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草原路

草原的早晨清冷,可惜城中總有一些狂風都帶不走的惡臭。全文字txt小說網

晁勇出了院子,感覺到空氣中的臭味,忍不住對旁邊守夜的石勇道:“今天把城中所有的克烈人都趕到河裡去,讓他們洗澡,不入水的全部打上奴印,送到礦井去。”

城中除了戰俘,還有附近一些部落的婦孺,晁勇說的顯然是婦孺。

石勇雖然有些不解太子因何生氣,但還是拱手領命。

晁勇正吃早飯間,便聽得一串馬蹄聲飛快的由遠及近。

馬蹄聲在府外結束,然後一個都頭便跑進來,報道:“有近萬蠻人從北方而來,說是捉了耶律延禧的嬪妃和皇子,要換回他們部落的戰俘和女人。”

晁勇還準備今天帶兵北上鎮州捉拿遼國餘孽,沒想到蠻人這麼孝順,點頭道:“好啊,一個契丹皇室可以換十個蠻人,歸順我們的,婦孺可以還給他們;不歸順的,可以拿牛羊來換,不然婦孺和戰俘全部貶爲奴隸。”

“是。”

晁勇不緊不慢的吃完早飯,這才帶着帳前五將和親兵往北門而來。

昨夜負責守城的韓世忠已經在北門和蠻人交涉,不過看樣子還有些分歧。

韓世忠看到太子到來,忙下城來迎:“參見太子。”

晁勇點頭道:“恩,蠻人還在糾纏嗎”

韓世忠道:“那些蠻人覺得一個契丹皇室至少應該換一百個蠻人,開始他們還想用一個契丹皇室換一個部落的人呢。”

晁勇搖頭道:“這些蠻人也太不把自己當人了,契丹人也是一個腦袋,憑什麼用一個就想換一個部落。好了,打開城門吧,我去和他們談,談不妥了,就殺散他們。敢來堵我們城門。”

“是”

韓世忠聞言,慌忙讓部下打開城門。

城門緩緩打開,便看到幾個蠻人騎馬堵在十餘丈外,後面還有一眼望不到邊的亂糟糟蠻兵。

前面的蠻人看到大梁太子領兵出城,紛紛撥馬往後退去。

克烈翻譯看到對面大纛,突然道:“來的是馬爾忽思汗,他是帶我們反遼的磨古斯汗的兒子。”

晁勇聽得是反遼的磨古斯之子,奇道:“磨古斯反遼被殺,他的兒子怎麼還能成爲汗”

“磨古斯只是一次出兵時不幸被遼人抓住,部落並沒有被遼人打散。磨古斯被抓後,馬爾忽思汗就成了部落首領,向遼國稱臣。遼國抓不住馬爾忽思汗,只好承認了他的汗位。不過磨古斯是所有克烈部落的汗,馬爾忽思汗只是幾個部落的汗。”

晁勇點頭道:“你去請他出來答話。”

“是”

馬爾忽思汗麾下有五千善戰的部落勇士,因此才能讓遼國接受他的稱臣。但是耶律延禧帶着兩萬兵馬逃到雄州後,他也是壓力大增,不得不和其他小部落一起向耶律延禧供奉牛羊馬匹。

昨日的大戰,他也帶了三千人蔘戰。戰敗後就糾合了招州附近幾個部落的人,馬不停蹄趕到鎮州,把耶律延禧的老窩給抄了。

只要用那些沒用的契丹人換回南邊克烈各部的婦孺和被大梁抓去的戰俘,得到南邊克烈各部的支持。他很快就能統一克烈各部,成爲克烈部大汗,重現父親的榮光。

馬爾忽思汗的主意很不錯,只是他沒想到大梁居然只願意拿十個克烈人換一個遼國皇室。即使算上耶律延禧的嬪妃。他總共抓到的遼國皇室也不過幾十人。如果那樣換的話,他只能換回幾百人。這一點恩惠是無法讓南邊各部投靠他的,所以他讓部落會說党項話的人討價還價。

