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另一條道路

在去珠海的路上,隋波一直在思考國內零售連鎖行業的現狀。

對於易趣的B2C業務而言,

除了起家的IT和圖書等主要經營的品類外,接下來重點發展的品類,就是手機和家電(大家電及白色家電)。

目前易趣的3C中最核心的IT品類(電腦、外設、軟硬件),已經發展到一個瓶頸期。

這是受到目前國內IT產業發展規模所限制的。

只能是跟着互聯網用戶的增長,保持平穩增長趨勢……

而且這還牽扯到,和各IT廠商原有經銷渠道的博弈。

以當前的中國用戶消費習慣,電商的市場份額,目前只能佔到零售市場總量的5%左右……

所以,易趣想要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就必須要繼續擴充品類。

整個3C產品分爲大家電、數碼通信、IT。

IT市場規模接近1000億:

其中電腦市場624億;顯示器,多功能一體機,刻錄機以及外部磁盤存儲系統等外設市場規模剛剛過百億。

數碼通信市場規模更小,接近200億:

其中數碼相機市場29.3億;數碼攝像機市場31.4億;MP3播放器市場15.55億;PDA市場58.56億元,閃存盤市場10.73億;移動硬盤市場19億……

手機通訊市場當然是另一個重點品類,市場規模高達1200億!

但是,大家電的體量依然是最大的……

一年的總盤子有接近2000億!

畢竟家電是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而且隨着中國房地產進入“黃金十年”的發展期,家電產品也是用戶的剛需!

至於其他品類:

圖書整個市場體量太小,百貨品類價格低……

所以,隋波在完成了易趣在全國的物流中心的初步佈局後,就決定進入家電領域!

就像之前他曾計算過的:

如果能夠搶在國美、蘇寧等零售連鎖巨頭,還沒有形成氣候的時候。

搶先(同步?)進入家電領域,“以打促和”,就可以在前期形成一個比較平衡的局面,和這些零售巨頭們,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勢力範圍劃分。

京東在前世進軍家電品類時,被零售連鎖巨頭們“圍毆”,打得那麼辛苦……

歸根結底,就是當時京東弱,蘇寧和國美實力強!

要不是互聯網是時代的大趨勢。

要是按照正常的商業競爭,還真不好說,京東能不能突圍出來……

從1999年起,國美走出帝都,開始佈局全國,中國家電市場,可謂諸侯混戰,羣雄爭霸。

其中,在帝都,除了國美電器,還有大中電器;

在金陵,有蘇寧電器、五星電器和金太陽;在魔都,有永樂電器;在泉城,有三聯商社……

其他各個省市的零售連鎖巨頭們也是山頭林立,各自爲戰。

到了2004年。

經過了幾年在全國範圍內,快速開店的跑馬圈地後,在家電零售領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國美、蘇寧、永樂、五星、大中五強爭霸的局面。

國美排第一,銷售額230億,門店197家;

蘇寧第二,銷售額91億,門店123家;永樂第三,銷售額82.67億,門店108家;五星第四,銷售額73億,門店120家;大中第五,銷售額64億,門店70家。

其中國美無疑是一騎絕塵,氣勢極盛!

現在這個時間點,也非常特殊。

正值國美借殼上市,老黃套現出了大量資金,即將開啓瘋狂併購之路的前夕。

正是他接連收購永樂、大中,從而引發了行業大洗牌,並最終形成“美蘇爭霸”兩大零售連鎖巨頭競爭的格局。

也開啓了連鎖零售行業的“黃金十年”!

舉個例子:

在2005年,蘇寧將擁有門店224家,營收159.36億,淨利潤3.51億;

到了2012年,蘇寧擁有門店1705家,營收983億,利潤26.83億!

國美的發展速度雖然慢一點……

但那是因爲老黃在08年進去了,不然,國美在中國商界這個江湖中,也絕對是一方霸主!

