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張良計

bookmark

許是聽聞自己勢力擴張順利,劉季心緒激昂問道:“既如此,孤該何時伐秦,以應天命?”

此言一出,劉季分明看到張良、蕭何、曹參三人臉上,原本意氣風發的神色,瞬間黯淡了許多。

年少就混跡在市集的劉季,頓時意識到自己剛說的話可能不妥,謹慎問道:“莫非孤說的不對,爾等爲何這般臉色?”

蕭何反應最快,哈哈一笑道:“主公英明神武,壯志躊躇,哪有說的不對?我等只是一時爲主公氣勢所鎮,不知該如何表達罷了。”

“軍師你說對吧?”

末了蕭何隱晦朝張良使了個眼色。

張良會意,向前一步道:“蕭先生所言極是,爲君者當胸懷大志,主公方纔所言,氣勢磅礴,實乃皇者氣象。”

曹參更在一旁協助道:“主公作爲天命之主,有此氣象亦屬正常,倒是我等寡見鮮聞,讓主公見笑了。”

劉季聞言臉上浮現一絲迷惑之色,難道真如他們所言,是爲孤的氣勢所折服?

這難道就是林澤曾提及過的王霸之氣?

苦苦思尋了一陣,劉季突然回過神來,不對啊,孤剛剛好像只是問了一句何時伐秦,沒有說其他的啊。

於是,劉季盯着三人眼睛,沉聲道:“孤再問一遍,該何時西進伐秦?”

張良跟在後面接口道:“時機到了,自然會西進伐秦。”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纔是時機到了?”劉季不依不撓,繼續問道。

張良反問道:“主公之徳,較之秦皇如何?將士之勇,較之秦軍如何?兵甲之利,較之秦墨如何?”

三連下來,直擊劉季要害,讓他啞口無言,內心十分憋屈。

憋了半天,劉季不甘心道:“那照軍師所言,難道孤這輩子都不能西進伐秦了?”

張良退後一步,拱手一禮道:“非也,主公之徳雖略遜於秦皇,可主公有儒家聖賢相助,無需懼之。”

“雖主公將士勇武不及秦軍,但只要加強訓練,嚴守軍紀,未必不能一戰。”

“雖大軍所用兵甲,不如秦墨打造的兵甲精良,可世間還有齊墨、趙墨,主公若能找到他們幫忙,又何須擔心秦墨?”

“主公可曾聽聞,昔日越國滅吳,亦需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方得願以償。更何況主公十倍弱於越國,秦國實力千萬倍強於吳國?”

“臣之所言,時機未到,非是敷衍主公,而在於此。若實力不足便貿然西進,輕則損兵折將,重則霸業崩俎,還望主公耐心等待。”

劉季聞言,幽然回道:“孤能等,儒家能等乎?儒聖願等乎?”

“若無儒家支持,孤與諸位尚在山林中與野獸爲伴,不知何時得見天日。”

“前日就有儒家聖賢派遣弟子,問孤何時出兵西進,請軍師教孤該如何迴應?”

劉季此言一出,堂內頓時陷入了沉寂之中。

劉季難道不知道相比秦國,自己實力遠遠不夠嗎?

奈何儒家三番五次派人催促,恨不得他立刻帶兵殺進關中。

劉季不是沒想過向儒家派來的使者解釋,可每次一開口,就被對方一句“聖賢之言,小生只是傳達,不敢置喙”,給堵了回來。

無奈之下,方有劉季今日召集張良三人,詢問各方情況,看是否能象徵性出兵西進,好給儒家一個交待。

誰知在張良這,又被懟了一頓。

張良眼眸中浮現一抹怒意,臉色難看道:“儒家竟有如此目光短淺之人,難道他們不知主公是天命皇者,受了儒聖欽點?”

“主公何不借儒聖名義推辭?”