馬爾忽思汗帳下幾個部落連上婦孺總有上萬人。但是他們和中原隔着遼國和西夏,沒有一個會說漢話的,只有幾個會說党項話和契丹話的。

沒有了婦孺,草原部落並不會滅亡,他們可以去搶其他部落的女人繁衍生子,延續部落。

因此大梁雖然得了防州,抓獲了好幾個部落的婦孺,但是並沒有蠻人來投降。

馬爾忽思汗聽到大梁太子請他答話,便也打馬出來,在馬上向晁勇躬身行禮。

兩人的對話便通過投靠大梁的克烈人展開。

晁勇看着馬爾忽思道:“我的龍旗插到哪裡,哪裡就是大梁的土地。從今日起,這一片草原就是我大梁的土地了,如果你們歸順我大梁,我可以讓你們繼續生活在這片草原上。如果你們不願歸順,你們可以帶人離開這片土地,否則大梁鐵騎將剿殺所有覬覦大梁國土的人。”

馬爾忽思聽到晁勇這麼霸道的宣言,也是一愣,後面的蠻人已經有人忍耐不住舞起彎刀來,他們世代生活在這片草原上,他們纔是這片草原的主人。

馬爾忽思也閃過一絲憤怒之色,不過看到左邊大梁軍營的騎兵已經集結起來,也只能忍着怒火,道:“如果我們歸順大梁,我們每年需要向大梁進貢多少牛羊”

晁勇搖頭道:“你們歸順了我大梁,就是我大梁的百姓,不需要進貢任何東西。大梁的商人將沒有限制的來到這裡,你們的牛羊可以換更多的東西。”

聽到晁勇的話,各部蠻人紛紛難以置信的交頭接耳起來。

即使都是克烈人,小部落要讓大部落庇護,都少不得進貢牛羊,他們反抗遼國,也不過是因爲遼國索要的貢品超過他們的承受力了。

馬爾忽思卻懷疑道:“我們是不是要向党項人一樣爲你們征戰”

晁勇聽了馬爾忽思的問題,對身邊的翻譯道:“你在寧夏路幾個月,想必也知道我大梁的兵制,你和他說說吧。”

晁勇一直想實施全民義務兵制,但是大梁初定,不能強制推廣。因此大梁現在的兵制還是自願參軍,豐厚的軍餉、封侯拜將都很吸引人,因此大梁也不愁兵源。

党項附庸軍也是党項各部自願靠刀槍過活的勇士,他們不同大梁正軍。只是因爲他們不是從東京操練出來的,餉銀和大梁正軍卻是一樣的。

定居下來的党項部已經和漢人一樣報名,然後去東京操練。附庸軍則是仍然在放牧的部落出來的,不過大梁也已經給他們劃定了草場,他們已經無法遊牧,等待時機成熟,大梁將會取消附庸軍,所有兵馬都由東京操練,加快同化各族。

馬爾忽思也聽過寧夏路的一些事情,只是他不相信會有那麼好的事情。加上不少党項人從軍,因此他一直都覺得是党項人爲大梁賣命代替了貢品。

聽到冬天南下的克烈人說寧夏路的党項兵完全是自願的,而且大梁的所有百姓除了商人都不用交稅,馬爾忽思奇怪道:“只有商人交稅,那大梁的東西不是要很貴嗎”

晁勇笑道:“所有的礦都是朝廷的,茶、酒也只有朝廷能賣,朝廷的收入很多,商稅並不高。在中原你們的一匹馬大概能換百斤茶吧,運到這裡的話。怎麼也能換四五百斤吧。”