隋波估算了一下:

現在易趣的營收在80億左右,利潤現金儲備差不多有60億。

此外,自己隨時可以抽調的資金也有50億……

想殺入家電市場,資金上是沒有問題的。

要知道,電商平臺沒有門店租金和促銷員人力成本,成本本來就低。

而且家電是新品類,不是易趣的主業。

就算真打價格戰,也不會影響到易趣的基本盤,損失不大……

不過,現在有兩個核心的問題:

第一,就像IT類產品一樣。

現在受限於國內的網購用戶規模,和中國老百姓多年形成的消費習慣。

就算易趣全力主攻家電市場,也不可能真正拿下太大的市場份額。

充其量就是搶下一小塊的線上市場……

當然,這也足以支撐易趣的營收和利潤,有一個較大的增長幅度了。

第二,除了“價格戰”,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戰略之外。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佈局呢?

這就要重新從易趣的整體大戰略來思考了!

那就是,電商平臺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曾在隋波前世時,

老馬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被炒得火熱。

按官方的解釋:

新零售是以互聯網爲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聽着挺複雜的……

但說白了,

就是:有線下店,通過線上買東西(更快的)送到家,就是新零售!

爲此,阿里耗資53.7億港元收購了銀泰百貨;耗資283億元入股蘇寧雲商;21.5億元收購三江購物32%的股份;投資居然之家54.53億元;耗資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爲大潤發最大股東;和百聯集團(由原魔都第一百貨集團、華聯集團、友誼集團、物資集團合併重組的大型國有商貿流通產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老馬大手筆的豪拋700億!來佈局線下的連鎖、商超、百貨等傳統零售渠道。

目的就是爲了打通線上和線下的通道。

這是因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變得極爲重要。

線下渠道在阿里的生態中,不僅可以擴展原有的電商業務,進行落地;也可以通過線下門店,爲本地生活服務、支付金融業務等提供更豐富的場景。

還有一層隱藏的目的:

就是加強阿里電商平臺對上游廠商等製造企業的影響力,加強對產業鏈的掌控力!

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隨着電商平臺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已經開始顯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

比如:互聯網增速放緩,流量紅利不再,獲客和留存愈發昂貴;

線上購物缺乏人際交互與溫情,無法試穿試用,生鮮冷鏈成本高昂損耗巨大,各品類滲透率不斷放緩;

成本、配送速度和SKU的豐富性相互衝突,無法三全其美;

隨着大家購物習慣和認知的成熟,線上玩兒法和體驗的各種弊端,在不斷凸顯……

阿里爲了尋找更大的空間出口,這才主動推動了所謂的“新零售”浪潮!

這條路對不對呢?

對於像阿里這樣的巨頭而言,當然是對的。

阿里由此推動了線下獲客、線上導流。

比如線下購物,但是需要下載APP付款,並且之後在APP上下單打折,快速送貨,讓客戶形成依賴性。

以前是人去找貨(線下購物),或者貨去找人(電商),是一種單向流量。

這種服務體驗形成之後,使得過去B2C電商進一步分流、升級,突破了成本的極致形成了一種新的流量方式——雙向流量。

同時,還極大的加強了在國內零售市場的份額,以及對產業鏈甚至用戶的影響力。

進一步鞏固了自己作爲互聯網時代“零售巨頭”的地位

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阿里已經不再是“電商巨頭”了。

它的觸角早已蔓延到中國實體、零售經濟的各個角落……

但這種純粹的收購後,達成的效果有多大?

至少在隋波重生時,並沒有看到新零售,帶來了多少實際意義上在商業零售層面的突破……

後來阿里又開始搞“新基建”去了。

…………

但從“新零售”這個未來的概念,隋波也想到了另外一條道路!

易趣能不能從現在這個時候,就開始涉足線下呢?

這是一個不存在於前世的全新選項!

前世的2003年,

東哥的京東剛剛觸網;

老馬的阿里纔剛剛把戰略從B2B轉向B2C,從國外轉回國內,淘寶正在Ebay易趣龐大的陰影下,猥瑣發育。

而當時的國美,則因爲老黃借殼上市,即將榮登首富寶座,風光無限!

