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主動顯示弱點還是技巧隱藏弱點

一般人誤以爲人性的弱點即是缺點,於是害怕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之後,被人利用。於是,儘量想辦法把弱點隱藏起來。

隱藏人性的弱點固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如果隱藏到連自己都忘掉或者使人完全看不到、摸不着、猜不透,因而放棄因應、互動的念頭,那就十分不利。

站在隱藏的立場來顯露,把自己的人性弱點暴露得恰到好處,既可以激勵自己,也能夠讓別人有合理因應與適當互動的機會。

人性的弱點也可以看成人性的需求,要具有層次性。求生存是第一層,自私屬第二層,而求快樂則是第三層。

“小華,你要好好用功,將來能做大事,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你很聰明,只要用功就好,明白嗎?”

“明白。”小華這句話分明在利用父母希望他好好用功,將來光宗耀祖的弱點。雖然他幼小的心靈里根本沒有這樣的認知。起碼他已經知道這樣回答,要比其他任何一種說法更容易逃脫當前的難關。

父母用“將來做大事”來隱藏希望將來有名有利的弱點,以“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來掩飾“你應該爲一家人爭取榮譽”的盼望。“你很聰明”,更是進一步利用小華喜歡被讚賞的弱點。小華是不是懂得這些用意其實並不重要。但是他用簡短的“明白”來滿足父母的期待,同樣是針對父母所暴露的人性弱點作出有效的迴應。可見適當地暴露弱點給他人提供互動的着力點也是一種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換成這樣的情形:

“小華,你要好好用功。”剛說到這裡,小華已經跑掉了。父母緊跟在後邊,只好改口說:“別跑,別跑,這樣沒有禮貌!”父母的心裡一定很生氣,小孩子完全不明白父母的心意,想好好說一些道理都這麼困難。

人與人的互動實際上就是彼此弱點的相互作用。這一方有什麼企圖,另一方如何因應,說是互相利用很不好聽,不如說彼此互助聽起來更順耳。如果換一種交流方式,變成:

“你在想什麼?”甲問。

“沒有。”乙說。

“你想要什麼?”甲問。

“也沒有。”乙說。

這樣完全不暴露自己的弱點,簡直就無法互動。過分理性的人大家會敬而遠之,無法與人相處實在沒有好處。

隱藏弱點有大智慧

人性的弱點並不是人性的缺點,只要適當控制,弱點也可以成爲人性的優點。由於弱點很容易被利用、被攻擊,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裝得若無其事,使人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攻擊。這種隱藏的念頭,其實也是一種求生存的策略,目的在於防人保己。

有了“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觀念,我們自然會處處提防,要把自己的弱點掩飾起來,隱藏起來。

明明是怕死,偏要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得今日的氣,明天才能夠東山再起。因爲怕被人看出貪生,就說“爲了完成更重大的任務”必須忍辱偷生,其實活着比死還要痛苦。

顧自己的時候說“人應該學習獨立,不應該依賴他人”。大事是義不容辭,小事則是“本來不想如此”,爲了顧全大局,才勉強自己去做。

貪利的背後,有着無比的辛酸。午夜醒來,經常良心不安,輾轉反側難再入睡;貪得一些利益,卻喪失了許多生活情趣。但是,這些情況有誰願意從實招來?輕易以“說了人家也不會相信”掩飾過去。

貪名更是可憐。有些人住不安、食不好,也要煞有介事地搞什麼投資計劃,爲的是可以出名。成名之後卻更加辛酸,睡不安、吃不下,生怕被人綁架,或者遭人故意破壞名譽。媒體對這種事往往缺乏興趣,卻不斷報道因名就利、出名很風光或者人死也應該留名的抱負以鼓勵更多人蔘與逐名。

真正懂得享受的人其實爲數不多。能賺得鉅款卻不知享用,只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不繼續投資所謂的偉大事業,一直要忙碌到進醫院急救才肯暫時罷手。但是,當事人決不後悔,還說是“犧牲享受,享受犧牲”。少數真正懂得享受的人反而毫不聲張,好像秘道探幽的人一樣,嚴加保密,不希望有更多人來分享。何況精神層面的享受,各人有不同的標準,似乎要比物質層面的享受更難以說明,以致各取所需而不易引起共鳴。