晁勇說的是粗茶,當然也很少有蠻人知道細茶。北宋以茶易馬用的都是粗茶,到了南宋蠻人才開始要求要換細茶。

宋朝少馬,建國後就以銅錢向番人買馬。但是後來發現很多番人把銅錢鑄成兵器,又改作以茶易馬。到趙佶時代,一匹馬漲到二百五十斤茶的價格。

這是漢人和西北番人換馬的價格,番人也會把茶往更北的地方轉賣。

茶可以解油膩、解毒去病。以肉食爲主的蠻人吃過茶後,就離不開茶了,只是他們吃的茶都是從西夏或者遼國轉道而來的。一匹馬往往只能換幾十斤茶。

馬爾忽思平時就少不了茶,聽到晁勇說大梁一匹馬可以換百斤茶,也是目瞪口呆。

後面的牧人更是激動的叫嚷起來,他們也少不了茶,但是過去茶的價格高昂,除了部落的首領和巫醫沒有人能每天喝起茶。如果一匹馬能換幾百斤茶的話,他們就和首領一樣每天可以喝到茶了。

對草原人來說,中原最吸引他們的東西就是茶,布匹那是女人的愛好,對粗獷的男人來說披一個羊皮也行。

馬爾忽思聽到後面族人的議論就知道大家和他的想法都一樣了,跳下馬下跪道:“我們願意歸順大梁。”

後面的蠻人看到他們的汗都下跪了,也紛紛下馬跪了一地。

晁勇沒想到這麼容易就收服了這一萬人,揮手道:“大梁不用下跪,你們都起來吧。”

城外軍營中的騎兵也已經集結起來,看到太子三言兩語就讓蠻兵跪倒一片,更覺太子霸氣非凡。

晁勇也沒讓馬爾忽思失望,直接封了馬爾忽思一個克烈部巡檢,讓馬爾忽思又拜倒在地。

“鎮州還有契丹人嗎”

馬爾忽思搖頭道:“沒有了,鎮州只有千餘契丹兵,都被我們殺光了。昨天逃走的契丹兵都跟着遼國的耶律大石往西去了,可能是去了西邊的維州或者招州吧。”

晁勇聽到耶律大石帶着契丹兵往西而去,也是一愣。

歷史上耶律大石就弄出一個西遼,難不成他還能再弄出一個西遼來不成。

如果耶律大石真的逃到中亞,晁勇也不會現在去追。中亞有無數小國,讓耶律大石把他們滅了,然後大梁再去滅西遼,這樣無疑會省事很多。

大梁與其向西打,還不如向東打。掃滅日本,開採日本的金銀礦來鑄幣。大梁朝廷鑄造了金銀幣,但是因爲金銀稀少,投放的金銀幣基本都被大戶,或者打造了金銀器皿,市面上很少能見到金、銀幣流通,這才讓大梁票號的大額銀票得以順利推行。

現在大梁的銀票都可以在票號兌現,皇家票號也不會濫發銀票。但是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出一個敗家子,開始濫發銀票,讓皇家票號信用奔潰,所以晁勇深思熟慮後還是準備用金、銀、銅幣做貨幣,不給後代留空子可鑽。

日本的金銀礦蘊藏十分豐富,而且日本人就是現成的礦奴,只要以武力威脅他們的天皇,或者扶持一個傀儡出來。讓他們每年向大梁供奉定額的金銀就行,也不用派兵長期駐守日本。

日本盛產黃金已經不是秘密,但是白銀的開採還沒開始。

早在唐朝,日本就挖掘出大量黃金,向唐朝派遣的大量使者也是靠黃金在唐朝生活。宋朝就從日本進口大量的砂金,出口的則是銅幣、絲綢、陶瓷。

日本盛產黃金的名頭還傳到中亞甚至歐洲,九世紀後半葉,伊斯蘭地理學者伊本霍爾達茲貝曾記錄了關於黃金之國的傳聞,記錄中說倭國人餵養的狗的鏈鎖、猴子的項圈都是用黃金做的。

後來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也有過這樣一段記述:“在日本島上,亦饒有寶石珍珠。珠色如薔薇,甚美而價甚巨,珠大而圓,每個人都擁有無數的黃金,國王宮殿的屋頂是用純金蓋的,地板上鋪着的黃金也足有兩根手指的寬幅那麼厚。許多房間內都擺有很厚的純金小桌,窗戶也用黃金裝飾,這個皇宮的豪華程度簡直無法用筆墨形容。”

