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平民教育之舊學與新學

在確定對安福系國會態度,在確定對皖系、直系態度後,楊興將精力放在平民教育上面。

這天,一個叫晏陽初留美學生找到楊興,在簡單介紹後,楊興翻開其介紹信。

晏陽初,生於1890年10月,四川巴中人,自幼在塾師兼鄉醫的父親的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諳習時勢的父親也深知“書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學乃『潮』流所趨”。[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在那自後,晏陽初先後在香港聖保羅書院(香港大學前身),美國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主修政治經濟。

在1918年學成畢業,回到國內(歷史上爲1920年回國,爲了推動平民教育,讓他提前兩年畢業,提前兩年回國吧)??首發 愛閥248

在返回四川的時候,聽聞老家有一個開明的軍閥,在這幾年,大力發展地方經濟,頗有成效。

當即跑到成都來見楊興。

楊興一看,這個傢伙不簡單,全部都是在前世名牌大學就讀,且是一個研究生,當即親自接見了下他。

在最先,還有擔心是方鴻漸那種人,用蹩腳英語問了兩句,誰知道交談不到幾分鐘,就知道這個傢伙還真有學問。

既然如此,當即安下心來問道:晏先生,你從美國學成歸來,川省如今正處於建設高『潮』之中,還希望你能爲家鄉建設多出點力?

這位晏陽初也不含糊,當即將自己平民教育觀念掏出來,認爲國家要富強,必須“除文盲、做新民”

認爲農村主要問題就是“愚貧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學校式、社會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結合並舉,“以文藝教育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連環並進的農村改造方案。

如此,就是要組建平民學校。

楊興一聽,這個傢伙談的還正是那麼回事情,如今新政開展頗爲困難,主要還是大家思想覺悟太差了。

自從廢除科舉制後,全國出現興辦新式教育的高『潮』。

但是,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教師緊缺,所以在歷史上,張瀾、羅綸等人跑回順慶舉辦南充中學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由於缺乏『政府』支持,以及大家將新式教育想得太過複雜,如此導致新式教育推行非常緩慢。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在中國廣大農村還盛行過去那種舊式教育,一些老秀才、老舉人還在各個私塾進行舊式教育。

對這點東方是深有體會的,爺爺從生到死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記得在土改的時候,家中也僅僅被評爲中農。但是讓人奇怪的是,爺爺在世的時候,就告訴過東方,一般家境稍稍好的,能夠夠得上溫飽,基本上都會送子女上幾年私塾,以能夠讀書識字。

還有一個證據,東方老家在川北蓬州的一個丘陵地區,所在鄉在蓬州屬於經濟最差的鄉。但是聽老人說,在過去,在生產隊的一個窯洞邊,曾經修了三間瓦房,作爲族裡學生讀書之用。

在幼時,還聽家中長輩講,族中有公田30多畝,每年產出,一作家中祭祀之用,另外用來資助族中讀書較好的學子。

此外,幼時還曾經聽大人談論,除了地主家外,那個在外面工作求學的,多由族人每家每戶捐助一定財物,名爲吃百家飯,以資助該學子在外面求學。

而該學子讀書發達後,一則光大門楣,整個家族都臉上有光,另外則是帶出族中子弟,大家一起發展。

爲了證實這些東西,曾經將一本論語送給爺爺看,誰知一生幹農活的爺爺,根本不看書,竟然能夠背出很多句子。??首發 愛閥248

如此看來,在四川,在全國,在舊『政府』,雖然當時由於新學未得全面開辦,但是一般家境只要能夠解決溫飽問題,還是會送子女去上兩天學的。

在比p領導人,如朱d,劉bc,在他們回憶錄中,幼時家境也一般,朱d還是佃農出生,其父母也還送他到外面求學呢。

這或者是在中國,大家一向秉持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在或者是在當代,家中父母不論如何艱苦,也會送子女上兩天學。

如此也表明,在舊中國,新學雖然沒有全面開展,但一些家族還是將族中少年送往私塾讀兩天書,雖然舊學再也不能升官發財,但是畢竟識得兩個字,不再做睜眼瞎吧。

當即與晏陽初進行協商,完善教育推廣計劃後,召集張瀾、王綸、駱成襄等人分析目前辦學環境,果然,在四川各地,很多縣纔開辦新式小學,很多地區,也纔開辦新式中學。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廣大農村,大一點家族,就會請幾個私塾老師,教大家舊學。

聽到這裡,楊興大喜過望,如此看來,開辦新學,成功在望啊。

長長吐了一口菸捲,臉上浮現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對張瀾等人說道:表方先生,駱先生,你們看這樣可以不,我們推行新學,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變舊學爲新學,引導私塾那些老先生傳授新學.

