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這腦洞(爲推薦票2萬加更)

一邊的盧象升聽了,也是奏對道:“陛下,此事一旦開了口子,那以後怎麼辦?其他差役怎麼辦?微臣以爲首輔的顧慮,還是要考慮下的。”

孫傳庭也在,同樣站出來反對道:“陛下,這可不止我大明朝是這樣的,就算以前的朝代,也都是如此,何至於破例呢?”

崇禎皇帝見自己的幾個心腹臣子都反對,不由得低頭想了一會,而後擡頭對他們說道:“諸位愛卿說得也是有道理,那這樣好了,朕就退一步,皇家所用工匠,就按朕說得辦,其他的,就還是按照原來的辦,如此可以吧?”

剛纔的時候,他向自己的心腹提出,廢除現在的勞役制度,包括工匠,不再是無償要求各行百姓爲官府做事,而是改爲薪酬制。

自古以來,百姓的負擔就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稅,一個是役。甚至可以說,對於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有的時候,役要比稅大多了。因爲這個役,不管是什麼,押送糧食,修路,興修水利,甚至是當衙役等低聲差事,都是屬於役的一種,要是輪到了,就要無償去做。

有些大的勞役,比如修長城之類的,很多人去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的。哪怕不是修長城,只要官府不仔細一點的,很多勞役,也很難安然返鄉。

不過在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之後,一切都可以折算成銀子。包括役,也是的。只要交了銀子,就可以不用服役。

但不管怎麼樣,役這個東西,就是壓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官府的運轉,也要靠着役和稅這兩條腿纔可以的。可如今,崇禎皇帝卻突然提出,要廢除這個無償役,改爲薪酬制。對於後世人來說,這個不要太普通,可對此時的人來說,卻是一件非常讓人震驚的事情。

因此,哪怕是他的心腹臣子,包括薛國觀、盧象升和孫傳庭,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對於這一點,其實崇禎皇帝有料到了。只是對於古人的態度,他多少有點沒把握,就試着提出來,如果能接受,那就是最好了,不能接受,那他可以退一步。

剛纔之所以還考慮了一會再回答,是因爲他原本是想回答薛國觀的問題的。

如果廢除了免費的役,那所有的壓力就都在這個稅上面。按照這個時代的人來理解,光靠稅是不可能支持朝廷的運轉的。但對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來說,卻完全不是問題。只要大力發展商業,各地溝通有無,就能極大地促進各地的生產力。只要商業總量提升上去了,那麼在商業稅方面以及商業發展所帶動的各地產業稅收的增加,就能彌補役這一塊的免除。甚至他已經在計劃內的打算,也能給朝廷,給他帶來足夠的利潤來支撐朝廷的運轉。

不過崇禎皇帝最終考慮到,這些事情,對於古人來說,解釋起來還是有點難。與其浪費口水,不如先做個試點,以此來推廣,遇到的阻力應該能大大減少。

要不然,再好地政策,下到地方執行後,以華夏人的聰明才智,都能給你解讀並執行到一個你怎麼樣都想不到的歪路上去。

這一點,歷史上已經很多次證明了。特別是國家越大,這種制度上的改革,就越是艱難。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讓步了,薛國觀看看盧象升和孫傳庭,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後,才向皇上奏道:“陛下,此事一定要做麼?”

看樣子,他們還是想再勸勸皇帝。

崇禎皇帝聽了,不得不再解釋道:“朕問卿等,一直以來的勞役,百姓可有熱情?能積極主動地去做事麼?還是說,要靠官府的監督、鞭撻、強壓才能完成該做得事情?”

這個事情,都不用回答,在場的這幾個封疆大吏,自然知道答案是什麼。道理他們也都懂,只有和那些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他們的積極性纔會高一些。比如說,興修水利,本地的百姓就會比其他地方的積極不少。當然,偷懶的人也一樣存在。這個,其實就是大鍋飯的道理。

崇禎皇帝不用他們回答,就接着又說道:“不說其他,光是朕之前巡查了兵仗局的工匠,就非常不滿意。都是什麼樣的工匠啊!用不客氣的話來說,就是一羣混吃等死,在耗時間等着匠役服完。他們的水平,不用說,卿等應該也知道。那些有精湛技藝的工匠,都是出銀子代勞役,纔不會來服匠役。”

看到孫傳庭似乎想說話,他料到了,就看着孫傳庭說道:“那對他們嚴加管束,敢偷懶耍奸就嚴懲,一如其他勞役一般地用上監督、鞭撻、嚴懲、強壓等手段?”