貪利、貪名的結果,通常是成爲富翁。財富容易滿足物質方面的享受,卻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精神方面的煩惱。富人爲求確保財富,要夜以繼日地工作,爲了追求更多財富而不眠不休地付出更多的心血與時間,並且犧牲與家人共處的溫暖與歡樂。然而,表面上又不得不裝出一副得意揚揚的樣子,嘗試着要以金錢來主宰一切,購買所有的東西。

一般人只看到富翁的外表,財富排名世界第幾,擁有的財富無數,到處都有人護衛,卻不容易覺察隱藏在他們財富背後的心靈上的桎梏。媒體就算要揭開他們心中的秘密,恐怕也相當困難,因爲沒有成爲富翁的人很難體會個中的滋味。甚至有人認爲:如果讓我也住廣廈、坐華車、錦衣玉食,果真精神上有些壓力,也心甘情願毫無怨言。

人類對動機、過程和結果都懂得隱藏,將真相掩蓋起來。主要是因爲經驗告訴我們,善於隱藏的人,比一五一十全都吐露無遺的人更容易獲得實際利益。換句話說,隱藏對自己比較有利,所以人們才樂此不疲。我們很不高興別人對自己有所隱藏,卻理直氣壯地支持自己對他人的隱藏、掩飾。如果隱藏對自己不利而有利於他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隱藏呢?

正由於隱藏對自己有利,所以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我們索性把隱藏也隱藏起來。我們常聽人說:“坦白告訴你。”其實那意思是除了隱藏一小部分事實之外,全都告訴你。先說“我不會騙你”,然後就會開始欺騙。時時不忘提醒人家自己在說實在的話,以此來掩飾自己的謊言。口口聲聲“錢財是身外之物”的人原來最重視金錢。

主動示弱有大好處

人類懂得隱藏弱點,享受隱藏的快樂,進而追求隱藏的快樂。凡是公開化、普遍化、大衆化的快樂,都逐漸喪失刺激,讓人覺得乏味。大家都打棒球,棒球就不夠刺激了。大家喜歡打高爾夫球,只是因爲一般人打不起,這樣才顯得打的人夠體面。當高爾夫球也日趨普遍之後,人們開始喜歡深海潛水,覺得那纔夠刺激。隱藏性發展爲稀罕性,新奇花樣,別人沒有的我有,衆樂樂不如獨樂樂。

“帶你去一個別人找不到的地方!”

“這種東西十分罕見,屬於稀有物種,所以特別名貴。”

“好咖啡要與好朋友共享。”這是因爲咖啡很便宜,再好也不貴。真正好的古董,就不可以隨便拿出來展示了。看的人多了,就不稀罕,古董不值錢,大家也就不愛收藏了。

規定不能照相的地方,偷偷拍攝一張,覺得很刺激。不對外公開的場所或者入場費昂貴無比的場合,能夠身臨其境,那就更刺激。

爭奪更是具有高度的隱藏性。沒有一個國家公開聲明要侵略其他國家,都是名正言順地“爲貿易而戰”“爲正義而戰”或者“爲自由而戰”。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自己蓄意爭奪祖先的財產,處處標榜自己是白手起家。如果是爭奪別人的財富造成的結果,就會說是運氣好、趕上好時機了,而且得到貴人的提攜。沒有人說是自己爭奪部屬的功勞,反而認爲是自己具有主管的魅力,部屬是由於自己的領導才能夠發揮潛力。

公開爭奪的快樂,只存在於考試、選舉、運動、競技以及各種有規則的比賽。然而考試作弊、選舉買票、運動時犯規、競技時使用禁藥、各種比賽時私下買通裁判或對手,好像更加快樂。

