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高工資重文科的“新學”

但隨後,一聽到辦學費用,大家只有搖頭的份。

楊興連連皺眉,叼了一根菸,連連驚歎道:爲什麼,老師費用太貴了。

有一個消息說,在民國時期,大學教授收入比部長收入都高

在歷史上,1927年公佈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員的月薪,教授爲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講師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與國民政府部長基本持平。

在20世紀30年代初,大中小學教師的平均月薪分別爲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約爲15元。

一些資料顯示,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5塊銀洋,縣長一個月20塊銀洋,而國小老師一個月可以拿到40塊銀洋,民國時期小學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要遠遠超過縣長。民國時期對教師待遇的重視和投入讓今人望塵莫及,汗顏不已。

即便如此,也造成這樣一個現象,只要你是什麼學校裡面先生,警察不敢管,政府不敢管,可以胡作非爲,什麼人都不敢管。

由於中國人尊師重道的傳統,只要你是學校老師,整個世界都掌握在你手中。

針對這種現象,晏陽初一針見血的指出,袁世凱、張之洞搞得新式教育,實際上就是一種精英教育,如此必然難以在全國推廣。

要發展川省,必須推廣平民教育。

如今要在全省各個農村,一般稍稍大點的家族,多開辦了私塾,供族中子弟讀書。

若是能將各大家族的私塾教育與新學相結合,如此必然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聯想道歷史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很多老師水平也不是很高,不是培養出我們這一代嗎?

再聯想到,錢是不是看到一些資料。民國老師有如此高的收入,如此纔在民國形成一個唯我獨尊的羣體,好像在歷史上有一個教授自認爲可以與蔣光頭平起平坐,在對其不滿後,竟然當衆打蔣介石。

如此看來,還是應該懲治那幫教授的囂張勁頭了,怎麼治,當然是從工資上治,如果教師工資不是那麼高人一等,如此之下,他們還會那麼猖狂嗎?

況且,只有將教師工資搞到正常水平,如此才能推廣平民教育啊

想到這裡,楊興將自己私貨帶出來,那就是重新確定老師工資:

當聽到楊興開出的價格表,小學老師工資在8~20個大洋,初中老師工資基本在15~30個大洋,高中老師工資基本在20~50個大洋,大學助教40元-80元,講師60元-100元,副教授80~200元元,教授爲150元~400元,

三人目瞪口呆,若是按照這個工資價格表,那麼如今很多老師工資都超標了。如此恐怕引起地方震動啊

張瀾當即斷言,若是施行這個工資標準,可能引發老師抗議。

晏陽初也聲言,自己主張平民教育,不是降低老師工資,而是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會。

楊興笑道,張先生,就拿我們農村來說吧,即使在最偏遠地區,若是幹教師的話,5個大洋一個月也有200斤大米了,這足夠這些老師花費了。

而袁世凱、張之洞他們搞的新式教育改革出了問題,他們是搞精英化教育,按照他們這種搞法,只有那些地主家的孩子,只有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學,所以也纔會有很多人爲了上學,吃百家飯,穿百家衣。

而我不一樣,我是搞平民教育。我要像日本那樣,普及教育,只要川省不內亂,在二十年內,所有的適齡兒童,都能夠接受5年義務教育。

這就是我提出這個教育方案,與袁世凱、張之洞的教育改革方案不同之處。

當楊興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工人平均工資,各級老師平均工資曬出來後,楊興理直氣壯的這樣說道:目前在世界各主要國家中,我們教師工資水平是最高的。

按照中國的工資標準,老師相對工人,相對各級政府官員,老師的工資,在各個國家是最高的。

如此之下,三人雖然對教師工資還是頗有怨言,但是沒有辦法,楊興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只得接受。

按照袁世凱、張之洞所搞的那一套新式教育,其名稱雖然叫做新式,但是其結果就是剝奪廣大貧農子弟上學受教育的機會

大家想一想,民國財政是那樣貧乏,若是按照如此高的工資聘請老師,一個縣,一個省所有財政收入都用在教育上,也不能普及義務教育啊。

而如此相對應的是在廣大農村,大家沒有錢去讀新式教育,政府也沒有精力辦如此多的新式學堂,其結果就是很多舊日秀才、舉人在廣大農村,教私塾。

財政收入在哪裡,即便在反黑運動中財政收入增長了8成,但總體財政收入還是非常有限。

當楊興拋出這樣的話題,你們到底是選擇現在這種精英教育,只有那些地主、富豪子弟纔有機會,纔有錢上新式學堂,還是選擇平民教育,一般農家子弟都有機會上學堂的時候,張瀾、駱成襄退縮了。

張瀾、駱成襄、羅綸本來就是貧窮家出來的孩子,特別是張瀾,歷史上他當四川省長後,熊克武派人去逮捕他的時候,看見其老媽在幹農活,看見其媳婦在幹農活。

如此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經歷,應該是有的。

這也是其後其多次資助南部人到外求學的原因。

而那個駱成襄,一聲也是奉行節儉,有這種說法,其死後,其狀元墳墓竟然沒有其父親墳墓修得好。

在確定教師工資水平後,楊興拿着四川大學,還有各個高中科目設置一看,大驚,指着報告:張老,駱老,王老,怎麼會這樣?你們看看,怎麼成都大學,只有6個理科專業班,如紡織服裝、機械工程、絲綢服裝、機械動力、交通專業、礦產啊,對其他的,竟然有25多個班的文科生?

