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不小心抓了個韃子王爺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訂閱了!!)
轟隆隆……
遠處一支黑色浪潮席捲而來,豪格率領着韃子一萬多鐵騎回來了。
“拜見主帥,豪格奉命返回。”
豪格自知此時多爾袞估計恨死他了,也不敢出一絲紕漏給多爾袞抓住把柄,得到多爾袞的軍令後,毫不遲疑的立即收兵返回。
回來之後,非常恭敬的走到多爾袞面前,行禮單膝跪拜,以往的時候韃子將領之後這些軍令都是簡化的。
畢竟,領兵的這些韃子高級將領之間,多有血緣關係,說白了都是一家子人,不是兄弟,就是叔侄。
誰讓韃子就這麼點人呢,而且全都是努爾哈赤那野豬皮的崽兒,其他韃子貴族也多爲聯姻關係。
但今天豪格可不敢簡化這些禮儀了,直接單膝跪地,行最大的軍禮,要不然豪格保證多爾袞會找他麻煩。
多爾袞看到豪格跪在帳中,久久沒出聲讓他起來,而豪格低着頭,多爾袞不開口,他在心裡打定主意了,是打死也不起來。
兩人這就這樣僵持在哪裡,讓一旁的阿巴泰以及其他韃子將領,全都看向多爾袞。
“起來吧。”
最後多爾袞還是壓下了心中的怒火,冷聲說道。
不管多爾袞此時多麼恨豪格,但此時他們還身處大明境內,軍事爲重,不宜和豪格正面撕破臉。
此時多爾袞當務之急,就是找到多鐸,然後將韃子大軍安全帶回關外,這一戰他們雖然劫掠了不少人口和財帛,牲畜等。
但付出的代價卻也,遠遠超出韃子入關前的估計,到現在韃子已經傷亡近萬人了,其中有一半多都是栽在李子霄手上的。
而且全都是多爾袞這一路大軍,而嶽託那一路韃子偏師,因爲走路線緣故,沒有和李子霄碰到過。
“七哥,我再給你五千精騎,你帶人立即北上,追擊那支明軍,順便搜尋多鐸的下落。
如果你能絞殺那股明軍,將那個李子霄的人頭帶回來。
此戰回去之後,我親自向皇上爲你請功,這些年你爲我們大清南征北戰,勞苦功勞,你的爵位也該提一提了。
就算不能封個親王,但封個郡王絕不爲過,七哥,靠你爲多鐸報仇了。”
多爾袞走到阿巴泰沉聲說道,然後給了阿巴泰一個熊抱。
多爾袞此舉拉攏阿巴泰的意圖,非常明顯,讓後面的豪格不由得眼神一凝。
而阿巴泰聽到多爾袞的話後,同樣明白這是多爾袞在拉攏他,但心裡依舊很感激,因爲郡王的爵位,他已經渴望多時了。
像多爾袞和豪格這樣的親王爵位,是韃子除了皇帝之外,最高的爵位了,阿巴泰有自知之明,對親王是沒有非分之想了。
但是郡王的爵位,他還是有希望能獲得的。
哪怕他出身不太好,好歹他畢竟是努爾哈赤第七子,當今大清皇帝皇太極還是他弟弟。
“十四弟放心,我一定盡力找到那隻明軍,絕不放過他們。”
阿巴泰激動歸激動,但也不敢將話說太滿。
“好,七哥,拜託了。”
阿巴泰和多爾袞此時兩人一個‘七哥’,一個‘十四弟’的叫着,兄弟之情充分展露出來,讓後面的豪格大呼不妙。
要是阿巴泰真被多爾袞爭取過去,對他可就太不利了,別看阿巴泰在韃子當中沒有多少權勢。
但他親身參與了這一戰,而且多年領兵作戰,讓他在韃子軍當中積累了不少的威望。
要是阿巴泰真的歸順到多爾袞手下,爲多爾袞做事,無疑絕不是皇太極想看到的,此時豪格陰沉着臉,心裡不知在想神什麼。
“阿達力,骨打哥,託安,你們三人哥帶兩千騎兵,分別朝東、西、南三個方向搜尋,一定要找到豫親王的下落。
如果找不到,你們就把沿途所有明軍村寨的百姓,全給本王洗劫乾淨,膽敢反抗者,殺無赦。
還是老規矩,只留青壯男女和十歲以上孩童,其餘老幼病孺,全都給本王殺了,找不到多鐸,本王就讓成千上萬的明國百姓陪葬。”
多爾袞滿身戾氣的,對身後三名得力干將命令道。
豪格給手下每個人將領,都下達了命令,卻偏偏就沒給豪格一兵一馬,沒給他任何任務。
而豪格也樂得清閒,剩下的事情,他也不打算再管了,否則被多爾袞抓住把柄,就不好辦了。
“王爺,你把手裡兵馬都派出去了,雞澤那支關寧鐵騎怎麼辦,咱們這樣四面出擊,萬一被關寧鐵騎抓住機會,會很容易逐個擊破的。”