張瀾、駱成襄一聽,連連搖頭說這怎麼行?要知道教育可是一個光榮行業,怎麼能將那些老夫子改造成新學老師呢?

晏陽初一聽,也感到不解,問道:這些老夫子怎麼與平民教育掛鉤?

楊興拿起一根菸,吸了一口,笑道:張老,駱老,你們兩位是大教育家,這個你是知道的。私塾那些老先生才學非常好。什麼四書五經,作詩作畫樣樣精通。

但是兩位仔細想一想,在我們新學中,也是需要這種人才。在舊學中,加減乘除,還是會的。所以,我們開辦新學就需要藉助這些老先生了。

兩位老先生,您們是知道的,很多家族,雖然不是什麼名門顯貴,爲了教育自家子弟,由族裡公產延請兩個書生,從本質上講,這些都是平民教育。

晏陽初聽着,雙眼充滿疑『惑』,驚奇的問道:是啊,這些老夫子,主要是爲了生計,給各個家族培養人,而那些學生,大多數也算平民,這種屬於平民平民教育範疇。但是如何將這些老夫子轉變爲新學老師呢?

楊興笑道:各位先生,您們想想。以這些老先生的才學,教授語文,歷史,思想品德、地理是沒有任何問題吧。

我們可以組織成都、重慶的語文、歷史、地理老師組織編寫一份語文、歷史、思想品德、地理的教材,到時候發給這些老先生,並且在各個縣組織一個月的培訓,如此下來,這些老先生按照課本教授語文、歷史、思想品德、地理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吧。

晏陽初陷入沉默,良久說道:還有呢?數學呢?

楊興笑道:數學也不是太複雜,你想下,在小學5年,多教授加減乘除,以及簡單幾何,只要我們編成相應教材,我想這些老先生還是能夠應付的。

如此難就難在中學教育,這就有點困難了,如初中以後的數學、物理、化學,對這些老先生就有點難度了。但是,你們想想,如此我們推廣教育難度銳減,如此我們也僅僅需要培養相應的數理化人才而已。

張瀾與駱成襄二人對視一眼,良久對楊興道:徵東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你這種推行新式教育方法,是不是會嚴重影響推行新式教育的成果?

而晏陽初一聽,連連拍自己大腿道:哦,如此方法,我怎麼沒有想到呢?這個方法不錯,真的非常不錯。??首發 愛閥248

暗自想到,這當然不錯,而且是經過歷史實踐檢驗的。

想到前世自己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也僅僅是轉業的志願兵,僅僅讀過小學3年級,如此老師,素質那是可想而知。

想到自己小學、初中一年級數學老師,僅僅也是初中畢業,不是教出了很多大學生嗎?

還有,所讀的那所初中,數學老師、化學老師(對不起,我的化學老師,物理老師是我的伯父,也僅僅高中畢業,其後教初中物理、初中化學數十年,並且還是我們區公認的教得最好的物理、化學老師.)

當然,毫無疑問前世也受老師素質差之影響,由於老師素質太差,所以長大後,寫出的字非常差,正如一位長輩說那樣,一個大學生,寫的字還沒有一個初中生好。

但是那又如何呢?至少保證了幼時上學的機會,這是最重要的。

而在這個時代,由於新學非常不普及,很多縣只有一所新式小學,很多適齡兒童多在舊式學堂上學。如此看來,讓大家告別舊式教育,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而那邊晏陽初則回答道:張老,駱老,我知道我們這種新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學子,難以與現在新式學堂相媲美。