張瀾一聽,搖搖頭道:徵東,在全國莫不是如此啊。各個大學裡面,文科生比理科生比例爲1:10啊,這有什麼稀奇的。(近日看一本書上,說在民國時期,文科生是理科生的10倍。這或者可以解釋民國亂象吧)

看着這份表單,楊興先是一怔,這就是袁世凱、張之洞搞出的新學,大概虛有其表吧。中國傳統教育中,主要是輕自然科學,注重社會科學啊。

這樣搞出的新式教育,難怪民國時期**此起彼伏,中國一般大學生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幸運兒,若再接受文科教育,難免大家一個個目空於頂啊,難免做出非常多不理智行爲啊

。這或者是gmt失去政權的最主要原因啊。

想到這裡,楊興哈哈大笑道:表方先生,我們教育搞錯了。西方大學,講究學以致用,雖然包含對政治的理解,經濟的理解,但最重要的是對數理化,對工程機械的理解。

要知道,學好數理化,掌握一身本事,即使走遍天下也不用怕啊。學好文科,我們國內很多人,文化功底很好啊,但是八股文做得很好,又有什麼用呢?

就拿西方之經濟學,很多也需要理科生唸啊,文科,學文科有多大用處?

當即將前世的分科方法告訴大家,告訴大家在初中畢業後,鼓勵大家多數人上職業高中,其他人則上普通高中。

在普通高中中,讀到高二的時候,採用分科方法,一小部分選擇文科,大多數選擇理科。

在大學裡面,文科與理科專業設置數,以10年爲期,從由現在的文科生比理科生10:1改變爲1:10.

如此,纔有可能爲經濟發展培訓出合格的人才,否則的話,這種大學教育,與過去教育方式,一個樣,是揹着新學的名,行舊學之實際啊。

在大學裡面,只研究文學,研究當官,這叫大學嘛?在前世,一所大學裡面,真正文科才幾個專業?

管理、會計、國貿,這些都應該是理科吧(雖然也有招文科生,但是文科生搞這些,問題頗大)。

那些文科生,說一千道一萬,主要就是馬列學生,法律、文秘專業……,等等非常冷的專業。

現在看到在民國時期,大學專業設置,如此本末倒置,楊興才感到爲什麼中國人容易走極端啊。

因爲那時培養的很多大學高材生,主要是研究文學方面的,如此之下,缺乏最基本的邏輯分析能力,從而走向極端,從而將國家帶到萬劫不復境地。

看到楊興如此大加修改,在學校裡面,高中理科與文科設置比例在1:5,錄取比例在1:10。

在大學裡面,理科老師還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研發費用,如此之下,理科老師待遇竟然給人不降反升的味道

看到這裡,應該算文科的張瀾、羅綸等人目瞪口呆,但是也感到楊興說得振振有詞。

你們看吧,現在文科成什麼樣子,就拿這個時候北大來說,幾個文科教授,就是一個秀才出生,除了能夠翻譯點外國資料外,其他的詩詞歌賦,與過去舉人,進士相比,那就差遠了。

若是新式教育,就是培養出這種人,那叫新式教育嗎?新式教育,是精通數理化生物的專業人才。

當即,楊興向大家說自己的新式教育,說現在新式教育,只是背了新式教育的名的舊式教育,是所謂的精英教育。

在那以後,接受西方的物理、化學等科學教育,如此即使畢業後,不能成爲一方專家,但也能搞造福一方啊。

而不像現在,培養出一幫所謂的新式教育人才,由於全部是學中文的,國家用他的時候,他就能兼濟天下,不用他的時候,只能獨善其身。

這些學好數理化的新式人才,由於知識的實用性,那真是走遍天下也不怕啊。

如此之下,決定任命晏陽初爲川省教育廳副廳長,以推動平民教育。

聽到這個任命,晏陽初連連表示拒絕道:督軍,我在回國的時候,確定一輩子只辦教育,不做官。

楊興笑道:晏先生,這大概不好吧。幹事業,必須要有相應權利,沒有權利什麼事情都做不到。就像我現在有的事情是有點獨裁,那主要是在大家迷茫的時候,在大家還沒有看到效果的時候。

