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殺神(加更)

而那些漢奴,他們對登萊巡撫盧象升並不怎麼熟悉。但被掠來遼東之後,在尋找慰藉的時候,總是聽說過以前毛文龍的事蹟。如今聽到來的這個明將叫毛承祚,自然知道是東江明軍了。

看到朝鮮人那欣喜若狂的神情,漢奴們也被帶動了情緒。一時之間,校場上一片沸騰。

此時,東邊的天空,終於露出了一絲魚肚白。黑夜過去,黎明來臨。

按照事先的計劃,韓五在點將臺上大聲說道:“有要向建虜報仇的,舉手;沒有膽子的,回營房待着。”

校場上的這些人,不管漢人還是朝鮮人,那個沒有仇。以前是沒有機會,爲了活下去而隨波逐流,拼死求活而已,如今有了機會,誰又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因此在韓五的話音一落之後,校場上的每個人,幾乎都舉起了手,舉得高高地,就怕韓五看不見。

這個情況,並沒有出乎意料。韓五和高應元立刻開始編組分派,由他們帶着人配合毛承祚開始行動了起來。

再說盧象升領軍衝到官衙門口,一邊派人四散圍住,而他自己則一手持一塊大盾牌,一手握刀,一馬當先,衝入了被手下踹開的大門。

此時城內喧譁聲已起,官衙內輪值的建虜已聞聲而動。此時的建虜,還沒有入關後的腐化,保持着戰鬥的本能。盧象升才衝入前院時,不少建虜便已全副武裝地迎出來看情況。

天色微明,就算不用火把照明,也能基本看清對方的情況。那些建虜突然看到一羣明軍衝進來。都是大吃一驚,不過也沒有機會多想,就怪叫着衝過去。

好一個盧象升,不愧是殺神一般地存在。只見他第一個迎上去,手中盾牌猛地砸過去,便當場砸飛了一個,另外一手的刀跟着劈過去,另外一個幾乎並排衝過來的建虜一看那刀速度太快來不及躲,連忙舉刀招架。沒想,悲劇了!

盧象升那力氣真不是蓋的,就那麼一刀劈下去,連刀帶人劈成了兩半。在那建虜還有意識的時候,盧象升絲毫沒有逗留,已經越過了他殺向第三個。

標營親衛有守護巡撫之責,可他們都來不及守護,就見盧象升一路殺進去了。只能跟在盧象升後面,揀點漏網的殺,比如被盧象升砸飛一時死不了的建虜。

官衙後院,巴布海被喊殺聲驚醒,多年征戰沙場的經歷,讓他雖然搞不清事情,卻也立刻翻身下牀,胡亂穿戴地大步而出。

“主子,那些漢狗和朝鮮狗造反了!”一名親衛驚慌地衝過來稟告道。

巴布海還沒有反應,又一名親衛衝過來,驚慌地稟告道:“主子,明軍殺過來了!”

巴布海懵了,這到底怎麼回事?

就只這麼一猶豫的時候,就聽到前院那傳來打鬥的聲音,而且快速向後院這邊而來。

終於,又有一名親衛衝進來,一臉恐懼地稟告道:“主子快跑,再不走來不及了!”

巴布海一聽,壓根沒了組織抵抗的念頭,連盔甲也顧不得穿了,一把推開在伺候他穿衣的親衛,奪路就往後面跑去。

可沒想到,他的親衛剛打開後院的門,就聽到“嗖嗖嗖”地聲音響起,而後那開門的親衛就如同被什麼狠狠地撞了一下,向後飛出。

“梆梆梆”地聲音連續響起,只見木門上,牆上盯着一支支弩箭。“啪嗒”一聲,那親衛落地,仰面躺着。只見胸口位置插着兩支弩箭,深入沒羽,已經死得不能再死了。

不知爲何,一看到這些弩箭,巴布海的腦中,第一時間便想起了他之前看到,併爲之做過噩夢的那些勁弩。

那是在朝鮮護糧的那一次,明軍就是靠着勁弩,直接射開了自己手下的結陣,而後便是屠殺。

這想法只是一想而過,巴布海逃命要緊,那還會深思,轉頭看看身邊就七八個親衛而已了,沒膽子再往外衝,便準備再往回走去找生路。

可他們還沒有動,就見後路的那道院門那,已轉過一個高大的身影。一手持盾,一手握刀,帶着一身的鮮血,猶如一個殺神般出現。

只這麼一看,巴布海便情不自禁地“啊呀”一聲,一下跌坐在地。雖然當初只是一面之緣而已,可他對這人印象卻是再深刻不過了。

一樣高大的身材,一樣猶如殺神一般的亮相,都不用仔細去看容貌,巴布海百分之百可以確認,這個人就是幾次讓自己做噩夢的登萊巡撫盧象升!

