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識象否

張紘提出了幾點理由:

就地理來說,秣陵向西不遠就是牛渚磯——中原與江東的要津,向東不遠就是入海口——江海轉換之地。定都秣陵,既能出入中原,又能出江入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水運優勢,且秣陵附近有良好的屯田基礎,生產的糧食可以供應京畿,無須長途轉運。

就人心來說,秣陵古稱金陵,傳說有王者氣,秦始皇特地巡狩此地以鎮壓,如今四百多年過去,王者氣恢復,當有聖人出,在此建都,正合人心。

說到這裡,張紘笑道:“禮雲:方千里曰王畿。建都秣陵,南至會稽,北至泰山,東至海,西至廬山,皆是京畿之地。大江爲護城之河,太湖爲遊囿之池,泰山、廬山爲門戶,豈不壯哉?國都雖立在秣陵,錢唐卻不妨作爲出海基地,會稽和吳郡的沿海地域可以考慮建成一個貨物集散地,將來亦是江南一都會。”

虞翻一笑,沒有再堅持。

張紘接着說道:“將軍,臣建此意,當然也有私心。”

孫策笑而不語,示意張紘直言無妨。歷史上,張紘就建議孫權建都抹陵,並非因爲什麼私心,而是從地理形勢、交通便利的條件來看,秣陵這個位置最合適,比起吳縣、陽羨都更有大局觀。張紘是讀書人,而且是成年多年的名士,他對虞翻的心思洞若觀火,卻不想說破,更不願讓虞翻難堪,才說自己也有私心。

張紘拱手道:“臣是徐州人,幸附將軍驥尾,自然要爲家鄉人謀一些福祉。立都秣陵,大半個徐州都在京畿以內,將來若有災患,也能及時得到賑濟。將軍,徐州地處大河下游,大河改道是常有的事,泗水一帶屢被殃及,不可不防。就拿眼前來說,將軍所統五州之中,青徐損失最爲嚴重,將軍欲跨海擊遼東,豈能坐視青徐荒蕪?”

孫策看向虞翻。“仲翔,你以爲如何?”

虞翻拱手道:“將軍,子綱先生胸懷天下,建百年之計,臣自愧不如。”

孫策點點頭。“都城雖以秣陵爲宜,陽羨依山傍湖,銅官山景色不錯,可作遊苑,兼作水師駐地,就不用去吳縣與民爭地了。松江浩瀚,百年內應該還走得水師樓船。”

衆人表示贊同,就此決定。

——

張紘走進驛舍,緩步來到趙溫的面前,拱手施禮。

趙溫站在階下,拱手相迎,臉色卻有些蒼白,笑容也很勉強。兩人行了禮,趙溫請張紘登堂入座,張紘卻道:“今日天氣甚好,不如我請你遊湖吧。你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楊文先、黃子琰。”

趙溫眼睛一亮。“我想看看士孫君榮,可以嗎?我來之前,他的家人再三託請,我實在是推辭不過,還望子綱成全。”

張紘笑了,一口答應。趙溫心中歡喜,連忙收拾了一下,披上一件皮裘,跟着張紘出了門。驛舍外停着一輛半舊的四輪馬車,兩匹健馬,張紘請趙溫上了車,敲敲車壁,示意出發。馬車緩緩啓動,沿着湖邊的大道向津口駛去。

“子綱,你這些天忙什麼呢?”趙溫試探着問道:“是回鄉過年了嗎?”

張紘笑笑。“我這一個多月只忙了一件事,選擇立都之地。”

“立……都?”趙溫的臉色有些尷尬,訕訕地說道:“連子綱都覺得大漢不能中興了?”

“大漢能不能中興,我不敢斷言,但孫將軍功業若此,建國則是必然。”張紘頓了頓,又道:“子柔兄,我是奉命來與你談判的,有些話遲早要說,我就直言當面了。要我看,大漢中興的可能性雖不能說沒有,但極小,略近於無。”

“哦?”趙溫不置可否。

“子柔兄,你覺得孫將軍與天子相比,優劣如何?”