劉季苦笑一聲道:“若只有一兩次,若只是一兩人,孤尚能借着儒聖之名應付過去。”

“可前段時間,來找孤的那羣使者幕後之人,至少在儒家聖賢中佔一半。孤可不敢自以爲在儒聖心中的地位,能超過衆多儒家聖賢。”

“以天命皇者之說相要挾,此爲取死之道,孤不敢取,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張良沉默了半響,嘆了口氣道:“照主公所說,儒家聖賢應該是預料到了什麼,纔會如此心急,主公若不順其心意,恐受其咎。”

“以此看來,臣原本設想五年積攢實力,五年伐秦,十年定鼎天下,定然不會被儒家聖賢接受。既如此,那就想個辦法,三個月內出兵。”

站在一旁的蕭何,面露無奈道:“雖說形勢比之前好了許多,可照現在的徵兵速度,三個月時間,最多徵召兩萬大軍,加上已有大軍,亦不過五萬。”

“五萬大軍,光維持兩個半郡的治安,就得留下兩萬,僅三萬新軍,如何能伐秦?”

“倘若伐秦場面太過難看,主公恐會在儒家聖賢面前,落個無能的印象,更於主公不利。”

曹參一臉意氣道:“蕭兄所言極是,照做亦不討好,還不如不做,儒家若真有本事,讓他們帶兵去伐秦,何必爲難主公與我等?”

聽了蕭何曹參兩人話語,劉季臉上浮現一抹晦暗之色,將目光落在了張良身上,這或許是他最後的希望。

卻聽張良悠然說道:“臣倒有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願說與主公聽。”

劉季眼神一亮道:“還請軍師道來。”

張良直接走到掛着地圖的牆邊,指着一處說道:“此地有數十萬精銳大軍,主公若能收爲己用,何愁無大軍伐秦?”

劉季順着張良的手指望去,赫然發現他指的是遼東,而後一臉疑惑看着張良,似乎在等待他的解釋。

張良氣定神閒說道:“秦有五大軍府,除東海巡洋府以外,其餘四府,皆有精銳大軍數十萬。”

“遼東此地,便是當初秦國東北征遼府所在,當年陳涉起兵反秦,東北征遼府主將楊端和,非但沒有率軍南下平叛,反而率軍深入遼東,滅了高句麗,自立爲國主。”

“楊端和若得知秦皇死而復生一事,必定惶恐不安,生怕秦皇秋後算賬,主公大可派遣使者入遼,說服楊端和來降。”

“楊端和若降,數十萬精銳秦軍自然就歸了主公,有此精銳在手,主公又何愁不能伐秦?”

劉季聞言情緒激動道:“孤有張良計,何愁大業不成?”

