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

歷史就是人類彼此利用人性弱點的過程。看起來好像都是聰明人在利用愚蠢的人,實際上愚蠢的人同樣在利用聰明的人。

神權時期,少數裝神弄鬼的人爲滿足大家求生存的需求,用大家搞不懂的神鬼來增強個人的名和利。

君權時期,君王以文武百官來滿足大家貪名、貪利的,更以掌握生死大權來控制大衆的生存弱點。

民權時代,大家各顯神通,紛紛以專家、學者、政治家、資本家等頭銜企圖利用大衆的人性弱點,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網絡時代,媒體的科技化、普遍化、深度化讓大家對人性的弱點看得更清楚,更增加了對人性弱點的利用。

李老師把課文解釋完畢,要學生猜一個謎,輕鬆一下。大家聽說要猜謎,便異口同聲地要求:“不要太難喔!”李老師循例回答:“保證很容易,一點兒也不難!”李老師拿起粉筆,先寫上聯:“二三四五”,轉過頭來問大家:“這幾個數字,大家認識吧?”

大家熱烈迴應:“認識。”看來好像真的不難,大家都很興奮,覺得老師沒有騙人。

李老師繼續寫下聯:“六七”。

大家不用說也都認識這幾個數字,只是不明白老師要做什麼?

“大家根據這一副對聯,猜一件人生大事。”

大家猜來猜去,竟然沒有一個人猜中。

“老師,謎底是什麼?”

“非常簡單,大家注意聽,二三四五,缺什麼?缺一對不對?六七缺什麼?缺十對不對?合起來就是缺一少十,所以謎底是缺衣(一)少食(十)。”

“這和人生大事有什麼關係?”

“人生的大事,就是穿衣、吃飯、生活嘛!缺衣少食,當然是人生大事了。”

“現代人豐衣足食,哪裡還會缺衣缺食?難怪我們猜不到。”

“仔細想一想,大家在這裡認真學習,主要目的還不是怕有一天會缺衣缺食,才提前做好準備?”老師說。

“對,衣食是人類的弱點,希望有一天我們找到好的衣食父母,纔對得起老師的教導之恩!”

神權時代利用鬼神讓人敬畏

整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人類彼此運用人性弱點的記錄冊。剛開始好像是聰明人在利用愚蠢的人,往深一層觀察不難發現,愚蠢的人也在利用聰明的人。人與人互動才創造出了輝煌的歷史。有人在幕前表演,有人則在幕後默默地工作,如此而已。

各種民族雖然發展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但是究其發端,似乎都擺脫不了“少數聰明的人,裝神弄鬼以滿足大家求生存的需求”。

古代民智未開,先民知識匱乏。當時人的生命很短,對於方生方死覺得驚奇、恐慌而不解。死亡的壓力很大,周遭所發生的現象,諸如閃電、打雷、狂風、暴雨、山洪、火災等等,他們都覺得好像和生死有相當大的關係,因而十分好奇,急於追問究竟。

問來問去,大家都茫然無知。於是聰明的人就提出假想,說是雷公、雷婆打架,山神、水神發怒,大家居然也都信以爲真了。以後每逢看不懂的怪異現象,還會來向這些常常提出假想的人請教,更增強了那些人的信心。這種情形,有如現在寫科幻小說的人憑着自己的想象編造一些故事,若是讀者反應熱烈,就會愈寫愈起勁,用心假想更多的科幻故事來滿足讀者的需求。

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掌握顧客的弱點有沒有不同?好像後者可以包括前者,前者反而不如後者範圍那麼寬廣。例如一雙皮鞋在鞋面上做出鱷魚皮一樣的花紋,或者一雙高跟鞋將高跟的部分做成可以活動的,可以變換不同的顏色和式樣,這是滿足顧客求新求變的需求,也可以說是掌握顧客追求刺激的人性弱點。比如一雙鞋定價爲99.99元,很容易解釋爲針對顧客貪小利的人性弱點,卻很難說明爲滿足顧客覺得這樣比較便宜的需求。

神鬼代表“我們搞不懂的”東西,到現在仍然具有這樣的意義。如果一個人投籃,他瞄得細心、投得用心,對這個球投進籃筐有信心,結果取得兩分,我們會說:“真準。”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點兒也不神”。然而,如果一個人投籃,瞄也不瞄一下,順手一投,居然投中,我們會說:“真神!”因爲我們搞不懂球怎麼會進籃。

初民時期,生活環境非常單純,個性差異很小。任何人想要以“人”的身份來提高自己的價值,實在十分困難。用大家搞不懂的神鬼來神化個人的地位,就成爲神權時期聰明人利用人類求生存的弱點而裝神弄鬼的主要法寶。

借神之名,假鬼假怪,逐漸加強了某些人在人羣中的地位。這些人希望羣衆做什麼事,只要假借神鬼的旨意,大概都可以獲得羣衆的認同。

“神要大家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果然形成了七日一週的作息制度。

“夜晚容易鬧鬼,最好在家休息。”也成爲某些地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

“月神比較溫柔,不傷害人,不像太陽神那麼暴虐。”造成某些地區以月出爲一天的開始,而傍晚工作,白天躲在室內休息也成爲一種可行的方式。

久而久之,羣衆對這些神鬼的代言人有了信心之後,這些人就開始嘗試着不再借神之名,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而羣衆居然也欣然接受。

把神鬼利用得差不多的時候,人們開始逐漸擺脫神鬼以建立個人的地位,由此進入了君權時代。

君權時代利用紀律讓人服從

誰獲得大衆的信仰,誰就被視爲君王,誰就可以發號施令,號召大衆。

君王爲了滿足大衆的需求,便用心利用植物和動物來促進人類的生存。教導大衆從事遊獵、畜牧或農耕,以減少死亡,延長生命。

剛開始君王也許並沒有樹立規矩、制定法律的意思,一心一意只想讓大衆各自安分地耕種自己的田園,飼養自己所需要的家畜,吃自己採摘的果菜,喝天然的河水,平靜地過日子。

但是,壽命逐漸延長,一方面稍微減少了衆人對死亡的恐懼,一方面又造成人們爲了增長壽命而處心積慮,各出奇招,變出了很多花樣。

聰明人當君王,另外一些聰明人則安分守己地自得其樂。偏偏有一些愚蠢的人,自作聰明而又自以爲是,不但不安分守己,而且玩出許多花樣,製造許多問題,迫使君王立下許多規矩,訂下許多法律條文。

君王要求生存,必須設法控制羣衆,以維持羣體的秩序,鞏固自己的地位。某些愚蠢的人,好像在利用君王求生存的弱點,提出若干要求,結果使君王理直氣壯地立法、定規矩。

立法、定規矩之後,就需要若干執行的人。於是君王不得不用掌握的生死大權來利用執法的人,以貪利、貪名、貪圖享受來滿足這些人的。這樣一來,就形成文武百官的種種制度。

自私的風氣一旦形成,必定會愈演愈烈。即使少數賢明人士苦口婆心地提出警誡和勸告,也無濟於事。

中國古代有一則寓言,說有一個地方人人都飲用“狂泉”的泉水,以致大家都瘋瘋癲癲的。有一位外來者,覺得這樣很不正常,因此決定不飲用“狂泉”,以免自己也變得瘋狂。結果,當地人都認爲他們的舉止行爲是正常的,只有這位外來者顯得很不正常。自私這件事也是同樣道理,大家都自私,反而認爲不自私的人很奇怪,這也是正常現象。

