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

1635年6月10日,禮拜日。舊大陸波爾多,天氣晴朗。

17世紀的歐洲,即使是在禮拜日這一天,人們也是要工作的。普通老百姓不工作便沒錢吃喝,而此時因爲各種原因而逐漸富裕起來的中產階級的夫人們,卻常常在這一天約上自己的朋友,穿戴一新後便上街購買一些家裡需要的物件。

而在奢靡風氣逐漸開始流行起來的法蘭西,人們對於華美商品的喜愛程度也與日俱增。自從棉布這種商品最先從貴族圈子裡流行起來後,一直致力於模仿貴族生活習慣的中產階級們便以百倍的熱情穿戴起了各種棉紡織品:披風、罩袍、內衣、裙子、褲子、長襪、手套等等,乃至家裡的桌布、窗簾、牀單等等都換成了棉布製品。尤其是在氣候較爲溫暖的加斯科涅地區,除了絲綢與短羊毛混紡的新毛呢外,棉布製品更是大行其道,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中產階級的消費觀是這樣,做爲一直模仿中產階級生活習慣的小市民階層們自然也不會例外。他們將自己辛苦工作而賺得的不多的錢財全部用來購買蔗糖、菸葉等奢侈品,以及數量不少的棉布製品,以迅速靠攏中產階級的生活品味,同時將自己與底層勞動者嚴格區分開來。

以上貴族、中產階級和小市民階層便是購買棉布的主力軍。當然,在價廉物美的東岸布開始出售後,也許某些相對有些閒錢的普通勞動者也可能會購買一些。基於他們龐大的基數,這部分人口的消費總量估計也不會太小。

在這天一早,位於波爾多城區內較爲繁華地帶、緊鄰帕斯奎爾家族紡織工場的棉布商店內,兩名面色凝重的店員打開了店門,宣佈一天的工作正式開始。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打開店門後,還在門口掛了一塊小黑板,上面用法語寫着“新到東岸白棉布,售價:9蘇6丹尼爾(1蘇=12丹尼爾)。”

這個價格是許信經過力爭後,與老帕斯奎爾等人互相妥協後的產物。原本按照這幫17世紀“買辦階層”的意思,東岸白棉布的價格將定在10蘇6丹尼爾或者11蘇,以攫取高額的利潤。不過在許信的據理力爭之下,對方終於同意將每匹棉布的價格初定在9蘇6丹尼爾(不到2.4元),然後視銷售情況,再逐步調整價格。

這個價格在棉布歷史上是一個很少見的低價。自從英國人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將印度棉布引入歐洲後,棉布便從最初高達兩英鎊每匹的價格一路走低,但此時仍然維持在15先令以上。當然如果沒有穿越衆的干預,棉布價格仍將會逐漸走低,然後一直要到17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纔會再次掀起一個高潮,價格逐漸攀升到每匹最高1英鎊5先令左右。

每匹棉布9蘇6丹尼爾的價格一經掛出,那些敏銳的主婦們便立刻注意到了。她們詫異地走進商店,然後拿起貨架上擺放着的東岸白棉布,仔細觀察了起來。

東岸布透氣、輕薄而又不失堅韌的特性讓這些精明的家庭主婦們大爲驚歎,一些使用過高檔印度棉布的家庭主婦甚至認爲這些白棉布的質地比起那些印度棉布來說也毫不遜色,也許還要超過一些。

很快,在店員們期待的眼神中,第一名家庭主婦要求採購兩匹白棉布。她家裡需要一些桌布,而且她認爲眼前的這些東岸布的優秀質地顯然更加能夠承擔這個角色,畢竟她現在是體面人了,不應該再用那些粗陋的本地產的棉布了。

“夫人,這是您要的棉布。”在繳納了19蘇的費用後,店員殷勤地將兩匹棉布包好,遞給眼前的家庭主婦。

有了第一個上前購買的後,很快便有了第二個。店員們也由一開始的清閒而變得手忙腳亂起來,他們不停地處理着每個顧客的購買請求,然後將物品打包、收錢結算,忙得不可開交。依照這個速度,一上午他們也許能夠賣出上百匹棉布。

與前面商店內熱鬧的場面不同,商店後方倉庫內也在進行着交易,只不過這些交易卻顯得有些靜悄悄的。一些與帕斯奎爾家族有過多年生意往來的棉布經銷商們早已得到消息,在仔細驗過貨物的品質後,這些經銷商們的眼中都充滿了興奮之色。

比印度棉布還好的品質卻只賣出了比最便宜的本地產棉布還要低的價格,這意味着他們有了更大的利潤操作空間。

朱利安代表帕斯奎爾家族以及他們背後的那些大人物們在倉庫內與這些經銷商達成了一致:棉布的批發價格爲每匹9蘇,以1000匹爲一個銷售單位。很快,這些相熟的經銷商們便買走了八千匹。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不是波爾多本地人,他們買到棉布後將會把貨物運到加斯科涅的其他城鎮進行銷售,因此他們的貨物售價往往會比波爾多本地的價格要高一些,可能會在每匹10蘇以上。