看到多爾袞爲了找回多鐸,將此時他手裡已經不足三萬的大軍,全部打散成數路,朝着四面八方出擊搜尋。
就有韃子將領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放心,高起潛那隻閹狗,膽小怕事,只不過是個貪婪的小人而已,讓他貪些銀子,誣陷個大臣,他還有些本事。
要是讓他帶兵打仗,他狗屁不是,就算此時他手裡有近三萬關寧鐵騎,也沒有膽量主動對咱們出擊。
漢人有句話說的很對,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高起潛不是盧象升,更不是袁崇煥。
再說,我會親自率領我正白旗五千精騎,在這裡防備着他們,他們翻不起大浪,你們放心大膽的去幹。”
多爾袞非常看不清高起潛,絲毫沒有將其放在眼裡。
而且,多爾袞敢放豪言,自己帶其手下正白旗五千韃子騎兵,就敢直面關寧鐵騎,那也是多爾袞的自信。
多爾袞17歲就成爲正白旗旗主,這幾年由他率領正白旗,南征北戰,特別是降服蒙古,南滅朝鮮,他都立下大功。
連年的征戰,不僅讓他手下繳獲頗多,也越發的兵強馬壯,這五千騎兵是多爾袞的老本,最爲悍勇,以五千對三萬,他還真不怕。
轟隆隆……
一支支韃子騎兵,從韃子大營當中奔流而出,然後朝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奔去。
此前,在多爾袞回來之前,阿巴泰已經派出去七八千人的韃子步卒,就在周圍搜索多鐸的下落。
隨着多爾袞回來,再次派出這麼多韃子騎兵,以賈莊爲中心,朝着四周擴散出去,這片地區的明國百姓,很快就陷入了人間煉獄。
……………………………………
此時,在距離鉅鹿東南十幾裡外,一處偏僻的羊腸小道上,石英在騎在一匹馬,後面還跟着兩個白龍軍騎兵。
而兩個白龍軍騎兵全是一人雙馬,自己騎着一匹。
在另外一匹馬上則分別綁着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韃子的豫親王多鐸和狗漢奸孔有德。
多鐸最終依舊沒有逃過被石英俘獲的命運,多鐸和孔有德身邊的親衛全部戰死。
而石英也負傷,手下跟隨的七名白龍軍護衛營將士,最後也只剩下兩名。
“李巖。”
石英騎馬走在這條十分難走的小路上,再加上大冬天的嚴寒。
此時天空更是下起了白毛大雪,山道路滑,十分難走,此時石英十分不滿的,對着身後一個護衛喊道。
只見一個身穿棉甲,胸前還縫着一道紅布條,上面寫着‘伍長’二字,此時是白龍軍護衛營的一名伍長。
“侍衛長,你叫我。”李巖騎馬靠近石英,渾身都被白雪覆蓋。
“李巖,你這條路真的能通到將軍撤退的路線?要是找不到將軍,到時候可別怪老子軍法處置你。”
石英煩躁的說道。
李巖面容英俊,眉宇間流露着一股自信,抱拳說道:“侍衛長放心,李巖拿人頭擔保,指的路絕對正確。
此處小道雖然難走,但勝在韃子不易找到,咱們現在抓了韃子一個王爺,估計外面韃子已經鬧翻了天了。
所以大路是絕不能走了,現在咱們只要閃過前面一處山嶺,就會抵達將軍撤退的路線,咱們就守在那裡,定能等到將軍到來。
李巖算了算時間,這個時候將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過去的,他們多爲步卒,而是撤退時肯定有傷兵,走的不可能太快。
咱們與其冒險在外面瞎轉,還不如守株待兔,現在天又下雪,韃子就更難發現咱們,連老天都相助將軍。”
“行,老子相信你的話,那就繼續走吧。這次能抓住韃子這個狗王爺,還外帶了一個狗漢奸,你立下大功。
將軍是賞罰分明的,等我回去上報將軍,你的功勞跑不了。”
石英聽完李巖的話後,心情總算是好了些,越看李巖越順眼,甕聲說道。
“那李巖就先在這謝過侍衛長大人了。”李巖微微一笑,說道。
如果李子霄此時在這裡,聽到此人叫李巖,一定會嚇了一大跳,然後狂喜。