君王如果一本初衷,自己沒有貪利、貪名、貪圖享受乃至希望持久佔有利益的弱點,就不會引起衆人的反感以致被推翻。然而君王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加上位高權勢大,弱點更容易暴露無遺,結果就會專橫霸道,導致犯衆怒而被打倒,於是就進入了民權時期。

君王時期,大家因爲怕死,不敢輕易冒犯上級,遑論造反?爲了貪生,必須遵守規矩、按照制度,一切依令而行。爲了顧自己,必要時就會告密以出賣親友。爲了貪利,堅持服從爲負責之本。爲了貪名,不惜十年寒窗苦讀。爲了貪圖享受,考中狀元后拋棄髮妻,負心當駙馬爺。雖然說弱點已大部分爲君王所利用,畢竟他們也可以相當安全地獲得一些報酬。

但是君王當然要比一般人享受更多,於是追求刺激,搞成酒池肉林。嗜好爭奪,恨不得集天下珍品於一堂,供自己享用。企圖徵佔,號召羣衆向外侵略以擴張勢力。官員和百姓爲了個人的名利和享受反過來利用君王的弱點,爭先獻策以求立功,身先士卒以求成名,結果民不聊生,把君王陷於不仁不義的境地。

可見君王運用人性的弱點只要不過分,大家就會樂於聽命。君王剋制自己的弱點,不要過分放縱自己,也可能會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以至千百世。事實上人的並無止境,簡直一發不可收拾,以致號稱始皇,卻傳至二世便告停止。

其實,君王時期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我們之所以唾棄君王,是因爲聖明、大公無私的君王可遇不可求,實在非常難得。就算有幸遇到這樣的君王,恐怕也不會持久聖明,因爲權力使人腐化,擁有權力之後不久,很多君王就會不聖不明而私心很重了。

民權時代利用觀念控制自由

進入民權時代,情況如何呢?

孫中山先生首先提出要推翻清朝統治,目的是要使所有的人都當自己的皇帝。理想是很好,結果卻愈來愈亂糟糟的。

人人都當皇帝,意思是不是誰的都可以從君王時期只能求生存、自私,發展到以往只有君王纔敢明目張膽去做的找刺激、搞爭奪、強徵佔呢?

君王時期,許多人也偷偷地找刺激、搞爭奪、強徵佔,但局面不敢太大、對象不敢顯著,而且儘量不張揚,以免被揭發,被指爲目無王法,而慘遭刑罰。

進入民權時期後,人人都當自己的皇帝。人們看得清楚,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聖明的君王,而是不折不扣的殘酷的暴君。於是人人當皇帝就等於人人當暴君。法國當年推翻君王暴政之後,所產生的暴民比暴君還要厲害,更加殘酷。

孫中山先生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但是孫中山先生如果是皇帝,大家會聽他的解釋,不敢隨意曲解他的意思。結果孫中山先生既然放棄了自己當皇帝的機會,要人人都當皇帝,於是人人都可以隨意解釋他所說的話,絲毫不需要有所顧慮、有所畏懼。不然,怎麼稱得上“君權已成過去,民權已經到來”?

自由理解使權威不復存在

孔子當年向學生說“吾不如老圃”“吾不如老農”,以孔子的修養,這應該是一句謙虛的話,用現代的用語,相當於“對專家給予應有的尊重”。君王時期,君王利用了孔子思想,就沒有人敢隨便曲解孔子的言論。

民權時代,人人都有曲解孔子言論的自由。於是,有人這樣說:孔子整天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對於技術、勞作卻十分輕視。學生向孔子請教農業耕作的技術,孔子很不高興,並不加以鼓勵,只是淡淡地說“吾不如老圃”,“吾不如老農”,充滿了輕視和鄙視。

談到技術,孔子也曾說過:“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以孔子的素養,應該是說:“技術雖然只是小道,但是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過一個人如果專門注重技術,有許多地方就會行不通。處世行事,在技術之外,還需要有更多其他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結果民權時代把這句話解釋爲:“技術只屬於微不足道的小道,並不值得深入研究,以免不小心陷溺其中不能自拔”。

通過一首《錢來也》的歌詞,也可以看出大家的觀點是如何的不同。這首歌很簡單,只有四句:

錢來也,免歡喜。

錢去也,免傷悲。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有錢無錢,由在天。

有人解釋爲“小富由儉,大富由天”,所以必須節儉,注重儲蓄,以便積少成多。有人指稱“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如果沒有致富的命,再節儉也富有不了,何必儲蓄,不如花掉算了。有人說這樣的觀念太消極,其實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要富並不難,只要用心就行。也有人說這樣的觀念十分積極,要我們不要因爲目前沒有財富而泄氣,應該以樂觀的心情,積極的努力,以期有朝一日,成爲富有的人。

然而,不管怎樣解釋,總歸都會成爲一種念頭。而每一種念頭都會呈現出一種弱點,便於供人利用。

神權時期和君權時期,人性的弱點比較受制約,已經足夠被利用。民權時期人性的弱點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當然更是因爲大家竭盡心力,想出各種花樣,來加以利用。

資本家鼓吹人應該自私,一切財產最好都由公有變成私有,這樣大家才肯認真努力。以往大家只敢偷偷地爭奪,如今有人公然號召“貪婪並非罪惡”,還逐年公佈世界大富翁的大名,那麼,人們爲什麼不全力以赴,爲自己爭奪財富呢?

政治家看到整個社會90%的人重視生存和安全保障,便提出要降低稅收、提高養老保險水平、改善醫療保險制度,通過掌握廣大民衆的人性弱點而當選爲人民的代表。

人人都是皇帝,人人所選出的代表當然都是皇帝的代表。民權既可以解釋爲“人民的權力”,也可以解釋爲“人民選舉出來,用以代表人民行使權力”,更可以解釋爲“當選前尊重人民的權力,當選後人民就應該接受我的權力”。

思想家針對人性弱點,在君權解體之後,想出種種花樣,言論衆多而且花樣百出。

自由其實不等於平等

一般人對於自由的層次分不清楚。以爲自由就是自由,對什麼人來說都一樣,所以常常把自由和平等連在一起。

其實,人一開始是不由自主的。要不要生而爲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孩童時期過什麼樣的生活,接受什麼樣的教育,甚至以哪一種語言爲母語,完全是不自由的,任由他人安排,自己絲毫沒有自主的餘地。

長大以後,逐漸能夠自行思考,自己獨立,這時候才獲得一些自主性。可以自己選擇職業,能夠自己決定行動,還可以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雖然說自由的範圍實在相當有限,但是和童年時期一切依賴父母或他人相比,當然要自由得多,感覺上好像真的能夠自主了。

