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

看在這一大章的面子上,給點紅票吧,要不,看在即將出場的趙雲也行啊!

*********

皇甫岑本是要隻身犯險,去解救營口之急,雖然明知不可爲,但也勢必要做一做。儘管冒着生命危險,但皇甫岑知道自己絕對不能不去。在漢,你可以不重視仁義,卻不能不重孝道和義氣。此兩者,最爲重要,往往,漢末很多寒士能夠入得當權者眼中的也只有這孝和義。

皇甫岑如今已然沒有其他顧慮。

忠孝仁義,在常人眼中,他能做的實在太少。

論孝,他這種出身,很難說出什麼好處。

論仁,剛剛屠俘虜鮮卑幾萬老弱,哪裡還有什麼仁義之名。

他成名,不過邙山一拜,爲的兄弟之義,爲的君臣之恩,爲的生養之情。纔會贏得天子劉宏的重視。

隨着他們兄弟三人建功立業,地位的上升。“白馬結義”的故事已經被漸漸神化,不再是幾年前的那默默無名的故事。河北百姓過多的把故事神話,讓三人成爲天下楷模,如今,老大公孫瓚、老三劉備生死攸關,作爲兄弟的皇甫岑豈能不管不顧。

如果皇甫岑放棄了,將來他面對的就將是天下人的鄙夷。

皇甫岑想過,自己可以不要士人的支持,也可以不要宦官的支持,同樣可以不要外戚的支持,可是他不能連他最根本,安身立命——天下寒士的支持丟失,那是他建立白馬義從的根基,那是他血濺沙場無往不前的本事。

寒士多草莽,草莽又多重情義。

細數兩漢,太多的人爲情義,拋棄自身榮耀與不顧,卻只爲一言一諾!

這就叫生死一擲輕。

皇甫岑要想讓士爲知己者死,必先爲人一擲輕。所以,這營口一役,他不得不去救!

兄弟之情,重於泰山!

這番舉動,自然贏得許多人相助,北地之上,很多人聽說皇甫岑隻身救結義兄弟,紛紛投靠白馬義從,或是在沿路等待皇甫岑。

白馬義從之中,很多人想隨行,卻被皇甫岑遏止。

自己去,是情義之重,可自己的部下隨行,卻會讓朝廷那羣士人不滿,日後必定找藉口攻擊自己。所以,皇甫岑把步卒交給麴義帶回,自己募兵前往遼東。

三千白馬義從,當下便有八百老兵挺身而出。

這八百老卒有半數是從昌黎城跟隨過來的老卒,他們年紀皆在四十上下,在河東這幾年也是有家有業之人,但在盧龍塞,半數之人經過“卸甲歸田”一事,很多人對自身的軍功已經不在乎,而且他們年紀也快到了要退下戰場的時候,眼下,皇甫岑要隻身前往,身爲官兵的他們自然不能相助,卻又不捨得皇甫岑去冒險,所幸,這些人脫掉自身的官職隨同皇甫岑一路北上。人生最後一刻,轟轟烈烈,豈不快哉!

戲志才同沮授、程昱交換了下眼神,三人默認的點了點頭,白馬義從有部分隨行,很不錯。黃忠也要勒馬隨行,但卻被沮授、程昱阻止了,皇甫岑的事情日後會有天子詔,總會復起,可是黃忠這些部下卻沒有那麼快升職的機會,看得出,皇甫岑是要重用黃忠的。所以黃忠也被程昱、沮授攔下了。倒是戲志纔跟着北上了,戲志才本就是皇甫岑的門客,他的官職也就是閒職,眼下,隨行再好不過。

就這樣,八百白馬隨着皇甫岑和戲志才往遼東趕路。

一路之上,馬不停蹄,卻也有上百義士加入。

皇甫岑也沒時間推脫,疾行向薊縣。

他剛走,朝廷的特使就到,在麴義大軍之中沒有見到皇甫岑本人,特使把天子劉宏要北巡,由皇甫岑護駕的消息告知沮授、程昱、麴義、黃忠幾人,然後讓他們原地等候聖旨,不必先回河東。又派人去追皇甫岑,同時也給天子回消息。當然,特使得知皇甫岑已去遼東的消息後,太過急切。他知道天子是同時發出告令的,幽州劉虞身負重任,平息北地亂事,自然有特使告知此事。

