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蟲小評劉禪

作品相關 饞蟲小評劉禪

說到劉禪,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句“扶不起來的阿斗”。不過說實在的,這話用在劉禪身上確實不冤枉。在三國鼎立以後的幾十年間,蜀國的國力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蜀中人才卻是最強的,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甚至後面的費禕董允等人,全都是當時最傑出的人才,特別是諸葛亮,精通政治軍師,文可以治理天下,武可以安邦定國,按理說在這種環境下,劉禪就是薰也薰出一點本事了。但是可惜的是劉禪偏偏什麼不會,最後做了亡國之君。

縱觀歷史,亡國之君可有不少,那些年幼無法執政被外戚篡權的君主姑且不論,單說那些成年的亡國之君,各個都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秦二世無道、隋煬帝殘暴、崇禎帝自毀江山,甚至那個李煜,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都十分驚人。可是偏偏劉禪,好像什麼也不會。

看看三國志中關於劉禪的一生,平平淡淡,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這位後主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也沒有做出什麼太失德的事情,感覺就好像是應試教育流水線上培養出來的一樣,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只會跟着人云亦云。

翻看三國志,從劉禪的舉動來說,劉禪絕對不是個白癡,但是也算不上聰明。從劉禪的一舉一動來看,劉禪是一個胸無大志之人,或者說劉禪是一個享樂派,只貪圖自己舒服就行,剩下的什麼都不關心。

不過以上都是饞蟲個人觀點,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央視的三國演義,雖然似懂非懂,但是饞蟲也知道電視上那個胖胖的劉禪不是個好皇帝。後來長大些了,饞蟲心中更多是爲劉禪惋惜。

所以如今饞蟲寫了這本《阿斗》,準備演義一個不一樣的劉禪!

以下是從網上弄下來的《三國志後主傳》,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不過全是文言文,看着挺累:

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爲漢中王,立爲王太子。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羣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禪爲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緩,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禮記曰:行一物而三善者,惟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也。鄭玄日:物猶事也。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歲魏黃初四年也。魏略曰:初備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棄家屬,後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爲人所賣。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爲子,與娶婦,生一子。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簡者,及備得益州而簡爲將軍,備遣簡到漢中,舍都邸。禪乃詣簡,簡相檢訊,事皆符驗。簡喜,以語張魯,魯(乃)洗沐送詣益州,備乃立以爲太子。初備以諸葛亮爲太子太傅,及禪立,以亮爲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亮亦以禪未閒於政,遂總內外。臣鬆之案:二主妃子傳曰“後主生於荊州”,後主傳雲“初即帝位,年十七”,則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敗於長阪,備棄妻子走,趙雲傳曰“雲身抱弱子以免”,即後主也。如此,備與禪未嘗相失也。又諸葛亮以禪立之明年領益州牧,其年與主簿杜微書曰“朝廷今年十八”,與禪傳相應,理當非虛。而魚豢雲備敗於小沛,禪時年始生,及奔荊州,能識其父字玄德,計當五六歲。備敗於小沛時,建安五年也,至禪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禪應過二十矣。以事相驗,理不得然。此則魏略之妄說,乃至二百餘言,異也!又案諸書記及諸葛亮集,亮亦不爲太子太傅。

建興元年夏,牂牁太守硃褒擁郡反。魏氏春秋曰:初,益州從事常房行部,聞褒將有異志,收其主簿案問,殺之。褒怒,攻殺房,誣以謀反。諸葛亮誅房諸子,徙其四弟於越雋,欲以安之。褒猶不悛改,遂以郡叛應雍闓。臣鬆之案:以爲房爲褒所誣,執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殺不辜以悅奸慝?斯殆妄矣!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背叛。是歲,主皇后張氏。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

二年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爲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爲雲南郡,又分建寧、牂牁爲興古郡。十二月,亮還成都。

四年春,都護李嚴自永安還住江州,築大城。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諸葛亮集載禪三月下詔曰:“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是以湯、武脩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曩者漢祚中微,網漏兇慝,董卓造難,震盪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殘剝海內,懷無君之心。子丕孤豎,敢尋亂階,盜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兇。當此之時,皇極幽昧,天下無主,則我帝命隕越於下。昭烈皇帝體明叡之德,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兆民欣戴。奉順符讖,建位易號,丕承天序,補弊興衰,存復祖業,誕膺皇綱,不墜於地。萬國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衝,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載前緒,未有攸濟,朕甚懼焉。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每從菲薄以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其聽,斷私降意以養將士。欲奮劍長驅,指討凶逆,硃旗未舉,而丕復隕喪,斯所謂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殘類餘醜,又支天禍,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託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衆,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昔項籍總一強衆,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焚如),爲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今賊效尤,天人所怨,奉時宜速,庶憑炎精祖宗威靈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先驅。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勢並,必無敵矣。夫王者之兵,有征無戰,尊而且義,莫敢抗也,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葉、中外,有能規利害、審逆順之數,來詣降者,皆原除之。昔輔果絕親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項伯歸漢,皆受茅土之慶。此前世之明驗也。若其迷沈不反,將助亂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廣宣恩威,貸其元帥,吊其殘民。他如詔書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