當然這是一段坑爹的描述,但也說明當時人們都知道日本盛產黃金。

今年二月。日本就派來使者,向大梁稱臣,同時派來數百留學生學習大梁的文化。日本使者聽說大梁太子要辦貴族學院後,當即請求大梁朝廷允許日本皇子入學。朝廷封了日本國王。他們的皇子理論上也是有爵位的,因此朝廷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晁勇得知禮部答應了此事,當即要拒絕,後來想到他的貴族學院還沒影也就罷了。日本從來不是一個安分的民族。想要抓他們的錯處很容易,晁勇已經讓暗探注意日本派來的留學生。

阮氏三雄、張橫兄弟、李俊三人的海軍都已組建起來,晁勇的坐船也已經建成。

趙佶當政的時候就一直在籌劃着製造大型神舟出使高麗。炫耀國威。宋神宗時候,宋朝就建過兩艘巨舟,好大喜功的趙佶的目標自然是超越宋神宗時候的巨舟。木料、圖紙都已畫了,只是正要着手製造的時候,宋朝滅了,神舟的製造也就擱置下來。

水軍統領奉命打造海船時,船廠才上報了這個規劃,晁勇得知有現成的材料和圖紙,馬上讓船廠把它們製成他的坐船。

除去他的旗艦“太子號”,還一同建造了三艘護衛艦。

護衛艦長十餘丈,深三丈,闊二丈五尺,載重兩千石。太子號的長闊高大、什物器用、人數,皆三倍於護衛艦。

護衛艦主桅杆高十宋丈,前桅杆高八宋丈,共裝帆一百一十幅,正風用帆,稍偏則用利篷。風有八面,只有風從正前方吹來時,無法用帆前進。不過還有槳和踏車可以讓船前進。

數據是宣和五年宋朝往高麗的使船,太子號是神舟,沒有載重的具體記載,但是估算載重在千噸以上

馬爾忽思率各部歸降,晁勇當即讓人把歸順的各部婦孺全部釋放,但是戰俘卻要各部用牛羊贖回,不贖回的則要爲朝廷服勞役三年。

晁勇要在草原建立更多的城池,除了僱傭各部落的人,最實惠的自然就是戰俘了。

馬爾忽思得了大梁官職後,也十分積極,馬上就派人去勸說克烈其他部落歸順。

晁勇帶兵北上鎮州兩日後,克烈各部就都歸順了大梁,潰逃的契丹人也有數千人歸降大梁,有數千人跟着耶律大石往西州回鶻逃去。

招降了克烈各部,晁勇又派人招降乃蠻部、蔑兒乞惕部、蒙古部、塔塔爾部、烏古部、敵烈部等各部,同時請一千帳以上的部落首領來參加各部大會。

因爲各部分散的厲害,最遠的敵烈部距離鎮州足有兩千多裡,所以晁勇把各部首領大會的日子定在六月十五日。

爲了保證各部首領的安全,晁勇下令三個月內各部不得襲殺其他部落的人,違者大梁將出兵掃滅,雞犬不留。

在各部大會前,不少部落就紛紛派使表示歸順大梁。在他們看來,歸順大梁不用出任何貢品,反而可以便宜買到大梁的東西,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抗拒大梁的話,他們就要面對大梁鐵騎。雖然他們不知道大梁的兵力如何,但是大梁能和金國一起瓜分遼國,實力顯然比草原各部都要大。

