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掛印辭官

離開倪府,長生沒有立刻回返王府,而是步行去了御史臺,擔心有倭寇潛入長安暗害坐騎,他出來的時候便沒有騎馬。

來到御史臺是中午時分,遠遠便看到大門外站着一個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此時酷暑餘威尚在,那中年男子就站在大門之外,曬的汗流浹背,面紅耳赤。

見長生來到,中年男子急忙快步上前,伏地跪拜,“新任御史中丞田鈺參見王爺千歲。”

聽得此人言語,長生這才知道此人是朝廷委派的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此前御史臺有個御史中丞,但是跟他不合,試圖聯合衆御史將其架空,結果被他揍了一頓給攆回去歇着去了,後來此人竟然參與謀反,其下場可想而知。

此番朝廷重新委派了一個御史中丞,自然是來接替他的,只是因爲他還在任,便不曾任命其爲御史大夫。

“參見大人,王爺,這個……”御史臺的衙役一時之間適應不了長生身份的改變,原本是彎腰行禮的,後來反應過來,急忙伏身跪倒。

“田大人請起,”長生將田鈺攙扶起身,轉而衝門口的衙役擺了擺手,“起來吧,不着朝服不需跪拜。”

長生知道田鈺一直等在門外是爲了體現對他的尊重,也知道田鈺此時最希望自己問什麼,“田大人什麼時候到的?”

“回王爺,卑職是辰時到的。”田鈺躬身答道。

衙役們也知道田鈺是長生的繼任者,適時插話,“天氣炎熱,我們本想請中丞大人進去等候,但中丞大人堅持自門外等您。”

長生點了點頭,側身擡手,“走,田大人,進去說話。”

田鈺自然不敢先走,面露惶恐,躬身擡手,“王爺先請。”

長生也沒有再推辭,邁步先走,田鈺落後半身,跟隨在後。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這個禮既是禮物,也是禮節,送禮肯定是多多益善,禮節也肯定是越周全越好,雖然長生明知對方故意曬出一身汗是做給自己看的,卻也對此人有了幾分好印象,這個世上最稀缺的就是真誠,不能苛求每個人都對自己真誠,對方能夠裝出真誠就算不錯了。

“田大人眼生的很,先前自哪個衙門任職?”長生隨口問道。

田鈺恭敬回答,“回王爺,卑職本是大理寺賬簿,官居六品,沒有上朝面聖的資格,故此王爺纔會感覺卑職眼生。”

長生緩緩點頭,官員的任用是很大一門學問,並不是誰有能力就用誰,也不是誰有關係就用誰,朝廷會綜合權衡,尤其是重要部門的官員,朝廷派遣田鈺來御史臺當御史中丞屬於越級提拔,說明在朝廷看來此人擔當御史中丞非常合適,首先此人出自大理寺,而餘一也出自大理寺,最主要的是他和大理寺卿楊叔昀的關係一直不錯,派此人過來,不會引起他的反感。

再者,此人既然是越級提拔,履新之後短時間內是沒有扶正可能的,朝廷也由此向他透露了兩個信息,一是御史臺短時間內會由御史中丞代行主官權力,不會委任新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一直空缺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他卸任之後的失落感。

二是田鈺出自大理寺,本是楊叔昀的下屬,讓田鈺來主政御史臺,說明接下來御史臺的權力會大大縮減,這是對他整頓吏治的間接肯定,因爲御史臺最大的職責就是監察百官,御史臺的權力小了,說明百官的問題少了。

“田大人本是刑律官員,精通律法,老成持重,朝廷讓田大人接任御史中丞實屬明睿。”長生隨口說道,他知道朝廷接下來一定會詢問田鈺前來任職,他是什麼態度,這番話是故意說給田鈺聽的,以此表達自己對朝廷指派官員的尊重和認可。

шшш●Tтkā n●¢〇

聽得長生言語,田鈺連連擺手,“不敢,不敢,王爺謬讚,卑職好生惶恐,王爺雄才大略,身兼數職,入朝以來擎天保駕,扶正糾偏,奇功蓋世,青史留名,卑職愚鈍平庸,不足王爺之萬一,日後定當唯王爺馬首是瞻,事無鉅細,受命而行。”