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是歲,孫權稱帝,與蜀約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餘奢反。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是歲,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於陽谿。徙魯王永爲甘陵王。樑王理爲安平王,皆以魯、樑在吳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魏司馬懿、張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糧盡過軍,郃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秋八月,都護李平廢徙梓潼郡。漢晉春秋曰:冬十月,江陽至江州有鳥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

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是歲,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於渭濱。徵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以左將軍吳壹爲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爲尚書令,總統國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爲大將軍。

十四年夏四月,後主至湔,臣鬆之案:湔,縣名也,屬蜀郡,音翦。登觀阪,看汶水之流,旬日還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戶於廣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張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改元。立子璿爲太子,子瑤爲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出屯漢中。

二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爲大司馬。

三年春,使越雋太守張嶷平定越雋郡。

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諮論事計,歲盡還。

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書令費禕爲大將軍。

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秋九月,禕還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九年夏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卒。魏略曰:琬卒,禪乃自攝國事。

十年,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衆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往討,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將軍費禕出屯漢中。秋,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往討,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維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冬,復北駐漢壽。大赦。

十五年,吳王孫權薨。立子琮爲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將軍費禕爲魏降人郭循所殺於漢壽。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復率衆圍南安,不克而還。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復率衆出隴西。冬,拔狄道、(河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於綿竹、繁縣。

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鍾題。

十九年春,進姜維位爲大將軍,督戎馬,與鎮西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秋八月,維爲魏大將軍鄧艾所破於上邽。維退軍還成都。是歲,立子瓚爲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以叛,姜維復率衆出駱谷,至芒水。是歲大赦。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綝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諶爲北地王,恂爲新興王,虔爲上黨王。

三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

四年春三月,追諡故將軍趙雲。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歲,姜維復率衆出侯和,爲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興徒衆,命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數道並攻。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爲炎興。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書曰:“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幹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闇弱,竊貪遺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以從命!輒敕羣帥投戈釋甲,官府努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佈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緩,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復縷陳。”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漢晉春秋曰:後主將從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後主不納,遂送璽緩。是日,諶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左右無不爲涕泣者。紹、良與艾相遇於雒縣。艾得書,大喜,即報書,王隱蜀記曰:艾報書雲:“王綱失道,羣英並起,龍戰虎爭,終歸真主,此蓋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興洪業,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鑑也。聖上明哲,宰相忠賢,將比隆黃軒,侔功往代。銜命來徵,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豈天啓哉!昔微子歸周,實爲上賓,君子豹變,義存大易,來辭謙沖,以禮輿櫬,皆前哲歸命之典也。全國爲上,破國次之,自非通明智達,何以見王者之義乎!”禪又遣太常張峻、益州別駕汝超受節度,遣太僕蔣顯有命敕姜維。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採絹各二十萬匹,餘物稱此。遣紹、良先還。艾至城北,後主輿櫬自縛,詣軍壘門。艾解縛焚櫬,延請相見。晉諸公贊曰:劉禪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因承製拜後主爲驃騎將軍。諸圍守悉被後主敕,然後降下。艾使後主止其故宮,身往造焉。資嚴未發,明年春正月,艾見收。鍾會自涪至成都作亂。會既死,蜀中軍衆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爲安樂縣公。於戲,其進聽朕命!蓋統天載物,以咸寧爲大,光宅天下,以時雍爲盛。故孕育羣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順承天者,坤元之義也。上下交暢,然後萬物協和,庶類獲乂。乃者漢氏失統,六合震擾。我太祖承運龍興,弘濟八極,是用應天順民,撫有區夏。於時乃考因羣傑虎爭,九服不靜,乘間阻遠,保據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來,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幾將五紀。朕永惟祖考遺志,思在綏緝四海,率土同軌,故爰整六師,耀威樑、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以愛民全國爲貴,降心回慮,應機豹變,履言思順,以享左右無疆之休,豈不遠歟!朕嘉與君公長饗顯祿,用考諮前訓,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鍚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爲魏籓輔,往欽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廣德心,以終乃顯烈。”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爲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漢晉春秋曰:司馬文王與禪宴,爲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爲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蜀記雲:諡曰思公子恂嗣。

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爲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爲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爲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爲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華陽國志曰: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原爲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啓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臣鬆之以爲“赦不妄下”,誠爲可稱,至於“年名不易”,猶所未達。案建武、建安之號,皆久而不改,未聞前史以爲美談。“經載十二”,蓋何足雲?豈別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歿後,延熙之號,數盈二十,“茲制漸虧”,事又不然也。

