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

“千載而上,先賢把礦石冶煉爲銅,透過銅鑄而成的錢幣,天道一線即在人世生威。由它互通有無,人力貨物聚沙成塔,萬民得享其利,也由它壓榨人心,萬民坐受其害。三代而下,國稅由布帛糧米,漸漸轉爲銀錢,此乃天勢,不可逆轉,而我等掌國宰民,應究這銀錢之上的天道,揚其利,絕其害。今日會議,不容虛言,我等當盡心於實事,朝廷與地方之稅制如何調理,攤丁入畝如何着落於實處,這兩事,乃砥定我英華新朝治政根本之策!”

廣州天王府正堂原本很寬敞,可兩百多官員分坐左右,不僅有椅,還有桌子,頓時讓空間顯得狹小起來。李朱綬那中氣十足的聲音在正堂裡迴盪着,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這是英華第一次縣事會議,如今廣東全省,除了廉州幾縣外,其他九十來縣盡入英華版圖。仍在大年,所有署理知縣,連同政務三廳的官員都羣集一堂,要解決這樁根本國策。

李朱綬閒居白城幾個月,就想明白了一件事,從英德知縣開始,他就跟李肆“蛇鼠一窩”,在清廷那邊的前途早已斷絕,而他才三十多歲,功業之心怎麼也難熄滅,不管是爲求富貴,還是爲展抱負,他都只能把李肆這新立之國當作舞臺。

族人家眷早已被李肆安頓好,在白城閒得也實在無聊,眼見李肆之軍拳腳相加,東打西摧,勢頭蒸蒸日上,李朱綬再難閒得住,挺身而出,領受了天王府參議之職,執掌尚書廳,也讓劉興純和蘇文采終於騰出手來,可以專心撲在中書廳那一堆雜事上。

這個縣事會議,是以尚書廳六科所管事務,以及地方州縣所涉職責爲核心展開的,李朱綬自然就成爲會議的主持。

與會諸人構成複雜,尚書廳六科多是以前青田公司公關部和商關部的人,地方州縣主官多是吏員出身,還有十來人很惹眼,他們是原本清廷的州縣官員,主要是縣丞、主薄一類,基本沒有正印官。

這些“清官”對眼下這“開會”的作派很不習慣,首先是不必伺立,而是穩穩坐着,第二還有筆墨紙硯伺候,要記筆記,第三是除了李肆最初簡單幾句問候和鼓勵,接着李朱綬就話入正題,沒有一絲繁文縟節。

“這是坐而論道啊……”

程桂珏是原本的電白縣丞,受族兄程映德的勸說,降了龍驤軍,得了署縣事的職務。原本以爲這一場大會是給大家封官許願,授品定階,順帶走走過場,定下正朔,大提衆人心氣,沒想到卻是把大家抓來討論具體問題。

“是坐而論事,青田公司就是這般議事,注意着點。”

族兄程映德原本就是電白縣的工商師爺,現任戶科主事,就坐在他旁邊,輕聲提醒着他。

“哎呀,青田公司規矩大,萬一我要打瞌睡,是要抽鞭子?還是要罰錢?”

程桂珏有些緊張,之前就聽程映德說青田公司律法森嚴,當初青田公司的李總司,搖身變爲如今的李天王,做事是不是更加鐵腕?

“打瞌睡?等會你有本事打瞌睡,我叫你大哥!”

程映德兩眼圓瞪,似乎聽到了極爲好笑的事。

這時候端坐正堂主位的李肆開口了:“之前曾行文諸縣,來時要抄錄縣內戶籍田畝相關數字,不是黃冊,而是諸位實徵錢糧之冊,現在給諸縣發下表文,按表文各項繕寫妥當。”

話音落下,文書就挨個傳下表格,程桂珏心說,好嘛,現場辦公,想打瞌睡都沒法子。

在場所有官員都聚精會神忙碌起來,這可是入新朝的第一樁作業,怎麼也得交上漂亮答卷,可主座上的李肆卻側臉掩嘴,打了個哈欠。

對他來說,這一場大會就是走過場,該怎麼分割地方和中央的財稅制度,該怎麼把攤丁入畝落到實處,他早跟天王府的參議們商量妥當。這是新朝,他要推行的是全新的治政理念,當然不可能靠剛從青田公司和滿清舊朝裡拔出來的官員來定策。但讓這些地方官彙總他們所掌握的具體情況,也是完善所定政策的依據。同時讓地方官員參與到定策的過程中來,也能讓他們早日接受這一套新東西,畢竟新的治政體系裡,地方官員依舊佔着很重要的位置。

天王府的參議和尚書廳六科官員大多實際經手過地方政務,由攤丁入畝想到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係,這個彎轉起來不怎麼費勁,但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正如薛雪在白城書院面對的問題一樣,如何讓新朝避免陷入這個怪圈?

