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楚對衆人說道:練功坐不終局,遽行下榻,亦爲今之學者通病。考其原因,多爲對練功缺乏信心決心,或由於塵情牽掛、雜務纏身難以入靜,不靜則煩,故爾不耐久坐。至因凝神調息不當,致使神氣窒塞或走泄,感到渾身不舒暢而下榻者亦有之。
須知練功久處必有禪,氣機由微而着,凡息停,真息現,玄關竊開及玄牝之門立等等諸種真機及境界,均須久坐才生。坐不終局,必致練功半途而廢。”
講道這裡,故意停了停,長老們居然催他快講,既然還聽的津津有味。張玄楚繼續說道:
第二之法、兩眼神光之運用也
人一身之中雖是神氣爲之運用,要不若兩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長存”。故昔人謂一身皆是陰,惟有目光猶屬陽,須常常閉目收攝雙眼,微微下照,則精氣神自會合一家。到得丹田氣壯,直上泥丸,遍九宮,注黃庭,自然陰氣消盡而陽氣常存,猶之太空日照,雲露自消歸無有。
張玄楚解釋說:不少學者練功但知“意守丹田”,卻不知“意守”二字實即包括運用兩眼神光返觀內照,於是意守時昏暗莫辨,如落污暗地獄,功亦難有所成。
仙有云“返觀內照即真意之妙用也。”可知這“意”者指真意,“守”者指運用兩眼神光觀照竅位。所以說,練功中覺照之心不可無,有如天上紅日,光明洞照,一毫昏黑不得。
兩眼神光的作用亦由兩眼在人身中的生理機制所決定。又云:“天之神棲於日,人之神發於目。”古又云:“機不動則弩住,目不動則心住”,故曰:“神機在目”。
從觀點來看,則五臟精華皆發於目。古來氣功家在其著作中慣用“眼前”、“目前”,以隱喻兩眼神光的作用及煉出眼前慧光的成效。
練功中無論採取、交媾、烹煉、沐浴、溫養,結胎和脫胎,無不靠兩眼神光觀照之功。昔人云:“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亦至焉”。兩眼神光之用實有助於掃除自身陰邪,修成陰盡而陽純之體。
第三、戒貪看外光!我常言下手興功莫如人之眼目,蓋目者神之光也。學者每每好貪外光顯示於雙眸之前,以爲金光煥發即修真之效驗。豈知天道貴收而不貴發,人道又何獨不然。古人云:“太陽流珠,常欲去人,逆而納之則金華內蘊矣!”苟不知逆而喜順,常將神光發越在外,馳於視聽言動之妄、貪嗔癡愛之非,日殞日銷,即欲長有此身猶且不能,而況身外有身乎?
惟有垂簾塞兌,常將我一點靈光收入虛無窟裡,不出不入,無慮無思,久之金光養足,自可化爲陽種而爲我身主宰,且充滿於虛空上下,豈特一靈炯炯洞見仙真已哉!但恐太陽流珠有欲去人之意,而我即隨其流而逐之,則元神日梏,元氣無存,生機遂絕矣!此件功法渾無難事,只須稍有意思將目光收斂之足矣!
張玄楚解釋道:好貪看外光於雙眸之前,此亦爲學者之通病。殊不知越貪看此光,欣賞此光,則此光越向外發越,去人越遠,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於是我之元神元氣日益耗損,功後不是兩眼神光煥發,視物清晰,而反感兩眼昏花,視物模糊,弊端立見,受害非淺。
因此,行功時必須戒貪看外光。我所以發現此光,乃瞥地回光所見,決非有意久久注視。兩眼神光之用大矣,但如不知經常收斂之內蘊之,則有用反變爲有害。法惟迴光返照,垂簾塞兌將此光收入虛無窟裡。虛無窟指下丹田。此即“逆而納之”養光之法。
第四、不惑於異景!近觀生等功夫到此,將有異狀顯露。吾今道破,凡有異彩奇香,或見於目,或聞於鼻,或來於耳,總不要理它。抑或心花偶發,能知過去未來、一切吉凶祝福,總要收攝元神座鎮中庭。雖偶而發露天然一念現前,不待思索而能知休咎,亦是識神用事,切不可生一喜心。喜心一生,即不入於魔道,亦恐自恃聰明反爲外事紛弛,而修煉從此止步矣!