趙溫嘴角微挑,撫着鬍鬚,淡淡地說道:“子綱對天子瞭解多少?”

“我雖然沒見過天子,但天子是什麼樣的人,我還是略有耳聞的。我聽說他隨荀彧學經史,隨皇甫嵩學兵法,身邊又有王越、史阿等劍客輔導劍法,還向陳王寵學習射藝,算得上少年英俊,文武雙全。”

“那子綱覺得孫將軍除了年長几歲之外,又有什麼優勢可言?是家世,還是學問?”

張紘笑了。“家世?高皇帝不過是一個亭長,光武帝不過是個農夫,有什麼家世可言?袁氏倒是四世三公,官渡之戰,袁紹不是一樣一敗塗地,傷重而亡?”

趙溫尷尬地笑了兩聲,耷拉下了眼皮,不敢和張紘對視。

“學問又是什麼?五經還是諸子百家?”

“難道這些都不是?”

“是,也不是。”

趙溫驚訝地看着張紘,有些陌生的感覺。眼前的張紘和他了解的張紘似乎不太一樣了,居然說五經不是學問了。他可是一個學習儒家經典多年的名士,怎麼會這麼說?

“當年在洛陽偶遊白馬寺,曾聽一浮屠道人說過一個故事。子柔兄可有興趣聽聽?”

趙溫眼神疑惑。張紘怎麼突然說起故事來,還是一個浮屠道人說的故事。他摸不清張紘的用意,便點點頭,決定先聽聽再說。張紘不緊不慢,講了一個故事。

“西域有一國,多有大象,其國有一王,問衆盲者是否識象,盲者皆言不識,於是王便命來牽來大象一頭,命盲者以手摸之,然後再問,盲者衆說紛紜,摸象腿者言象如柱,摸象耳者言象如扇,摸象身者言象如牆。”張紘笑盈盈地看着趙溫。“子柔兄,你覺得大象是柱子,還是扇子,還是牆?”

趙溫有些惱怒,反脣相譏。“我垂垂老矣,不能因時趨變,的確有些不識相(象),讓子綱見笑了。”

張紘朗聲大笑。“非也,子柔兄着相了。”他從壁櫃裡取出一壺酒,又取了兩隻酒杯,遞給趙溫一隻,倒了半杯酒。趙溫看着半杯酒,忍不住譏諷道:“滿酒淺茶,子綱也忒小氣了。”張紘眉毛輕揚,再次給趙溫倒酒,眼看着就要倒滿,馬車不經意的一晃,趙溫手不穩,杯子一晃,半杯酒全灑在衣襟上。

張紘停住,戲謔地看着趙溫。“子柔兄,還要加滿嗎?”

趙溫面紅耳赤,將半杯酒一飲而盡,然後又賭氣的將杯子伸了出去。張紘點頭讚道:“看,子柔兄還是能因時趨變的嘛。大象既不像柱子,也不像扇子,但它的確有一部分像柱子,也有一部分像扇子。學問既不是五經,的確也有一部分是五經,但五經是學問的一部分,卻不是學問本身。”

趙溫舉手連搖。“你慢點說,我有點暈,你這是白馬非馬之辯嗎?”

“白馬自然是馬,馬卻未必是白馬,五經是學問,但學問卻未必是五經。子柔兄不妨往高處看。孫將軍雖不讀書,卻不代表他沒有學問。大音希聲,聖人行不言之教,孫將軍戰沙場,戰無不勝,治五州,百姓安康,集思廣益,從善如流,深諳治道之本,難道這不是學問?”