十年寒窗苦讀考中狀元,會認爲苦盡甘來獲得理所當然的快樂。不學無術,憑藉關係而獲得高官職位,對很多人來說,雖屬不勞而獲,依然十分快樂。

比較起來,不公開爭奪似乎更加快樂。派系鬥爭,幫派搶奪地盤,同事之間笑裡藏刀互相較勁,都在否認聲中默默地進行,而且永不休止。大家都樂於進行不公開的爭奪,企圖奪得原本不應該獲得的東西。

徵佔也具有隱藏性,金屋藏嬌比明媒正娶往往更容易引起大衆的興趣。高價購買珍品的新聞價值遠不如偷竊集團用計偷取富翁的寶藏。同樣據爲己有,隱藏性的快樂勝過公開性的。在美國,拿多少薪水是十分隱秘的事,一般不能隨便問人家賺多少錢。公司的會計部門也不會無意中透露這一類訊息。這就是老闆針對人們喜歡隱藏性的徵佔設計出來的一種策略,使員工不至於因爲薪酬比來比去而喪氣,對老闆十分有利。

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具體做法

美國社會重視透明化、公開化、明朗化,爲什麼薪水卻不能公開?中國社會幾乎樣樣都有“暗盤”,相當重視隱藏性,爲什麼薪水反而是公開的?是不是美國老闆比較聰明而中國員工比較高明?這正是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

有些公司的老闆,心裡明白薪水保密對老闆有利,而且既然美國有這麼一套現成的制度,把它移植過來,豈不輕易可以借刀殺人?於是規定員工必須簽署一份文件,答應不把自己的工資告訴別人。結果呢?公司的員工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員工簽署文件之後確實執行,不但不把自己領多少薪水告訴其他同事,也不打聽別人領多少錢,並且認爲這樣纔是誠實、正直的作風。

第二種員工簽署文件之後,馬上發現自己上當吃虧。不知道別人領多少錢,怎麼知道自己所領的薪水合不合理?哲學家不是說“有比較纔有鑑別,有鑑別才能夠正確地判斷”嘛。生意經也明言“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於是私底下打聽同事的薪水,卻在公開場合不透露自己的收入。

第三種員工拒絕簽署這種文件,理由是籤不籤都一樣,領這麼少的薪水,自己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請老闆放心。

哪一種員工的反應比較合理?我們非常尊重各人的價值觀,也十分贊成各人的選擇。下面只是就人性弱點的角度,來加以比較。

第一種員工不是自視甚高,便是警覺性很低。前者認爲薪水本來就是各人自己的事情,比來比去有什麼意思?自己認爲合理,便留下來;自己覺得不合理,大可以跳槽而去。老闆怎麼想是他的事;我自己願不願意接受這種待遇最重要。後者並不覺得簽署這種文件對老闆有利而對自己不利,糊里糊塗就簽下了名字,事後也不再思索,不把它當一回事。

當人們求生存的弱點逐漸提升到自私的層面時,領多少薪水已經和怕死、貪生沒有多大關係。大家專心計較貪利(是不是每年加薪?有沒有分紅?能不能獲取外快?會不會額外得到暗盤的給付?甚至自己所得甚高希望大家都能保密以免引起他人的不滿)、貪名(待遇優厚,名義好聽一些就好;和老闆合作對將來升遷有利;公司名譽好,當然要服從)以及享受(上班自由最要緊、能夠發揮個人理想最重要、不加班最好、工作輕鬆一些較理想、有更多假期最開心),這時候求生存的弱點被自己隱藏得成爲潛在的。自己並不在乎,或者不能覺察。直到有一天生存受到威脅,覺得薪水不能滿足生活的需求時,才後悔自己自視太高或太過大意,那時已經來不及了。大凡生活安定,衣食不愁的時期,人們不重求生存而重自私與享樂,就會產生這一類型的反應。

第二種員工警覺性很高,而且深知“你攻擊我的弱點,我也同樣可以反擊”的道理。老闆用簽署文件來約束員工,員工以陽奉陰違來應對,這本來就是中國人的拿手好戲。可是,我們每想及陽奉陰違,好像都覺得臉上無光,覺得似乎這麼做不怎麼光明磊落,總認爲這樣不夠正直,也不夠誠實。