兩邊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選手。

電商也還是個中國零售江湖中,偏居角落中的小角色……

而這一世,現在的隋波和易趣,卻已經具有極高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隋波和易趣有足夠的實力,可以介入國內零售連鎖行業即將到來的併購大戰!

那麼問題來了,

易趣作爲一家互聯網公司,有這個必要涉足線下嗎?

仔細想想,還真有!

電商業務,尤其是B2C這樣的自營電商,其實還是傳統零售行業的那一套東西。

只不過把渠道從線下門店搬到了網上。

利用網站來取代門店,降低成本;通過技術優勢實現效率提升而已!

而現階段的中國,零售市場狀況和用戶的消費習慣,線下門店依然是主流。

像國美、蘇寧這樣的大渠道商,幾乎握着所有廠商的命門,誰也不敢得罪。

江湖傳言:沒有哪家家電廠家敢跟國美說半個不“字”!

老黃有句非常有名的話:“你若拿我黃光裕平衡我的對手,我就有辦法去平衡你的對手。”

一句話讓當時在座的各大廠商的大佬們,鴉雀無聲……

霸氣側漏!

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應出了現階段,線下的零售連鎖渠道商對廠商有着怎樣的控制力。

“渠道爲王”可不是說着玩的。

而易趣作爲國內電商業務的老大,雖然目前已經取得了很高的營收和銷量,但在和廠商直接合作時,地位上還是不高。

畢竟人家不靠線上的這點銷量……

很多時候爲了拿下廠商的直接供貨權,易趣的採購人員還要再三低聲下氣的做工作。

這種情況,也會影響易趣接下來在採購和促銷等方面的主動權。

如果能夠併購或者投資一些大的零售連鎖企業,就可以藉助線下渠道的資源來爲易趣提供充足的貨源。

而對於一些面臨整個零售行業大洗牌的殘酷競爭,在資金方面有缺口,或者在全國佈局上慢了一步的零售連鎖企業而言。

和易趣的合作,也是另一個突破困境的方法。

畢竟現在的易趣有資金。

而且已經在全國進行了大量的倉庫、物流佈局,消費羣體也遍佈全國。

當然,這種跨行業的併購和投資,中間面臨的問題,會遠比並購互聯網公司大的多,也複雜的多。

但也不失爲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易趣本來就是一個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怪物”,隋波這個身家高達350億的“首富”更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Bug”!

而線下渠道對於電商而言,也不算是“不務正業”。

國美可以搞“國美電器網上商城”,收購庫巴網;蘇寧可以搞“蘇寧易購”。

易趣爲什麼不能搞線下連鎖?

至於互聯網和傳統渠道怎麼整合的問題……

很簡單,那就不整合好了!

易趣只是提供資金和線上渠道,支持收購的零售連鎖企業繼續發展。

只要有連鎖企業有合適的掌門人,也不是不能搞!

比如,

眼下就有一個現成的合適目標:永樂,陳曉!

永樂電器創立於1996年,現在是家電連鎖行業內僅次於國美和蘇寧的老三。

與國美、蘇寧很早就在全國擴張搶佔市場不同,永樂電器重點在魔都發展,在魔都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0%,擁有門店的數量超過其他連鎖品牌的總和。

在進入今年後,

國美與蘇寧全國性跑馬圈地的步伐日益加快,雙雙提出每年新增100家連鎖店計劃,這給永樂電器施加壓力。

如果永樂不能跟上步伐,市場差距就會越來越被拉大。

但是跑馬圈地的能力取決於各自的財力……

相比而言,

國美在香港借殼上市,老黃一舉套現了88億;而蘇寧也即將在深交所上市,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取了有效的融資通道。

而永樂電器則在資金供給上存在先天性不足。

按照前世的歷史,

陳曉爲了爲了配合市場擴張計劃,開始尋求私募基金的支持。

並於2005年1月,獲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暉的50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