趙溫無言以對,只好說道:“說來說去,無非是子綱以爲孫將軍勝於陛下,乃當世聖人,不世明主罷了。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談判,就請子綱輔佐孫將軍率兵叩關,一決高下便是了。”

“不然。”張紘搖搖頭,舉起手中酒杯,呷了一口。“孫將軍非不能也,實不爲也。天子眼中只有王朝興衰,一姓之榮辱,孫將軍眼中卻有華夷之辨,天下之更替,恕我直言,此二人不可同日而語,是以知孫將軍必勝,而天子中興難期。”

趙溫有點急了。“你未曾與天子見面,如何能知天子眼中無華夷之辨,天下更替?”

“陛下有意引羌人入關中,焉來華夷之辨?遷都長安,如何知天下更替?子柔兄難道以爲去年的旱災、今年的雪災只是意外?不然,一日有早晚晝夜,一年有春夏秋冬,五百年亦有冷暖更替,如今便是五百年之秋冬,大雪、嚴寒將接踵而至,糧食歉收只是開始。當此之時,禽獸亦知南飛,何況於人?棄洛陽而都關中,看似高明,實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矣。”

趙溫大驚,顧不得和張紘嘔氣。他仔細想了想,又覺得張紘所言似是而非,不過是狡辯之辭。最近這幾十年,嚴寒、大雪、霜凍的確要比以前多一些,可是這不過是上天對朝廷亂政的警告,並非什麼五百年寒暑之變。如果天子行善政,用賢良,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排斥老臣,只信任荀彧、劉曄等少壯之臣,這些災異自然會消失。

“子綱,照你這麼說,豈止五經不是學問,聖人之言都不足論矣。你這說法,倒是有點像荀卿的說法。不過荀卿雖是儒者,卻劍走偏鋒,教出了兩個法家弟子。你就不怕孫將軍履秦始皇覆轍?”