“歷代王朝,包括現在的滿清,都沒真正認識到銀錢的本質。過去是條件不足,現在是堪堪差一線,但若我們小心調理,這一線也是補得上的……”

李肆的回答讓大家還有些摸不着頭腦,接着李肆的話,就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一樁涉及太廣的工作,過程也將很是漫長,不過一旦開始,可是歷朝歷代都難匹敵的偉業。

“舊時各朝,都想讓天下是一個停滯僵化的天下,不然他們難以把握。可當銀錢深入天下諸事後,如果能把握住銀錢,就能大致把握住一個變化的天下。爲此我們需要作很多工作,現在要做到第一步就是……”

李肆說出了讓衆人抽口涼氣的舉措。

第一,官府下鄉……

調整廣東全省行政架構,去掉直隸州廳的編制,全以縣代之。每縣按地域和人口密度分劃若干個鄉鎮,散而廣之地爲鄉,密而聚之地爲鎮。而像廣州府這樣的城市,則分設幾個區。

鄉鎮區只是稱呼,並無其他不同,每鄉鎮區都設立名爲“公所”的衙門,經辦具體事項。

衆人聽這頭一條就懵了,這就是將官員規模擴大若干倍!

最大的問題是,錢糧怎麼來?

錢糧怎麼來?這個問題可不能簡單看官員俸祿,歷代王朝給地方定了若干編制內官員,由中央財政供養。可那點可憐人力完全不夠治理地方政務,都是靠着“雜派”,也就是地方稅來解決。

中央對地方有諸多治政要求,以便能實在掌控地方,包括文檔籍冊,民間事務管制,這都要人來管,但又不解決經費,這實際是中央認可地方要自己收稅。可基於大一統、強幹弱枝以及絕不多事等等儒法治政理念,中央也不願跟地方明確劃線,由此可以隨時一張紙就將地方稅捲走。

如果將這些雜派填實到地方,跟地方財政分割清晰,錢糧問題,自然好解決。

其他人則擔憂,會不會壓得民人更覺艱難?更有人直接跳腳道,宋時就有冗官之禍,這一策是誰獻的?禍國殃民嘛!

李肆搖頭感慨,儒法之念深入官心啊。

他止住了沸騰的人聲,說出了第二策,官吏一體。

衆人都不吱聲了,他們一時沒想明白其中的利弊。吏員自然都是想當官的,但李肆這一招,實際等於是取消了吏員的生存空間,要讓他們走到前臺來。結合剛纔的第一策,就能看出,所謂官員擴容若干倍,實際是把所有吏員兜了進來。若是吏員都按官員來要求,諸如迴避、監察等等由朝廷落在官員上的管制,也都要落到吏員身上,他們擔心,這一策既得不到讀書人的支持,也得不到吏員的支持。

“我是很想事事都和衷而就,但有些事情,涉及根本,就只能以力而就。”

這一點李肆很堅決,表明即使兩邊都不支持,他也要強行推動。

“我英朝之官,都不再是管人之官,而是管事之官。當官就是做事,做人的那種官,得把事情做透了才能爬上去。”

這話也點出了官員還是有區別的,這也就是政務官和事務官的區別,但不同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將是事務官,政務官的員額會很珍稀。

有人還是不理解,說民人各安其份,這天下就和樂融融,何須要那麼多做事的?又有什麼事可做?