然而,人終究是會老的。老年人首先面臨的問題是生理機能的衰退,逐漸難以自主。退休以後,種種問題隨之產生,覺得愈來愈不能自主。

可見以人的年齡來劃分,一個人由不能自由自主到獲得自由自主,最終又將恢復不能自由自主而結束一生。

如果依社會地位的高低來區分,也不難發現同樣的狀況。社會地位低微的大衆,哪裡有什麼自由自主的可能?社會地位高的人制定一些法律條文,就可以把大家的行動約束得動彈不得;輕易地用“法治”和“守法”這些動人的名詞,便把社會大衆管制得失去了自由。

西方人爲了爭取民權而掀起抗爭,便是有感於社會上的種種規定實際上已經阻礙了自由。當政者多半用“合乎我的規定,便是自由”來妨害人權,卻不承認他的這些規定已經使人不能自由。

往昔實行君主政治,君王可能擁有自由,可以愛怎麼規定便怎麼規定。現代民主政治,社會地位愈高的人愈不敢得罪社會大衆,因而愈不敢自主,也就愈沒有自由。

民主社會,一切訴之民意。民意有如流水,可以載舟,將一個人的地位不斷推向高處;也可以覆舟,把一個在高位的人一下推向深淵。在這種民意高漲的時代,高階人士無不小心翼翼,哪裡還敢談自由、自主呢?

基層大衆爲什麼像流水呢?因爲他們大多數缺乏理想,一會兒被鼓動得流向東邊,一會兒又被操縱得流向西邊。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實際上也不能自由自主。

高層和基層都不能自主,那麼什麼人能夠自由自主地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呢?分析起來,只剩下那些不負實際責任、只知道整天高呼口號、提出動聽言論的人,他們假借爭取言論自由、集會自由、思想自由、這個自由、那個自由,趁機鼓動水流,看看能不能興起一些浪潮,把自己推向高處,然後緊緊抓住一個據點,再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形象。

有理想纔有真自由

現代人搞錯了方向,自由是爭不到的,愈爭自由,結果愈不自由。因爲自由不自由,是內部自發的,根本不是向外爭取的。

有理想的人才有自由。首先要決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然後才能夠按照自己的理想走出自己所要走的路,這纔是自由。

理想由別人決定,不自由;理想由自己決定,才自由。多元化時代,人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想。

自己的理想由自己決定,這是現代人所遭遇的最大困難。以自己的能力有時候不能夠替自己找到真正的理想。許多人認爲反正找不到理想,因而放棄了理想;許多人誤以爲眼前抓住的便是最好的理想;許多人認爲新的理想纔是好的理想,以致經常變換理想……不幸的是,這些人都沒有理想。

現代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危機,實際上是科學發達的一種後遺症。一般人都相信科學萬能,覺得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也能夠滿足人類享受的。一談到哲學,就以西洋哲學爲皈依,把自己推入觀念遊戲的陷阱,弄得迷迷糊糊。對於中國哲學,卻又執着於結構、概念、系統而無所得,同樣是一片迷糊。

要挽救現代人的危機,擺在眼前的似乎只有一條路——將中國哲學和西方科技合理結合。至於怎樣結合,各人有各人的主張,絲毫勉強不得,這纔是真正的自由。我們只能建議,要小心謹慎地使用這種並不很大的自由,以免造成自己的痛苦,也增加別人的苦惱。

天下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各種策略都有相當的道理。我們尊重各人應有的自由,不能明確地指出哪一種自由較優,哪一種自由較劣。所謂正確的或錯誤的策略,都不過是一種參考意見,必須各人有了自己的理想才能夠自行判斷其優劣,自己選定策略。額外加的規定和約束都是不自主的。

現代人的理想是什麼呢?下面所描述的僅供參考。

第一,確定人至少擁有一些自由,可以自己決定向善或者作惡。我們一生到底有沒有必要追求一些理想,同樣可以由自己來決定。

第二,因爲具有這種選擇的自由,纔會帶來一些苦惱和危機。我們往往弄不清楚,究竟什麼才叫作善,而什麼又是惡?一個人連對錯都搞不明白,又怎麼能夠分辨對錯,怎麼能夠正確地選擇呢?我們一方面具有選擇的自由,一方面又產生不知道怎樣選擇的苦惱。要在這兩難當中,找出一條出路,好像只有學習纔是唯一的解決途徑。然而,學習也是充滿危險的,學對了固然可喜,萬一學錯了,豈不可悲?但是學對學錯,我們又怎麼知道呢?

過去的人,本着熱心到處教人,已經教出很多毛病,所以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爲人師”,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隨便教人,因爲誤人子弟的罪惡相當深重。

想不到現代人變本加厲,不但明目張膽地到處亂教人,而且自己封自己爲“國際級大師”“名嘴”,以不知爲知,隨時隨地胡亂教導別人。

現代人有的不讀書反而比讀書人明白道理,而有的讀書人十分用功,卻由於讀錯了書而誤入歧途。追究起來,便是因爲誤人子弟的老師太多。

尤其是資訊發達、知識爆炸之後,大家對很多事情都一知半解,便以爲完全透徹明白,更是不學還好,愈學愈受害。現代人普遍成爲錯誤觀念的受害者,大部分並不覺察,少數已經覺察的人也是申訴無門。

於是有人主張實證,認爲可驗證的學問纔是正確的,結果憑空拋棄很多不能驗證的真學問,接受了一些驗證無誤的假學問。

人類雖然有一些自由,卻苦於無法享用自由。主要原因在於學問不容易求取。沒有學問,不明白道理,就算有一些自由,也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求取學問、明辨善惡,既然這麼困難,我們希望自由自主,最可靠的途徑只有慎選老師一條路。不要隨便相信什麼文憑、證件、著作、獎狀,也不要單憑一兩個人的推薦就下決心拜師。跟錯了老師,一輩子倒黴。現代人崇拜偶像,年紀輕輕就立志向某人看齊,實在是害自己的可怕行爲。慎選老師,多打聽、多瞭解,用實際行爲印證他的言論,看看效果如何。印證的時候,最好明白人既然要有理想,就應該盡一些義務、承擔一些責任的道理。

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並沒有經過細心的印證,便爲大家所歡迎。大家由此認爲,人類由猿猴進化而來,大可以像其他動物一樣,一切本着自然的本能,不需要再承擔什麼義務、再盡什麼責任了。

現代人放棄理想,多少和怕承擔責任與不願盡義務有一些關係。請問:人固然可以不必承認自己是上帝創造的,難道不可以否認自己是猿猴變來的嗎?

人類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一樣,說不定不是人類的智能所能瞭解的,我們爲什麼那麼輕易就相信各種學說了呢?

中國人的態度,是“既來之,則安之”,既然生而爲人,那就要安心地把人做好,不必去追究自己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安心地把人做好,就需要有理想、有目標。

人的目標,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求生存。從目標的角度看起來,人是沒有自由的,大家都一樣,無從選擇。但是如何達成求生存的目標,各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人的自由,便是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的理想。

選擇理想的標準,不妨考慮以“心安理得”作爲衡量的要素。凡是能夠令人心安理得的理想,應該比較正確而有利;否則便是不正確、有害無利的理想。

用“心安理得”做標準,再來衡量、比較前面所說的兩種策略,看看哪一種比較妥當,然後選用比較妥當的這種策略就是人的自由。

一切都由自己決定,並不是指求生存而言,而是指自己所尋找的理想別人無法干預,也不能硬性加以規定。

一個人,要怎樣生存,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各人可以擁有不同的理想,一切都由自己決定。

問一問自己:

人生需要理想嗎?