晏陽初還是拒絕,且聲言,若是強令自己爲官,自己將馬上離開川省。

看到這裡,楊興當即大驚,只得任命其爲川省教育廳顧問,川省平民教育基金會總幹事,當然基金會董事長,則由楊興自己兼任。

由其主導在川省推行平民教育。

如此,在張瀾、駱成襄等人支持下,平民教育在川省迅速的推廣開來。

第473章 被逼無奈的閻錫山第146章 黃興到第687章 布柳赫爾叛變第674章 軍費如何來第669章 航母起航儀式第491章 給苦果子吃第214 軍屬保障第600章 令人失望的國聯第397章 武昌城下2第312章 國民廣播電臺第544章 背信棄義的蘇俄第554章 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第23章 明正土司第355章 利誘日本第263章 聲援五四愛國運動第747章 叛國的張學良第40章 川軍不打川軍第712章 死的就是膽小鬼第332章 推倒賣國政府第621章 抗倭鋤奸大隊第635章 亡華者胡第518章 武漢長江大橋第226章 擔任元帥的條件第373章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第78章 工業促和諧第349章 衣服破舊的海軍第195章 理想社會第730章 轟炸石油城-巴庫第483章 關東軍的利益第65章 可愛的蠶寶寶第403章 張作霖南下第638章 憤青-希特勒第307章 吳子玉單刀赴會第253章 實際收入之增不降?第591章 鋼鐵鐵流第736章 猛攻烏蘭烏德第696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罪惡的名字第150章 黃蔡仙逝 豎子當道第225章 這是背叛第303章 追討路款第677章 積極備戰第179章 禍不單行第558章 見鬼去吧,阿穆爾第90章 傻並瘋幹着第531章 宣講團第343章 強渡三水第317章 建套錢的股市吧第259章 戰後大采購第398章 孫文北上第3章 拆卸槍支第116章 收買與離間第465章 圍殲老毛子第592章 本莊繁的應對第83章 現代版西門豹第722章 打仗就是後勤供應第62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18章 威名遠播的戰地醫院第373章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第18章 分兵第93章 厲兵秣馬第753章 越南排華運動第189章 同仇敵愾第108章 堅固工事第426章 貪婪的買辦資本家第210章 抓捕第209章 議會亂象第82章 受驚的黎民百姓第504章 事實真相第704章 更大危機第269章 國家主義第17章 反夜襲戰第211章 議會激辯減租減息第19章 鏖戰第195章 十月革命第474章 各懷心思第591章 鋼鐵鐵流第199章 解決民生-首推高利貸第377章 反直聯盟第279章 老戰友第81章 抗旱自救第691章 初試鋒芒第96章 反袁潛在同盟第452章 整編軍隊第554章 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第81章 抗旱自救第525章 襲擾第728章 深入敵後第694章 照片教學第291章 龍雲的煩惱第393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2第19章 鏖戰第36章 強國會第269章 國家主義第165章 段祺瑞的謀劃第697章 罪惡的格殺勿論秘密處決第412章 死守不退第265章 愛國將軍第150章 黃蔡仙逝 豎子當道第177章 主攻方向
第473章 被逼無奈的閻錫山第146章 黃興到第687章 布柳赫爾叛變第674章 軍費如何來第669章 航母起航儀式第491章 給苦果子吃第214 軍屬保障第600章 令人失望的國聯第397章 武昌城下2第312章 國民廣播電臺第544章 背信棄義的蘇俄第554章 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第23章 明正土司第355章 利誘日本第263章 聲援五四愛國運動第747章 叛國的張學良第40章 川軍不打川軍第712章 死的就是膽小鬼第332章 推倒賣國政府第621章 抗倭鋤奸大隊第635章 亡華者胡第518章 武漢長江大橋第226章 擔任元帥的條件第373章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第78章 工業促和諧第349章 衣服破舊的海軍第195章 理想社會第730章 轟炸石油城-巴庫第483章 關東軍的利益第65章 可愛的蠶寶寶第403章 張作霖南下第638章 憤青-希特勒第307章 吳子玉單刀赴會第253章 實際收入之增不降?第591章 鋼鐵鐵流第736章 猛攻烏蘭烏德第696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罪惡的名字第150章 黃蔡仙逝 豎子當道第225章 這是背叛第303章 追討路款第677章 積極備戰第179章 禍不單行第558章 見鬼去吧,阿穆爾第90章 傻並瘋幹着第531章 宣講團第343章 強渡三水第317章 建套錢的股市吧第259章 戰後大采購第398章 孫文北上第3章 拆卸槍支第116章 收買與離間第465章 圍殲老毛子第592章 本莊繁的應對第83章 現代版西門豹第722章 打仗就是後勤供應第62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18章 威名遠播的戰地醫院第373章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第18章 分兵第93章 厲兵秣馬第753章 越南排華運動第189章 同仇敵愾第108章 堅固工事第426章 貪婪的買辦資本家第210章 抓捕第209章 議會亂象第82章 受驚的黎民百姓第504章 事實真相第704章 更大危機第269章 國家主義第17章 反夜襲戰第211章 議會激辯減租減息第19章 鏖戰第195章 十月革命第474章 各懷心思第591章 鋼鐵鐵流第199章 解決民生-首推高利貸第377章 反直聯盟第279章 老戰友第81章 抗旱自救第691章 初試鋒芒第96章 反袁潛在同盟第452章 整編軍隊第554章 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第81章 抗旱自救第525章 襲擾第728章 深入敵後第694章 照片教學第291章 龍雲的煩惱第393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2第19章 鏖戰第36章 強國會第269章 國家主義第165章 段祺瑞的謀劃第697章 罪惡的格殺勿論秘密處決第412章 死守不退第265章 愛國將軍第150章 黃蔡仙逝 豎子當道第177章 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