但是大家請想一想,問題就很清楚了,大家說名師出高徒,就像駱先生,是我們四川幾百年以來唯一的狀元,張先生、王先生,學問如此大,過去也僅僅在高中教授學生,所培養的弟子與一般老師培養出來的學子,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毫無疑問,我們若是將新式教育普及開來,通過如此做法,可以培養大量的新式人才。

如此,我們再通過高中教育,培養出各方面技術人才,通過大學教育,培養出各個行業精英啊。

各位先生想一想,我們基礎這麼大,如此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浪淘沙,如此當然可以涌現出大量的人才啊。

張瀾沉思良久,還是反對,對楊興道:徵東,我知道你急切推行新式教育的心情,但是無論如何,我也難以允許讓新式教育落得如此不堪入目。

楊興聽到這裡,決定親自說服張瀾、駱成襄、王綸二人,點燃一根菸,邊抽邊笑道:張老,是的,在最初我們新式教育是有點問題,但是想象一下,十年後的情景。在十年後,我們川省新式教育學生數百萬,我們再逐步用優秀的新式教育學子去代替不適任的先生,如此循環,就完全保證我們新式教育的素質了。

眼睛一亮,王綸問道:徵東,如何代替法?

楊興笑道:三年內,各鄉需要開辦一所新式小學堂,教授1~5年小學課程,五年內,當我們培養的第一批新式小學堂學生畢業後,各鄉需開辦4所新式初小學堂,教授1~5年小學課程,一所新式完小,教授小學到初中課程。八年內,各縣都需開辦一所中學,小學到高中課程。10年內,各縣開辦1所職業中學,教授小學到初中課程,對成績較差的初中畢業生進行職業教育。

各鄉新式小學堂費用除了由地方鄉紳資助,學生家長支付外,更爲重要的,由『政府』資助60%的日常費用。

『政府』負責對老師的考覈、認證工作,只有學校老師80%達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認可,其開辦學校纔可以叫新式學堂,『政府』纔會資助學校開支的60%日常費用。

由地方鄉紳、鄉、縣兩級『政府』組建學校董事會,負責學校的整體管理工作。每年『政府』對各級學校舉行兩次會考,對各科學生考試較差20%的老師,則由教育局組織對老師資格能力進行評定。

對連續2年考試成績都落後的老師,則由縣教育局取消其任職資格。

聽到這裡,張瀾、駱成襄、王綸等人琢磨半天,雖然認爲基本可行,如此至少保證大多數學生受教育機會,但是認爲教育這個事情太重要了,在房間裡面來回度着步子,難以拿定主意。