第86章 仲達掌軍第54章 篡漢第48章 亂的開始第100章 三萬藤兵出子午第2章 劉璋赴宴第9章 師從元直第52章 戰起武關第31章 時代第36章 辯護僧(下)第32章 立長立賢?第66章 陣中鬥智第94章 最後一搏第141章 東風助第30章 魂歸來兮!第12章 力敵四人第19章 往事第111章 曹爽掛帥第92章 暗算第64章 擇路而撤第16章 大戰夏侯霸第10章 招供第8章 許都第33章 九品,六部第66章 陣中鬥智第110章 東萊建港第7章 戲耍馬忠第120章 鬥智鬥勇第90章 逆轉第45章 歸蜀之火燒上方谷第27章 意想不到的勝利第65章 關公殺俘第133章 錦囊妙計第46章 歸蜀之滅郝昭第56章 論戰第74章 見面第53章 廖化突圍第20章 羌人姚衝第102章 行刺(上)第88章 飲酒、解惑、論天下(下)第132章 進攻遼東第65章 一顆釘子(上)第44章 槍做棍用第15章 張鬆變臉第67章 壯士歸第139章 伐吳第1章 尋找落鳳坡第95章 求援第70章 京中第一紈絝第8章 倒黴的的盧第6章 師出無名的困擾第63章 麥城突圍第114章 諸葛亮的憂慮第77章 高定投降第115章 前奏第38章 匯聚江陵城第45章 均田與否?第102章 大破羯兵第10章 小結巴的口才第44章 鄴城有變第92章 暗算第73章 呂凱報信第107章 姜維出仕第126章 冀州之爭第30章 擬建嘉峪關第120章 鬥智鬥勇第59章 夜襲營第66章 一顆釘子(下)第78章 力戰千軍第90章 逆轉第78章 奇襲長安第2章 劉璋赴宴第141章 東風助第65章 關公殺俘第118章 宿命中的再一次對決第117章 阿斗登基第19章 骨子裡的大俠血脈第98章 夏侯霸獻穎川第29章 開顱第90章 逆轉第117章 阿斗登基第107章 姜維出仕第27章 一戰定涼州(下)第27章 意想不到的勝利第31章 時代第61章 大戰將起第39章 勸降糜芳第139章 伐吳第112章 成也管寧,敗也管寧第70章 奇襲夷陵第91章 藤甲來襲第4章 虎父犬子第76章 滎陽爭奪戰第81章 突破第81章 突破第13章 張魯兵發葭萌關第90章 糧第62章 關公出斜谷第43章 建府兵第64章 八陣困甘寧第66章 陣中鬥智
第86章 仲達掌軍第54章 篡漢第48章 亂的開始第100章 三萬藤兵出子午第2章 劉璋赴宴第9章 師從元直第52章 戰起武關第31章 時代第36章 辯護僧(下)第32章 立長立賢?第66章 陣中鬥智第94章 最後一搏第141章 東風助第30章 魂歸來兮!第12章 力敵四人第19章 往事第111章 曹爽掛帥第92章 暗算第64章 擇路而撤第16章 大戰夏侯霸第10章 招供第8章 許都第33章 九品,六部第66章 陣中鬥智第110章 東萊建港第7章 戲耍馬忠第120章 鬥智鬥勇第90章 逆轉第45章 歸蜀之火燒上方谷第27章 意想不到的勝利第65章 關公殺俘第133章 錦囊妙計第46章 歸蜀之滅郝昭第56章 論戰第74章 見面第53章 廖化突圍第20章 羌人姚衝第102章 行刺(上)第88章 飲酒、解惑、論天下(下)第132章 進攻遼東第65章 一顆釘子(上)第44章 槍做棍用第15章 張鬆變臉第67章 壯士歸第139章 伐吳第1章 尋找落鳳坡第95章 求援第70章 京中第一紈絝第8章 倒黴的的盧第6章 師出無名的困擾第63章 麥城突圍第114章 諸葛亮的憂慮第77章 高定投降第115章 前奏第38章 匯聚江陵城第45章 均田與否?第102章 大破羯兵第10章 小結巴的口才第44章 鄴城有變第92章 暗算第73章 呂凱報信第107章 姜維出仕第126章 冀州之爭第30章 擬建嘉峪關第120章 鬥智鬥勇第59章 夜襲營第66章 一顆釘子(下)第78章 力戰千軍第90章 逆轉第78章 奇襲長安第2章 劉璋赴宴第141章 東風助第65章 關公殺俘第118章 宿命中的再一次對決第117章 阿斗登基第19章 骨子裡的大俠血脈第98章 夏侯霸獻穎川第29章 開顱第90章 逆轉第117章 阿斗登基第107章 姜維出仕第27章 一戰定涼州(下)第27章 意想不到的勝利第31章 時代第61章 大戰將起第39章 勸降糜芳第139章 伐吳第112章 成也管寧,敗也管寧第70章 奇襲夷陵第91章 藤甲來襲第4章 虎父犬子第76章 滎陽爭奪戰第81章 突破第81章 突破第13章 張魯兵發葭萌關第90章 糧第62章 關公出斜谷第43章 建府兵第64章 八陣困甘寧第66章 陣中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