我們不贊成陽奉陰違,卻不反對特殊情況下的陽奉陰違,這也是中國人的一大藝術,說起來外國人很少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在正常情況下,也就是老闆要求合理時,員工當然不可以陽奉陰違;但是老闆的要求不合理時,員工以陽奉陰違來應對,實在是將傷害減到最小的一種方式,顯然並無不可。

請看第三種員工,有骨氣、夠坦白,說話也相當委婉客氣,但是,揭穿老闆的詭計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成爲老闆的眼中釘,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下面三個要點。

第一,人性的弱點可以隱藏,但是千萬不要隱藏到自己都忘記弱點的地步。無論是求生存的怕死、貪生、顧自己,自私的貪利、貪名和享受以及求快樂的刺激、爭奪、徵佔,對自己都有相當的好處,否則不會存在得那麼長久,表現得那麼普遍。有人一旦生活有了着落,就忘記了求生存的必要,不怕死、不貪生,也不顧自己,弄得不知道照顧自己的身體,不知道保護自己的權益,也不重視打聽和自己有關的事宜,這便是隱藏得過分了。相反,有人只牢牢記住求生存的怕死、貪生和顧自己,以致爲了賺錢而不知享受,甚至忙碌到毫無生活情趣可言,同樣也是和自己過不去。

人類最大的本領其實是“整自己”。想盡辦法整別人,別人可以逃、可以不理會或者可以反擊,不一定整得到。整自己最容易,一天二十四小時緊跟着自己,想逃也逃不掉,不理會也不可能,如果反擊,也是再度整自己。整自己專家,似乎人人都當之無愧。整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忘記自己的人性弱點,不怕死、不貪生、不顧自己、不自私,也不求快樂。

第二,人性的弱點可以看成人性的需求,套用馬斯洛的說法,也具有層次性。求生存是第一層,自私是第二層,而求快樂可以列爲第三層。爲了求生存,人們不敢有自私的念頭和享樂的。能夠生存之後,自私的念頭加強,享樂的也逐漸顯露出來。自私和享樂如果和求生存相提並論,同樣受到重視,反而不容易危及生命、喪失自己的生活情趣。享樂到忘記自己求生存的弱點,便可能會爲追求刺激而喪命,爲爭奪而犧牲自己,爲徵佔而賠掉性命。

第三,人性的弱點應該重視,卻不能完全明白地表露出來,否則很容易被利用、被擊中。所以應該暗地裡重視,表面上善於隱藏。但是一味隱藏也不好,隱藏到自己都忘記了更加糟糕。隱藏到別人氣惱不堪,用不理會來因應,也是自己的損失。對於人性的弱點,最合理的態度,應該是適當地暴露,以求有效的互動,才能夠獲得互惠的效果。

站在隱藏的立場來暴露,而不是站在暴露的立場來隱藏。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可能暴露得恰得好處,而後者則很容易過度暴露,成爲被攻擊的目標,對自己不利。先想隱藏,然後適當地暴露人性的弱點,這纔是隱藏的真正目的。雖然有人因過度隱藏反而受害,但是我們不主張因噎廢食,仍然建議以隱藏的方式來顯露,務求露得適當,露得恰到好處。

人性的弱點原本相近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以說都在因應人性的弱點。例如教育,老師勤教嚴管,是基於自己求生存的需要。若是老師不這樣做,恐怕飯碗都會保不住,同事和家長都有怨言,對自己的生存必然構成很大的威脅。學生願意接受老師的管教,不論是主動或被動,同樣是爲了生存不得不如此。一旦提倡以學生爲本,認爲學生本位才符合教育精神,通過媒體的鼓吹,傳播得盡人皆知,無人不曉,教師的任務就從教學變成維持秩序,因爲此時此地,還在重視教學,自己的生存很可能會發生問題。唯有用心維持班級秩序,學生學習不學習都沒關係,能安全回家最要緊。學生既然是本位,在學校高高興興,擁有一段歡樂時光最重要,學多少算多少,不必承受功課的壓力。美國若干公立學校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學校不教書、學生不識字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令人憂心忡忡。臺灣地區是連環圖畫盛行,學生只看圖不看字,這麼做遲早也會成爲文盲,電視上還在鼓吹這是一種風尚,屬於另一種教育改革,真是害死人。

