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一切盡在掌握中

孟密,原本只是木邦下面的一個城鎮,產玉石,大明就曾派太監在此監督採礦。後來,孟密首領賄賂明朝相關的官員,從木邦下面獨立了出來,兩個部族打仗,而大明拉偏架,並封孟密爲獨立的安撫司,終另成一邦。

不過隨着洞吾野心地增長,不斷地發起戰事,和大明的邊界衝突,導致孟密,木邦,甚至連更西北方的孟養,苦受兵災,民不聊生。原本因爲玉礦等而繁華的這幾個地區,早已敗落不堪,人口更是大規模減少

他隆王領着十萬人馬,號稱五十萬,浩浩蕩蕩地緩慢北上,各處的村寨,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紛紛逃離家園,躲避兵災,而沒腦子,以爲投靠他隆王就會躲過一劫的那些村寨,則被劫掠一空,物資充軍,男女老少淪爲民夫,成爲大軍中的一員。

洞吾軍隊,一路之上,都沒有遇到明軍的抵抗。最終兵臨城下,到達了孟密主城。

此時天色剛過午時,天氣晴朗,氣候不冷不熱,是個好天氣來的。他隆王騎在大象上,看着自己的軍隊密密麻麻,在狂吼挑釁,可對面的敵人卻緊閉城門、寨門,嚴陣以待的樣子,氣勢上高下立分,不由得很是高興,用手指着遠處的大明旗幟,大聲威喝道:“孤給你們五天時間,看誰能把那些旗幟獻於孤?”

一聽這話,大象邊上擁着他的那些將領,紛紛搶着回答道:“殿下,末將斬將奪旗,最是在行了!”

“末將不要五天時間,四天,四天就能打下孟密!把那些旗幟,和明軍那什麼唐王的首級獻於殿下!”

“殿下,末將只要三天,就能活捉了那唐王,把他像狗一樣牽到殿下面前!”

“……”

只要有眼睛的,都能看出來,雙方軍隊的士氣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的。更不要說,雙方軍隊的數量,真是每個人吐口口水,就能把孟密城給淹了。如此巨大的差距,這仗,還打不贏就怪了!

這時候的孟密城池,包括洞吾的城池,遠不能和大明內地及北方的城池可比。雖然也是磚牆堆車砌,可最多也就一丈左右的高度而已。如果大象攻城的話,人正在象背上,都能平了城頭了。

他隆王聽着手下將領的那些話,臉上帶着笑容,眼睛看着遠處的敵人。

明軍是採用了據城而守的策略,在城的四角,各有多個軍寨,護着城池。從旗幟上看,城外軍寨多是各地的土司軍隊,明軍似乎都集中在城裡。

他隆王看着,特意看仔細了一點,發現他關注的那兩個土司的軍隊也在城外。這讓他有點遺憾,要不然的話,直接發起攻擊,兩個土司的軍隊同時在城裡起事,內外夾攻下,自己今晚都能住進城裡去了。

雖然有點遺憾,不過他也明白,明軍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這仗,還得打幾天才行。這麼想着,他便下令紮營休整,等明日再行攻城。

與此同時,在孟密城頭上,唐王也在觀看着敵陣。

之前的時候,明軍就靠着自己的力量,猶如摧古拉朽一般,眨眼間就奪下了木邦、孟密、孟養等地。他就覺得,洞吾的軍隊其實也就這樣。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定下了策略,如果不是閔閣老的要求,他都想改變這種穩打穩紮的策略,直接去攻打阿瓦得了。

因此,這次大戰開始的時候,唐王就堅決要求來孟密,還說他身爲唐王,以後洞吾這邊的藩王,不能老是縮在後面。甚至這一次,他的態度之堅決,都鬧到了崇禎皇帝那裡去。當然了,是在聊天羣中。

分封洞吾,藩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王這是開國國王,他不想躲在後方坐享其成,那樣沒有一點成就感,沒有一點威望。身爲太祖的子孫,有如此機會,又豈能錯過?

