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如絲,織就春煙如縷,遠處的山峰似蒙了一層薄透輕紗,天地間一片蒼茫。
陳瀅高舉着一柄油傘,立在客棧小院兒門前,一任風拂薄煙,溼卻春衫。
“姑娘在瞧什麼呢?”尋真侍立在側,也將傘面兒擡高,順着陳瀅的視線往外瞧。
除了漫天飄飛的細雨,並遠處數峰連天,眼面前兒連棵樹都瞧無有,真真是空蕩蕩一片。
尋真鼓起嘴,滿臉不高興。
若不是爲着陳漌,他們又何至於在此處投宿?這破地方又小又窄,還偏僻,離官道可遠着呢。
“那黃媽媽真個規矩多。”她嘟嘟囔囔地戳傘柄兒,卻也並不敢十分抱怨。
黃媽媽乃陳漌身邊第一管事媽媽,據說,頗通風水堪輿。
而他們之所以宿於此處,亦是依黃媽媽所言,討個好口彩、好時辰、好地步兒。
舉凡嫁娶,總要講究這些,此亦人之常情。只是,這位黃姓媽媽卻是講究到了極致,就連每日用飯的時辰,亦有定規。
也正因如此,由盛京至濟南府這一路,整個車隊,其實是遵照黃媽媽的意思行或止,打尖兒的客棧亦皆由其指定,更遑論其他了。
“黃媽媽也是一心爲主,到底也是嫁娶大事兒,你就少說兩句罷。”站在另一側的知實輕斥尋真,往左右看了看,語含勸慰:“姑娘,這客棧雖說簡陋了些,倒是清靜得很,婢子瞧着也沒很離了格兒,況離着濟南城也不遠,明日便也到地方了。”
“真是謝天謝地。”尋真拍心口做鬆氣狀:“總算明兒一過,老爺這身上的擔子也卸下了。”
陳劭父女此行乃是送嫁,待明日入城,陳漌便會直接由忠勇伯府接去拜堂完婚。千里送嫁,至此亦算完滿收梢,是以尋真纔要鬆口氣。
偷偷覷一眼陳瀅的神情,她又小聲兒嘀咕:“姑娘也不必見天兒的被人拉着說話兒了。”
自離京伊始,陳漌便時常向陳瀅打聽伯府狀況,那幾位管事媽媽們亦會往尋真、知實跟前走動,旁敲側擊地探聽消息,次數一多,難免叫人煩惱。
“知實,那些賬目你幫我覈算過了麼?”陳瀅未接她的話,收回視線,微俯着身子拂了拂袖。
一剎時,裙裾間水霧蓬起,銀屑也似,在微白的天光下飛散開去。
知實忙肅容垂首:“回姑娘的話,婢子重新覈算過了,姑娘算的沒錯兒,都對得上。”
陳瀅點了點頭,神情間有幾分感慨:“這也真是想不到,韓家的動作竟會這般快法,《無人生還》還沒演足一個月呢,他們便瞅準機會,尋到我這裡來。”
這些正事兒,尋真素來是接不上話的,聞言便朝後退了兩步,守在那廊子外頭,免得有人衝撞。
知實則上前些,語聲壓得極低:“邵管事給的那些文書,並那幾張銀票,婢子皆貼身收着,姑娘放心便是。”
陳瀅微微頷首,心下不是不歎服的。
三日前,韓府大管事邵忠風塵僕僕趕來,奉上了一隻信封兒。
那信封中裝着郭婉的一紙短箋,並一份蓋有皇家專利局官印的授權證書。
原來,韓家竟拿下了《無人生還》周邊的部分版權!
經由皇家專利局特許,韓氏企業可在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四行省,製作併發售相關產品。
看着那份授權書,陳瀅只能嘆一聲: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當初爲《無人生還》申請版權,她其實是抱着給皇家專利局捧場的念頭,何曾料到,這齣戲竟能紅成這樣?
而韓家的嗅覺竟也敏銳至極,這廂風頭一起,他們已經先一步買下了版權。
此一舉,既捧了元嘉帝的場,又向陳瀅示好,正是一舉兩得。
“誰能想着呢,那些個衣裳首飾,我也不過隨便弄了弄,現在竟就有人仿起來了。”陳瀅搖頭呢喃,頗感不可思議。
知實便握着嘴兒笑:“姑娘也太謙了。您是忘了尋真當初是怎麼着麼?她瞧着你那草圖眼睛都發直,何況那真人兒擺面眼前,那些夫人太太們,自然看在眼中、記在心頭。”
這話也是。
據說,最早將劇中服飾穿戴出來的,乃是宮中嬪妃。
劇中幾位女角色的胸針、髮夾、髮箍,以及荷葉邊兒領口、細紗蓬裙這類,令這些貴人格外感興趣,邵忠言道,今年宮中春宴,吳太妃便戴着新制的胸針併發夾登場,直叫滿京貴女們看直了眼。
陳瀅於是再次感嘆。
女人的消費能力,放在哪個時代皆不容小覷。
莫名地,她的腦海中,現出了一行簪花小楷:
“好戲當久傳,願卿諸事安。”
郭婉的短箋上,只此一句。
雖僅有十字,然語中深意,卻盡在言外。
這三千兩銀票,不止是韓家向陳瀅打招呼,更是郭婉在向她致意。
以這樣簡短的一句話,以如此深切的祝福,願她安好,願她的夢想無恙。
“而我又何嘗不希望着,你亦如是呢。”目注傘外雨幕,陳瀅輕聲自語。
她亦懷着同樣的願望,以同樣熱切而真摯的心,祝福着她的朋友。
願此去陽光燦爛、前程錦繡,願前行的路上不再迷茫失落、沒有黑暗掙扎,唯堅定的信念,與永不言悔的執著。
“姑娘,怕是要用飯了,先回屋好不好?”身後傳來尋真的語聲,陳瀅略略回神。
暮色自天邊涌來,雨漸成勢,瓦楞上碎珠跳濺,滴水檐下水線連綿,小院仍是幽寂,並無人來,唯苔痕映階、草色如碧。
陳瀅輕吸了一口氣。
空氣潮溼清潤,好似江南天時。
“哎呀,這雨若是下到明兒,怕就不好了吧?”尋真仰頭望天,又開始被陳漌發愁。
知實被她逗笑了,搖搖頭,將傘收攏來,上前行至陳瀅傘下,接過她掌中油傘:“姑娘,回吧,這雨下得越來越大了,老爺若知道姑娘淋雨,怕要擔心。”
陳瀅點了點頭,尋真亦舉傘上前,主僕三人踏上了遊廊。鏤空廊頂垂下細長藤條兒,她們緩步行着,聽一路雨打葉落、行一路綠影離披,轉廊繞戶,回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