爲什麼現代人缺乏理想呢?

自己的理想是什麼?

人是怎麼來的?人類的起源是什麼?這種問題可能不是人類的智慧所能夠了解的。但是,現代人很快就接受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主要是一種對義務、責任的逃避,承認人從猿猴進化而來,當然就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

現代人固然不迷信,但也失去了理想。因爲沒有理想,所以失去了自由。

網絡時代利用媒體渲染弱點

古代社會相當單純,“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是出於適當的推理。因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容易以“想當然耳”來論斷,而且結果往往不離十,頗有把握。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媒體深入到了每一個角落,“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不再是依靠推理,而是依靠自己“看到、聽到”的具體景象。

推理是自發的、自控的、自主的,一切可以由自己負責,也可以憑良心來加以決斷。看到的和聽到的屬於他發的、他控的,他人做主的,到底是真是假常常變幻莫測,莫衷一是。

現代化科技使媒體既普遍化又深度化。不但深入每個家庭、各個角落,而且描繪得深刻而仔細,幾乎鉅細無遺。對知識的傳授和資訊的傳播具有很大的貢獻;對意見的交流和經驗的交換有很大助益。

但網絡時代的媒體通過自己的策略,廣泛利用人性弱點,弄得政府對媒體管制也不是,開放也不好。媒體自己也具有求生存的弱點,它們往往又企圖反過來控制人的生存。

“有人搶加油站。”小李告訴小馬和小吳。

小馬急着問:“你怎麼知道的?”

“還不是電視上看到的。”小李說。

“結果怎麼樣?”小吳問。

“搶到兩千塊錢,當場就被抓到。”小李說。

“怎麼會?”小馬和小吳感到驚訝。

“剛好後面有兩個警察,騎着一輛摩托車來加油。那個坐在後座的警察一躍而下,緊跟着一撲而上,立刻就把搶錢的人抓回警察局。”小李說。

“怎麼那麼倒黴!好像是個生手吧,居然一點兒警覺性都沒有。”小馬說。

“你說什麼啊?”小李不太明白。

“一個人搶,不如兩個人合作。彼此互相掩護,就不會這麼倒黴。”小吳說。

“對,兩個人一前一後,遠遠看見警察來加油,還可以假裝大聲問事情來提出警告。”小馬說。

“看樣子我們三個人合作最好。”小李說。

“而且不要去搶什麼加油站,不如去搶快餐店好了。快餐店裡頭收的錢應該也不少。”小馬說。

“我看這樣,我們再回去看看電視,看仔細一些,看看能不能看出一些心得。”小吳說。

“看出什麼心得?難道我們真的去搶不成?”小李更不明白了。

“當然啦!看電視學東西,纔不會浪費時間呀!”小馬說。

“對,學習無罪,搶錢有理!”小吳表示贊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這個搶錢賊的缺失修正過來,我們必能安全得手。”小李也明白了。

媒體讓人更加心浮氣躁

古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發達。此地人對彼地人的生活狀況並不是很清楚;即使住在同一地區,窮人對富人的生活也不是很瞭解,到底彼此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真正不同到怎麼樣的地步更是弄不明白。

眼不見,心自然寧靜;一些道聽途說的傳聞,頂多姑妄信之,印象不是很深刻,也不致產生太大的影響。由於種種限制,使得親眼看得見的部分大致相同,差異不大;那些顯著不相同、差異很大的部分,反而不容易看到。大家生存在這種環境裡,比較安於現狀,平靜過日子,相安無事。

現代交通發達,資訊的流通既快速又普及,同時要求透明化、檯面化、明確化。而各種科技化媒體更是處心積慮,充分針對人性的弱點渲染、誇大、重複強調,弄得大家不得安寧。

美國之所以會招來世界各地的偷渡客,好萊塢影片是一個重要原因。通過媒體的宣傳,將美國描述得有如人間樂土,人人都有發達的機會,這才讓那些人不惜犧牲一切,冒險犯難,也要到美國試一試自己的運氣。

傳播媒體的種類繁多,有印刷媒體,包括報紙、雜誌、傳單、空中氣球、飛行廣告、活動廣告、路側廣告、書面廣告以及各種小冊子,還有電視、廣播、錄音帶、錄影帶、電話、電腦、傳真、網絡等各種媒體。

在現代社會,傳播媒體已經成爲社會大衆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電視機普遍深入家庭以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取代了父母的地位,成爲家庭教育的主導力量。如果說現在的孩子缺乏家教,那麼不應該一味指責父母的教導無方,電視的誤導也難脫干係。由於電視、廣播的商業化傾向,人們往往置倫理於不顧,將良心道德擺在一旁。父母若是說不過子女,就只好用某些學者專家“和子女做朋友”的主張來自我安慰,放棄爲人父母的責任,更不敢奢談什麼家庭教育了。

傳播媒體經常操縱在政治或經濟強者的手中,成爲他們控制輿論的有效工具,間接或直接地影響人們求生存的,因而變成現代人利用人性弱點的最普遍而有力的利器。

於是民衆要求政府開放媒體,使弱勢團體也能夠擁有反擊的工具,擁有新的言論自由所要求的權利。

媒體利用人性弱點的六大策略

打破報紙的壟斷,要求廣播或電視媒體設置降低設限標準,也是一般大衆“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具體表現。然而,媒體自己同樣要求生存,也建立了一套求生存的策略。就整體而言,不難發現各種媒體共同以“民衆有知情的權利”爲號召,針對人性的弱點,完成下述六大目標。

營造悲觀氣氛

媒體當然會提供一些樂觀的觀點,以提高人們生存的,增加大家的生活樂趣。但是,媒體深知若是偏向樂觀的報道,對人性的生存、自私和享樂不構成一定的威脅,大家就不會重視媒體的報道。因此媒體大多以悲觀的預測爲主,企圖對大衆的生存、自私和享樂給以嚴重的警告和不幸的期待,以刺激大衆,造成衆人注目的焦點。大衆對於悲觀的預測,總是相當關心。

南非大選由黑人當選總統,媒體馬上預測南非將要發生內戰,會出現黑人暴動問題。這樣,大衆纔會持續關心南非的局勢演變,每天留意媒體的報道。

美國觀察家如果預測國務卿將繼續留任,大家就會認爲這種報道多此一舉,說這些有什麼用?於是,媒體每隔一段時間便要預測國務卿即將被撤換,這樣大家纔會拭目以待。

媒體指稱經濟繁榮、沒有戰爭、股票穩定上漲,大家會將其視爲平常話題,覺得這種消息不看也不會怎麼樣。媒體警告說經濟指標向下調、幣值有趨貶可能、某些地區即將爆發戰爭、股票面臨再度崩盤的壓力,大衆就會奔走相告,提高警覺,重視媒體的各種猜測。