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資4300玩美元,佔股23.53%;鼎暉投資700萬美元,佔股3.83%。

不過這裡面最慘的是,陳曉簽署了一個“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這個東西,玩好了自然皆大歡喜,玩砸了就徹底歇菜。

陳曉過於樂觀,忽視了接下來幾年裡,零售連鎖行業將進入殘酷的市場競爭和大洗牌階段,盈利目標定的太高了,幾乎不可能完成……

這也爲之後永樂被國美收購,埋下了禍根。

隋波如果想涉足線下零售,尤其是家電連鎖企業,國美和蘇寧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三家裡,

大中只在帝都,而且只做3C,在家電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又轉向了IT產品,對易趣價值有限。

五星專注二三線城市,而且只在蘇皖市場,後來逐漸沒落,可見管理層的經營能力有限。

只有永樂是最好的選擇!

一方面,永樂的管理團隊經營能力極強。

陳曉擅長“精細運營”,永樂02年-04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的綜合年均增長率爲86%和182%。

另一方面,陳曉善於通過“合資經營”的方式,聯盟各地實力最強的企業,曲線借力擴張,有實力和國美、蘇寧在全國競爭。

最重要的就是,現在永樂缺擴張資金!

而錢,隋波有!

至於陳曉的人品……

在“國美黃陳之爭”後,陳曉被世人所鄙夷,認爲他是背主小人、白眼狼,有違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觀,甚至有“做人不能太陳曉”的說法。

不過隋波對此,倒也不太在意。

首先,無論收購與否,隋波都不會讓陳曉進入易趣體系的核心層。

只是外圍收購或者投資的公司負責人而已。

其次,就算投資或者未來收購永樂,他看重的也是在線下渠道的佈局。

利用陳曉“精耕細作”的經營能力,來擴張電商業務的供應鏈渠道。

用人之道,存乎一心。

只要他有可用之處……

既然隋波已經有心防備之下,他也翻不出什麼大的浪花來……

…………

當隋波走下車,和已經在樓下等候的格力董小姐等人握手寒暄之時。

誰也不知道,

這位年僅25歲,在互聯網領域已經稱霸一方的年輕人,已經下定決心,要在傳統零售連鎖行業中,掀起一番新的風雨了!

老黃這個對手,或許是隋波這一世中,所挑選的最強對手之一……

老馬、拉里佩奇、老黃……

隋波重生這一回,過得的確是精彩刺激啊!

