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創新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模式
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是確保農村黨員成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力軍的基礎。在黨員自我嚴格要求的基礎上,創新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模式,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建設新農村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現實要求。
1.創新培養模式,從源頭上抓好農村黨員的發展工作
應在堅持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力推進“雙培”工程,把農村致富青年中的優秀份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幹部,解決農村黨員結構老化的問題。要拓寬領域,採取基層黨組織和勞務輸出中介組織合作的方式,有組織地輸出部分農村青年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深造,作爲村級後備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解決農村黨員隊伍活力不夠的問題。要疏通“出口”,進一步加大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以淨化黨員隊伍,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
2.創新教育模式,從思想上增強農村黨員的黨性意識
強化黨員意識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前提條件。黨員意識強弱直接影響黨員素質的提高、黨性的增強和作用的發揮。各級黨組織要把農村黨員的意識教育納入農村黨建工作特別是農村黨員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黨校、農廣校辦班進行黨員意識教育專題培訓,把革命歷史、形勢任務、黨員權利和義務以及系統的黨性教育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作爲主要教學內容,大力培訓農村黨員中的骨幹,提高他們的黨性修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村級黨組織要充分利用村裡的各種會議、黨課、黨員活動日等,加大教育力度,培養黨員的黨性意識。要將農村黨員的意識教育與推廣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採取的“重溫入黨誓詞”、“黨員佩徽
上崗”、“黨員政治生日”、“黨員先鋒崗”、“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黨員聯繫卡”、“黨員家庭”掛牌命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有效做法緊密結合,增強農村黨員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3.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從學習上落實農村黨員的政治責任
要以強化對農村黨員的政治思想教育爲抓手,以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爲契機,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廣大農村黨員的頭腦。要創新農村黨員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注意引導黨員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真正體現先進性教育同農村黨員“三學三帶”、“雙培雙帶”活動的有機結合。特別是要注意將政治思想教育活動與落實黨員政治責任緊密結合,制定可操作、可考覈的農村黨員具體責任目標,以對農村黨員落實具體責任目標的督促、檢查、考覈、評比的方式,檢驗農村黨員政治思想教育效果。
4.創新技能培訓模式,從業務素質上增強農村黨員的能力水平
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形勢和新的使命,農村黨員要在改革、發展中建功立業,不僅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良好的精神狀態,還需要有過硬的本領。各級黨組織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上下聯動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黨員技能培訓體系,拓寬農村黨員的發展思路,提高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羣衆致富的能力。要開闢農村黨建新的載體,引導農村黨員“學一門技術、上一個項目、帶一批羣衆、富一方經濟”。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黨員技能培訓的考覈、評價制度,樹立和宣傳學習典型,激發廣大農村黨員爭做致富能手、技能標兵。
5.創新聯繫羣衆模式,從工作途徑上推動農村黨員實踐黨的宗旨
密切聯繫羣
衆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政治優勢,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基本途徑和必然要求。要採取擴大聯繫範圍、改進聯繫方式、豐富聯繫內容、增強聯繫實效等方面入手,創新農村黨員聯繫羣衆模式。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黨員幹部聯繫點制度和農村普通黨員分片聯繫羣衆制度,以確保農村黨員心在羣衆,身入羣衆,同羣衆打成一片;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員幹部調查研究制度,以確保傾聽民聲,與民交流,全面瞭解民意;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員與羣衆談心制度,以確保廣開言路,集中民智,作出尊重民權、順應民意、維護民利、贏得民心的正確決策;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黨員爲羣衆辦實事登記和考覈制度,使農村黨員成爲密切聯繫羣衆、爲羣衆服務的模範。同時,要加強對黨員幹部聯繫羣衆情況的檢查監督,促使黨員幹部始終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時刻把羣衆冷暖掛在心上,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6.創新睦權利保障和激勵模式,從機制上促進農村黨員發揮作用
農村黨員的權利只有得到切實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保護其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進一步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和黨員批評、檢舉、申訴、控告等權利保障制度,切實保障農村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要建立農村黨員民主參與機制,建立農村黨員參與農村重大事項決策的制度,保障農村黨員有與其義務對等的民主權利。同時,要圍繞榜樣激勵、榮譽激勵、感情激勵和物質激勵等方面,創新農村黨員激勵模式,給予農村黨員更多的鍛鍊機會,使更多的農村黨員有機會承擔黨的工作,在積極參與黨內事務中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工作能力,從而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