伊拉克戰爭期間,大家總是準時打開電視收看新聞節目。戰爭結束後,許多人就在新聞播報時段關掉電視機,讓機器休息,以便觀看後面的綜藝節目。

2001年9月1l日,美國紐約市舉世聞名的兩座高樓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炸燬。各種媒體爭相報道美國的軍事動員行動,天天預測戰爭即將開始,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也凸顯傳播的重要性。

營造悲觀氣氛,使大家感受到生存、自私和享樂的壓力,不停地向最壞的方向設想,媒體才能夠持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提供新奇事物

悲觀氣氛使得大衆覺得活是活得下去,但是前途黯淡,希望十分渺茫,因而期待變化,對新奇事物特別容易產生興趣。媒體掌握了這種需求,發現“狗咬人原來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法則,極力發掘新奇事物,以奇人奇事來彼此競爭。

一頭會計算數目的牛、一條喜歡抓老鼠的狗、一匹狂野的馬、一隻溫馴的老虎……所有不尋常的東西,不但新奇,而且罕見,才值得大做文章。

某地民意代表互毆,消息馬上會傳播到全世界,一天播放數次,因爲難得一見,唯恐有人不幸錯過,遺憾終生。

選舉時有人擡着棺材拜託民衆惠賜一票、一絲不掛在大街上裸奔、兒子當街毆打老父親、站在火車站前一動不動扮成蠟像人、真正的蠟像人卻動來動去和真人一模一樣……一向被認爲是反常的事情,現在都被媒體介紹爲新奇。大家爭相傳播,無不希望一睹爲快。

兒子不邀請父母參加婚禮、妻子允許丈夫每逢週末外出與他人共宿、女兒不滿意母親留給她的結婚禮服、妻子抗議丈夫禁止她穿比基尼……都可以上電視,各說其是。

老夫少妻,丈夫的年齡比妻子大;娶大姊爲妻,妻子的年紀比丈夫大。這兩種情況都有,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偶爾抓住一對年齡相差比較懸殊的戀人大做文章,通過媒體的不斷報道,延伸到兩個家庭的不同意見,順便請路人也發表一些看法,把這種事件當作新奇事物來炒作,居然成爲重要的社會新聞,是不是網絡時代大家都活得太無聊了?

大衆迎合媒體求新求變的策略,竭盡心力玩出各種花樣,以吸引媒體的高價收購或優先播出。有人在各種場合說出完全不合邏輯或不堪入耳的話,原因只是“不這樣說,媒體就不會熱心傳播”。

塑造新的權威

大衆不斷接受新奇事物的刺激,一方面對尋常事物失去興趣,一方面卻又覺得無奇不有,不知道到底應該怎樣纔好。媒體看準大衆在舊有權威被打倒之後需要新的權威,而且一元化的單一權威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因而致力於塑造多元化的各色各樣的權威。

“請聽聽專家的意見”成爲媒體的常用字眼,暗示着“專家就是新的權威”。各行各業都有專家,古人說:“行行出狀元”,現在果然行行都有權威,至於權威是真是假,能維持多久,那都要問媒體才知道。

實在塑造不出什麼權威的時候,媒體也可以塑造“醜聞權威”。想知道外國人在新加坡挨鞭子的滋味嗎?問他,他是第一個親身體驗的美國青年,所以他的身價特別高。想知道在百貨公司偷竊失手被抓到的真實過程嗎?問他,這個人最清楚,因爲他那種經驗最豐富。

日本一家媒體票選“全國最令人厭惡的女明星”,由一位二十幾歲的影視歌三棲明星高票當選。大家很有興趣爲什麼她年紀輕輕就能夠弄得讓這麼多人厭惡?她也認爲既然獲得這麼多張選票,就表示有這麼多人記得她,因而決定趁機推出新唱片,以求大發利市。

媒體的力量,足以將一位根本不夠格的節目主持人,由“最具潛力”的明日之星,捧成最受歡迎的“知名主持人”。而媒體的策略,則是把最能配合的人捧成權威,配合的因素很多,包括人、時、地、物各方面,所以經常會有新的權威出現。

醜化權威人士

媒體一方面塑造能夠配合的權威,以增進自身的影響力,一方面則極力醜化原有的某些權威人士,表示敢於挑戰權威,使大衆對其更爲敬畏。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自從當選以後,就不斷遭受各種緋聞的困擾,弄得還要設立基金,準備公開募款以充當法律訴訟費用。前總統尼克松因爲“水門事件”被媒體窮追猛打,提前下臺。

權威人士只要有些微差錯,媒體便會不斷深入調查訪問,加上各種猜測和分析,予以醜化。每一次舊有權威被粉碎,新的權威要建立,媒體都會展現出無比的力量,爲自己的生存發展獲得更有力的保障。

揭穿權威的底牌,揭露權威的,以及打擊權威的信譽,都是媒體的主要任務,藉以顯示“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力量,使權威人士更加自動配合媒體,以收合則兩利的效果。

一般大衆眼見媒體把某人捧爲權威,又將他擊落下去,更覺得媒體具有生殺大權,因而更加重視媒體。

製造各種偶像

除了醜化權威人士之外,媒體更重視製造各種娛樂、運動、抗爭的偶像,以增進相關的刺激。

超級籃球明星身價數千萬美元,自然廣受球迷崇拜。籃球教練也可以被塑造成偶像,身價高到甚至等於全隊球員身價的總和,大衆更是對其稱讚不已。

歌星擁有歌迷,影星擁有影迷,各種球星也都擁有他們的球迷,媒體利用“有迷就有偶像”的原理,製造出各色各樣的偶像,等到有一天這些Fans瞭解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原來具有如此這般的真面目時,即使痛哭流涕,痛心後悔浪費了時間金錢,恐怕也只能無可奈何,而媒體卻從中獲得了很大的好處。

近年來,有些媒體更致力於發掘抗爭偶像,對街頭運動、團體抗爭的報道不遺餘力。弄得許多國家的首都警備車每天二十四小時輪番待命,謹防抗爭隨時可能到來。

許多人原本不關心影星的羅曼史,也不注意歌星新推出的歌曲,但經不起媒體的渲染,竟也不知不覺成爲影迷或歌迷,對影星或歌星的點點滴滴格外感興趣。

美國橄欖球明星O.J.辛普森涉嫌殺死前妻,媒體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連續半個月都將這條新聞列爲頭條。其實,這種事情對很多人而言,根本不值得如此重視。但是媒體的擴大報道,驅使很多人購買有關辛普森的書籍和錄影帶,最終加入關心辛普森本人的行列。

當然,製造各種偶像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比如隨着運動偶像範圍的擴大,使大衆熟知的運動項目也跟着增加,登山、滑雪、騎自行車、打球、游泳、衝浪等等,都逐漸成爲普及的運動,對這些運動的推廣也確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凸顯性與暴力

由於媒體激烈競爭,使得媒體爲了生存,不得不採取凸顯性與暴力的策略,以滿足大多數人的感官刺激。

“性騷擾”這個話題由學校開始被重視,因爲一般人總認爲師道尊嚴,怎麼可以讓“狼”混跡其中?繼而是企業和一般機構,拿“性”來增加業績或者作爲工作不力開除員工的藉口。有時發展到家庭,女兒控告親生父親,那就更是清官難斷家務事,誰也弄不清楚真相如何了。