“哈哈,”長生微笑擺手,“田大人過譽了,也過謙了,朝廷既然委派你擔任御史中丞,自然是田大人有過人才能,我在朝堂之上說的是百日之後離京,卻不是百日之後卸任,今天我便召集衆人交代一番,此去便不再來了,”

見田鈺面露惶恐,長生急忙擺手說道,“田大人莫要誤會,自入仕以來,我一直公務纏身,雖在天子腳下,雖處繁華京師,卻不曾領略長安美景,感受帝都人情,此後一段時間我要與餘一等人自長安走一走,轉一轉,也不枉我們入仕一場,日後田大人若是有什麼不明之處,隨時可以去王府尋我請教。”

聽得長生言語,田鈺惶恐稍減,唯唯應是,連聲道謝。

二人說話之間來到公堂之上,各自落座之後長生命人召集本部官員前來與田鈺相見。

片刻過後,御史臺各院官員先後來到,此時御史臺有許多御史在地方州郡督辦吏治,來的不過三十多人。

長生衝衆人介紹了田鈺,隨後表示自己不在時由田鈺全權代行御史大夫職權,並未告知衆人自己將會一去不返,之所以不說,也是爲田鈺好,如果告知衆人自己以後不來了,御史臺的官員就可能不聽田鈺的話,畢竟田鈺是新來的,而且是越級擢升,很難服衆,而田鈺代行自己的職權,一干下屬便不敢隨意抗命,有利於田鈺平穩過渡,順利掌權。

田鈺自然不會誤解長生的用意,待衆人退走之後千恩萬謝,隨即小心翼翼的說道,“王爺若有未盡事宜或是日後有所差遣,可隨時派人知會卑職,卑職定會守口如瓶,盡心辦理。”

長生笑了笑,田鈺這番話可能出於真心,但他卻不敢亂說話,因爲與自己相比,田鈺肯定更親近朝廷,在權力和人情面前,大部分官員都會選擇前者。

“田大人有心了,”長生笑道,“田大人安心辦差,盡心履職,本王有什麼事情會直接跟皇上言明。”

雖然長生對自己的態度一直很和藹,但田鈺知道他之前都做過什麼事情,一直揣着小心,而今聽他改變了自稱,立刻明白自己逾越了,瞬時嚇的面無人色。

見田鈺如此緊張,長生多有感慨,世人都想當官兒,殊不知再大的官兒也不過是朝廷的奴才,別看一個個人前耀武揚威,見了上司無一不是卑躬屈膝。

正所謂一通百通,一悟千悟,以他的悟性,就算當官兒也能當的很好,但他一直不喜歡當官兒,就是因爲當官兒得有奴性,而他沒有,正如一百多年前的詩仙李白所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入仕又不爲謀求富貴,沒必要做那卑躬屈膝之事。

簡短的交接之後,長生摘下腰間的御史大夫金印放於案頭,然後在田鈺的陪同之下回到後院轉了轉,此時他先前居住的房屋已經搬空了,再來也只是看看熟悉的地方。

“王爺,濟國公當日送您的個人用度還剩下兩萬多兩,您感覺送去哪裡較爲妥當?”田鈺小心翼翼的問道。

“咱們的捕快都配有戰馬,這一塊兒的開銷戶部是不負責的,”長生隨口說道,“那點銀兩留在御史臺使用花銷吧。”

聽得長生言語,田鈺激動且感動,險些流下淚來,他見多了官場的官員,官員離任大多會給下任留下一個爛攤子,恨不得自己在任時鋪的地磚都挖出來帶走,唯恐下一任比自己乾的好,但長生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只有一心爲公,大德無私的人才會這麼做。

有些下屬猜到長生以後可能不會再來,便聚集在前院等他,想要與他送行,但長生不願與衆人離別慼慼,便自後院西門悄然離開,亦如李白詩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此時已是下午申時,長生中午不曾吃飯,便沿街買了幾塊米糕,邊吃邊走,趕往戶部。

