏一族又怎麼敢回去!”

“說的也是……只要還是大漢朝,這呂氏一族就是人人喊打的逆賊,他們是不敢回去。”阿斗略微想了想,接着說道:“這樣吧,明日你告訴呂歸,就說只要他同意出兵,朕可以赦免當年呂氏一族的罪狀。”

第二日,蒲臨親自去王部找苻健,將事情給苻健說了一遍。包括當年烏孫金刀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苻健,不過蒲臨卻沒有跟苻健說大漢的皇帝親自來了,只是說漢人派來了一個使者。

這麼多年來,苻健也沒少在羌人那邊受氣,所以苻健對消滅羌人倒是很感興趣,但是當聽到阿斗開出那麼優厚的條件,允許氐族舉族前往雍州居住的時候,苻健的臉色卻變得難看起來。

如今在西域,氐人雖然受到羌人的欺凌,而且經常過着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但是苻健卻是氐王,手中大權在握,是氐人最有權勢的人物,振臂一戶便可以招集十萬雄兵,攻城略地。而且就算是氐人再窮困,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大王餓肚子。

可是一旦氐人舉族遷往雍州,那麼苻健頂多會被封一個閒散王爺,將不會再有今天的權勢。人總是自私的,雖然苻健知道遷往雍州,對整個氐人一族好處非常大,可以讓幾十萬氐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苻健卻捨不得手中權力。

“這件事情嘛……”看了看下面的幾個部落首領,苻健心中升起了一絲的怒意。如果沒有這麼多部落首領在場,自己還可以把整件事情給壓下去,但是有這麼多部落首領在場,苻健根本不可能將這件事情壓下去。

氐人嚮往中原百姓的生活,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對整個氐族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大家有機會能夠前往中原去過漢人百姓的生活,不必再擔心羌人。

苻健微微眯着眼睛,向着下面的幾個部落首領掃了一眼,發現他們當中的多數人都是一面嚮往的表情。苻健知道,用不了多久,這件事情就會在王部傳開。而王部一旦傳開,氐人各個部落首領很快就會知道的。

“這件事嘛……此事關係着我族存亡,我想還是招集大家一起商議商議吧!”苻健很鬱悶的說道。

堂中,氐人的二十名大小首領分別站在兩排。

蒲臨和呂歸是氐族最有權勢的兩個酋長,二人又向來不和,所以這二人是非別站在左右,涇渭分明。

“諸位,事情就是這樣的!”苻健說完看了看下面的這二十個酋長,而後接着說了一句:“此事乃是昨日蒲臨提出來的,今日大家有討論一下,咱們要不要出兵。”

苻健說“蒲臨”二字的時候,眼睛不由自主的看了呂歸一眼,很明顯的,苻健最後一句是說給呂歸聽的。

果然,呂歸聽說舉族遷往雍州的事情是蒲臨所提出來的,急忙站了出來,開口說道:“大王,臣以爲,此事不妥!”

聽到呂歸表示反對,苻健則滿意的笑了起來。正如苻健所料,只要說出這件事情是蒲臨所提出來的,呂歸肯定會馬上反對。

蒲臨惡狠狠地瞪了呂歸一眼,接着開始觀察起其他人的表情,蒲臨發現,在場不少的部落首領臉上都表現出了一絲嚮往,可見遷往雍州對大家的誘惑還是很大的。隨後蒲臨又偷眼觀瞧苻健的表情,發現苻健則是一臉玩味的笑容。

在這一瞬間,蒲臨突然意識到了,恐怕最不想去雍州的,就是這氐王苻健!

苻健雖然是身爲氐王,但是氐人卻不像漢人皇帝那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相比起漢人的帝王高度集權,苻健的權力要小的多,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各個部落的首領來表決。所以蒲臨知道,只要是能夠爭取在場絕大多是部落首領的支持,就算是苻健不想,也難以阻止。

蒲臨眼珠一轉,決定還是先用一下緩兵之計,這件事情暫時先不要定下來,而自己則爭取一些時間去說服更多的部落首領來同意這件事。等到下次再討論的時候,若是大多數人都同意,就是呂歸反對,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爲。