至於暴力,街頭抗爭已經被媒體炒得幾乎全世界都相當熱衷了。各種暴力也隨着電影分級制度的建立而花樣百出,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

暴力是用來對付別人的,對付自己的方法則稱爲自殺。日本有一位青年費盡心血研究各式各樣的自殺方法,最後寫成了一本書,通過媒體的宣傳,竟也名列暢銷書排行榜,成爲最暢銷的圖書之一。

人生果然充滿了矛盾,一方面喜歡暴力以滿足刺激,一方面卻又害怕暴力而重視安全。私人保鏢的興起,企圖以暴防暴或以暴制暴,都離不開媒體凸顯暴力的影響。

媒體充分因應人性的弱點,一方面斥責暴力,一方面卻又唯恐對暴力描述不細緻,唯恐拍攝不清晰,甚至添油加醋,生怕不夠慘烈。

開放還是管制,選擇對待媒體最好的方式

傳播學者丹尼爾?勒納(DanielLerner)說:“媒體乃社會制度的一個表徵。”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媒體。

社會制度是自由開放的,媒體便呈現自由競爭、自由發展的樣子。社會制度是計劃管制的,媒體自然也受到限制,顯得束縛甚多。但是,不論社會制度是自由還是管制,媒體爲求生存,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形成有利的策略。

地球是一個龐大的試驗場,人類在這裡不斷進行各種不同的試驗。以媒體爲例,有的國家實施管制,也有的國家實行開放,結果是各有利弊。

但是,對媒體來講,開放對媒體比較有利,所以媒體基於自身的利益,無不大聲疾呼:開放、開放,這對大家有好處。平心而論,管制媒體其實也有許多好處,因爲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引導人類走上安居樂業的正道,而不是誘使人類步入求新奇、愛奢侈、企求不勞而獲地享受榮華富貴的邪道。然而,在媒體太多、太強,已經管制不了的時候,也不得不開放。開放後的媒體爲了應對生存競爭,幾乎不擇手段地利用人性的弱點,造成今日更加複雜化和多樣化的世界。

有這樣一段對話很耐人尋味:

“有白色粉末,會不會是炭疽熱的病菌?”甲說。

“這是麪粉,你想到哪裡去了!”乙說。

“你看,又是電視看多了,疑神疑鬼。”丙說。

“你們很少看電視,沒有接受到現代資訊,我們之間纔會產生代溝。”甲說。

“代溝是那些專家虛構出來的東西,相信他們的話纔會有代溝;如果不相信他們的話,哪裡有什麼代溝?”乙說。

“對啊!心中有代溝,自然有代溝;心中無代溝,當然就沒有代溝。”丙說。

“這樣說起來,傳播媒體都是不好的?”甲問。

“依我的看法,開放的傳播媒體,可以說是我們的神經破壞器。一天到晚想辦法破壞我們的神經系統。不是叫我們遲早變成神經兮兮的病人,便是把我們搞成毫無智慧的知識接受器。”乙答。

“你的意思是傳播媒體只能傳播知識,無法啓發智慧?”甲問。

“一點兒也不錯,正是如此!”乙答。

“那要怎麼辦纔好呢?”甲有些擔憂。

“應該由有智慧的人來加以篩選、分析和整理。”丙說。

“那不就等於管制媒體,言論不自由嗎?”甲說。

“合理的管制實際上就是合理的開放,關鍵看你怎麼想。”乙說。

“合理不合理的標準很難定,我看還是開放的好。”甲說。

“這就是現代人的毛病,怕合理的情況難找,於是乾脆放棄尋找合理。”丙說。

媒體深知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自古迄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始終環繞着求生存、自私、求快樂三大方面而糾纏不清。發展出各自不同的內涵,而且程度也不一樣。

媒體未發達之前,人類已經具有這些人性的弱點。我們不能把這些弱點都歸罪於媒體。但是,媒體發達以後,更加凸顯了人性的弱點,把它們運用得人人難逃被擺佈的命運,這也是事實。

對於媒體的消息,不看,不安心;一看,很傷心;看得少,不清楚;看多了,愈加迷糊。大家對媒體,好像也無可奈何。

人性的弱點不可避免,媒體的存在也不可忽視,必須要找出一條共存共利的途徑。

媒體瞄準人類求生存的弱點,以大幅醫藥廣告,強調醫療、藥品的效果;介紹各種保險制度,描述生育與患病時得到的照顧;宣傳安全有效的保障系統,喚起人們怕死的潛在意識。大衆在媒體廣泛的報道之下,多服藥、買保險、加強保障,以逃避死亡。在營養食品、保健用品以及健身設施方面,媒體同樣大做文章,以誘發人們貪生的意念,重視營養的均衡、購置各種保健用品,並且積極參與健身活動。媒體又在私人保鏢、個人保險以及防身必備方面大加鼓吹,以增強人們顧自己的,儘量僱用私人保鏢、購買有關個人權益的保險,學習各種防衛自己的方法,更加用心照顧自己的安全與健康(如圖7)。

圖7媒體對求生存的因應

爲了因應大衆的自私習性,媒體經常提供鉅額獎金、豐富獎品,或者各種優惠甚至終生優待來吸引羣衆,滿足其貪利的。製造各種娛樂、文藝、運動、競技偶像,介紹各行各業的傑出專家,設置各種排行榜,舉辦各種競賽,推出各種“金像獎”“金龍獎”“金手獎”“金獅獎”,乃至“諾貝爾獎”,以激發大衆貪名的意念,踊躍加入競爭的行列。更巧立名目,招待旅遊、提供免費或低價參觀,或者免費享用稀有的設施、不對外公開的資源,以刺激大衆貪圖享受的意識,對媒體的報道更加註意,對媒體的各種活動更有參與的興趣(如圖8)。

圖8媒體提供貪利、貪名、貪圖享受的渠道

儘管各人興趣不同,生活水準也不一致,媒體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不一致的求快樂途徑。首先將各種競賽細分,增加競賽項目,以適應多樣化的選擇。又將各種競賽按年齡劃分爲幼年組、少年組、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以及不分年齡組,以吸引更多的人。然後再將競賽加以層級化,區分爲社區、鄉鎮、省市、全國,以及洲際、全球,以製造不同的。街頭抗爭原本止於區域性運作,媒體一再重複報道、不斷描述細節,終於幾乎普及全世界。限時搶購、各色各樣的拍賣,通過媒體的宣傳及現場轉播,更廣泛地引起人們爭奪的興趣。

發掘各種奇人奇事、曝光名人的、製造藝人的花邊新聞,媒體盡力滿足人們感官的刺激。將區域性戰爭報道到全世界,讓各地的人都有機會體會到徵佔的感覺。即使不上戰場,也可以充分了解甚至運用各種科技武器,在電視上藉着銀幕畫面來滿足自己的指揮。各國的派系鬥爭,只要有興趣,都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親自參與(如圖9)。