他主政戶部的時間較短,與戶部衆人也不是很熟,不過自他主政戶部以來,戶部所有人都跟着沾光,因爲他自己有錢,戶部的飲食花銷都是他自己補貼。而他也有手段籌到公款,自黃巢禍亂以來,戶部此時是最有錢的時候,三省六部以及地方州郡的各項開銷基本都能滿足,有錢的戶部官員處處受人逢迎,沒錢的戶部官員狗都不理。

由於今早朝廷已經委派了田鈺接任御史臺的差事,去往戶部的途中,長生便開始猜想朝廷會委派誰來接掌戶部。

戶部掌控社稷民生,接掌戶部的官員肯定是皇上一手安排的,皇上用人是不管什麼資歷和品級的,只要皇上認爲可用就會越級擢升,田鈺就是例子。

此外,皇上心細如髮,極有可能已經察覺到吳雨生是他心目中的繼任者,不出意外的話,戶部的左右侍郎這時候應該已經被調走了一個,而吳雨生則升任戶部侍郎。

到得戶部,果然驗證了自己的猜測,不過與自己猜測的略有不同,兩個侍郎一個沒剩全被調走了,而吳雨生則直接升任戶部左侍郎。

就如自御史臺一樣,長生召集各司官員一起開會,交代衆人自己不在時由吳雨生全權處理戶部事宜。

不過會後他並沒有與吳雨生單獨相處,而吳雨生也沒有嘗試與長生私下交談,吳雨生不是傻子,他能猜到是誰在背後提攜自己,也知道自己以後該怎麼做,如果非要當面感謝並表態,反倒顯得沒有默契。

臨走時長生留下了戶部尚書的官印,官印代表着權力,自留下官印這一刻起,自己就喪失了對戶部的話語權,但長生並不感覺失落,因爲只有喜歡權力的人才會看重權力,而權力在他眼中更多的是責任和壓力。

回到王府已經是二更時分,整個王府瀰漫着濃重的藥氣,不消說,大頭等人都在分頭煎藥。

王爺不曾回府,所有僕役和丫鬟都不能休息,這是規矩,而廚下也不能滅火,眼見長生回返,丫鬟立刻送來食譜,皇上吃飯有一百零八道菜品可供選擇,而親王比皇上少一些,每頓飯有八十一道菜品可供選擇。

長生也有些餓了,不想讓廚下太麻煩便點了一湯一飯和一葷一素,湯是菠菜湯,飯是粟米飯,葷菜是滷魚,而素菜則是炒青筍。

自古便有封侯拜相,裂土封王一說,之所以稱之爲裂土封王是因爲王爺都是食邑的,所謂食邑說白了就是受百姓供養,親王食邑萬戶,也就是一萬戶人家的賦稅米糧供養親王一家人,所得銀兩米糧的數目每年都不一樣,得看全國平均賦稅,不過年景再怎麼不好,也足夠王府的用度花銷,就算頓頓大魚大肉,每天花天酒地也花不完這些錢。

不多時,飯菜端了上來,四個丫鬟貼身伺候,長生既不習慣也不喜歡,便讓她們先回去休息,等明天一早再來收拾碗筷。

能夠伺候王爺的廚子肯定有幾把刷子,飯菜的確可口,做飯最大的忌諱其實就是葷素不分,而廚子深諳此道,素就素到極致,口味清淡,凸顯鮮嫩。葷就葷到極致,口味也重,凸顯肉香。菠菜湯混合粟米飯,當真好吃。

吃完飯想睡覺,不曾想丫鬟們又來了,原來要伺候他洗漱,長生自然不肯,留下洗漱之物再度攆人。

王府有丫鬟三十多人,都是內務府自宮女裡挑出來的,年輕貌美,身形婀娜,哪個丫鬟侍女不想得到王爺的青睞,奈何長生彷如缺心少肺一般,任憑她們如何秋波頻送,如何搖曳生姿,只是攆人,完全不給機會。

