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恩威並施

在對大修水庫,在未來5年後,川東北將達到1萬2千多個水庫,能大面積養殖水產品的無限憧憬後,大家紛紛抱怨,抱怨修建水庫需要太多太多東西。

比如,這次通過以工代賑,爲了修建這1200個水庫,爲了修建上千公里的公路,『政府』這次總共耗掉2億斤糧食(詳見李井泉的記錄,1949年四川處於戰爭狀態,川省糧食產量就高達261億斤,如此順慶、重慶糧食產量達到30億斤,是可行的),雖然徵收民工6千萬人工,分攤到重慶、順慶6百萬人口之中,每人基本上被徵召了10天。

由於這次公路建設,水庫建設,主要是在受災區域進行,如此很多受災家庭,受災人員,在『政府』以工代賑的方式之後,被徵召工作時間超過60天左右的。

對如此大規模徵召民工,當然一些人感到受不了,在『政府』如此大規模賑災之後,各縣、各地區糧庫,基本被消耗一大半,如果長久這樣,『政府』很難應付啊。

此外,張森楷等農業局人員抱怨,大家對水庫認識不足,大家各顧各的,如此導致徵地非常苦難。?? 愛國軍閥85

就難這個水庫來說吧,由於修建水庫的土地爲數家所有,有3家是當地地主的,有一家是當地一貧民的,在徵地的時候,就感到困難重重。

按照楊興的做法,既然地主所有土地,當然可以直接徵收,但是對那個貧民的土地,若是直接徵收的話,就完全斷了人家一家生計。

考慮再三,張森楷等人讓在該村土地面積超過20畝的地主,無償捐出10丈土地。

但是如此做法,地主就不幹了,畢竟土地是私人所有,憑什麼我要補充這個貧民3畝地,要知道我自己就被徵集了3畝地呢?

經過多番調解,決定在水庫邊立一個功德碑,有那幾家地主捐了多少地,如此纔算完結

但結着,問題又來了,那就是修建水庫,總要徵集大量勞力吧,農民出勞力可以,但是地主則不幹了,爲什麼呢?在徵地時自己已經捐了幾畝地了,現在總不會還要我再出勞力呢?

現在一干官員到場,看到的就是上百個村民在修水庫,而那些地主則躲得老遠,遠遠的看着。

楊興大怒,當即一揮手,幾個戰士立馬將這幾個鄉紳抓來。

讓人感到驚訝的,他們則振振有詞,聲言自己有錢出了錢,出了幾畝土地的錢,現在修水庫,就應該是鄉親們修了。

楊興耐着『性』子解釋道:方秀才,這個你知道吧,若是水庫建成了,發生旱災的時候,可以開閘放心,下游你有200畝旱田,都能夠灌溉吧。

誰知這位方秀才笑道:宣慰使大人,確實如此。但是我這200畝地全部都是租給這些佃農種的,收成好是他們的啊。

楊興笑道:方秀才,你看是這樣不,如果收成好,這些佃農可以按時向你交租,但若是有什麼旱災澇災的話,農民不但顆粒不收,而且還要到你們家吃大戶啊?

這位方秀才瞪大眼睛道:宣慰使大人,這就是你不對了,佃農們吃大戶,你怎麼不管管?

楊興強忍着內心的火氣道:方秀才,你說我怎麼管,鄉親們沒有飯吃,總不會我讓鄉親們餓死啊。

這位秀才搖晃着腦袋道:宣慰使大人,自古流民乃天下大『亂』之兆,對付流民,當然是官府處理,怎麼能讓我這個鄉紳負擔呢?

楊興大火,當即一把抓住這個秀才公的衣襟,對合川聶縣長道:聶縣長,傳我的命令,興修水庫,乃利國利民的工程,乃發展農業,股本清源工程,需要鄉紳、農民共同負擔。按照受灌溉土地面積計算,土地所有者與佃農出相同資源。也就是這位方秀才,他不是有200畝土地嗎?若是全部出租給佃農耕種,若是下游總共有5000畝的灌溉面積,那麼這位方秀才就需要負擔10%的勞力與物資。他不是自認爲捐了3畝地啊,折算爲多少錢,當做請鄉親們服勞役,當然這個勞役比請長工要高1倍,你算算,他還需要服多少勞役?