圖9媒體對求快樂的主要項目

媒體不可能製造上述各種活動,但是各種活動顯然都是通過媒體來實現目的。媒體其實是一種古老的工具,在現代化、科技化、多樣化時代,更加快速而有效地給人類提供掌握人性弱點的媒介。

我們既不可能改變人性的弱點,也無法排斥或禁止媒體的持續發展。我們所能夠做的,只是合理運用媒體,使其合理地因應人性的弱點。

管制媒體要適度

世界各國將媒體的運用都列爲重要策略之一,因爲它的影響力強大而且普及,不能等閒視之。但是,說起來似乎是一個笑話,帶有一些無奈,以人類有限的智慧,政府面對強大的媒體壓力,好像只有逐漸趨於開放這一種策略,別無選擇。

然而,在現實的情況中,仍舊可以按照開放的程度,分爲管制、局部開放及大部分開放三種不同的狀態。

沒有哪一個政府敢全面開放,因爲毫無限制勢必造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結果。媒體在何時、何地、敘述何事、呈現何物,政府都不能加以干涉,這會造成令人懷疑“政府到底在做些什麼”的後果。

同樣,沒有任何政府敢全面管制媒體,因爲廣大民衆會愈來愈不能忍受,他們會以“其他國家能,我們爲什麼不能”而掀起反抗行動。由於媒體不論何時、何地、敘述何事、呈現何物,都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大家會逐漸對媒體失去信心,喪失興趣,令人不禁懷疑政府爲什麼要管這麼多。

這樣一來,世界各國自然不約而同地說,管制,其實也有很多自由;自由,難免也有很多管制。在管制與開放之間,找出自己認爲合理的平衡點就可以了。

雖然大部分的人心中有數,知道媒體的運用應該列入管制。因爲媒體的主要功能,必須適當因應人性的弱點,激起人們的興趣,把大衆引導到安居樂業的正道上,不應該過分利用人性的弱點,把大家的興趣引導到求新奇、愛奢侈、企圖不勞而獲地享受榮華富貴上。要達到正常的功能,對媒體的管制,自然十分必要。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白事理,而明白事理唯有通過文字這一種媒體才能夠深入瞭解。讀書明理,便是閱讀書中的文字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文字媒體,認識比較困難,理解比較費力,閱讀比較費時,不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於是人們想出用圖畫媒體來誘導大家看圖識字,希望大家識字以後,能夠好好讀書。不料圖畫媒體卻利用大家濃厚的興趣而喧賓奪主,把大家帶上只看圖畫不認識文字的歧途,妨礙了讀書明理的大道。我們不反對用部分時間欣賞連環圖畫,卻不贊成某些人整天沉迷於連環圖畫而不務正業。圖畫是一種媒體,對於它的內涵和用途,是不是應該合理地加以限制呢?

某些媒體比圖畫更具有吸引力,比如錄音帶企圖以有聲讀物來取代文字讀物。事實上有聲讀物用以輔助文字十分有效,一旦用來取代文字,就會妨害更深入的學習。一個會聽會說中國話而不懂中國文字的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深入瞭解中華文化。

電視比錄音帶更生動活潑而聲情並茂,許多人因而只看電視不看書。希望從電視中獲得一般知識,果然迅速而有效。但是從電視中要獲得一門學問的精髓,恐怕如同緣木求魚,實在困難。

媒體之間原本是互助的,不料爲了求生存,引起激烈的競爭,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錄音帶、電視、廣播、電腦等等,如果用來輔助大衆讀書明理,當然是好事。現在都各出奇招,把自己膨脹到要大小通吃,是不是容易把人們引入歧途呢?

合理的管制才能促使媒體自律,扮演合適的角色。然而,什麼叫作合理,這永遠是大家爭論不休的焦點。媒體專家各有說辭,結果卻建立了一種共識:政府不必管得太多。於是,大家都不說管制,改口說開放了。

媒體也要求生存

在美國,只要有理,什麼人都可以罵,包括總統在內。在東方大部分國家裡,只要有理,也是什麼人都可以罵,但是不包括某些真正擁有權勢的人。

在美國,一位年僅十五歲便已產下女嬰的少女可以在電視節目裡和她的母親一起露面,接受現場觀衆的詢問:“爲什麼母親不知道女兒懷了身孕?”在中國,我們會認爲這樣做對母親和少女都會產生很大的傷害,應該儘量避免這種畫面。

歐美人士喜愛戶外活動,媒體向大衆展示如何在海邊把自己曬成均勻發亮的古銅膚色,趁機鼓吹“人工日光浴機”的良好性能。中國人大多怕曬太陽,而且相信“一白遮百醜”,覺得皮膚白皙的人看起來比較漂亮,媒體介紹的休閒活動,自然偏向於靜態的室內項目。

可見“媒體乃社會制度的一個表徵”,也可以解釋爲有什麼樣的風土人情,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媒體。媒體專家異口同聲地宣稱有市場自然有供應,意思是媒體沒有過錯,媒體的好壞,都是人造成的。

人性的弱點,其實是市場;媒體的因應,不過是一種供應。只要人性的弱點不改變,媒體的做法就會持續下去,而且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深入。

其實,媒體也具有求生存的弱點。爲了求生存,媒體也可以相當人性化,不但怕死,而且貪生,有時還十分重視顧自己。如圖10。

圖10媒體求生存的方式

競爭愈劇烈,媒體也愈自私。常常以“中性,無關善惡”爲說辭來掩蓋自己爲達目標不擇手段的真相,如圖l1。

圖11媒體自私的表現

媒體的快樂,似乎也建立在爭奪、刺激和徵佔的基礎上,如圖12。

圖12媒體也愛爭奪、刺激和徵佔

既然媒體和人性一樣,具有不可避免的弱點,我們加以管制固然不好,採取放任的態度,讓它自由開放發展也不見得好,那要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看清楚,人性的弱點是人正常成長的一部分,而媒體的發展也是人類文明正常活動的一部分。兩者都由於現代所處的環境更加複雜化和多樣化。

其次,人愈來愈多,媒體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免不了激烈的競爭。媒體爲求驚世駭俗以增加自己的生存力,不得不愈來愈粗俗化。

人性的弱點,屬於人的問題;媒體的發展,同樣是人的問題。人愈來愈多、媒體的種類愈來愈繁多,以及整個人類愈來愈粗俗化,也都是人的問題。宇宙間的一切,歸根到底,都和人有關,而所有的問題,總結起來,不外乎人的問題。

人爲萬物之靈,卻搞得萬物都普受其干擾。改良品種,把動植物弄得亂了陣腳;嗜好美食,將生態網破壞得千瘡百孔。

走遍全世界,你會發現“有人就有問題”,不同種族、語言、教育程度、生活習慣、宗教信仰、風土人情,都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具體問題不相同,有問題及問題帶來的後果則完全相同。

爲什麼有人就有問題呢?因爲人性具有不可避免的弱點。這些弱點被過分利用,當然會產生層出不窮的問題,增加人類的痛苦,也構成對地球的危害。

要解決人的問題,似乎只有從人性的弱點着手,加以合理地調整纔有可能。

接下來,我們將分別討論合理調整的可能性和有效的方式,希望我們生活在媒體廣泛而深度發展的環境中,能夠適當地因應人性的弱點,合理地運用各種媒體,以達到安居樂業的理想境界。唯有如此,我們研究人性的弱點纔有意義,才更有價值。