唐王的這個想法,崇禎皇帝根據他在原本歷史上的事蹟,隱約也能猜出來。說得好聽點,是他有一顆雄心!想着這場戰事,都已經安排好了的,出危險的情況很小,就同意了唐王的要求。

經過一番折騰,唐王終於如願站在了孟密城頭上。

說實話,之前說洞吾大軍,他也不以爲意,至少他也有這個常識,軍隊數量肯定是誇張了的。就連明軍自己,一萬的兵力,不也號稱五萬麼?洞吾號稱五十萬,搞不好也就幾萬兵力而已。而且從夜不收的稟告上得知,洞吾軍隊的裝備都很簡陋,這讓他有點不以爲意。

此時的唐王,卻是臉色有點白,看着城外人喊馬嘶,還有大象的聲音,特別是那密密麻麻的人頭,一眼望不到頭,終於把他給震撼了。這麼多人,就算是豬,任由明軍去砍,也會殺得手軟沒有力氣吧?

雙方兵力懸殊這麼打,能打贏麼?唐王心中如此想着,不知爲何,他忽然隱約有點後悔,感覺是自己作死。自己怎麼就忘記了,洞吾的軍力確實是強,要不然,也不可能屢次前來挑釁大明。

“殿下,這些蠻人不過土雞瓦狗,且安心看着我大明軍隊如何大展天威!”邊上護衛他的錦衣衛總旗鍾立之和他相處兩年左右的時間,早已熟悉他的性情,此時見他臉色,便微笑着安慰他道。

唐王聽了,勉強向他笑了笑,而後轉回頭,又看着遠處的那支象軍。說實話,最給他震撼的,莫過於這支象軍了。他有點沒法想象,一旦這些戰象衝起來,誰能是其對手?

這時,有一名將領巡查過來,看到唐王的臉色有點白,便笑着對他說道:“城頭上就交給末將吧,殿下儘管去安心歇息,回頭廝殺起來,有點吵鬧,怕是會睡不好。”

唐王聽到說話,轉頭一看,卻是自己費盡心血挖來的統帥鄧克虜。說起來,這個鄧克虜也是名門之後,他的爺爺就是明末有名的將領鄧子龍。當年領兵攻打洞吾的時候,鄧克虜剛好歷練,在鄧子龍身邊擔任親衛,後來鄧子龍升任總兵並在朝鮮戰場殉國,他那時已經是把總,常年剿匪,作戰經驗也豐富。

這次洞吾的事情,唐王就把已是守備的鄧克虜挖了過來,擔任他所練軍隊的統帥。可以說,他是寄予厚望的。此時聽到鄧克虜充滿自信地說話,不由得心中寬了一分,擠出一點笑容說道:“好,那孤就把一切託付給你了!”

說完之後,他轉頭再次看了遠處的象軍一樣,才轉身下城而去。

鄧克虜微笑着看着唐王下城之後,才轉回身子,注視着城外。

如果不是朝廷大力支持的話,面對來勢洶洶的洞吾軍隊,鄧克虜絕對不會這麼有把握了。畢竟他是領兵打仗的人,自然知道如今他手中的這支軍隊,不要說訓練了一年多,還打了勝仗,可在他的眼裡,卻還是不強。

之前的勝仗,其實隨便來一支明軍,都是能贏的。主要贏的原因,就是一個是突襲,讓洞吾這邊措手不及;第二個是事前的準備很充足,不但地形地勢,路線什麼的早已探聽的明白,甚至連敵人的兵力,主將的能力等等,也打聽得清楚,更是先派了內應去,這種種條件下,要是不贏就怪了!

一支軍隊,只有在經歷過硬仗的考驗之後,才能成爲強軍,而不是僅會打順風仗!要按唐王的意思,一鼓作氣攻向阿瓦的話,和洞吾主力進行決戰,就算事先準備充足,勝負也很難料。

可如今,閣老、或者說皇上營造出來的這種據城而守的硬仗,卻是對這支軍隊最好的鍛鍊。更何況,他知道外有強軍,這種情況下,要是打不贏就怪了!