於是蒲臨乾咳一聲,走上前來,開口說道:“大王,這出兵與遷到雍州的事情關係重大,短時間內作出決定太過兒戲,而且諸位剛剛來到王部,舟車勞頓,看不如先讓大家休息休息,等到三日後再討論此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恩……”苻健微微的點了點頭,其實苻健心中並不希望這件事情再拖下去,苻健更希望今天就作出決定,把這件事情給否了。但是現在看來,蒲臨說的合情合理,苻健只好勉強答應下來。

呂歸一臉陰沉的坐在房中,旁邊一個下人正在向呂歸彙報蒲臨今日的動態。

自從散堂以後,呂歸便派人去監視蒲臨。

正如呂歸所料,蒲臨開始走訪各個部落首領的住處,不用說呂歸也知道,蒲臨這是在爭取他們的支持。

“哼!你個蒲臨!”呂歸狠狠的拍了拍桌子。但是呂歸也知道,前往雍州居住這個誘惑對氐人太大了。可是其他氐人都可以去中原,唯有他呂歸不行。畢竟呂歸是當年呂雉的族人,僅僅是這個身份,大漢朝廷就容不下他呂歸。

“絕對不能讓你成功!你蒲臨會去找人,我呂歸也行!”呂歸想着站起來,同時對外面的侍從喊道:“去給我備馬,我要出去。”

“你要去哪?”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外面傳來,呂歸擡頭望去,發現外面走來了一個老者。

“父親,你怎麼來了!”呂歸急忙迎了上去。

來的老者正是呂歸的父親呂亥。

“呵呵,我很久沒來王部了,過來看看。”呂亥說着,坐倒一旁,同時開口問道:“你剛纔說你要出去,是要去哪?”

“父親,是這樣的。”呂歸將堂上的時候說了一遍。

“那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呂亥開口問道。

“往當然是反對了,豈能讓那蒲臨得逞!”呂歸馬上說道。

“糊塗!”呂亥瞪了呂歸一眼:“這樣的事情,你應該鼎力支持纔對,幹嘛要反對!”

“啊……父親,你說什麼?你讓我支持那蒲臨?”

“哼,我問你,當年我爲什麼要給你取名叫呂歸?”呂亥開口問道。

“父親希望我能夠光宗耀祖,恢復我呂氏一族榮譽,讓我們呂氏能夠回到當年那樣,權傾天下!所以纔給我取名爲呂歸。”

“不錯!當年我們的先祖差一點就能夠取得這江山,讓這天下改性呂!可惜啊,陳平與周勃壞事,我們呂氏一族也成了喪家之犬。逃到這窮山之間,與這些氐人蠻子爲伍……”呂亥的話音中帶着一股子蒼涼的味道。

隨後呂亥話音一轉,接着說道:“不過好在蒼天有眼,整整四百年了,終於讓我們呂氏一族等到了這個好機會!”

“父親,您的意思是……”

“呂歸,我問你,我讓你秘密訓練的士兵,練得怎麼樣了?”