第三百五十章可乘之機第三百九十五章出行第五百五十四章李斯之死第七百二十章國運第六百三十八章范增之計(厚顏無恥求月票)第四百六十二章漸生間隙第四十二章人才之論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千零六十章疑點以及翻臉單章求月票第八百六十九章漢立,天機亂第二百零八章范增第一千零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八百一十章天人第二境第八百三十六章兩敗俱傷?第七百八十七章西征第八百七十七章楚漢來使第五百三十四章一點插曲第七百三十六章秦皇回長安第四百六十九章君臣衝突第六百四十九章道歉,必須道歉(1/10)第五百九十四章秘聞第一百一十一章大秦特種兵——生存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八百八十章欠人情第一千零一十章同道歸流第三百二十七章將一軍第六百八十九章宗師吳凡,大轟動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三十六章秦皇回長安第三十章武道極限與招攬孔宣第五百二十五章兩敗俱傷第五百三十三章宗師林澤第一千零三十五章佛門叛徒第一百零三章補償第二百一十一章鼎去哪了?第七百一十六章試探與拉攏第四百二十三章道統之爭第四百八十一章奪關第八百四十七章天師道張道陵第八十六章可分肉否?第七十二章“內奸”趙光第一千零九十章神樹有靈第九百八十二章萬仙來朝第四十二章人才之論第四百三十六章處理結果第七百五十六章出爾反爾,天人降世第二百零五章初戰項籍第五百五十五章儒聖禮器第三十七章與劉季的初次會面第三百七十三章真相永遠是殘酷的第九百七十九章列寇第一千零九十六章強硬拒絕第八百一十四章風起第五百五十六章項籍來襲第八百零七章招賢納才第二百一十六章何人爲帥?第十七章修煉武技,金剛不壞第四百一十四章長安來信第五百五十四章李斯之死第八百三十三章聖人出手,長安破第二百章儒家的準備第三百九十六章聊城見聞第一千零一章新政推行第四百四十二章安穩第三十章武道極限與招攬孔宣第九百八十七章漏網之魚第八百六十一章收集材料第三百二十一章趙佗之智第一百六十章困龍昇天第一百三十六章韓信點兵第一百二十八章張良見劉季第八百八十五章儒聖的意思第四百六十二章漸生間隙第五百五十章一敗塗地的章邯第三百零七章林大忽悠第六百九十六章神與念合,魂隨心動第三百一十章交出去第六百三十五章心態轉變的熊心第八百九十八章反覆第六十二章學堂第五百五十五章儒聖禮器第七十六章賭約第六十七章初談四品第四百零六章秦皇之怒第二十四秦皇東巡一第四百一十五章許諾第九十六章從軍?第九百九十章輕重緩急第九百一十一章道宮爭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四百七十六章一個都別想跑抱歉,今日只更了一章第九百七十五章別的手段第四百六十章驪山地動第七百七十七章東進南下?第五十章屠宰場第四百一十三章猩紅的血第一百七十五章霸氣的徐福第一千一百章誰能超脫?
第三百五十章可乘之機第三百九十五章出行第五百五十四章李斯之死第七百二十章國運第六百三十八章范增之計(厚顏無恥求月票)第四百六十二章漸生間隙第四十二章人才之論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千零六十章疑點以及翻臉單章求月票第八百六十九章漢立,天機亂第二百零八章范增第一千零十八章引蛇出洞第八百一十章天人第二境第八百三十六章兩敗俱傷?第七百八十七章西征第八百七十七章楚漢來使第五百三十四章一點插曲第七百三十六章秦皇回長安第四百六十九章君臣衝突第六百四十九章道歉,必須道歉(1/10)第五百九十四章秘聞第一百一十一章大秦特種兵——生存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提醒與佈局第八百八十章欠人情第一千零一十章同道歸流第三百二十七章將一軍第六百八十九章宗師吳凡,大轟動第二百八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三十六章秦皇回長安第三十章武道極限與招攬孔宣第五百二十五章兩敗俱傷第五百三十三章宗師林澤第一千零三十五章佛門叛徒第一百零三章補償第二百一十一章鼎去哪了?第七百一十六章試探與拉攏第四百二十三章道統之爭第四百八十一章奪關第八百四十七章天師道張道陵第八十六章可分肉否?第七十二章“內奸”趙光第一千零九十章神樹有靈第九百八十二章萬仙來朝第四十二章人才之論第四百三十六章處理結果第七百五十六章出爾反爾,天人降世第二百零五章初戰項籍第五百五十五章儒聖禮器第三十七章與劉季的初次會面第三百七十三章真相永遠是殘酷的第九百七十九章列寇第一千零九十六章強硬拒絕第八百一十四章風起第五百五十六章項籍來襲第八百零七章招賢納才第二百一十六章何人爲帥?第十七章修煉武技,金剛不壞第四百一十四章長安來信第五百五十四章李斯之死第八百三十三章聖人出手,長安破第二百章儒家的準備第三百九十六章聊城見聞第一千零一章新政推行第四百四十二章安穩第三十章武道極限與招攬孔宣第九百八十七章漏網之魚第八百六十一章收集材料第三百二十一章趙佗之智第一百六十章困龍昇天第一百三十六章韓信點兵第一百二十八章張良見劉季第八百八十五章儒聖的意思第四百六十二章漸生間隙第五百五十章一敗塗地的章邯第三百零七章林大忽悠第六百九十六章神與念合,魂隨心動第三百一十章交出去第六百三十五章心態轉變的熊心第八百九十八章反覆第六十二章學堂第五百五十五章儒聖禮器第七十六章賭約第六十七章初談四品第四百零六章秦皇之怒第二十四秦皇東巡一第四百一十五章許諾第九十六章從軍?第九百九十章輕重緩急第九百一十一章道宮爭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四百七十六章一個都別想跑抱歉,今日只更了一章第九百七十五章別的手段第四百六十章驪山地動第七百七十七章東進南下?第五十章屠宰場第四百一十三章猩紅的血第一百七十五章霸氣的徐福第一千一百章誰能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