衆人之事必須妥善管理,大家才能夠生存得平安快樂。管理衆人之事稱爲政治,也無非在因應人性的弱點。古今中外所採取的政策看起來好像千變萬化,相當複雜,然而分析、歸納起來,似乎只有一種策略,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緊一鬆”。鬆了就緊,緊了便鬆,都是這種策略的活用。不過緊到什麼程度才鬆,鬆到什麼地步才緊,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

領導者要生存、自私、求快樂,必須設法滿足羣衆求生存、自私、求快樂的需求。領導者和羣衆之間,互相運用彼此的人性弱點,發展出種種措施。當老師的人,應該堅定自己勤教嚴管的職責,不管專家學者提出什麼理論,媒體如何鼓吹新奇觀念,教學方法可以改變,而根本精神不能放棄。知道學生本位只是一種民主潮流下的偏道主張,也明白圖畫確實能夠輔助學習,但不能取代文字。一個人只會說某一國家的語言,不能解讀這一國家的文字,那麼這個人對這一國家的文化,不可能有深入的瞭解。以如此清楚、正確的理念來選擇自己的因應策略,便不致因求生存而被錯誤地運用,造成害己害人的後果。鼓吹學生本位的人,也應該明白“任何事情總有相當的道理,不過一直膨脹下去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不要過分強調這一套理論,以免爲了自己求生存而危害他人,終究會引起良心的不安。

提倡圖畫輔助文字,以漫畫求生存的人,同樣應該剋制自己,不要做得過分,否則誤人子弟,也是罪在自己,因爲誤導他人,自己即使無心犯錯,良心照樣要承擔後果。

爲政者一鬆一緊,若是爲公,對社會大衆有利,便能受到大衆的歡迎而生存;如果是爲了私心或假公濟私,大衆也會識破而羣起反對,結果必然生存不了。執政者和民衆之間的求生存,必須找到合理的平衡點,否則不是執政者生存不下去,便是民衆活不成,勢必引起激烈的衝突而兩敗俱傷。

人與人之間,也是互相利用人性弱點建立各種微妙的關係,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爲,也導致各種不同的結果的。所有人際關係都因此而形成。

利用人性的弱點要適度

諺語說:“不吃一塹,不長一智。”並不是說人要長一智,就必須吃虧。善於借用他人的經驗,吸取其精華,纔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現代人不喜歡讀書,或者不知道選擇而亂讀書,那就只好委屈地吃一塹才能長一智了。古往今來,大家在人性弱點的攻防戰之中已經有了好幾千年的經驗,現在歸納成下述三大原則,以供參考,希望大家可以少走彎路,少吃一些虧。

第一,弄清楚自己在人性弱點方面的真實程度如何。例如某甲自己檢討之後,列出下圖16。

知道自己的弱點主要在金錢和健康上面,如果適當加以調整,就不容易讓人有機可乘而吃虧上當。

第二,揣摩他人的人性弱點,把各人的評量表也分別列表對照。久而久之,很快就能夠看出每個人的弱點程度,發現個別的致命傷。這種功夫當然不是三五年就能夠練成

圖16某甲自我檢討的人性的弱點

的。想要做到熟練的地步,至少要花十年、八年,才能迅速而準確地診斷出來。

第三,明白自己的弱點,也能夠快速而正確地判斷別人的弱點之後,必須慎選自己的策略,以免走入歪道,過分利用他人的弱點,反而毀壞了自己的信譽。

利用別人的人性弱點,固然要合理;防止自己的弱點被運用,同樣也要講求合理。適度地利用別人的人性弱點和適度地讓別人利用自己的人性弱點,才能夠獲得和諧而良好的人際關係。