“沒錯,這樣或者能讓他們完成要做的事情,可也僅此而已了。”崇禎皇帝說到這裡,面容嚴肅,看着面前的三個臣子說道,“可兵仗局製造的可是軍械護甲,這種事情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卿等自己也說了,建虜的軍械護甲就比我大明的要好。可如果反過來,我大明的比建虜地要好,那是不是能極大地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有的時候,事情的真相其實很簡單,但是,基於慣性思維,就不會再往深處想一想。可要是有人提了,就會讓人覺得,這個事情其實就這樣,很好理解。

“陛下,那或者給其獎勵不也可以麼?”盧象升聽到這裡,就又奏道。

崇禎皇帝點點頭,獎罰分明這點,特別是這些帶兵的大臣都能理解。不過他還是補充說道:“是可以,但真不是想要一錘子買賣,而是作爲一個制度,長久流傳下去。卿等想一下,如果連基本的生活保證都沒有,那又有多少人會願意去搏一個獎賞呢?因此,朕的想法,就是給他們發俸祿,讓他們能衣食無憂,從而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軍械護甲的打造上。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再給予必要的獎賞,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如此一來,朕就不信了,以我大明的人力,還打造不出更精良和厲害的軍械護甲?”

薛國觀聽了,第一個叛變了立場,立刻擁護道:“陛下聖明,微臣以爲,這和陛下給大明官員漲俸祿是一個道理!”

盧象升和孫傳庭兩人看了他一眼,隨後看向皇帝,都表示沒有異議了。

對於軍備方面,他們兩人絕對比其他任何臣子都要有感觸。如果大明能在軍械護甲的精良程度上壓倒建虜,那對一個保定總督,一個薊遼總督來說,壓力會大大減輕。

誰知崇禎皇帝卻還沒完,又接着說道:“朕的這個革新公佈之後,當能召集大明最聰明的工匠,讓他們衣食無憂之後的還有另外一個用意,就是準備讓他們把自己所學的記錄下來,形成一整套授徒的記錄,把這個經驗手藝傳給其他人……”

“收徒?”薛國觀聽到這裡,忍不住插話道。

或者也只有薛蠻子,纔會在驚訝之餘插話了。

“對,沒錯!”崇禎皇帝不以爲意,反而帶着微笑點頭道,“不過這個收徒,不是工匠私人的事情,而是官府的事情。就目前來說,是皇家出面。卿可以理解爲類似縣學,不過不是教授四書五經,而是軍械護甲的打造手藝!如此一來,手藝便能傳承下去,而不用擔心失傳。”

他的這個說法,又是一種全新的東西了。皇家出面,類似縣學,不教四書五經,而只是教工匠手藝,世代傳承?

這種事情,自古以來都是沒有的。哪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教授,那也是各自民間的行爲,並不是官府,更不是皇家所創辦。

這種全新地觀點,被崇禎皇帝一說出來,對盧象升等人便又是一個衝擊。他們感覺,怎麼今天皇上的想法一個接一個,全都是那麼怪,可聽起來,似乎又很有道理?

看到他們在沉思的樣子,崇禎皇帝便又補充說道:“後面的這個事情,也要建立在俸祿基礎上,不但衣食無憂,甚至還能獲得一些另外的東西,比如,見官不拜。甚至對於有大貢獻的,可以封爵……”

聽到這個,薛國觀等人不由得大爲吃驚,連忙便先勸阻。區區工匠,竟然還要封爵,太駭人聽聞了!

不過崇禎皇帝沒給他們機會,搶先解釋道:“當然,這是朕得初步想法,這個爵位,不是我大明目前已有的爵位,而是類似先秦軍功爵位的那種。創建一套匠人的爵位,給予其對應的身份和財富。如此一來,朕相信,不但他們的積極性會非常高,且會很主動地去創造新的軍械護甲,也願意把自己所學傳授給別人!”