草原各部大會召開的地點設在草原上,在各部首領到來前,大梁便爲各部首領準備了帳篷。

不實戰,光是看裝備,大梁鐵騎無疑要比當年的契丹兵還要有震懾力。很多部落首領看到裝備精良的大梁鐵騎便都沒了一絲桀驁不馴,至始至終都對大梁表現的服服帖帖。

在大梁寬和的招降和強大的軍力威懾下,加上已經有很多部落提前歸順,參會的各部很快便都歸順了大梁。

大會上晁勇宣佈設立草原路,爲各部劃定了草場,同時選定了二十個地方準備建立城池,將從中原遷移百萬漢人來耕種,傳授各部農耕。董平任第一任草原路總兵。

草原路西起阿爾泰山,東至大興安嶺,南起大漠,北抵貝加爾湖最北端。東西跨度七千多裡,南北兩千裡。。。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有所得第五十五章揚名天下(下)第四百五十章 忠義葉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相國寺(下)第三十三章 捉扈三娘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才女第二百九十八章 馬軍到達(爲“風@傳人”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軍第二百零七章 浪子燕青第四百六十三章 慶功大典三江感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四百九十章 邕州內外第四百六十七章 萬教殉葬第四百七十二章 歡度中秋第一百九十一章 晁勇受傷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花太歲第五百二十章 董平建功第一百六十九章 方臘來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四百七十章 太子宴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五百零二章 兵逼金軍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三百七十七章 西夏青鹽第八十六章 樊瑞入夥第八章 初識林沖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江遇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膽童貫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拳之威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三百九十章 突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事將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逼降百官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二百八十七章 鬧海龍駒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梁建立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二百九十五章 賜你妃子第一百一十三 武松過三關第三百章 大軍入城第二百章 多疑吳用第七十五章 宋江刺配第九十六章 第一次交鋒第六十二章 三將入夥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賺關勝第十六章 祝家黑店(上)第四十八章時遷盜甲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二百三十二章 猛虎下山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零五章 盧俊義第七十五章 宋江刺配第三百七十三章 呂師囊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四百八十一章 渡江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用領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穿越瀚海第三十四章 官逼民反第四百八十七章 兩軍對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四百零三章 割踏寨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史文恭第六十四章 大婚(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罡地煞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三百五十五章 遼將心思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五百一十二章 向日宣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神下凡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動地第七十三章 呂方郭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扣押百官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將第四百三十八章 仁禮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逵奪門第一百八十六章 衝出東京(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一百零七章 害人終害己第二百九十七章 抄家富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軍營第三百四十九章 雙槍董平第三百三十四章 送錢上門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節度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廝撲第三百一十八章 方臘身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梁權利第五章 阮氏三雄(上)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有所得第五十五章揚名天下(下)第四百五十章 忠義葉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相國寺(下)第三十三章 捉扈三娘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才女第二百九十八章 馬軍到達(爲“風@傳人”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軍第二百零七章 浪子燕青第四百六十三章 慶功大典三江感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四百九十章 邕州內外第四百六十七章 萬教殉葬第四百七十二章 歡度中秋第一百九十一章 晁勇受傷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花太歲第五百二十章 董平建功第一百六十九章 方臘來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四百七十章 太子宴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五百零二章 兵逼金軍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三百七十七章 西夏青鹽第八十六章 樊瑞入夥第八章 初識林沖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江遇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膽童貫第四百二十一章 一拳之威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三百九十章 突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事將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逼降百官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二百八十七章 鬧海龍駒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梁建立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二百九十五章 賜你妃子第一百一十三 武松過三關第三百章 大軍入城第二百章 多疑吳用第七十五章 宋江刺配第九十六章 第一次交鋒第六十二章 三將入夥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賺關勝第十六章 祝家黑店(上)第四十八章時遷盜甲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二百三十二章 猛虎下山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零五章 盧俊義第七十五章 宋江刺配第三百七十三章 呂師囊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度三娘第四百八十一章 渡江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吳用領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穿越瀚海第三十四章 官逼民反第四百八十七章 兩軍對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探軍紀第四百零三章 割踏寨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史文恭第六十四章 大婚(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陣容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罡地煞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三百五十五章 遼將心思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五百一十二章 向日宣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神下凡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動地第七十三章 呂方郭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扣押百官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將第四百三十八章 仁禮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隱相點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逵奪門第一百八十六章 衝出東京(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一百零七章 害人終害己第二百九十七章 抄家富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軍營第三百四十九章 雙槍董平第三百三十四章 送錢上門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節度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廝撲第三百一十八章 方臘身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梁權利第五章 阮氏三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