這麼想着,鄧克虜便又巡視了起來。因爲他知道,敵人來勢洶洶,很多兵卒的心裡都承受了很大壓力,需要他去給他們以信心。

城外遠處,他隆王已經坐在一處高臺上,一盤盤地水果擺在面前,喝着美酒,看着手下大軍在忙碌,頗是興奮。

等到他的王帳立好的時候,終於等來了他一直在等的人。

頓時,王帳周圍,他的親衛嚴密戒備,王帳內,除了他和親衛之外,就只有一名便裝信使。

這個人見到他隆王出現,很是尊敬,立刻上前見禮,而後主動詳細地稟告道:“殿下,明軍一共有一萬人上下,其中騎軍只有五百,有長槍兵兩千左右,弓箭手一千不到……統帥乃是唐王,很年輕,主將叫鄧克虜,是以前明將鄧子龍的孫子……”

很詳細的明軍情報,聽得他隆王很滿意,那眼睛似乎都要笑出來一般,可當他一聽到鄧子龍這個名字時,頓時臉色就沉了下來。這個名字,在洞吾這邊可謂是威名赫赫。就是他,讓洞吾以前的努力白費,北方各地土司全都重新歸附明國。一直等到他調離之後,洞吾再次發兵攻打,才重新拿回了木邦等地。

“……各路土司加起來,實際軍隊有一萬五千人左右,明軍那邊的情況,就是這些了。”那名信使說到這裡,看着他隆王又道,“那鄧克虜狡猾,把我們的軍隊都安排在了外面替他們守城。我家大人問,該如何配合殿下?”

聽到這個問題,他隆王的眉頭就皺了起來。他之前觀陣的時候,已經看到這兩個土司的軍隊被安排在城外了,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可一時之間,沒有什麼好的想法,能好好利用這兩支土司軍隊。

沉默片刻,他隆王忽然有了想法,對那信使說道:“這樣,明日我發軍攻打你們的寨子,你們就佯裝不敵,往城門下退去。等明軍出來救援的時候,便趁機奪下城門,助孤拿下孟密,如此便是大功一件!”

那信使一聽,當即大喜,連忙應下了。他隆王也高興,如果能這樣拿下孟密的話,那就是最省力的辦法了。否則的話,畢竟是攻城,雖然人多士氣高,可照樣會有不少的損失。洞吾人口原本就少,能少死一些人還是少死一些人的好!

在說了一些細節後,信使退下,等晚上夜幕降臨之後再回去。

他隆王坐在位置上,回想着信使所說的消息,越想越是高興。這支明軍,根本就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以前明軍中最常見的火繩槍手,竟然一個都沒有。想必是那唐王覺得火繩槍的質量太差,便棄而不用了吧?更讓他有點意外的是,城裡的這支軍隊,竟然不是以前明國的正規軍隊,而是唐王出錢,從逃民、災民中挑選出來訓練而成。

他隆王作爲一個常見征戰沙場的人,自然明白這種軍隊,就算訓練的時間再長,可沒經過真正戰爭的淬鍊,絕對不會是強軍。就算有鄧子龍孫子爲主將又如何了?如今孤率大軍而來,你們已經沒有機會了!

想了好一會後,他隆王傳令,傳他的先鋒大將石德蒙。

這個石德蒙,是他的心腹,也是一個勇猛的將領,深得他的賞識。一進王帳,石德蒙立刻見禮,而後拍着胸脯奏道:”殿下,給末將兩天時間,末將一定拿下孟密!“

很顯然,他還在惦記之前他隆王所說的那番話。想着要爭功,這一見面,就又再次表態了!

他隆王見此,微微一笑道:“兩天時間太多了,孤給你一天時間如何?”