皇甫岑定然會遇見聖旨的。

他猜對了過程,卻沒猜對結果。

皇甫岑一行人少,又是連夜行軍,自然很快,只一日半的功夫,便抵達了薊縣。

當下,便率領八百義從,直入薊縣。

縣尉瞧見這大批的輕騎,以爲是叛軍來襲,急忙關上城門,告知劉虞。

劉虞趕到城上的時候,正瞧見皇甫岑。

幾句交談,劉虞才把皇甫岑迎進城內。

皇甫岑也沒同這位皇親國戚客氣,皇甫岑知道劉虞、劉焉、劉表這些漢室宗親,其實蠻受天子重視,可是由於公孫瓚的關係,即便,劉虞長相端正,身材高挑,一身樸實無華的衣着,看起來就不是那些貪官污吏,皇甫岑對劉虞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

“中郎將大人來此何事?”

劉虞明知故問的說道。

“不爲公事,只爲私事?”

皇甫岑也不隱瞞,把手中的馬鞭交到一旁的隨從手中,擡腿便往薊縣校軍場走去。

劉虞跟隨,面色有些尷尬,本來準備好的那些話一時間卻都說不出來了。

倒是魏攸跨前一步,插言道:“中郎將,我薊縣境內已經集結三千精銳,皆在校軍場等待,只待將軍一聲號令,便殺向遼東。”

“嗯?”瞧見魏攸,皇甫岑的身子明顯一頓,這魏攸便是自己昔日安插在遼東的棋子,卻不想竟然隱藏在劉虞的府邸,真如歷史的走向,成爲了劉虞的心腹,他這麼說,便是早已經知道自己要幹嘛,但皇甫岑卻並未挑明自己同魏攸相識,隨即點點頭,轉頭看着劉虞,一改方纔冰冷的面容,道:“請州牧大人前頭帶路。”

“好。”

劉虞自知理虧,不想招惹這種混人。便在前領路。

一旁到有齊周、程緒等人解釋。

“我等也不是坐視不理,這幽州境內如此大亂,烏丸勾結東部鮮卑,屯兵肥如,我等要時常防備他們,兵力實在不夠東進救援,中郎將此次前來到好了,有中郎將救援,叛賊定然聞風而逃。”

“誰也不曾想,州牧大人妙計,使這張純被其門客誅殺,叛軍已然成強弩之末,誰曾想這公孫將軍如此貪功,石門大捷後便該撤軍,這下冒進,困守營口,我等皆不知兵,盧龍塞外六百里絕地,我等不行!”

言外之意,便是責怪公孫瓚冒進。

皇甫岑聽此當然心頭不悅,這種一味推脫,最讓人惱火,當下瞪向身旁說話的齊周。

目光如鷹隼,刺得齊周不敢再言。

齊周吃癟,自然無人再敢說話,就連很多人想問皇甫岑這次私事如何打算都不敢再言,空氣一下子便陷入尷尬。

行至校軍場,皇甫岑想起他們推脫之言,雖然面向劉虞,卻似乎在問魏攸,道:“州牧大人,可有熟悉遼東地域的奇人嚮導?”

“這。”

劉虞回頭瞧向自己的幾個幕僚謀士。

魏攸在後低聲提醒道:“有一人聽說中郎將要北去,投效我部,正在校軍場候着。”

“叫什麼名字?”

劉虞也是一驚,自己怎麼不知道這件事情。

“無終人田疇田子泰,年紀不大,卻對遼東地理異常熟識!”

“田疇?”