第二百零六章 在香港第一百九十九章 “1.18會議”-2第二百零九章 新格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八十章 美國攻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城會議-4 大輪崗!第一百八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六十三章 遊戲是門大生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Are you ok ?第一百章 新的“百度”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九十九章 分公司治理第三百章 隋公子買單第二百零二章 禮物第五十六章 覆盤和總結-2第二百一十一章 OKR和智庫第二百二十一章 易迅啓動上市第二百六十七章 烽煙再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計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領導力是門學問第三百六十章 啓程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家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盛大盒子?第二百零三章 投資教父第一百八十四章 蠢蠢欲動第八十七章 淘寶點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七天-風雲突變第六十章 強烈反響第一百四十五章 冬的冰冷和春的萌芽第三百九十七章 起勢!第六十一章 張奕第三百九十九章 成年人全要第二百九十章 收購選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晚宴第八十四章 寶兒的神助攻第七十二章 左清泉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易趣出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算藉口的藉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降維打擊第四十三章 宋健加盟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二百五十章 狙擊百度上市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利益是聯盟的核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父母來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霧靈會議”-2第一百四十一章 夜泛西子湖第一百六十四章 “霧靈會議”-2第九十二章 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第七十九章 草船借箭和合縱連橫第五十九章 人設和故事內核第二百四十八章 平凡的幸福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上架感言——關於新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自有品牌和生態鏈第二百四十四章 “易家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競合”與“學習”第三十九章 改版後的易趣網第三百八十五章 ABC專訪第二百八十七章 帝王之術、朋友之義第一百五十章 完成回購!第一百九十五章 Lake Tahoe滑雪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世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算藉口的藉口第二十四章 平平無奇的隋波第八十一章 電子支付問題和新項目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陳的賭性第十九章 套路動人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商議第三百零七章 火力全開的隋波第六十七章 估值的考慮第二百零九章 新格局第四百零一章 享受愛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令人震驚的“星河系”財報第八十三章 重回校園第七十九章 草船借箭和合縱連橫第七十六章 大才槃槃第五十章 浮出水面第二百三十章 陳曉的猶豫上架感言——關於新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必有一戰第四十三章 宋健加盟第一百九十一章 硅谷人才庫第三百九十三章 Android聯盟“問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傳奇上市!祝大家雙節快樂——家與國撞了個滿懷!第八十九章 四面皆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國芯第二百八十一章 退避三舍第二百五十六章 老馬崛起第三百零九章 “兩虎之爭”第五十六章 覆盤和總結-2第二百三十四章 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第十二章 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韜光養晦第四十二章 用心二字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工”與“挖角”第七十二章 左清泉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 擁抱變化
第二百零六章 在香港第一百九十九章 “1.18會議”-2第二百零九章 新格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八十章 美國攻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城會議-4 大輪崗!第一百八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六十三章 遊戲是門大生意第三百一十一章 Are you ok ?第一百章 新的“百度”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九十九章 分公司治理第三百章 隋公子買單第二百零二章 禮物第五十六章 覆盤和總結-2第二百一十一章 OKR和智庫第二百二十一章 易迅啓動上市第二百六十七章 烽煙再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星魂計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領導力是門學問第三百六十章 啓程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家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盛大盒子?第二百零三章 投資教父第一百八十四章 蠢蠢欲動第八十七章 淘寶點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七天-風雲突變第六十章 強烈反響第一百四十五章 冬的冰冷和春的萌芽第三百九十七章 起勢!第六十一章 張奕第三百九十九章 成年人全要第二百九十章 收購選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晚宴第八十四章 寶兒的神助攻第七十二章 左清泉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易趣出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算藉口的藉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降維打擊第四十三章 宋健加盟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二百五十章 狙擊百度上市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利益是聯盟的核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父母來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霧靈會議”-2第一百四十一章 夜泛西子湖第一百六十四章 “霧靈會議”-2第九十二章 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第七十九章 草船借箭和合縱連橫第五十九章 人設和故事內核第二百四十八章 平凡的幸福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上架感言——關於新生第三百二十五章 自有品牌和生態鏈第二百四十四章 “易家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競合”與“學習”第三十九章 改版後的易趣網第三百八十五章 ABC專訪第二百八十七章 帝王之術、朋友之義第一百五十章 完成回購!第一百九十五章 Lake Tahoe滑雪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世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算藉口的藉口第二十四章 平平無奇的隋波第八十一章 電子支付問題和新項目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陳的賭性第十九章 套路動人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商議第三百零七章 火力全開的隋波第六十七章 估值的考慮第二百零九章 新格局第四百零一章 享受愛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令人震驚的“星河系”財報第八十三章 重回校園第七十九章 草船借箭和合縱連橫第七十六章 大才槃槃第五十章 浮出水面第二百三十章 陳曉的猶豫上架感言——關於新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必有一戰第四十三章 宋健加盟第一百九十一章 硅谷人才庫第三百九十三章 Android聯盟“問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傳奇上市!祝大家雙節快樂——家與國撞了個滿懷!第八十九章 四面皆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國芯第二百八十一章 退避三舍第二百五十六章 老馬崛起第三百零九章 “兩虎之爭”第五十六章 覆盤和總結-2第二百三十四章 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第十二章 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韜光養晦第四十二章 用心二字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工”與“挖角”第七十二章 左清泉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 擁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