防人過甚,一點兒弱點都不肯讓人家利用,或者存心害人,把別人的人性弱點利用得過度,遲早會引起大家的恐懼和反感,對自己非常不利。

利用他人的人性弱點要適可而止,他人利用我們的人性弱點,要若無其事地適度配合,這纔是有效的策略。一天到晚動腦筋要利用別人的人性弱點,結果大家都能看明白,躲得遠遠的,最後一個人也不和你來往。經常提心吊膽,唯恐自己的人性弱點被利用,那就一點兒機會也沒有,既沒有朋友,也談不上互動,一切事務都要自己動手,也十分不方便。

瞭解人性的弱點改變自己的命運

非要把人性的弱點看成優點或缺點,那是二元價值論的觀點,並不恰當。

現代人最大的毛病在於看重有形的、看得見的、具體的事物,卻嚴重地忽略了無形的、看不見的、不具體的事物。因此大家十分熱衷於對物質的追求,對精神的提升則毫不留意。追求刺激以感官爲主,不以心靈來體會、領悟,加上媒體商業化,使得人的享受低級化了。

人免不了互相利用人性弱點,但只要保持合理的程度,不但要運用他人的人性弱點,而且應該樂意接受他人的利用。

當一個人求生存的受到最大的挑戰時,世界上只剩下兩樣東西:一樣是好的,能夠滿足生存的,讓人繼續活下去;另一樣是壞的,會阻礙生存的,讓人活不下去。例如一個人快餓死的時候,能吃的東西就是好的,不能吃的東西便是壞的,當此之際,世界上再也沒有其他東西值得他思考和注意。

原始人生活簡單,把一切事物劃分成兩大類:能吃的、不能吃的;好的、壞的;使我們痛苦的、帶給我們快樂的;善神、惡魔;好人、壞人。一直以來,當人們討論人性的弱點時,也習慣把它區分出好壞,某些是優點,而某些則是缺點。

其實,一切事物都是不好不壞、不善不惡、不貴不賤的,關鍵看我們怎樣去面對,如何去運用。

二元價值論的偏差不應該繼續爲現代人所沿用。人性無所謂好壞、善惡、貴賤,要看我們怎樣抉擇運用策略。策略正確,人性的弱點會變成優點;策略錯誤,人性的弱點便會變成缺點。

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要便是求生存,所以求生存成爲每一個人的基本弱點。爲了求生存,必須動腦筋、用智慧,於是貪生、怕死變成一般人的潛在弱點,由於環境的變遷和競爭的激烈,使得原先羣體的貪生、怕死逐漸形成他人的責任,自己則更加專心尋求個人的貪生、怕死,以資源、能力有限爲藉口更加自私。

在環境改善之後,生死問題變得有些遙遠,至少不是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於是貪利、貪名就成爲生與死之間的最大。

臨死之際,沒有人會貪利、貪名,甚至會對自己爲貪名、貪利而失去性命感到非常後悔。但是隻要有一口氣在,尚未躺下去之前,不爭名、不爭利好像就表示沒有企圖心,別人不笑話,自己也不會原諒自己。

爲名、爲利令人暫時忘記貪生、怕死。雖然說人死留名,纔不會空來一趟,但是留的是什麼樣的名更重要。人生的不朽,雖然有立德、立功、立言之分,但是立功、立言都必須有德才談得上。可惜現代人重視立功、立言,卻不重視立德。於是所立的功、所立的言,違反道德,不合倫理,只能達到個人享受的目的。

人要享受,若能目標正大、手段正確、途徑光明,實在並無不妥。像孔子的自得其樂,纔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爲了享受所得的名,爲了享受經商所得的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加速了自己的死亡,究竟得失如何?