“……”石德蒙一聽,不由得愣住了,一天時間?真當孟密城裡的明軍是泥捏的啊?就算是泥捏的,也要先打下城外的寨子,才能攻打孟密城啊!殿下這麼說,該不會是對自己有點不滿了吧?

這麼想着,他正要改口再度表態時,卻聽他隆王又說道:“隴川土司已經暗中臣服於孤,明日你領軍攻打其寨子……”

石德蒙聽完了他的這一番解釋,還又補充說明了城裡明軍的情況後,不由得大喜。他不是傻子,心中立刻明白過來,自己是殿下心腹,這是送一場大功給自己了!

533 寶刀屠龍1056 天大的好消息328 反轉1199 即時通訊衙門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996 襲營39 難民405 安南都統使司165 人權能吃麼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207 去山東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511 今非昔比398 橫衝直撞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1317 震撼667 多爾袞到了(第三更)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245 誰敢放肆1295 豪格和天皇196 密商1009 出兵洞吾268 大明皇家水泥公司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655 蒙古人好忽悠97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58 清丈土地118 少有的大捷1254 年輕好啊825 皇帝背書391 踢走豪格129 突如其來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1040 有的放矢862 富了崇禎863 背景826 心不在焉374 戰略要地大淩河城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1243 是我們大明915 反水(第三更)849 暴露的風險1290 祭奠1264 幸福的煩惱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488 這是我二叔727 畜生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1084 凱旋1305 帶頭作用1075 城破650 雞蛋碰石頭的下場1009 出兵洞吾138 民議181 佈局470 攻打海州13 曹化淳的心思214 算術1080 魂兮歸來兮73 兵臨城下241 馬張是你850 各種傳言1185 搞什麼鬼386 攻城199 論功行賞278 拭目以待752 出戰42 國庫充盈1070 御駕親征310 吼哈665 再次出使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582 安撫國人900 又一單545 瘋了(第三更)976 光明正大的第一炮(第四更)3 結交近侍麼701 收網(第五更)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1133 值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150 看來可以1041 今非昔比889 天子守國門664 沒想到的結局92 升遷神速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655 蒙古人好忽悠102 矛盾1107 蒸汽船83 與國永存104 昌黎危急809 交鋒900 又一單686 誤會了392 張定國的招供
533 寶刀屠龍1056 天大的好消息328 反轉1199 即時通訊衙門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996 襲營39 難民405 安南都統使司165 人權能吃麼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207 去山東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511 今非昔比398 橫衝直撞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1317 震撼667 多爾袞到了(第三更)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245 誰敢放肆1295 豪格和天皇196 密商1009 出兵洞吾268 大明皇家水泥公司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655 蒙古人好忽悠97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58 清丈土地118 少有的大捷1254 年輕好啊825 皇帝背書391 踢走豪格129 突如其來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1040 有的放矢862 富了崇禎863 背景826 心不在焉374 戰略要地大淩河城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1243 是我們大明915 反水(第三更)849 暴露的風險1290 祭奠1264 幸福的煩惱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488 這是我二叔727 畜生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1084 凱旋1305 帶頭作用1075 城破650 雞蛋碰石頭的下場1009 出兵洞吾138 民議181 佈局470 攻打海州13 曹化淳的心思214 算術1080 魂兮歸來兮73 兵臨城下241 馬張是你850 各種傳言1185 搞什麼鬼386 攻城199 論功行賞278 拭目以待752 出戰42 國庫充盈1070 御駕親征310 吼哈665 再次出使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582 安撫國人900 又一單545 瘋了(第三更)976 光明正大的第一炮(第四更)3 結交近侍麼701 收網(第五更)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1133 值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150 看來可以1041 今非昔比889 天子守國門664 沒想到的結局92 升遷神速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655 蒙古人好忽悠102 矛盾1107 蒸汽船83 與國永存104 昌黎危急809 交鋒900 又一單686 誤會了392 張定國的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