皇甫岑腳步不自然的停頓了一下,然後裝作若無其事的繼續前行,點頭道:“好。”

“而且,此去盧龍塞,一路上堅壁清野,就待將軍。”

劉虞再言。

“勞煩州牧大人了。”說了半天,皇甫岑這纔給劉虞說了幾句好話,而且看樣子對幽州不發兵營救一事,遲遲沒有個答覆,不過皇甫岑也知道,就算自己追究,也不能向殺公綦稠那般說事,劉虞不僅有賢名,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同樣是天子劉宏的心腹,只要劉虞在幽州不背後使絆子,此事也就應該得過且過了。

“實在慚愧,本官帳下無人,精兵強將多被公孫將軍帶走,故此遲遲沒有發兵,今日還需有勞中郎將前去營救,虞有愧!”

“哪裡。”皇甫岑擡擡手,道:“州牧大人也是職責在身,某次去乃是私事,州牧大人就不要叫岑官職了。”

“於公於私,虞都該盡一份力。應該的。”

皇甫岑瞧見劉虞如此客氣,怕耽擱時間,揚揚手道:“州牧大人,閒言少敘,今日之情,岑謹記。還請把人帶出來。”

說完,劉虞也知道皇甫岑心切,衝着齊周等人使使眼色。

校軍場便吹起牛角號,頓時校軍場集結了三千精銳。

這三千人甲冑森明,不似幽州其他軍隊,即便連白馬義從的裝備也不見得能比這些人好上多少,看起來劉虞爲此確實用心了。

皇甫岑偷偷地給魏攸一個感激的眼色。

魏攸把田疇帶到近前,田疇年紀不大,二十上下,卻一身儒雅之氣,不像尋常輕壯。

皇甫岑知道田疇的事蹟,可現在不是時候考教之機,對着田疇點點頭,又對着劉虞高舉雙手,深施一禮,然後一撩衣袍,先聲奪人的登上點將臺,氣度從容的掃過衆人的臉龐。

他要誓師,對一支本不屬於自己的部隊誓師。

可是皇甫岑卻能感覺到這個時代的氣息,也能感覺到面前艱險的味道,可是皇甫岑卻知道自己已經站在了大漢這個古老文明的浪潮上,他可以爲了遼東那羣素不相識的烏丸人傾盡全力,奮起反抗鮮卑。也可以在河東爲了黎民百姓,以身堵管涌。也可以在廣平、廣宗,爲了幾十萬流民黃巾,可以同家族兄弟生隙。但是他皇甫岑卻知道,他沒有爲他那兩個兄弟做過什麼?他是漢臣沒錯,可也是公孫瓚和劉備的兄弟。

結義是什麼東西?

那是把個人生死交給兄弟,也義無反顧的東西。

那是把父母妻子交給兄弟,也要保全他們安全。

那是把仕途前路交給兄弟,也無怨無悔的情誼。

這種對天盟誓,同生共死的誓言,是印在心底上的一個痕跡,他皇甫岑不能忘,也不敢忘,他是白馬金蘭譜上的皇甫岑,是公孫瓚的二弟,是劉備的二哥,而不是其他什麼的白馬都尉、河東太守、使匈奴中郎將這種東西。

皇甫岑沒有像往常那般豪氣雲幹,直接同點將臺下那一張張陌生的臉孔說什麼,因爲,他知道,感情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自己還不認識他們,就像他們不清楚自己一般。

可是,他們畢竟來了,還是對自己有些許期待的。

自己不能讓他們輕易身死敵手,自己要帶領着他們再走出一個軍事史上的奇蹟。

“告訴我,你們可願意隨我奔赴遼東?”

點將臺下,鴉雀無聲。

“告訴我,你們可願意拋家舍業跟我共赴黃泉?”

點將臺下,依舊鴉雀無聲。

每個人的眼裡都充滿了恐懼和迷茫,還有些許畏懼的逃避,可是他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回答,他們既然已然成爲軍人,就要爲大漢付出他自己應有的責任,不能推卸,也不能放棄,否則,不要說大漢歷律,就連身邊朋友都會唾棄自己是個逃兵。

“那你們告訴我,你們知不知道,此去九死一生?”