在考慮數天後,再次探討平民教育的時候,大家終於同意了平民教育的主張。

第219章 護法軍政府元帥第760章 上下其手第87章 賣國還是愛國?第735章 中俄世仇-獨立抗俄第618章 手榴彈-士兵最愛第137章 鐵血共和件第15章 請戰臧邊第109章 戰前焦慮第233章 燒錢的鋼鐵廠第501章 孫殿英的辯護第416章 公僕貪官不兩立第101章 收買與收編第160章 孫記約法下府院之爭第330章 陝甘內訌第251章 驅逐楊屠夫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49章 不堪一擊的英印軍第390章 汀泗橋賀勝橋第697章 罪惡的格殺勿論秘密處決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552章 軍管中東鐵路第682章 袁世凱圖書館第148章 籌建北川鐵路第394章 和平壓力第176章 整軍備戰第590章 坦克坦克第662章 公民社會-無特權第151章 停辦川漢鐵路第721章 爭議的撤退第257章 合川鋼鐵公司第554章 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第532章 烈士牌位第521章 勞資法第280章 民用訓練槍第630章 談判第339章 民生汽車第679章 選舉,公平選舉第417章 感情複雜的名媛第557章 富錦要塞第274章 虎頭蛇尾的反攻第165章 段祺瑞的謀劃第85章 從自行車起步第223章 汽車上第169章 軟硬兼施第502章 不明刺殺第536章 貪婪的小日本第275章 各懷心思參加國民革命第220章 強徵暴斂第644章 損人不利己的白銀政策第282章 平民學堂第151章 停辦川漢鐵路第393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2第192章 強渡長江第622章 慘不忍睹的於老第516章 五年經濟計劃第229章 中國人民黨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26章 中華要復興,唯我等爲其死第30章 負心郎第373章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第363章 曹錕賄選第749章 不一樣的二戰進程第461章 青島慘案第584章 捕殺死魚第330章 陝甘內訌第508章 國是會議2第393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2第414 整頓戰場紀律第277章 川黔藏巡閱使第699章 滿洲里,英雄的滿洲里第69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4章 楊森劉湘心結第207章 兩面夾擊第40章 川軍不打川軍第154章 研製摩托車第106章 三峽中第711章 英雄兵工廠第183章 借兩門迫擊炮第628章 左右勾拳第559章 反擊反擊第594章 悲催的多門二郎第322章 進入南寧第131章 吳佩孚的反擊第745章 陷入瓶頸的和談第727章 斯大林全面出擊第114章 呂家樑大捷第234章 粵桂邊防軍第216章 國仇家恨的孫文第37章 馬路偶遇第620章 劉麻子起義第551章 罪惡的中東鐵路草約第270章 袁祖銘起歹意第687章 布柳赫爾叛變第251章 驅逐楊屠夫第215章 縣武裝部監獄第374章 世界潮流第264章 民主科學實業和諧社會第307章 吳子玉單刀赴會第479章 郭鬼子恣意兵變第405章 直取南京
第219章 護法軍政府元帥第760章 上下其手第87章 賣國還是愛國?第735章 中俄世仇-獨立抗俄第618章 手榴彈-士兵最愛第137章 鐵血共和件第15章 請戰臧邊第109章 戰前焦慮第233章 燒錢的鋼鐵廠第501章 孫殿英的辯護第416章 公僕貪官不兩立第101章 收買與收編第160章 孫記約法下府院之爭第330章 陝甘內訌第251章 驅逐楊屠夫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49章 不堪一擊的英印軍第390章 汀泗橋賀勝橋第697章 罪惡的格殺勿論秘密處決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552章 軍管中東鐵路第682章 袁世凱圖書館第148章 籌建北川鐵路第394章 和平壓力第176章 整軍備戰第590章 坦克坦克第662章 公民社會-無特權第151章 停辦川漢鐵路第721章 爭議的撤退第257章 合川鋼鐵公司第554章 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第532章 烈士牌位第521章 勞資法第280章 民用訓練槍第630章 談判第339章 民生汽車第679章 選舉,公平選舉第417章 感情複雜的名媛第557章 富錦要塞第274章 虎頭蛇尾的反攻第165章 段祺瑞的謀劃第85章 從自行車起步第223章 汽車上第169章 軟硬兼施第502章 不明刺殺第536章 貪婪的小日本第275章 各懷心思參加國民革命第220章 強徵暴斂第644章 損人不利己的白銀政策第282章 平民學堂第151章 停辦川漢鐵路第393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2第192章 強渡長江第622章 慘不忍睹的於老第516章 五年經濟計劃第229章 中國人民黨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26章 中華要復興,唯我等爲其死第30章 負心郎第373章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第363章 曹錕賄選第749章 不一樣的二戰進程第461章 青島慘案第584章 捕殺死魚第330章 陝甘內訌第508章 國是會議2第393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2第414 整頓戰場紀律第277章 川黔藏巡閱使第699章 滿洲里,英雄的滿洲里第69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4章 楊森劉湘心結第207章 兩面夾擊第40章 川軍不打川軍第154章 研製摩托車第106章 三峽中第711章 英雄兵工廠第183章 借兩門迫擊炮第628章 左右勾拳第559章 反擊反擊第594章 悲催的多門二郎第322章 進入南寧第131章 吳佩孚的反擊第745章 陷入瓶頸的和談第727章 斯大林全面出擊第114章 呂家樑大捷第234章 粵桂邊防軍第216章 國仇家恨的孫文第37章 馬路偶遇第620章 劉麻子起義第551章 罪惡的中東鐵路草約第270章 袁祖銘起歹意第687章 布柳赫爾叛變第251章 驅逐楊屠夫第215章 縣武裝部監獄第374章 世界潮流第264章 民主科學實業和諧社會第307章 吳子玉單刀赴會第479章 郭鬼子恣意兵變第405章 直取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