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的雖然很隱晦,但是陳震畢竟是在官場上打拼多年,諸葛亮話中的意思,陳震怎能不明白!
劉備已經年近六十了,可以說立嗣的事情已經刻不容緩的事了。若是劉備只有一個兒子還好,可是偏偏劉備有兩子,雖然這兩人現在都還是孩子,可能還沒有爭位之心,但是若是兩人長大一些,可就不一樣了。
阿斗是長子,自古立長不立幼,按理說劉備立阿斗是天經地義。可惜的是甘夫人當年畢竟只是個妾室,只能算是庶出,而劉永卻是孫尚香的兒子,孫尚香可是正妻,所以劉永是嫡出,雖說是長幼有序,但是這嫡出和庶出,向來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爭端,而且作爲一個母親,不可能不爲自己和兒子的將來着想。蜀中大多數人甚至都能夠預見到,將要來的奪嫡風暴。
按理說,這個時侯站對了方向,對以後的幫助是很大的。不過相比起來,諸葛亮說的話卻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立誰爲嗣,最終的決定權還在劉備手中。說白了,劉備立誰就是誰。如今劉備手下的官員,武將最有勢力的關張趙肯定是對劉備忠心不二,文臣當中,諸葛亮、龐統、張鬆、法正,這幾個真正的實權派,實際上也是劉備最忠心的擁護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劉備指東,那怕是東邊沒路,這些人也會義無反顧的走下去。
所以說到底,無論最後劉備立誰爲嗣,相信這些劉備的忠實擁護者一定會將劉備的決定堅決的支持下去。
所以如今那些已經站好隊的官員,無非是當局者迷,現在支持這個支持哪個有什麼用處,到頭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劉備手裡,如今的一切許諾,只不過是井中月水中花而已。
比起這一點,諸葛亮就比陸遜高上一籌了。陸遜是江東世家出身,所以在陸遜的心中,世家的能力永遠是最強大的。加上當初孫策入江東,對江東世家門閥的籠絡,讓陸遜產生一個錯覺,那就是哪怕是劉備再厲害,也不過是外來戶,抵不上當地世家數百年的底蘊。所以陸遜纔給周善出了籠絡蜀中世家這個主意。
可以說,此時的陸遜還是那個書生,缺乏一定的經驗,還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這個階段。
相比起來,諸葛亮的就要實際多了。沒有人比諸葛亮更瞭解劉備,也沒有人比諸葛亮更清楚劉備整個勢力的構成。與孫策不一樣,孫策當初帶三千子弟入江東,可謂是異兵突起,那時候的孫策除了孫堅手下的幾名老將以外,就只有周瑜,雖然孫策佔領了江東,但是實際上孫策還是處在被動的地位,而主動權卻在世家手中。所以孫策纔會不惜一切代價,籠絡當地的世家門閥支持自己。
而如今的劉備則完全不一樣了。劉備入蜀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幾十年累計的聲望不是當時孫策入江東能夠相比的。同時在劉備入蜀的時候,羽翼已成,手下猛將如雲,謀士更是智冠天下,這也註定了劉備入蜀的時候,世家是站在被動的位置,而主動權已經完全落到劉備手中。
說白了還是一句話,那就是實力決定一切。
……
漢中的戰事進行的很膠着,曹操和劉備在陽平關叫着勁,如今雙方是在比誰的耐心好,看誰最後先沉不住這口氣。
比起耐心來,劉備肯定是更有優勢,首先劉備的補給線要更短一些,而且劉備的補給線也更安全,不會受到太大的騷擾。
對於劉備來說,漢中自己志在必得。漢中的富庶,漢中的人口,都是劉備希望的得到的。而且得到漢中,劉備就可以直接出兵威脅大雍涼二州,再加上荊州的關羽所部,劉備就有了兩個進攻曹操的進攻點。西面可以出兵岐山,東面可以兵發南陽。無論是出岐山取長安,還是兵發南陽直接威脅許都,對劉備都非常有利。所以漢中對於劉備,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而在曹操眼中,這漢中卻是一個大大的雞肋。首先曹操的戰略重點都在東面中原地區,中原地區的人口、土地足夠支持曹操。而這幾年,大漢戰亂不斷,對於西域的控制也大不如從前,所謂的西域都護府早已經名存實亡,對於如今的曹操來說,整個涼州不過是大漢和西域諸國的一個緩衝。