尋求合理途徑讓媒體與弱點共存

媒體未發達以前,人類求名必須按部就班,十年寒窗苦,也被視爲理所當然。媒體發達之後,人們成名的機會大幅增加。除了正規的出名之外,還有許多不正規的成名機會。媒體提供了許多一夜成名的榜樣,使大家處心積慮,極力尋找一舉成名的途徑。做出一塊世界上最大的月餅可以成名,把自己的腳印想辦法印在白宮大門前也一定可以成名,甚至拿噴筒到處塗鴉,也能夠塗出名來。

過去,人們只求成好名、成正名;現在,成惡名好像也是一條成名的坦途。過氣的電影明星如果涉嫌將前妻殺掉,媒體就會把他報道得再度名滿全國。在法院接受嚴正質詢也會獲得媒體青睞;摔杯子、拆麥克風、打別人耳光,媒體也會將其渲染得名聞天下。

學者要發現、發明,成名非常困難。不如用僞造、欺騙、假冒、詐騙等方式,說不定更容易成名。醜名、惡名也是出名的方式,而且比美名、正名更大衆化與普及化。既然標準不再由政府或少數賢哲制定,大衆歡迎的事物便是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人類的歷史,自古以來就充滿了爭名奪利的血淚事實,如今加之媒體的推波助瀾,更是激起大衆爭名奪利的勇氣,個個當仁不讓,不知廉恥爲何物。

華爾街大亨在電視上大聲疾呼:“貪婪不是罪惡!”他們爲自己的貪婪找到了藉口,一般人卻被誤導了,導致自己一輩子名利俱無,還要承認別人的貪婪不是罪惡。

動植物求生存、顧自己,頂多達到滿足自己需要的程度。人類自私,個人的享受不但要滿足需要,而且由奢侈到浪費,從享受中獲得快樂到爲求取快樂而貪圖享受。求快樂似乎是人的專利,在這一方面作爲萬物之靈,好像當之而無愧。

在媒體未發達的時代,富人有富人求快樂的方式,窮人也有自己的方式自得其樂。一般老百姓對於富人怎樣求快樂,如何奢侈、浪費,根本一無所知,就算道聽途說,也所知有限,最多通過幻想,揣摩一番而已。現在媒體發達,對於富人的奢侈、浪費,描繪唯恐不精,報道唯恐不詳盡,使得一般人羨慕之餘,更心生怨恨。

看不懂棒球的人,並不覺得棒球有什麼好看。媒體有計劃地教導大家,投手和捕手之間的默契,外野和內野之間的互補,三振出局和全壘打的不同。逐漸增加觀衆的認識,也逐漸增強對觀衆的刺激。半夜現場直播少年棒球比賽,刺激人們趁機在比賽上面大下賭注,這樣還怕大家覺得不夠刺激,還要把賭博的內幕揭發出來,讓大家都輸而媒體獨贏。

不知道什麼叫賭博的人,通過媒體的介紹,很快就明白了什麼叫作牌九,什麼叫作二十一點。媒體的現場感,使大家親身體驗到老千的手法,感受到賭場的刺激。

對爭奪的教育,媒體更加有興趣。以往我們只知道足球比賽能夠吸引大量觀衆,產生很多與球隊榮辱與共的球迷。而今在銀幕上一次又一次、放大再放大地讓觀衆看見球員之間的拉扯和襲擊,觀衆自然就知道爭奪需要勇猛和不顧對方的安危。對於明星球員,更是不惜對其犯規以求其情緒不穩而喪失應有的水準。

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的時候,媒體日夜報道,引起許多地區人們的猜測,人們猜測自己所在的地區會不會也發生類似的情況。若干人的徵佔也在銀幕上暴露無遺。以往我們只知道軍人爲保衛國家安全而戰,十分神聖。現在才覺得很多軍人是爲滿足自己的徵佔而不惜擴大戰爭,甚至殺害自己的夥伴。

我們不能將人類的爲非作歹完全怪罪於媒體的傳播和引誘。然而,由於媒體廣泛而深入的傳播,使更多人有機會學習原本只略知一二,無從學習的作惡伎倆卻是真的。媒體認爲自己沒有過失,問題在於觀衆自己的選擇。觀衆對媒體傳播的信息到底應該引以爲戒,還是隨意模仿,責任理應由觀衆自負。但是,對本來不屑爲或不願爲的人來說,他們看了這些信息可能不當一回事,而對原本想做只是不知如何去做的人來說,媒體就是良好的課本,讓這些人心領神會,並且可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人性的弱點既然不可避免,媒體的存在也已經是一種事實,我們唯有面對兩者的實際存在,尋找一條合理的途徑,以期進可以攻他人的弱點,退能夠守自己的弱點,獲得良性的效果。

從太古到現代,自洪荒至文明,無論哪一時期,都是“少數人愚弄多數人”的連續劇在不斷地上演。少數人看準多數人的人性弱點,掌握他們求生存、自私自利、追尋快樂的若干特徵,設計出各種制度,制定各種遊戲規則,來驅使、引誘多數人實行,並形成習慣,自己飲“狂泉”,反而把不飲“狂泉”的人視爲瘋狂的落後分子。

洪荒時代,少數人看中多數人喜歡獲得“大力士”稱號的貪名弱點,塑造出了孔武有力,足以力搏野獸的大力士。神權時代,少數人擊中多數人貪名又貪利的弱點,產生了一些能通鬼神的巫者。君權時代,少數人以名和利捧出了君王。民權時代,少數人更掌握多數人的爭奪弱點,用選票來引誘他們爭得你死我活,頭破血流。網絡時代資訊發達,大家對於人性弱點的運用,似乎變本加厲,更加多元化、多樣化。

現代人又推出知識經濟的概念,企圖以知識之名,來愚弄那些比較沒有知識的人,從而掌握經濟的大權,同樣是一種針對人性弱點的運用策略。

知識不普及時期,大家引以爲憾。認爲普及教育,使更多人獲得知識,纔是當務之急。知識普及的現代,我們卻想盡辦法,想要保障知識產權,強調使用者要付費,導致很多人不敢傳播和應用。

人類的認知能力原本十分有限。今天認爲正確的事,往往過不了多久就可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什麼叫作知識,什麼樣的知識才值得大家相信?人們根本還弄不清楚。心急的人,早就已經高喊“知識經濟”,而響應的人居然也在最短期間內寫成專著。看過以及沒有看過的人,觀點此起彼伏。一片知識經濟的呼聲,無非在證明現代人的淺薄無知。

我們當然不反對知識經濟,因爲自古以來,人類的經濟生活大多依賴於知識的指導。不過往昔重在知識的應用,把知識用在農、林、漁、牧等方面,爲人們謀福利。而知識經濟,似乎重在看不見的附加價值上。企求在土地、金錢、技術之外,創造出一種新奇的價值,讓大家心甘情願地接受新世紀的愚弄。

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
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