“父親放心,那五千人馬已經練成,裝備也已經齊全,可堪一戰。只是這隻有五千人,人數是少了一點。”呂歸答道。

“少一點沒有關係,如果苻健真的將主力調往涼州與徹裡吉作戰,即使是隻有五千人,也足夠可以掀翻王庭!到時候幹掉苻健,你就是氐王!”呂亥激動的說道。

“父親,你是說現在就起事,會不會早了點?咱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準備齊備……”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良機稍縱即逝。我們呂氏一族已經等了四百年,這天賜良機,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第69章 出陣?第82章 一擒第35章 辯胡僧(上)第48章 亂的開始第30章 武侯的謀劃第55章 續漢統第58章 強取潼關第97章 攻取上黨第92章 暗算第5章 綁架第51章 議救麥城第91章 藤甲來襲第75章 沙摩柯的突襲第126章 冀州之爭第35章 內奸第40章 義陽亂戰(下)第7章 唐三爺的禮物第63章 武侯八陣第28章 曹劉大戰陽平關第114章 諸葛亮的憂慮第8章 收網第131章 局勢明朗第55章 續漢統第134章 兵圍襄平第74章 關雲長兵至襄陽第21章 入蜀第77章 讓給他第67章 壯士歸第5章 賊人殺到第53章 暗中奪權第29章 初現端倪第44章 鄴城有變第85章 計取朵思第75章 萬事俱備第66章 以身誘敵第12章 回荊州第102章 行刺(上)第140章 _再戰赤壁第5章 江州唐三爺第79章 棄城第16章 中毒第64章 孫權之死第104章 行刺之濫竽充數第70章 呂蒙遺書薦陸遜第50章 流言四起第29章 開顱第10章 小結巴的口才第102章 行刺(上)第5章 陸遜謀第70章 呂蒙遺書薦陸遜第74章 關雲長兵至襄陽第101章 初戰第68章 追擊第43章 建府兵第64章 八陣困甘寧第78章 力戰千軍第19章 費禕的躊躇第44章 槍做棍用第41章 招降文欽第8章 許都第7章 引蛇出洞第112章 頂罪第13章 司徒羣第45章 歸蜀之火燒上方谷第82章 一擒第74章 關雲長兵至襄陽第62章 各顯其能第22章 談條件第16章 戰馬岱第85章 妖術?第68章 追擊第112章 頂罪第138章 司馬懿的逆襲第22章 三年小發展第94章 羯族來襲第6章 行蹤暴露第52章 孟達的誤會第77章 高定投降第99章 四方風雲第7章 蓬萊神槍散人第21章 入蜀第13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2章 以利間敵第76章 離間高定第20章 亂汝南的第一步第2章 黑店第33章 九品,六部第100章 三萬藤兵出子午第20章 益州牧第44章 槍做棍用第54章 請君入甕第57章 將在外第10章 招供第57章 將在外第30章 擬建嘉峪關第13章 拖延時間第7章 蓬萊神槍散人第2章 張任未死第7章 唐三爺的禮物
第69章 出陣?第82章 一擒第35章 辯胡僧(上)第48章 亂的開始第30章 武侯的謀劃第55章 續漢統第58章 強取潼關第97章 攻取上黨第92章 暗算第5章 綁架第51章 議救麥城第91章 藤甲來襲第75章 沙摩柯的突襲第126章 冀州之爭第35章 內奸第40章 義陽亂戰(下)第7章 唐三爺的禮物第63章 武侯八陣第28章 曹劉大戰陽平關第114章 諸葛亮的憂慮第8章 收網第131章 局勢明朗第55章 續漢統第134章 兵圍襄平第74章 關雲長兵至襄陽第21章 入蜀第77章 讓給他第67章 壯士歸第5章 賊人殺到第53章 暗中奪權第29章 初現端倪第44章 鄴城有變第85章 計取朵思第75章 萬事俱備第66章 以身誘敵第12章 回荊州第102章 行刺(上)第140章 _再戰赤壁第5章 江州唐三爺第79章 棄城第16章 中毒第64章 孫權之死第104章 行刺之濫竽充數第70章 呂蒙遺書薦陸遜第50章 流言四起第29章 開顱第10章 小結巴的口才第102章 行刺(上)第5章 陸遜謀第70章 呂蒙遺書薦陸遜第74章 關雲長兵至襄陽第101章 初戰第68章 追擊第43章 建府兵第64章 八陣困甘寧第78章 力戰千軍第19章 費禕的躊躇第44章 槍做棍用第41章 招降文欽第8章 許都第7章 引蛇出洞第112章 頂罪第13章 司徒羣第45章 歸蜀之火燒上方谷第82章 一擒第74章 關雲長兵至襄陽第62章 各顯其能第22章 談條件第16章 戰馬岱第85章 妖術?第68章 追擊第112章 頂罪第138章 司馬懿的逆襲第22章 三年小發展第94章 羯族來襲第6章 行蹤暴露第52章 孟達的誤會第77章 高定投降第99章 四方風雲第7章 蓬萊神槍散人第21章 入蜀第13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2章 以利間敵第76章 離間高定第20章 亂汝南的第一步第2章 黑店第33章 九品,六部第100章 三萬藤兵出子午第20章 益州牧第44章 槍做棍用第54章 請君入甕第57章 將在外第10章 招供第57章 將在外第30章 擬建嘉峪關第13章 拖延時間第7章 蓬萊神槍散人第2章 張任未死第7章 唐三爺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