在曹操看來,只要是潼關以東不受戰亂的波及,曹操的根基就不會受到多少影響。所以曹操的底線是長安,只要長安這個戰略要地在手,哪怕是涼州和漢中都丟了,曹操也可以憑着中原廣大的戰爭潛力徐圖反攻。
也是這樣,漢中在曹操眼中只不過一塊肥肉,送到眼前,自然要咬上一口,可是如今這漢中卻被自己和劉備咬成雞肋了。這麼大的地方,曹操是想攻下來,可是自己如今的兵力實在是不具備這個條件,可若是放棄,曹操實在是不甘心,正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終於在建安二十三年,耐不住如此巨大糧草消耗的曹操決定拼一槍,
不過很可惜,曹操這個決定恰好陷入了諸葛亮的圈套當中,結果一仗下來,曹操損兵折將不說,自己還很倒黴的被魏延射了一箭,無奈只能退出陽平關,退兵斜谷。而後大軍班師回朝。
這一仗,曹操的損兵折將倒是其次,士氣的損失卻是最重要的,自從赤壁之戰以來,曹操已經十幾年逢劉備不勝了。如今在曹操軍中,普遍的產生了一種劉備恐懼症。
而劉備則趁熱打鐵,命劉封、孟達、王平引大軍東進,繼續進攻上庸和西城。
上庸都尉申耽、西城太守申儀本是兄弟,申家也是當地的最大的世家。如今申耽和申儀見到主子曹操跑了,而劉備大軍又壓境,很明智的選擇了投降。而劉備命申家兄弟守西城,至於上庸則交給了劉封和孟達防守。
……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攻取漢中,並在許靖和法正的建議之下,自立漢中王。
接下來,劉備封許靖爲太傅、張鬆爲大司馬、法正爲尚書令,諸葛亮、龐統同爲軍師,總督軍國大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爲五虎大將,魏延爲漢中太守。手下一干將領也各有封賞。唯一和歷史上不一樣的就是,劉備沒有冊封太子,不過費禕和董允兩人,卻被封爲太子舍人。
————————————————————————————————
今天第二章送到,晚上還有第三章。
前面饞蟲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阿斗實際上是庶出而不是嫡出,前面的文章已修改。今天從新翻了下三國志,才猛然看到關於阿斗的生母甘夫人的一些描寫,有這麼一句話“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爲妾”,所以甘夫人只是劉備的妾室。一直到劉備死了,都沒扶正,直到劉禪即位,才加封爲昭烈皇后,算是給了個名分。
奪嫡這一段,一直是大家所詬病的地方,很多人都說劉永是次子,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支持劉永,況且劉永身後有江東的背景,劉備更不能立劉永,因爲那樣劉永會被江東控制。不過大家仔細想想這根本不可能,諸葛亮又不是白癡,豈能讓江東插手蜀國的政事,而且國君哪有那麼容易被敵國控制,舉個例子,德國威廉二世的媽就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女兒,英國愛德華七世就是威廉二世的舅舅,和現在劉永的情況差不多,按照大家的邏輯,德國早就被英國控制了,可是爲啥兩國還打第一次世界大戰?遇到國家之間的利益,親姥姥親孃舅都不給面子!再說劉永好歹是劉備的親生兒子,有感情的,當爹的總不能因爲和孩子他舅鬧彆扭就揍自己親生兒子出氣吧!要說因爲劉永是孫尚香的兒子而失去當太子的機會,真的說不通。況且還有嫡出與庶出的關係,所以劉永還是有機會的,不過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劉備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