依舊鴉雀無聲的點將臺下,冰冷如常,只不過很多人點着頭,又擡着頭瞧着傳說中的大漢最後的名將,他究竟要說什麼?

一旁的劉虞額頭汗水直滴,他事先就沒有告訴這些士兵後果,爲的就是怕他們恐懼畏縮,卻沒有想到皇甫岑開口便說要帶他們去死,去共赴黃泉,別說漢卒,即便天下任何民族的勇士在這種情況下,也要踟躕猶豫,誰還敢奮勇向前。

可是戲志才卻很滿意,這是皇甫岑的一貫手法,短期內聚集士氣,要有特別手段,如果士氣低落,再多的兵,都是送死。

與其這樣,莫不如不要。

魏攸同那羣士卒一樣屏住氣息,聽着皇甫岑發號示令。

“如果現在有誰怕,或者顧忌,那麼請向前一步。”皇甫岑擡着手,示意麪前的官軍向前,並不時的高喊道:“如果誰家孤兒寡母,沒有兄弟姊妹,也請跨前一步。”

說了一會,卻不見人向前。

“如果沒有,那就請聽我說。”

皇甫岑看了看魏攸,這種事情,應該魏攸早就做了。

欣慰的嘆口氣,然後鼓足中胸,向天高吼道:“諸位,你們知道爲什麼我皇甫岑要隻身前往遼東嗎?啊?”沒有應答,只有山間的清風明月,皇甫岑揚起手臂,高舉拳頭,奮力揮舞,道:“那是因爲,在營口血戰的人是我皇甫岑的結義兄弟,是我皇甫岑的兄弟,我皇甫岑能有今天皆靠他們所賜,天要我等亡,我等自然無話可說,可是我們卻可以選擇一起死,一起死!”三個字讓皇甫岑加重了語氣,繼續吼道:“請你們記得,在遼東還有我們三兄弟,可我們也是尋常人,我們他媽的爲什麼要把命扔在遼東?跟隨公孫瓚、劉備的那些士卒爲什麼要把命丟在遼東?諸位有沒有想過?也許很多人會說,公孫瓚和劉備貪功冒進,忘乎所以,也可以說我皇甫岑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可是我皇甫岑今天卻要說,這些都不是。你們知道遼東的屏障是怎麼躲來的?幽燕之地的安寧又是怎麼得來的?不是一個公孫瓚和劉備,也不是我皇甫岑一人,是營口塞內每一個爲我大漢賣命的士卒,是爲幽燕安寧的每一個普通的士卒,他們同你們一樣,都是有家有業的人,他們也同你們一樣,都是幽燕兒郎。可是……但可是,他們卻也如同公孫瓚和劉備一樣,都是你們口中的瞎子,就是他們組成了我幽燕之地最後的屏障,就是他們讓鮮卑胡虜不看覬覦我大漢土地的每一寸土地,就是他們平定了十幾萬鮮卑、烏丸人聯軍,你們說,他們是在爲自己求生嗎?他們是在爲自己謀取功名嗎?”

龐大的校軍場,鴉雀無聲。

“你們同爲幽燕兒郎,你們難道就該安於現狀嗎?”

劉虞就站在離皇甫岑不遠處的點將臺下,神色複雜的看着他的背影。

“這等人,即便讓人去死,也能說的如此理所當然!”

皇甫岑淡淡一笑:“你們也許會說,我們明明把他們打贏了,打怕了?爲什麼非要置之敵人於死地呢?”

“我知道……我知道……大軍都是軍人,嘗過當兵的苦處。可是你們瞧瞧,你們的背後就是自家土地!你們應該親耳聽到過妻兒哭喊,也瞧得過家園被毀,也瞧得過這片土地被燒成灰燼。這絕不是一次兩次,從先秦至漢武,我幽燕百姓又有什麼時候真正免受胡虜鐵蹄的踐踏?這些胡虜,他們又什麼時候真正安於現狀過?所以我們現在不僅要打怕他們,還要讓他們知道不除胡虜,誓不還軍!就讓遼東成爲我們漢家百姓的屏障——誅伐必深!”

