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兩派僧人互相看不上眼,見面不打招呼,有的還差點要吵起來。兩家寺院的理念不同,完全是針鋒相對。
方天行猜出來了兩家的流派,應該是分屬無畏宗和大禪寺。一般通俗的說法是大禪寺只求自己解脫,不渡衆生,無畏宗卻要普渡衆生。
很快路上有一個老漢推着一車糧食前行,可是突然陷進路上的坑裡,他沒辦法把車從裡面推出來,一個衣衫襤褸的僧人想要幫忙,可是老漢看到他的衣服後,立馬嚴辭拒絕他的幫助,並且斥責他離開。
可是老漢自己的力量無法讓他的車從泥坑中出來,這時方天行走過去準備幫助他。老漢看到方天行過來,立馬說道:“你是信大禪寺的還是無畏宗的。”
方天行指着自己的推薦位對老漢說道:“我是個網絡作者,不信神佛,那是我的推薦位。”
老漢想了想,點點頭說道:“那就謝謝小兄弟幫我把車拉出來。”
方天行站在推車後面,一手扶住推車,讓其不至於在推出來後翻倒,一手使力幫助老漢把車往前推,兩人一起用力,終於把車給推出來。
兩人合力把車推出泥坑,老人也累的氣喘吁吁,方天行提議道:“到我那推薦位上坐一會,翻幾本書,喝點茶,歇一歇吧。”
老漢接受了方天行的提議,把車停在方天行的推薦位前,坐在方天行的推薦位中休息,方天行對譚雨柔說道:“表妹,快去熱壺茶給老先生喝。”
“知道了,表哥。”譚雨柔甜甜的迴應道,在外人面前表現的很溫柔。
老漢對方天行問道:“小兄弟不知道這蓮華城是有名的佛都,這裡的人們相信佛法,對別的東西完全不感興趣。”
“我只是個網絡作者,創作小說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事業,精神信仰是個人自由,但不必對現實生活過多限制。所以不管是不是佛門弟子,或者是哪一家流派,都可以閱讀網絡小說,並沒有任何限制。”方天行對老漢說道。
老漢聽到
方天行的話,也是有些感觸,他對方天行說道:“你倒也是個沒有偏見的人,可是你不要多事,這城裡的兩家寺院無畏宗和大禪寺爲了爭奪正統可是吵翻了天,讓無數人都對立,許多的矛盾也由此而生。”
這蓮華城內最大的佛道流派有兩家,一家是無畏宗,一家是大禪寺,兩家的教理各有不同,無畏宗覺得一定要普渡衆生,他們認爲,人性中本來就有佛性,只不過被現實中的紅塵種種給迷住了,沒有被發現和開發出來。
當經過修行之後,就有可能被開發出來,所謂明心見性。
所以我們通過修行能夠成爲羅漢,甚至菩薩。如果能夠全部引發,圓滿顯現,那就成佛了。所以自然我們可以普渡衆生,因爲我們自身就有無上平等正覺的可能性。
而大寺派則是另一種理念,他們覺得人就是人,佛就是佛。所以大禪寺認爲,人不可能成佛,最多隻能修到羅漢的果位,把自己解脫出來。所以他們當然也不可能度別人。
這種說法大家一聽就會想:大禪寺佛教絕對的靠不住啊,自私自利,不給別人一點希望。其實這個說法的表面意思對,但內涵沒說清楚。
其實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只靠一世就修到如來的層次,那必然是要經過千百次輪迴才能修成正果。並不是像一般人說的大禪寺佛教徒只願意成羅漢,不願成佛。而是他們認爲普通人的根底根本達不到成佛的程度。
方天行送別老漢,只是覺得理念之爭只是流派之爭,但現狀無人改變,其實在網絡文學中也有同樣的爭議,普通讀者究竟是會接受高端還是通俗的東西。
並不是所有的讀者都處在同一個層次,有的讀者層次高,生下來就有受到良好教育,讀者層次高的家庭,很快能夠成長爲高等級的讀者。而有的讀者出生在讀者層次低的家庭,自身的所見所聞不能讓他們成爲高層次的讀者,他們被困在自己的認知裡,很難成爲高層次的讀者,也無法在社會中獲得向上的資源。
其實
就是人性和神性的問題,在佛教裡可以理解爲人性和佛性。
說他們的區別,首先從一個小問題說起:人性有向上和向下的一面。那麼人是不是能打破外界環境的束縛,上升到很高的層次,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爲盟主級讀者,封號至尊,大概率是最不到的,那麼是不是一定做不到不到,這誰也說不清楚。
方天行繼續坐在自己的推薦位裡,看到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他對譚雨柔說道:“咱們關門後去寺廟裡逛逛,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
“好呀。”譚雨柔也感興趣的說道。
到了關門的時候,今天只得到了一百多個忠實讀者,不過方天行絲毫沒有氣餒,把推薦位的門關起來,便和譚雨柔一起去附近的廟裡上香了。
兩人先去的是無畏宗,無畏宗自稱佛法大慈大悲,普渡衆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國淨土爲目標。他認爲,修佛法需要經過無數生死,歷劫修行,以大智慧,求得無上正覺,除斷除自己一切煩惱外,更應以救脫衆生爲目標。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強調要適應世間,開大方便門,以引渡衆生。
無畏宗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學說稱之爲菩薩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實踐稱作菩薩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稱之爲菩薩戒。
兩人爭辯不休,方天行卻在一旁發笑,看到方天行笑了,衆人連忙問道:“你爲何發笑。”
方天行站在無畏宗寺院門口的那棵樹前面,對衆人說道:“你們可知道這是什麼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