巴布海原本的親衛早就折在朝鮮了,這些親衛沒見過盧象升。一看敵人出現,便立刻有三名親衛悍不畏死地衝了上去。

“殺,快殺了他,他是登萊巡撫!”巴布海見盧象升衝得太快,似乎和他的親衛脫離,哪怕他此時跌坐在地,還是用歇斯底里地語氣大聲下令道。

此時的他,就希望能殺死登萊巡撫,一下解決這個明軍的靈魂人物,說不定還有轉危爲安的可能。

可是,他這話才說出口,就見盧象升用盾牌砸飛一個,一刀劈死一個,還伸腳踹飛一個,一下就把衝過去的三個對手解決了。甚至他本人都沒停下等下身後親衛,主動迎向離他最近的敵人。

盧象升所表現出來的悍勇,就算是最厲害的白甲兵,也根本不能比。這哪是人?完全是披着鐵甲的野豬,橫衝直撞,擋着非死即傷。

這種表現,把院子裡剩下的建虜嚇得再無一絲抵抗之力,甚至連武器都握不住,人也趴到了地上。

就這麼一會的功夫,巡撫標營的親衛終於追了上來,“呼啦”一下把整個院子佔滿,圍着裡面的幾個完全沒有鬥志的建虜,等待着中丞大人發落。

盧象升一見,也沒了興致,直接把盾牌和刀拋給了自己的手下,雙手拍了拍,似乎是幹完活拍下灰塵一般,同時低喝一聲道:“綁了!”

最爲重要的官衙之戰,很輕鬆地結束了,就只是從前門走到後面的時間而已。只有一路的建虜屍體,才能證明剛纔這裡確實廝殺過。

134 親自審問1317 震撼850 各種傳言848 擔心(第四更)1026 一切盡在掌握中857 飛車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372 燧發槍不是想用就能用的796 遠交近攻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1041 今非昔比967 北方蒙古定也218 責任510 熊文燦的打算967 北方蒙古定也399 男人之間的衝突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960 升官1006 科技神器570 鬼鬼祟祟(第三更)903 誰敢亂來!1212 一派宗師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659 屁股決定腦袋1332 井底之蛙470 攻打海州97 指天爲誓386 攻城573 登基爲帝1318 賴皮戰術667 多爾袞到了(第三更)1204 皇上在行動273 大明路橋公司636 營嘯(第四更)139 引導1031 皇上要看錄像1197 腰桿硬了1247 豪奴157 當面對質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1124 相愛相殺1237 賠償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34 我是羣主1200 這真是簡直了!267 殺虜祭旗送忠烈410 死戰1205 發配他去和錢謙益作伴826 心不在焉193 黔驢技窮581 兩個皇帝都忙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73 兵臨城下559 高峰1234 有點懵941 恐慌(第五更)275 大明建設銀行1169 錢家556 結束566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281 哪位神醫1117 新的誓言738 泡湯了241 馬張是你1074 滿清第一勇士的下場440 細節918 十分把握1213 歷史車輪滾滾,擋着淘汰1045 晚了1042 大清這是怎麼了?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1130 大侖山慘案73 兵臨城下285 朝鮮義兵的歡呼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1071 皇帝的打算711 應付一下177 磨刀(第三更)877 五人墓碑記802 開民智90 死無對證596 爲何而戰(第五更)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805 弄巧成拙1221 改主意了1171 他隆王的因果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706 兩把大鉗子992 東拐稟告東藥889 天子守國門363 寧完我的機會724 聊天羣的缺陷769 大清的黴運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697 水師安排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385 先聲奪人1230 這肯定是湊巧
134 親自審問1317 震撼850 各種傳言848 擔心(第四更)1026 一切盡在掌握中857 飛車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372 燧發槍不是想用就能用的796 遠交近攻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1041 今非昔比967 北方蒙古定也218 責任510 熊文燦的打算967 北方蒙古定也399 男人之間的衝突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960 升官1006 科技神器570 鬼鬼祟祟(第三更)903 誰敢亂來!1212 一派宗師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659 屁股決定腦袋1332 井底之蛙470 攻打海州97 指天爲誓386 攻城573 登基爲帝1318 賴皮戰術667 多爾袞到了(第三更)1204 皇上在行動273 大明路橋公司636 營嘯(第四更)139 引導1031 皇上要看錄像1197 腰桿硬了1247 豪奴157 當面對質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1124 相愛相殺1237 賠償892 還有沒有道理講了?34 我是羣主1200 這真是簡直了!267 殺虜祭旗送忠烈410 死戰1205 發配他去和錢謙益作伴826 心不在焉193 黔驢技窮581 兩個皇帝都忙418 青史留名(第三更)73 兵臨城下559 高峰1234 有點懵941 恐慌(第五更)275 大明建設銀行1169 錢家556 結束566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281 哪位神醫1117 新的誓言738 泡湯了241 馬張是你1074 滿清第一勇士的下場440 細節918 十分把握1213 歷史車輪滾滾,擋着淘汰1045 晚了1042 大清這是怎麼了?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1130 大侖山慘案73 兵臨城下285 朝鮮義兵的歡呼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1071 皇帝的打算711 應付一下177 磨刀(第三更)877 五人墓碑記802 開民智90 死無對證596 爲何而戰(第五更)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805 弄巧成拙1221 改主意了1171 他隆王的因果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706 兩把大鉗子992 東拐稟告東藥889 天子守國門363 寧完我的機會724 聊天羣的缺陷769 大清的黴運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697 水師安排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385 先聲奪人1230 這肯定是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