言至於此,皇甫岑自己都胸有些熱血激盪,忍不住的跳下點將臺,牽過自己的戰馬,跳上戰馬,猛打馬臀,卻用力向後扯着繮繩,健馬高高人立而起。皇甫岑單臂東指,聲嘶力竭的高呼:“盧龍塞外六百里絕地就在那裡,等的我們太久了,這一次也別讓他們等太久了!向北,向北,讓漢軍威名,和大漢同始同終!”

“誅伐必深!”

“誅伐必深!”

“誅伐必深!”

戲志才最喜歡聽皇甫岑這些狗血的言語,他覺得是個漢人就該有漢人的血性,痛痛快快的馳騁沙場,也好比窩囊一世。

此一世,跟着皇甫岑赴湯蹈火,也要轟轟烈烈!

山呼海嘯一般的吼聲不絕於耳,似乎在場的每一個士兵都在聲嘶力竭的吼叫。同爲漢軍,公孫瓚的部隊卻可以馳騁沙場,同敵人浴血奮戰,而自己這些人,卻只能吃着兵餉,做着窩囊事,這事傳出去,好說不好聽,都道燕地兒郎是女人姿態。

皇甫岑這番話,將人,激人,也有煽情,總之,煽動起了北地的士兵的情緒。

“——出發!”

直至一聲令下,皇甫岑躍馬在前,疾馳向東,身後八百白馬義從縱馬狂奔,緊隨不落。而那熱血上涌,腎上腺激素突然增多的三千幽州精銳,亦不甘示弱,奮勇爭先,恐墮了自己和家人的氣勢。

而人影剛剛消失在天際,從城外疾馳而來一匹快馬,瞧見劉虞,並未施禮,卻急切的問道:“使匈奴中郎將何在?”

劉虞看得出,這來人身着黑衣紅袍,只有大漢天子使纔有此裝束,本能怔怔回道:“去往遼東六百里絕地!”

“哎呀!”那使者在馬上用力的一拍大腿,嘆道:“晚矣!晚矣!”

“上使,什麼晚了?”魏攸瞧見這快馬,心中就有些不好的念頭,臉色幾度轉變,問道:“難道朝廷有旨?”

一時間,這羣人已然沒有時間卻辨別面前這人的真僞?紛紛轉頭瞧着來使,皆是心驚肉跳,剛剛送走了一個嗜血屠夫,唯恐再聽見什麼驚人消息。北地的天,經不起這麼敲打。

“天子北巡,特詔皇甫岑興夜南下隨行護衛!”

“天子……北……北……巡?”

一言既出,連帶這劉虞跟着衆人瞠目結舌的大驚失色,幾十個腦袋齊齊望向遠去的東方,那羣剛剛熱血沸騰的身影已然不見。出了這薊縣,到了盧龍塞,可就再也追不上他們了,盧龍塞外六百里絕地,顯有消息能過!眼下這種不太平日子,更是阻塞消息。他們現在唯一能聽得真切的卻是,四千馬蹄,轟然踩踏在地,有如山崩地裂,席捲着幽燕大地。