張紘笑而不答。

馬車緩緩停下,津口到了。張紘起身拉開車門,先下了車。趙溫跟着下了車,看着眼前煙波浩渺的湖水,看着停靠在津橋邊的高大樓船,看着湖心的那座山,想到楊彪、黃琰、士孫瑞都在那座山上,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第2065章 今非昔比第1491章 舊患新憂第2478章 攻心第1838章 迎戰(求推薦!)第2542章 棄子(求推薦!)第876章 天災示警(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436章 審配觀陣第582章 這就是命第198章 迎難而上第518章 亦敵亦友第374章 杜夫人第574章 利息第1045章 爭功(賀有空來潛水盟主)尾聲第734章 華與夷(有空來潛水打賞加更)第765章 理直氣壯(gaolaochou打賞加更)第2116章 激將第1814章 垂死掙扎第1429章 沮授論短長(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648章 攻心(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609章 人心向背第2381章 陳宮有計第2235章 本性難移第396章 等不及(羅格里奧打賞加更)第262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591章 萬事俱備(玄清竹打賞加更)第812章 父子兄弟(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853章 風雨欲來第1507章 家事天下事第1466章 父子合兵第743章 各懷鬼胎第1408章 遺願(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1065章 順手牽羊第292章 再戰第001章 公瑾,考考你第2572章 天下歸吳第1870章 蔣幹釣魚第256章 陣前論治第1809章 時乎運乎第2418章 帝國雄心(求推薦!)第1188章 正反計第963章 差之毫釐第1170章 郭嘉的樂教第2066章 飲鴆止渴(求推薦!)第1011章 合作共贏第1167章 文化與交易第648章 攻心(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1752章 破綻第005章 境界不一樣(求收藏,求推薦!)第1964章 人精鍾繇第2052章 閻溫問計第2435章 孫權進諫第466章 非常道第792章 笑裡藏刀第2569章 不祥之兆第096章 伏筆(週一,求推薦,求收藏!)第1078章 紅顏禍水第1027章 許褚破陣第2375章 馬超出擊第2323章 張郃戰龐德第1623章 兩長史第1291章 我怕他們跟不上第466章 非常道第1327章 陳羣第292章 再戰第170章 曹操跑了第457章 賈詡有約第609章 人心向背第1082章 三不如第1420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1526章 變異的佛學(鷹緣帝打賞加更)第033章 攻佔蔡洲(求推薦,求收藏!)第2460章 言外之意第2193章 彧與魚第185章 大家閨秀(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1577章 口才第1494章 無往不利第565章 自負的數學家(佐菲獸打賞加更)第044章 進退兩難第172章 兒子不見了第1272章 謙虛和心虛第2380章 知音第039章 一對半新人第1861章 老臣心(若相惜丶惜月打賞加更)第1047章 問張儉第2325章 張遼來了第2385章 諸葛亮論計第701章 圍城打援第2405章 冰釋(求推薦!)第2090章 窮則變第817章 深刻反省第819章 死結第1678章 王朗第010章 汝南黃巾(求收藏,求推薦!)第1038章 計太遲第001章 公瑾,考考你第2152章 折服(171021102948988盟主加更)第424章 夢想還是要有的第2510章 終於上道了第1171章 張弛有度
第2065章 今非昔比第1491章 舊患新憂第2478章 攻心第1838章 迎戰(求推薦!)第2542章 棄子(求推薦!)第876章 天災示警(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436章 審配觀陣第582章 這就是命第198章 迎難而上第518章 亦敵亦友第374章 杜夫人第574章 利息第1045章 爭功(賀有空來潛水盟主)尾聲第734章 華與夷(有空來潛水打賞加更)第765章 理直氣壯(gaolaochou打賞加更)第2116章 激將第1814章 垂死掙扎第1429章 沮授論短長(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648章 攻心(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609章 人心向背第2381章 陳宮有計第2235章 本性難移第396章 等不及(羅格里奧打賞加更)第262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591章 萬事俱備(玄清竹打賞加更)第812章 父子兄弟(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853章 風雨欲來第1507章 家事天下事第1466章 父子合兵第743章 各懷鬼胎第1408章 遺願(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1065章 順手牽羊第292章 再戰第001章 公瑾,考考你第2572章 天下歸吳第1870章 蔣幹釣魚第256章 陣前論治第1809章 時乎運乎第2418章 帝國雄心(求推薦!)第1188章 正反計第963章 差之毫釐第1170章 郭嘉的樂教第2066章 飲鴆止渴(求推薦!)第1011章 合作共贏第1167章 文化與交易第648章 攻心(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1752章 破綻第005章 境界不一樣(求收藏,求推薦!)第1964章 人精鍾繇第2052章 閻溫問計第2435章 孫權進諫第466章 非常道第792章 笑裡藏刀第2569章 不祥之兆第096章 伏筆(週一,求推薦,求收藏!)第1078章 紅顏禍水第1027章 許褚破陣第2375章 馬超出擊第2323章 張郃戰龐德第1623章 兩長史第1291章 我怕他們跟不上第466章 非常道第1327章 陳羣第292章 再戰第170章 曹操跑了第457章 賈詡有約第609章 人心向背第1082章 三不如第1420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1526章 變異的佛學(鷹緣帝打賞加更)第033章 攻佔蔡洲(求推薦,求收藏!)第2460章 言外之意第2193章 彧與魚第185章 大家閨秀(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1577章 口才第1494章 無往不利第565章 自負的數學家(佐菲獸打賞加更)第044章 進退兩難第172章 兒子不見了第1272章 謙虛和心虛第2380章 知音第039章 一對半新人第1861章 老臣心(若相惜丶惜月打賞加更)第1047章 問張儉第2325章 張遼來了第2385章 諸葛亮論計第701章 圍城打援第2405章 冰釋(求推薦!)第2090章 窮則變第817章 深刻反省第819章 死結第1678章 王朗第010章 汝南黃巾(求收藏,求推薦!)第1038章 計太遲第001章 公瑾,考考你第2152章 折服(171021102948988盟主加更)第424章 夢想還是要有的第2510章 終於上道了第1171章 張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