有什麼事可做……這就是儒法之國的根基,絕不願多事。因爲他們要讓社會僵化,因爲儒法之國的官,真正要乾的就是四件事:收賦稅、興教化、斷刑罰、安鄉境。但歸結到底,後三件事也是爲第一件事服務,而且是爲朝廷收賦稅。

從本質上說,官僚集權專制時代的王朝,地方官就是中央政府派駐地方的稅務代理人。在這個基礎上,他自然沒有主動意願去提供“公共服務”,僅僅只是爲了穩定稅源,才必須提供一些最基礎的公共服務,例如治安、救災防災和穩定人心,以及爲中央輸送人才的教育。

中央政府匯聚了全國的財稅,提供的公共服務就只限於治理大規模的動亂和災害,以及抵禦外敵入侵。說起來,最初封建制向郡縣制演變,至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務,比如治河和救災。

要向近現代國家轉變,關鍵不止在政治上層的權力中樞是什麼面目,還要看基層政權是如何構建的。將公共服務細化,推進到社會各個層面,這纔是近現代國家的根基。而這個過程,在歐洲也是伴隨着工業**逐步完成的。李肆爲什麼說還堪堪差一線,就是他治下的廣東,還只有一絲萌芽,並未演進到那一步,這時候就需要他這個“英明領袖”來拔苗助長了。

從另一個方面看,政權深入到基層後,社會的組織能力也將更上一個臺階,資源的利用效率,內部的堅韌度將是古代國家難以匹敵的。

要推動官府下鄉,就必須將現有的官吏體系打破,在這方面,吏員世家雖然有了上升空間,但少了灰色地帶,要直接擔責,並不會完全當作好事看,讀書人自然更是反對,他們讀聖賢書,是治天下的,可不是像吏員那樣當牛馬的。李肆雖然還有牌,卻不指望能完全消除矛盾,這事他就得抱定有艱難險阻也得幹下去的鐵心腸。

而衆人下意識地想着,官多了,老百姓就要遭殃,這就是儒法治國理念的延續。

李肆要丟下鄉的官員,甚至連帶原本的州縣乃至中樞官員,本質上都會有所改變,就如他所說的那樣,官,不再是管人的,而是管事的。

以李肆要設立的公所爲例,都是些什麼官?驛正,負責民驛傳遞。學正,負責蒙學建設和管理,以及普及識字等基礎教育。醫正,管基層醫療,巡檢,管治安緝捕,法正,管法律宣傳和“公告”,類似以後的檢察官。還有聽起來像是主官的公所主薄,實際他只管三件事,一是上傳下達,包括朝廷和上級政令的講解,本地民情聯絡和上呈,一是戶籍登記,一是監察其他官員。此外還有農正和商正,農正管農業規劃、技術推廣和田畝覈查登記,商正則是推動工商發展,覈查登記本地工商戶,這就是李肆規劃的公所諸官。

這些人裡,真正擔負管理職責的就是主薄、巡檢和農商正,但他們的職責也是有限的。主薄的戶籍登記着落在保甲制上,只爲巡檢和農商正提供基礎資料,巡檢無定罪之權,農商正也無收稅之權,都只是立足於基層的服務和信息掌握功能。

如何保證這些基層官員能盡責盡職,做該做的事,不應付,不造假,除了主薄的監察之外,還將基層民人的相關活動,比如買地創業的法理依據等事務,由過去到縣衙備案,分散到基層公所,而且還拆分出戶籍、田地和工商等細項,這就是一項公共服務。畢竟官府和朝廷在理論上要代言公正,民人買房置業分產,必須要找中人,如果中人裡沒有官府,官府也將不會給他提供法律保障。

藉着新朝核定田畝和作坊商行等產業歸屬的行動,由此來確立民人私產,也是一樁強制將民人納入新朝體系的“羣衆大運動”。這個造反者獨享的好處,李肆當然不會說破。

聽了李肆關於公所的設置,天王府參議和三廳六科的官員都還很迷惑,這像是官麼?怎麼感覺有些像是把之前青田工商的公關部、商關部,白城學院裡蒙學和醫學那一套架子攤出去了?