大漢中平四年,十一月末。

使匈奴中郎將皇甫岑在薊縣募兵誓師。準備在盧龍塞外六百里絕地,做最後決戰。而北方那莫測的烏雲,仍然沉沉的懸掛在幽燕之地的頭頂,不散不去。

第二十八章 趙雲出山第五章 此事沒完第十二章 宦官決斷第六十三章 奇節孫堅第四十六章 臣節如山第二十六章 蝴蝶效應第六十一章 生死相隨第五十五章 三別遼東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六十章 孫堅之重第八十九章 槍王之死第二章 遼東烏丸第九十章 要嫁給我第二章 初露端倪第四十四章 大漢天威第十三章 董卓搶功第四十七章 天降神兵第四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五十六章 死命抗洪第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十三章 董卓搶功第二十八章 名士清議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二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三十二章 舉火燒天第三十五章 全線潰敗第六十八章 名士淳于第二十章 暫時妥協第五十六章 死命抗洪第四十五章 殺聲四起第三十四章 生死競速第四十九章 王景之後第六十七章 呂布行刺第七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三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一章 九霄龍吟第三十一章 牛輔其人第三十五章 沒有活路第七十二章 何人能用第一章 爲誰服喪第三章 拉攏何氏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五章 公主陽安第十六章 常山之行第八章 豈有此理第五十五章 棋高一着第十九章 關羽盜書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二十六章 蝴蝶效應第十一章 半腳入內第九章 相爭高下第九章 賞你百金第三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十四章 常山馬匪第二十一章 造謠生事第十二章 段珪之烈第十九章 你我兄弟第六十二章 擼盾成牆第二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三十一章 牛輔其人第四十章 三道聖旨第九章 胸有成竹第九章 西涼馬超第四十九章 傻子纔信第三十二章 商賈販繒第十四章 東街賽馬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十九章 利弊計較第七十三章 路自己走第五十九章 初戰交鋒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一章 一步風情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九十四章 兩相對峙第二十章 站直活着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十四章 東街賽馬第五章 袁紹圖謀第十五章 揪出馬賊第一章 爲誰服喪第八十七章 意氣之爭第四十三章 弒父殺君第八章 何進主政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章 時光荏苒第二十七章 神威天將第五十八章 張讓之憂第十六章 成王敗寇第五十五章 明臨答夫第二章 馬驚失陣
第二十八章 趙雲出山第五章 此事沒完第十二章 宦官決斷第六十三章 奇節孫堅第四十六章 臣節如山第二十六章 蝴蝶效應第六十一章 生死相隨第五十五章 三別遼東第七章 遼西突變第六十章 孫堅之重第八十九章 槍王之死第二章 遼東烏丸第九十章 要嫁給我第二章 初露端倪第四十四章 大漢天威第十三章 董卓搶功第四十七章 天降神兵第四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五十六章 死命抗洪第十四章 今非昔比第十三章 董卓搶功第二十八章 名士清議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二十九章 風平浪靜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三十二章 舉火燒天第三十五章 全線潰敗第六十八章 名士淳于第二十章 暫時妥協第五十六章 死命抗洪第四十五章 殺聲四起第三十四章 生死競速第四十九章 王景之後第六十七章 呂布行刺第七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十八章 河間四將第六十二章 強烈預感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三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一章 九霄龍吟第三十一章 牛輔其人第三十五章 沒有活路第七十二章 何人能用第一章 爲誰服喪第三章 拉攏何氏第八章 南下日南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五章 公主陽安第十六章 常山之行第八章 豈有此理第五十五章 棋高一着第十九章 關羽盜書第十七章 沮授詐軍第二十六章 蝴蝶效應第十一章 半腳入內第九章 相爭高下第九章 賞你百金第三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十四章 常山馬匪第二十一章 造謠生事第十二章 段珪之烈第十九章 你我兄弟第六十二章 擼盾成牆第二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三十一章 牛輔其人第四十章 三道聖旨第九章 胸有成竹第九章 西涼馬超第四十九章 傻子纔信第三十二章 商賈販繒第十四章 東街賽馬第八十八章 鷸蚌相爭第十九章 利弊計較第七十三章 路自己走第五十九章 初戰交鋒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一章 一步風情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九十四章 兩相對峙第二十章 站直活着第六十一章 速速回城第二十七章 抗令不遵第十四章 東街賽馬第五章 袁紹圖謀第十五章 揪出馬賊第一章 爲誰服喪第八十七章 意氣之爭第四十三章 弒父殺君第八章 何進主政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章 時光荏苒第二十七章 神威天將第五十八章 張讓之憂第十六章 成王敗寇第五十五章 明臨答夫第二章 馬驚失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