然而一般人過分看重有形的、看得見的東西,過分輕視無形的、看不見的東西。享受,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房屋、坐好汽車。這些都是有形的、具體存在、看得見的東西,大家十分熱衷,緊追不捨。

大富大貴、有錢有勢是有形的,大家認爲唯有如此纔是真正的享受。殊不知,有德、有守、與人無爭也是一種享受,只因爲它是無形的,大家就把它忽略了。

因爲看重有形的東西,注意具體的事物,所以享受變成向外追求快樂,寄希望於具體可見的東西。

賭場老闆運用人類尋求刺激的弱點,以豪華的場所、新穎的設備、科學的計量、藝術的手法,將大批賭徒吸引進來,這些賭徒爲了求取一時的快樂而種下遺恨終生的惡因。

煙、毒製造者運用人性喜歡刺激的弱點,用誇大的廣告、贈送的小惠、豐富的獎品、鉅額的利潤來吸引商人和顧客。更由於政府的查禁,增強了刺激感,使得煙、毒販賣者和使用者抓不勝抓,禁不勝禁。刺激以感官爲主要對象,而感官受到刺激,就會產生一定的適應力,以致刺激一段時間之後,就不覺得有什麼效果,必須增加刺激的強度,變化刺激的花樣,才覺得夠刺激。

原本投籃得分,已經夠刺激了,看久了也會覺得沒什麼,覺得一定要灌籃看起來才過癮。打得太斯文有什麼看頭?場上愈兇狠,觀衆愈覺得刺激。坐着旁觀還不夠,乾脆擠進去打羣架,覺得這樣更加有參與感。

爲了擁有刺激,有時必須爭奪。何況優勝劣汰,人類好像總擺脫不了競爭的命運,不爭奪怎麼證明自己是優勝者?向歌手性騷擾夠刺激,但是別人也可以仿效,於是就用武力挾持歌手,不許其他歌迷接近。或者以暴力驅散其他歌迷,不許他們同樣有機會進行性騷擾。

短期擁有終究還會失去。打勝仗的時候,可以任意搶奪戰敗國的人力和資源,覺得很快樂,但是戰勝只是一時的結果,很快就成爲過去。於是想出殖民政策,以期長久掠奪殖民地的人力和資源。

個人也是一樣。博物館有一顆大珍珠,人們愈看愈覺得快樂。起初常常去看,也常常覺得快樂。忽然覺得颳風下雨還要去博物館很不方便,而且聽到博物館展出的文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甚至外借到別的博物館去交換展出。這時偷竊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希望偷回來放置家中,自己天天把玩,豈不天天都快樂?

諸如此類的變化,是每個人都必須自我省察的課題,弄清楚自己的人性弱點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又呈現到何種程度,才能夠約束自己,不受他人的任意運用。

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的意思也就是了解自己的人性弱點,合理地加以調整,便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同時,我們爲了自己的生存,常常動腦筋利用他人的人性弱點。某甲喜歡高帽子,捧他、擡舉他,他便很快樂,人們自然儘量在他面前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某乙重視禮節,對他尊重他纔會快樂,於是人們抱着禮多人不怪的心情和他交往。但是,人們一旦認爲某種做法有效,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增加強度,終於因過度而導致無效,那時才悔之晚矣。所以對他人的掌握,同樣需要合理地調整。過與不及,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老子早就指出,要排斥死亡是不可能的,自殺、求死,就更加不好。他認爲人的生命中,生、死的因素各佔三分,原本平分秋色,但是人爲了求生,卻步入了死路,使得死的因素無形中又增加了三分。所以人不應該過分貪生怕死,以免爲人所用,增加死亡的概率。

最合適的心態還是老子那句話“萬物將自化”。人是萬物中的一種,也離不開“自化”的軌道。對生死持自然變化的順應態度,應該比較合理。

人要活得逍遙自在,只有承認人性的弱點不好不壞,讓它自然地、適度地、合理地展現和被人利用,自己自然而然地因應,做到動靜相宜,就用不着再念念不忘人性的弱點,一天到晚做這方面的攻防戰了。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
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5章 向對走,弱點也是優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3章 人類歷史就是彼此利用弱點的歷史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1章 人人都逃不開的人性弱點第4章 向錯走,弱點即是缺點第2章 人類何以有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