李肆早前弄的青田公司,其實就隱隱有了“潛官府”的味道,有那麼一段時期,青田公司的任務就是將滿清官府跟民衆之間的聯繫切掉,只剩下官老爺那一層表面的皮。在工作做得已經很到位的韶州、清遠、新安、佛山、東莞等地,這一套公所的架子,其實已經鋪成型了,只需要進一步按到更下一層即可。李肆正是在青田公司的探索和試驗中獲得了經驗,這套設計,並非他拍腦袋生創出來的。

將青田模式推行到縣以下的基層,李肆就是要將原本滿清治下的社會當作鐵礦石,丟到爐子裡,鼓風翻攪,讓空氣中活躍的氧成分跟礦石裡的碳和雜質化合,從而將其冶煉成鋼。

“那麼,到底誰來收稅?還是縣官麼?”

縣之下規劃如此細緻,讓衆人都感覺,縣一級的官府也再難保持原有的架構,這變動已經難以把握,只好開口問李肆。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回答,到底地方和中央該怎麼分稅?”

李肆終於繞了回來。

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福將崛起第544章 你才知道戰爭是殘酷的嗎?第726章 神展開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255章 韶州大坑填上了第699章 長江大決戰:沙堤秒崩第941章 山西歸政 武工隊下鄉第97章 一隻猛獸,一隻猛獸在華夏蟄伏第60章 連珠炮響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770章 朝鮮風雲:勝利的代價你們付不起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379章 卿本佳人第446章 康熙真沒有五十七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30章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第1024章 舊世落幕第866章 大觀園之樂第538章 就此一博的大冒險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144章 破我相的代價無比高昂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1015章 莽荒地中海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12章 做人的方向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156章 我們什麼都不怕,除了主子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后算後路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376章 戰衡州:代理戰爭的初體驗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412章 戰長沙,說康熙,道康熙,康熙沒有五十七第326章 直到膝蓋中了一箭第152章 鐵面無私史貽直第844章 西京諜影:茹喜的憤怒第534章 浴血的天枰第242章 清遠驚魂:難解的仇恨第310章 埋葬古商道統第987章 我們喜歡戰爭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152章 鐵面無私史貽直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712章 偏軌的歷史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第188章 並非事事均在掌握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471章 大時代之門第283章 誰纔是真正的黃雀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534章 浴血的天枰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287章 啊……海軍!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163章 佛山在望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141章 是人,所以相信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306章 早已料定的結局第712章 偏軌的歷史第803章 南洲記:禍不單行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306章 早已料定的結局第1000章 獻祭者捨我其誰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625章 蒸汽機啊蒸汽機第881章 一人之身窺軍心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267章 你縮?我拆!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333章 湖南大決戰:開頭都沒猜中第578章 滴血的筆桿子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657章 修羅之戰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358章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890章 中場休息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
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福將崛起第544章 你才知道戰爭是殘酷的嗎?第726章 神展開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255章 韶州大坑填上了第699章 長江大決戰:沙堤秒崩第941章 山西歸政 武工隊下鄉第97章 一隻猛獸,一隻猛獸在華夏蟄伏第60章 連珠炮響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770章 朝鮮風雲:勝利的代價你們付不起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379章 卿本佳人第446章 康熙真沒有五十七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30章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第1024章 舊世落幕第866章 大觀園之樂第538章 就此一博的大冒險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144章 破我相的代價無比高昂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1015章 莽荒地中海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12章 做人的方向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156章 我們什麼都不怕,除了主子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后算後路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376章 戰衡州:代理戰爭的初體驗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412章 戰長沙,說康熙,道康熙,康熙沒有五十七第326章 直到膝蓋中了一箭第152章 鐵面無私史貽直第844章 西京諜影:茹喜的憤怒第534章 浴血的天枰第242章 清遠驚魂:難解的仇恨第310章 埋葬古商道統第987章 我們喜歡戰爭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152章 鐵面無私史貽直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712章 偏軌的歷史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第188章 並非事事均在掌握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471章 大時代之門第283章 誰纔是真正的黃雀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534章 浴血的天枰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287章 啊……海軍!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163章 佛山在望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141章 是人,所以相信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306章 早已料定的結局第712章 偏軌的歷史第803章 南洲記:禍不單行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306章 早已料定的結局第1000章 獻祭者捨我其誰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625章 蒸汽機啊蒸汽機第881章 一人之身窺軍心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267章 你縮?我拆!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333章 湖南大決戰:開頭都沒猜中第578章 滴血的筆桿子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657章 修羅之戰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358章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890章 中場休息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