如果不算運費的話,他們每匹棉布能賺1蘇,1000匹就是50法郎。這個數目已經不少了,依照此時的經濟水平,你要是年收入有50法郎的話,都可以在巴黎這樣以奢靡著稱的超大城市裡穩居中產階級的行列了,而這也是這些中小商人們所能夠達到的最高位置了。

一個上午時間,優質的東岸布便銷售出去了8200餘匹,銷售收入近3700法郎。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爲這意味着以帕斯奎爾家族爲代表的加斯科涅新“買辦階層”的毛利潤達到了800多法郎,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帕斯奎爾的那間手工紡織工場一年的收入。

這麼一算,朱利安的臉上頓時充滿了笑容:還是這樣倒手賺錢容易啊!紡織工場累死累活忙一年還不如眼前這一上午掙的錢多呢,自己家裡那間破工場看來真的可以關門了。那些工人願意轉行當店員的當店員,不願意的再問問他們是否願意舉家遷到東岸地區去,以後誰再勞心勞力經營工場那他肯定是最大的傻瓜。

中午商店關門打烊,店員們百般解釋,並保證下午商店將正常營業,這纔將那些得到消息後匆匆趕來的客戶們稍稍安撫下去。過了好一會兒,商店門口才終於冷清了下來。

商店的銷售冷清了下來,並不代表倉庫內的大宗交易會停止。隨着消息的發散與傳遞,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帕斯奎爾家族的紡織工場開始出售一種名叫“東岸布”的優質棉布,而且價格比市面上的棉布平均售價低了兩到三成。

一些商人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時是嗤之以鼻的:目前市面上的本地棉布平均售價約爲12蘇,再便宜兩到三成的話這價格豈不是要跌到9蘇每匹的樣子,這麼低的價格誰能掙到錢?

就算是最便宜的劣質印度白棉布,那每匹進價也是在7-8先令左右,經過遠洋長途運輸後,這成本也會漲到接近9蘇左右。再加上如今歐洲幾個紡織大國如英國、荷蘭及意大利各邦國都開始對印度棉布徵收高額關稅,法蘭西的紡織工業雖然不是太發達,但也跟風對印度棉布徵收了7.5%的一般進口稅。而波爾多地方政府對印度棉布還額外每匹徵稅20%,使得即使是最低檔的印度白棉布每匹售價也超過了14蘇,鄉村地區的售價甚至在15-16蘇左右。

這樣的價格加上它並沒有領先多少的質量,使得印度棉布在波爾多乃至加斯科涅地區的銷量始終沒有打開,每年不過寥寥幾千匹的樣子,這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引以爲憾的事情。多年以來,本地的棉布市場就是在這樣一種僵化、缺乏競爭的環境下維持着。而加斯科涅本地的紡織商們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半貿易保護的環境下心安理得地賺着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錢。

不過事實終究是事實,帕斯奎爾家族上午已經銷售出去了那麼多棉布,這並不難打聽到。很快,便有最新的消息通過各種途徑傳遞了過來。

得知真相的大小商人們再也無法安坐在餐桌前享受豐盛的午餐,他們紛紛穿戴整齊,然後趕往帕斯奎爾家族的工場而去。

維繫了數十年的市場平衡被打破了,東岸布以一種勢不可擋的聲勢進入了這個市場,依託着其質量與成本優勢,橫掃整個波爾多乃至加斯科涅的棉布市場將毫無懸念。而這些,無一不宣佈着那些本地傳統手工工場及貿易商人們危機的到來。

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們是必須做點什麼了,也許低價處理掉自己的貨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虧損點沒什麼,要是一匹布都賣不出去全砸手裡那才真的是欲哭無淚。當然,在做這些之前,他們還必須親自去確認一下事實。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穫的里昂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國人(七)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四十八章 火地島之行(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八)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託兒所”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六章 安齊拉納納(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七章 風起雲涌(四)第一百十一章 有線電報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業與外交(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東線無戰事(二)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錐(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場(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進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一)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三十五章 談判(三)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五十九章 決戰:插曲(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三百十八章 軍隊與財政(三)第一百十二章 漁汛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方戰區(十)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章 安齊拉納納(二)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六十五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會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六)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三十四章 南鐵速度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三十四章 戰爭機器(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錢荒與票據(一)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燒的瓦爾迪維亞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穫的里昂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國人(七)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四十八章 火地島之行(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八)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託兒所”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二百六十三章 網(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六章 安齊拉納納(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虛的山東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七章 風起雲涌(四)第一百十一章 有線電報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商業與外交(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東線無戰事(二)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錐(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六十七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三)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場(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進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一)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一百三十章 東南太平洋(三)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三十五章 談判(三)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五十九章 決戰:插曲(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三百十八章 軍隊與財政(三)第一百十二章 漁汛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方戰區(十)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章 安齊拉納納(二)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第六十五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會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渾水(六)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三十四章 南鐵速度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三十四章 戰爭機器(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見聞(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錢荒與票據(一)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燒的瓦爾迪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