因爲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明末闖王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李巖。
李巖乃是河南開封人,原本他應該在兩年之後才加入義軍,追隨李自成,但是現在李子霄的出現,卻改變了李巖的命運軌跡。
半年前,李巖無意中從一名商人口中,得知了永城縣李子霄的名號,隨後他便對周圍傳了很長時間的這股白龍匪,產生了興趣。
後來李巖得知李子霄更是多次打敗明軍的圍剿,隨後接受了朝廷的詔安,在百姓口碑極佳。
好奇的李巖便假扮成商人,進入了永城,在進入永城他第一次見到了白龍軍,接受了嚴格的盤查。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如此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
他們在路過白龍軍設下的關卡時,按照以往過關的慣例,都會往明軍士卒手裡塞些碎銀子,使其行個方便。
就算不給,那些關卡的明軍士卒,也會百般刁難,直到讓你吐點血爲止。
可是那一次,他們再次向白龍軍士卒塞碎銀的時候,卻遭到的拒絕,他們依舊被嚴格檢查,在檢查沒有攜帶危險品後,他們才被放入永城縣內。
而到了永城縣內,這處原本貧瘠縣城的變化,讓他大爲震驚,農田裡從早到晚,都能見到忙碌的農民。
這些農民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不計勞累的耕作,這和李巖以往在其他地方,見到的那些地主家佃戶,完全就是兩個模樣。
等隨後,李巖用了一段時間瞭解了,李子霄在永城縣內推行的政策後,更是心中驚駭。
李巖是個讀書人,而且才華橫溢,見識淵博,年紀輕輕就中了舉,在《明季北略》上說他“有文武才”,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
他自然能夠一眼就看出,李子霄在自己地盤上實現的這些政策的可怕,這簡直就是動搖大明國本啊!
特別是,李子霄的‘打土豪,分田地’和‘人人都要交稅’政策,更是違背了大明建國兩百多年來,傳承下來的祖制。
這簡直和造反沒什麼區別了,可是李巖驚奇的是,李子霄竟然依舊能在自己這片小地盤上倖存,沒有被朝廷剿滅,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隨着瞭解的深入,李巖感覺自己已經徹底被白龍軍吸引了,李子霄實行的那種政策,一直就是他腦中所想的。
可惜他雖然才華橫溢,但此時的朝廷卻沒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他也已經對現在的大明徹底死心了。
於是,被好奇心強烈驅使的李巖,保命了白龍軍的一次招兵,他因爲身材健碩,稍微武藝,而且識字,毫無障礙的被選中了。
就這樣,李巖提前兩年出師,沒有加入李自成的手下,反而來到了白龍軍。
這個時候,可惜李子霄不知道手下有李巖這樣一個人次,不然他絕不會讓他當一個區區伍長。
但是金子在那裡都會發光,這次石英帶着七百護衛追擊多鐸,一度追丟了。
孔有德這狗漢奸,使了個小把戲,差點讓其矇混過關。
關鍵時刻,是李巖觀察仔細,識破了孔有德的詭計,得以讓石英帶人追上多鐸他們,一場激烈廝殺,最後成功俘虜多鐸。
而且李巖還認識孔有德,讓石英饒了他一命,將和多鐸一起帶回去,這也是爲什麼石英剛纔說李巖此行立下大功的原因。
而過了不久,就在和石英、李巖僅隔了一道山嶺的另一邊,一條官道上,一支韃子騎兵正呼嘯而過。
可惜這些韃子騎兵不知道,他們苦苦尋找的豫親王,已經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漏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