當然了,他說得是一種大概情況。畢竟任何事情,都有特例。哪怕崇禎皇帝給出的條件再優越,也一樣有人會敝帚自珍。

聽到崇禎皇帝的解釋,薛國觀等人不由得鬆了口氣,還好,還好,那是被匠人封了個公侯伯的,讓寒窗苦讀出來的讀書人怎麼辦?

基於崇禎皇帝舉得是兵仗局的例子,關係到打仗方面的。盧象升和孫傳庭考慮了之後,便沒有反對了。但是,薛國觀作爲讀書人的代表,還是有點猶豫。就聽他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工匠封爵,哪怕是類似先秦所創爵位,也還是要慎重點好,要不然,就匠人那粗活,不說讀書人,種地的百姓都會有意見……”

“薛卿還是想得太差了!”崇禎皇帝一聽,笑着搖搖頭道,“如果朕告訴你,工匠要是能造出天上飛的車子,能帶人上天的,你說這還是粗活,別人還會有意見麼?如果造出能自動行走的車、船什麼的,你說着還是粗活麼?如果能打造出的火槍,不用現在這樣換彈藥,而是連綿不絕地發射鉛彈呢……”

聽着他的一個個反問,一個個地舉例,不要說薛國觀了,就是邊上的盧象升和孫傳庭,也全都聽傻了。

天上飛的車子?自動走的車、船?還能連續不斷髮射鉛彈的火槍?

這……這怎麼可能呢!皇上啊,你到底是聽了誰如此胡言亂語還是自己做夢,給夢見什麼了啊?

這麼想着,薛國觀說話有點不利索地說道:“陛下,這……這不可能啊!”

“是啊,陛下!”直性子的孫傳庭也跟着奏道,“其他的微臣不知,可這火銃,卻絕對不能連續不斷地發射。”

說到這裡,他想起什麼,就又補充道:“微臣無法理解,就算是三眼銃、五眼銃,那也就那麼幾下而已,斷然做不到連續不斷地發射!”

這個時候,大明已經有三眼銃,甚至連五眼銃都有。在他的認識裡,根據崇禎皇帝的話,加以想象了一下,那銃管要多少根?跟蜂窩一樣?可就算這樣,也還是做不到連續不斷啊,每根預裝的鉛彈打完就沒了啊!

盧象升雖然沒說話,可他其實也差不多,想不出皇上所說得那些,有實現得可能!

誰知,崇禎皇帝面對他們的質疑,卻又是一笑道:“孫卿可以換個思路,如果如今的火銃跟佛郎機一樣,不從銃口裝鉛彈,而是從後裝的呢?或者從側面裝。而且不是火繩點火,而是靠擊發點火,鉛彈也不只是鉛彈,而是和發射藥裝在一起,能快速地自動裝彈呢?”

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有燧發槍了。以盧象升和孫傳庭的見識和經歷,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們還是沒法想象皇上描述的這種。

可皇帝所說,又好像是有依據的。就比如說,擊發點火,燧發槍就是,後裝鉛彈,佛郎機就是。鉛彈和發射藥在一起,軍中也是這麼幹的。只不過在裝的時候咬破包裝紙,倒入火藥,再裝入鉛彈……

每一樣,似乎都有例子可循。可是,每一樣,又都是那麼不可思議!