旁邊一個參謀一聽,當即拿起算盤一算,根據工程勞力計算,這位方秀才還需要服500個勞役。

楊興大喜,對這個方秀才道:你看看吧,在限期內,你必須服500個勞役,並且是免費的,若是不服勞役的話,到時候『政府』請這些鄉親們幹活,到時候『政府』在從你家裡徵收500個勞役的錢糧。

一聽這個,這位方秀才吃暈了,想不到修水庫自己不但捐了10擔糧食,而且還要免費服500個勞役,當即連哭帶鬧道:楊大人,要知道在清朝,我們這些秀才是不需要服勞役的。?? 愛國軍閥85

楊興大笑道:秀才,什麼時候秀才?前清的,前清已經垮臺了,你去找前清吧。若是當時你不參加勞役500個勞役,我抄你家,從你家產中拿出相應的錢物,用以獎勵這些修水庫的佃農。

這位方秀才哭喪着臉道:大…大人,要知道我家只有3個勞力,就是全部參加,也不夠啊,也僅僅只有200個勞力嗎?

楊興低下頭,對這位方秀才道:方秀才,你不是讀聖賢書罵?農桑是國家根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政府』爲了修建水庫,從你家徵收了10擔糧食,你就認爲吃大虧了,還要讓『政府』給你立碑,看到鄉親們修水庫,你則一邊幹看着,你這樣,是不是污衊聖賢,你這樣,還是什麼鄉紳,簡直是惡紳。現在好了,對這個碑,我要重新雕刻,雕刻那些在修水庫立功人員,對你,則按照我剛纔規則辦。

這位方秀才大駭,良久說道:宣慰使大人,寬恕寬恕吧。看到小兒的面子,小兒現在縣民政局任副局長。

楊興大火,將方秀才帽子摘下道:我警告你,若是你不能按期完成我交代的任務,你兒子在縣民政局副局長職務,我立刻撤掉。

衆鄉親一聽,這個過去威風八面的方秀才居然被制服了,大家發出一陣陣快樂的笑聲。

但是,在楊興強力推行之下,一些人還是連連抱怨,說楊興太強徵民力了,要知道,在過去,在發生災荒之年,『政府』可是直接發放賑災糧食,而這次,楊興雖然將糧食發放得非常充足,但是畢竟還是讓大家出賣了勞力啊。

這天中午,來到武勝的一個相對偏僻的水庫工地,正在吃飯,楊興靈機一動,端着一個大碗,來回走動着,看見幾個人圍在一起,正在一邊喝稀粥,一邊吃着紅薯,當即蹲下身體,問道:各位老兄,這幾天如何,累嗎?

一個30多歲的精瘦漢子搖搖頭道:大人,習慣了,這個活,說累,也不算吧。

打過哈哈道:老哥,貴姓?怎麼不累呢,你看我,今天上午與那邊幾個人打了一刻鐘夯,手就打起泡了,怎麼不累呢?

看着衆人充滿疑『惑』的眼睛,當即將手伸過去,看見手心有一個泡,這個精瘦漢子大驚道:大人,小的姓張,是隔村的。你也太精貴了,這個很痛的。你可以馬上將這個泡擠掉,否則可能流膿的。

當即咬了下牙,將手泡一下擠掉,衆人一看,想不到這個當官模樣的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連連出主意,或者有點讓幹活主意道,年輕後生,如果一下幹活太猛了,會出事情的。

纏住氣泡處後,笑道:各位老哥,還習慣吧。這個楊興楊徵東,做得纔不對,別的地方直接發糧食給災民,他可好,還要災民出賣勞力,什麼世道哦。

誰知這樣,那個張老哥連連搖頭道:你這位兄弟,就是你的不對了。官府賑災,少之又少啊,過去發生災荒,『政府』不但不聞不問,有的還反而要我們老百姓按時按量上交賦稅啊,在那個情況下,鄉親們沒有辦法,只得逃荒,只得吃大戶啊。這次楊大人可不同啊,他不但免掉我們村的賦稅,就是這點,就非常不容易啊。你看他還想出這樣一個絕妙的辦法,以工代賑,讓大家出賣勞力,賺取金錢,如此也是不錯啊。

內心一喜,嘿嘿笑道:張老哥,你大概被楊興『迷』『惑』了吧,不是聽說其他地方直接開倉放糧啊,他楊興讓大家出工,這樣畢竟不好吧。

張老哥指了指旁邊一個小孩道:大人,其他地方多半是以訛傳訛,這個小孩,是我舅子家的,住在蓬溪,他們那裡雖然說了開倉放糧,但是老百姓能吃的,最多喝點粥而已。你看我們,每天能夠賺取3斤粗糧,打米之後,至少有2斤大米,我在這裡,用紅薯充點飢,如此最多消耗6兩大米,這樣還能爲家裡面賺取1斤半大米,這樣的話,再加上土裡的一點收成,以及我在這裡幹過70天,就是在這饑荒年,我們一家4口人,也能熬到明年開春啊。

楊興點點頭,問道:大哥,大家都是這樣的嗎?