此爲近時要緊之務。切不可羨慕景象,自墮魔道,妄論休咎。此皆自家氣習所致,非元神元氣,不可信也。
張玄楚解釋道:此爲古來練功者之戒律。功中所現各種異常景象無奇不有,五花八門,我均須不聞不問,保持虛無忘我境界,對異景無喜無愛,無動於哀,繼續按練功程序進行練功,則功夫自能往深處發展。否則,必着於魔道,功夫亦從此止步。
試舉例言之,學者練功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出現不穩定的小神通功能,偶而能看到隔室事物;或不知來自何處的山水人物景象;住近城市或靠近邊境的還能看到來自空中或別處的各種彩色圖像,如果練功者爲此種極不穩定、不知來自何處的圖像所迷惑,私心竊喜自己有了一點神通功能,遂徹夜不眠而刻意追求,胡思亂想,勢必厭倦內功實質的修煉,並消耗大量的元神元氣,從而變得臉色暗淡憔悴,甚至舊病復發,修煉亦從此止步,豈不可戒?!
第五、人身緊要處!人身還有緊要之處,如山根、玄膺二竅,皆是通精氣往來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則真氣自然上下復歸各黃庭舊處。人能觀照玄膺,則真津自然攝提而上。爾等每行一次,此二穴不可忽也。
古云:“玄膺氣管受精符。”又曰:“玄膺一竅生死岸。”又古云:“山根是人初生命蒂。”吾人開督閉任,通氣往來,即是此竅。苟能存神於茲,自可長生不老,卻病延年。
張玄楚道:山根一穴,在兩眼之間鼻粱上,即祖竅或玄關竅的俗稱。玄膺一竅在舌下金津、玉液二穴之間。此竅可通氣管,即仙寶神書《黃庭經》所謂“玄膺氣管受精符。”雲:“玄膺一竅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溉灌一身皆本於此。”
第六、集神於玄竅!昨言元神斡運其間,究競元神在人身中藏於何所?長於何地?有曰:方寸之地爲元神之居;有曰:玄關之內爲元神之宅;又曰:天谷元神守之。果真此三處皆元神之所棲,但不知下手之初何處爲始。
古云:“洗心退藏於密”。是又聞古云: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玄竅之內吾身之室也,衆人則守神於方寸之地,耳目得入而搖其精,修土集神於玄竅之間,耳目無門而窺其隙。
如此看來,下手之時即當集神於玄關竅中,虛無圈內,庶幾混混沌沌,杳杳冥冥,無人無我,何地何天,方能養成不二元神。若不藏於隱幽之地,而常於方寸中了了靈靈,未有不馳於塵情俗慮而日夜無休息也。
何謂天谷?蓋人頭有九宮,中有一住所名曰天谷,清淨無塵,能將元神安置其中毫不外弛,則成真證聖即在此矣!所以《黃庭經》雲:“子欲不死守崑崙”。是可見守此天谷有無限妙蘊也。
講第七、丹田地步!吾故教生先息思慮,庶一片靈光炯炯直達其所。不久之間仍如幼年稚子,陽氣燻蒸,日充月壯,其精神健旺無已也。又莫謂真陽如似一物,實有形象,而丹田實有地方。雖古人謂爲氣海,謂爲祖竅,謂爲天地之根,玄牝之門,有其名卻無其實,然亦不可謂全無實也。
以爲虛也而萬化生於此。以爲實也究竟尋不着一個物事出來。久久如此,即吾所謂丹田地步,亦杳不知其所之,似在空中盤旋一般,然亦不可競向空中馳逐也。此中分際一言難盡。
有仙者雖將下丹田定位於臍下一寸三分之處,但在觀照此竅時主張在若有若無之間,不即不離,反對死死執着,故云丹田地步似在空中盤旋。行功中更有觀照心之下腎之上虛無窟子、觀照臍下丹田離皮肉一寸三分間之法,均是講求虛靈活潑,學者宜善會之。
第八、上下丹田配合!近時用功,不可專顧下田。雖下田氣壯自能升至泥丸,消鑠上田渣滓,若神氣猶懦未至圓明,須久久顧提,不妨以真心發真意,網顧上田,則泥丸陰氣被陽氣一照,自然悉化而頭目不至昏暈也。
故古人謂頂上圓光者此也。又觀繪畫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畫一圓光於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謂毫光照徹世界照開地獄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單守於下田,則神光一時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散亂。
其昏沉散亂者即真陽不升,真陰不下降之故。今欲升降得宜,不可過急亦不可太緩,比如半夜忽然陽生,此是一派寒冬忽有陽氣生於地下深深之處,若不提攝陽氣,轉眼之間又昏睡不知矣!爾等此時起立,即依吾前法修持,尤要知稍用意思將神氣攝之至上,庶幾天清地朗,霎時間即三陽開泰樂不可及矣!不但此也,平日守中若神氣沉於海底,頭目昏暈,亦不妨提攝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