一時之間,他們都被崇禎皇帝的腦洞,給聽呆了。

766 掌控棋局465 敗家啊274 民間皇帝30 磨刀343 大明皇帝,實乃英主也!245 形勢一片大好870 老套路688 不需要悲壯932 以靜制動628 這臉面往哪裡擱?119 諸臣誤朕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66 一下解決兩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357 各有目的712 試探151 修理勳貴646 以夷制夷762 誰都不是善茬366 竟然睡了?297 未雨綢繆462 一個很大的局588 民心軍心583 發誓376 八百里加急489 朕撤你的職383 誰是叛徒?423 貸款之意外365 不順利纔好575 坑我家將軍大人?397 都給本王閉嘴925 這波操作必須點贊127 敢戰之軍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235 十八子主神器(爲五月月票七百加更)718 想多了117 又進東廠大牢533 大明英雄勳章336 下餃子嘍(感謝ZhengyuanHX的萬賞)723 坐山觀虎鬥67 朕親自去344 大明密探808 你說怎麼打?354 求援840 收步軍901 勢如破竹57 真香621 時代已經不同了363 軍隊精銳與否的體現863 誰笨蛋68 萬歲萬歲萬萬歲958 東方戰法23 猛虎745 來得好968 第一次世界大戰583 發誓448 有性命之憂26 掩護和突圍605 自上而下的推進247 有了目標682 感覺有點懸!829 突襲863 誰笨蛋213 匠人制度(爲推薦票三萬加更)40 東廠之痛255 爲了太平,殺!610 將軍大人英明神武185 一起質問皇帝(爲songshy萬賞加更)418 瘋起來自己都怕281 順勢加碼115 怒火燒向誰208 這腦洞(爲推薦票2萬加更)539 結盟793 生育之策169 罪己詔176 軍權在握(爲月票五百加更)73 很難伺候了815 投海自盡226 把韃子剃成光頭203 封賞處罰851 心不在焉78 東廠做事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581 何以數典忘祖716 吃榴蓮47 對付晉商723 坐山觀虎鬥140 朝堂之辯443 鰲拜的心都涼了91 沒有擔當的後果905 中亞命運之戰174 御前對話之建虜強軍(爲月票四百加更)187 打入詔獄嚴刑伺候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623 本官還是先睡了!652 訓孫子494 讓你當叔父攝政王(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7/11)76 對比732 這還怎麼搞?446 值得銘記的一天
766 掌控棋局465 敗家啊274 民間皇帝30 磨刀343 大明皇帝,實乃英主也!245 形勢一片大好870 老套路688 不需要悲壯932 以靜制動628 這臉面往哪裡擱?119 諸臣誤朕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66 一下解決兩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357 各有目的712 試探151 修理勳貴646 以夷制夷762 誰都不是善茬366 竟然睡了?297 未雨綢繆462 一個很大的局588 民心軍心583 發誓376 八百里加急489 朕撤你的職383 誰是叛徒?423 貸款之意外365 不順利纔好575 坑我家將軍大人?397 都給本王閉嘴925 這波操作必須點贊127 敢戰之軍488 皇上特旨交代的235 十八子主神器(爲五月月票七百加更)718 想多了117 又進東廠大牢533 大明英雄勳章336 下餃子嘍(感謝ZhengyuanHX的萬賞)723 坐山觀虎鬥67 朕親自去344 大明密探808 你說怎麼打?354 求援840 收步軍901 勢如破竹57 真香621 時代已經不同了363 軍隊精銳與否的體現863 誰笨蛋68 萬歲萬歲萬萬歲958 東方戰法23 猛虎745 來得好968 第一次世界大戰583 發誓448 有性命之憂26 掩護和突圍605 自上而下的推進247 有了目標682 感覺有點懸!829 突襲863 誰笨蛋213 匠人制度(爲推薦票三萬加更)40 東廠之痛255 爲了太平,殺!610 將軍大人英明神武185 一起質問皇帝(爲songshy萬賞加更)418 瘋起來自己都怕281 順勢加碼115 怒火燒向誰208 這腦洞(爲推薦票2萬加更)539 結盟793 生育之策169 罪己詔176 軍權在握(爲月票五百加更)73 很難伺候了815 投海自盡226 把韃子剃成光頭203 封賞處罰851 心不在焉78 東廠做事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581 何以數典忘祖716 吃榴蓮47 對付晉商723 坐山觀虎鬥140 朝堂之辯443 鰲拜的心都涼了91 沒有擔當的後果905 中亞命運之戰174 御前對話之建虜強軍(爲月票四百加更)187 打入詔獄嚴刑伺候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623 本官還是先睡了!652 訓孫子494 讓你當叔父攝政王(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7/11)76 對比732 這還怎麼搞?446 值得銘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