衆人一聽,紛紛笑道,自己也是如此的。一聽這個,楊興樂了,有的人一家來了兩個3個人,有的人抱怨,若是可以的話,可以讓自己老婆前來出工,即使是半勞力,每天賺1斤半稻穀,也是可以的。

想不到這幫鄉親的看法竟然與那些官員截然不同,楊興可犯嘀咕了。笑道:各位大哥,你們看這種方法如此,在未來數年,『政府』將每年冬天,以3斤稻穀一天的工價,徵召鄉親們修建公路,修建水庫,大家感覺如何?

張老哥一聽,一把抓住楊興的衣襟道:這位兄弟,那太好了。你不知道,我們窮苦人家,最難受的就是冬天,冬天太長,無事可做,就是這冬天,要消耗太多東西。如果真的這樣,只要我老張還有一口吃,我就要來啊。

楊興搖搖頭道:老哥哥們,每天3斤大米的工價,不是太低了嗎?

張老哥一聽,連連搖頭道:這位小兄弟,大概就是你的無知啊,雖然這個活比地主家的長工、短工要累,但是工價達到3斤稻穀啊,而地主家長年,則沒有這麼高啊。況且在這裡幹活,3斤大米,完全歸你自己支配,你可以自己吃得少點,其他的留給家裡面,如果真是這樣,小兄弟,沒有那個不願意來的啊。除了傻子,不來是傻子。?? 愛國軍閥85

衆人起鬨,有的笑道:小兄弟,不來纔是傻子。你不知道,這次爲了修建水庫,一些沒有受災的村,村民可是搶着跑來哦,你看,就是那一堆人,是三裡橋的,他們爲了來修建這個水庫,可是搶破頭的哦。

楊興一聽,內心大喜。想不到自己這種強徵民力方式,想不到在農閒的時候,將農村勞動力找到一條出路。

大家想想,在這個時代,全國有4萬5千萬人口,農村人力大概有4萬萬吧,若是在淡季以將『政府』收的糧食賦稅返還方式返還給農戶,如此農戶豈有不敢的道理。

就像剛纔張老哥說那樣,不來是傻子。

如此,更加堅強了楊興通過在冬季徵召民力,修建公路,修建水庫等基礎設施的決心與勇氣。

就拿前世經濟學觀點,在這個時代,中國最有競爭力的就是勞力,如此就能將中國勞力的優勢發揚光大。

在楊興恩威並施下,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重慶、順慶二府各縣在1914年冬天共建了1千2百個水庫(二府15個縣,每個縣大概有80多個鄉,每個鄉修建1個水庫,如此之下,大概有水庫1200多個)。