次日清晨,長生派人喊來了楊開,再寫辭呈命楊開今日上朝遞送,自己的驃騎大將軍也是有宅院和俸祿的,既得親王,就沒必要再霸佔一職食俸得祿了。

王府很大,後院兒竟然還有魚塘,長生早年很喜歡釣魚,見到魚塘一時手癢,便忙裡偷閒,搞來魚竿跑到後院兒釣魚去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變故突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大誤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敵軍在前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禍亂朝堂第三百四十章 千里突襲第五百七十八章 暫作休整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四百零七章 搶奪船隻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見神棍第四百二十七章 年輕母女第三百零七章 餘一同門第四百七十九章 兵敗山倒第五百三十六章 再得修爲第三百四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四百零五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縝密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五十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風水寶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窮奢極侈第二百六十五章 蒙面女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百一十四章 瘋癲高手第五百八十八章 千年老妖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砥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開殺戒第三章 一師四徒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一十七章 比武招親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八十四章 厚積薄發第二十二章 打打殺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二章 來之安之第三章 一師四徒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行開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鐵鍋王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七章 比武招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戰止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生死有命第六十七章 黑色馬駒第五百三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符紙聖諭第十八章 五件神兵第四百零八章 揚帆出海第二百八十五章 春風得意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生變故第四十四章 舉步維艱第六十章 不負所托第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除夕之夜第二百六十七章 盡忠職守第八十七章 神功初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尋找飛禽第四十四章 舉步維艱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世重典第三百零四章 黃毛猴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貪生怕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身心俱疲第六十七章 黑色馬駒第一百五十章 大智若智第五十八章 趙家小姐第五百八十八章 千年老妖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二百一十八章 擅離職守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至人無己第一百七十四章 半個時辰第三百一十九章 傷敵自傷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三十一章 岐黃寶典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召喚術第五十四章 沿江而下第四百二十章 東海仙露第一百一十四章 瘋癲高手第五百一十四章 辜負錯付第七章 墓中古籍第五百六十三章 君臣秘議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二地支第一百零一章 誓死效忠第一百五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五十八章 殫精竭慮第四百零五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敵軍在前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四百八十一章 對戰廝殺第六十章 不負所托第一百二十六章 符紙聖諭第五百零一章 三個紅圈第四十章 西去途中第四百一十章 浩瀚東海第三百零三章 事無鉅細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回返京師
第四百四十九章 變故突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大誤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敵軍在前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禍亂朝堂第三百四十章 千里突襲第五百七十八章 暫作休整第五百零六章 了無生趣第四百零七章 搶奪船隻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見神棍第四百二十七章 年輕母女第三百零七章 餘一同門第四百七十九章 兵敗山倒第五百三十六章 再得修爲第三百四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五百零五章 地支丑牛第四百零五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縝密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五十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風水寶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窮奢極侈第二百六十五章 蒙面女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百一十四章 瘋癲高手第五百八十八章 千年老妖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砥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開殺戒第三章 一師四徒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一十七章 比武招親第三百八十一章 爲民伸冤第八十四章 厚積薄發第二十二章 打打殺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二章 來之安之第三章 一師四徒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行開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鐵鍋王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一十七章 比武招親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戰止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生死有命第六十七章 黑色馬駒第五百三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一百二十六章 符紙聖諭第十八章 五件神兵第四百零八章 揚帆出海第二百八十五章 春風得意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生變故第四十四章 舉步維艱第六十章 不負所托第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除夕之夜第二百六十七章 盡忠職守第八十七章 神功初成第三百二十五章 尋找飛禽第四十四章 舉步維艱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世重典第三百零四章 黃毛猴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貪生怕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身心俱疲第六十七章 黑色馬駒第一百五十章 大智若智第五十八章 趙家小姐第五百八十八章 千年老妖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灑異域第二百一十八章 擅離職守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至人無己第一百七十四章 半個時辰第三百一十九章 傷敵自傷第四十八章 張冠李戴第六十八章 不生不死第三十一章 岐黃寶典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召喚術第五十四章 沿江而下第四百二十章 東海仙露第一百一十四章 瘋癲高手第五百一十四章 辜負錯付第七章 墓中古籍第五百六十三章 君臣秘議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二地支第一百零一章 誓死效忠第一百五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五十八章 殫精竭慮第四百零五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敵軍在前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返長安第四百八十一章 對戰廝殺第六十章 不負所托第一百二十六章 符紙聖諭第五百零一章 三個紅圈第四十章 西去途中第四百一十章 浩瀚東海第三百零三章 事無鉅細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身而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回返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