由於大家看到修建水庫帶來的灌溉、養殖方面的巨大益處,如此之下,在5年以後,在全東北二府,建立起星羅棋佈的水庫網,從而保證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344章 拉攏陳炯明第294章 阻擊阻擊第647章 虞洽卿的命運第229章 中國人民黨第22章 槍殺達戰桑東第101章 收買與收編第319章 第二次粵桂戰爭第126章 取消帝制後第728章 深入敵後第688章 大肅反第431章 蠢蠢欲動的孫科第164章 議會擁戴川督第31章 功虧一簣第195章 十月革命第91章 共同反袁第630章 談判第41章 討價還價第136章 爭奪戰利品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631章 武漢條約第332章 推倒賣國政府第635章 亡華者胡第117章 第1次收買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104章 初見裂痕第298章 整合川滇黔藏第392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1第626章 中華要復興,唯我等爲其死第415章 交鋒租界第54章 照搬歷史後果第281章 楊王密約第75章 巧殲頑匪第489章 大亞細亞主義第563章 世界第一-葛洲壩第396章 武昌城下1第176章 整軍備戰第10章 野外拉練2第247章 民主怪胎-安福系第141章 七十二寨第195章 十月革命第141章 七十二寨第237章 黑幫與輿論第481章 跋扈將軍第205章 遊街示衆第584章 捕殺死魚第359章 聯日抑聯俄?第108章 堅固工事第357章 抓捕陳廉伯第283章 混亂的錢莊第439章 爲何建都武漢第77章 公開挑釁第420章 頑固的滿清遺老第46章 公審土匪第158章 軟禁梁啓超第335章 第一次直奉戰爭第365章 關餘問題第704章 更大危機第360章 和諧表演第565章 大炮黃油?第346章 發展過程中的無奈第396章 武昌城下1第269章 國家主義第497章 處置旗人與北洋軍閥第275章 各懷心思參加國民革命第94章 袁世凱稱帝第292章 昭通三劍客第492章 厚顏無恥第730章 轟炸石油城-巴庫第430章 先行者病逝第564章 重編軍隊第363章 曹錕賄選第688章 大肅反第204章 瘋狂的高利貸第466章 侍從團出動第36章 強國會第82章 受驚的黎民百姓第54章 照搬歷史後果第38章 青梅竹馬第238章 懲治黑幫三法案第477章 大小三角關係第249章 高工資重文科的“新學”第460章 勇士號飛機第641章 議會總諮詢第693章 孤軍深入的後果第243章 運動是否擴大化?第397章 武昌城下2第232章 自制摩托車第186章 唐繼堯的歹計第412章 困守孤城第424章 分道揚鑣第617章 攻取旅順成功方法第676章 大肅反第154章 研製摩托車第431章 蠢蠢欲動的孫科第54章 照搬歷史後果第474章 各懷心思第381章 無條件投降第82章 受驚的黎民百姓第424章 分道揚鑣第148章 籌建北川鐵路
344章 拉攏陳炯明第294章 阻擊阻擊第647章 虞洽卿的命運第229章 中國人民黨第22章 槍殺達戰桑東第101章 收買與收編第319章 第二次粵桂戰爭第126章 取消帝制後第728章 深入敵後第688章 大肅反第431章 蠢蠢欲動的孫科第164章 議會擁戴川督第31章 功虧一簣第195章 十月革命第91章 共同反袁第630章 談判第41章 討價還價第136章 爭奪戰利品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631章 武漢條約第332章 推倒賣國政府第635章 亡華者胡第117章 第1次收買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104章 初見裂痕第298章 整合川滇黔藏第392章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1第626章 中華要復興,唯我等爲其死第415章 交鋒租界第54章 照搬歷史後果第281章 楊王密約第75章 巧殲頑匪第489章 大亞細亞主義第563章 世界第一-葛洲壩第396章 武昌城下1第176章 整軍備戰第10章 野外拉練2第247章 民主怪胎-安福系第141章 七十二寨第195章 十月革命第141章 七十二寨第237章 黑幫與輿論第481章 跋扈將軍第205章 遊街示衆第584章 捕殺死魚第359章 聯日抑聯俄?第108章 堅固工事第357章 抓捕陳廉伯第283章 混亂的錢莊第439章 爲何建都武漢第77章 公開挑釁第420章 頑固的滿清遺老第46章 公審土匪第158章 軟禁梁啓超第335章 第一次直奉戰爭第365章 關餘問題第704章 更大危機第360章 和諧表演第565章 大炮黃油?第346章 發展過程中的無奈第396章 武昌城下1第269章 國家主義第497章 處置旗人與北洋軍閥第275章 各懷心思參加國民革命第94章 袁世凱稱帝第292章 昭通三劍客第492章 厚顏無恥第730章 轟炸石油城-巴庫第430章 先行者病逝第564章 重編軍隊第363章 曹錕賄選第688章 大肅反第204章 瘋狂的高利貸第466章 侍從團出動第36章 強國會第82章 受驚的黎民百姓第54章 照搬歷史後果第38章 青梅竹馬第238章 懲治黑幫三法案第477章 大小三角關係第249章 高工資重文科的“新學”第460章 勇士號飛機第641章 議會總諮詢第693章 孤軍深入的後果第243章 運動是否擴大化?第397章 武昌城下2第232章 自制摩托車第186章 唐繼堯的歹計第412章 困守孤城第424章 分道揚鑣第617章 攻取旅順成功方法第676章 大肅反第154章 研製摩托車第431章 蠢蠢欲動的孫科第54章 照搬歷史後果第474章 各懷心思第381章 無條件投降第82章 受驚的黎民百姓第424章 分道揚鑣第148章 籌建北川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