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們跟他拼了

師修想了一下,堅持:“國戰在即,趙氏迫切需要智氏的支持,似乎,現在不是另尋側室的好時機……嗯,我以爲,具體事情還是看韓伯的意思,他想的比我們周全。他以爲怎麼合適,我們先接觸一下,看看那家女子是否合適?

雖然我們如此盤算……但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主上的意思。如今主上在趙氏越來越威嚴,我等若隨意做主,我怕主上發怒起來,反而會走向偏執,那我們就矯枉過正了!”

“也對”,齊策妥協:“中行姬大約在明年六月生產,智姬該在七月,我估計大戰約在明春,等一切結束後,沒準主上能立下戰功,那時的趙氏或者能得到一個卿位、大夫位,彼時地位不同,要求便有了變化,到那時間再做決定,更加穩妥。”

……

趙莊姬的落葬儀式結束後,趙武按照慣例居喪。

不過,這次居喪沒有人來關注他,國都裡的爭鬥血淋淋的,誰會關心國境最北端一個邊緣化的小領主的憂愁與快樂。所以趙武也沒有像去年一樣關起門來閉門謝客,而是正常處理公務,只是命令趙城停止了遊戲娛樂。

家臣們聚集在一起,東郭離首先彙報:“莊姬夫人去世後,留下五處莊園和兩處田產。田產方面,我以爲主上想也不要想,因爲莊姬遺留下的田產,要通過國君許可才能決定是否轉入趙氏,但我想國君不會答應的,他寧肯將這兩處田產重新收入王室,繼續作爲公主們的養身錢。

這五處莊園倒是沒問題,主上可以直接安排人接收,其中位於國都的一處莊子位置最好,它位於匠麗氏的隔壁,風景十分好,今後主上如果去了國都,就不用借住韓伯家了。”

趙武有點懶洋洋的,他無意識的點點頭,聽東郭離繼續說下去。

匠麗氏是一名大商人,他是以鍛造兵器和製造戰車起家,據說他家建造的非常美,在國都獨一無二,以至於兩代國君都喜歡去他園子裡遊玩,因爲這種關係,匠麗氏承攬了晉國70%的武器供應。莊姬夫人的院子毗鄰匠麗氏的園子,這正好說明他深受當代國君的寵愛。

稍停,東郭離繼續彙報:“莊姬夫人的一處園子在‘原’,這本是趙括的封地,不知道爲什麼,到了莊姬夫人手中;此外,夫人在揚(三郤的封地)、故都‘翼’還有兩座園子——也就‘原’地的莊園稍有價值,其餘的兩座只能做歇腳的地方,它們位於從國都來趙城的路上,我們可以順路存放一些貨物。”

趙武擺擺手:“我現在沒心思聽這些,你們去安排吧……母親……有沒有留下什麼藏書?”

齊策與東郭離相互看了一眼,東郭離回答:“我們到沒沒注意……外面對莊姬夫人的死有點議論,所以莊姬夫人的隨身物品我們都焚化了——現在這敏感時刻,我們不適合翻檢夫人的東西……”

“燒了也好”,趙武嘆息:“都燒了,一了百了。”

門外,大雪飄飄落下。

就在這個時間,晉國做好了戰爭準備:鍾離之會上,附庸國們已經商談好各自出兵的數目,並約定了各自需要履行的義務……

與此同時,楚國則親手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這根導火索是許國。

許國曾是鄭國的附庸國,最近才投奔了南方的楚國。對此,鄭國心中不服。再怎麼說,它也是類似於現代英國這樣的二流強國,自己的附庸國跑到別人那裡,鄭國當然要報復,於是它隔三差五的去許國竄竄門,天長日久後,許國受不了了,心說:惹不起,我躲得起。

於是,許國向楚國發出請求,說:你是我們的宗主,現在鄭國天天來蹂躪我們,我們已經不堪忍受,要麼你給我們重新劃一片地,我們舉國搬家——當然,這種行爲已經不叫搬家了,叫“搬國”——要麼,你允許我們投靠鄭國,從此不再侍奉你們主國了。

楚國聽到這個要求,心中大喜,立刻在南方劃出一片地,讓許國把整個國家搬過來。而許國留下的土地,則被他們用來誘惑鄭國,楚國派出使者,衝鄭國搖晃橄欖枝:趕緊賣身投靠啊,投靠我們,我們就把許國留下的土地送給你們。

當楚國派出的使者抵達鄭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年二月,這時,新的一年春耕開始了,晉國百姓緊張的搶種着糧食,因爲他們都知道,這一年,晉國是非打不可了。

趙武這時候已經安排完趙城的春耕問題,他正在與新近投靠來的家臣閒聊——當然,這位家臣也不能算新近投靠來的,因爲他是齊策陪同趙莊姬返城的時候,與葉公一起招攬到的。只是隨後趙氏家族遇到變故,趙武沒來得及與這位英國來的人才交流。

沒錯,這位是“英”國來的,但不是現代的“英吉利”,它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小國,大約位於六安附近。前幾年被楚國滅國,國中的公子公孫們四散而逃,這位公孫觸也可以被稱爲“英觸”,他先逃到了齊國,而後聽說晉國是霸主,或許抱着一絲復仇的殘念,長途跋涉趕到了晉國碰運氣,在四處碰壁後,被趙氏這個邊緣化的小家族所招攬。

英觸正在跟趙武講述他國家附近的情況,這是位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他在齊國稷下學宮混過幾天,沾染了齊國人誇誇其談的毛病,滔滔不絕的講述着:“傳聞隨君有寶珠,光潤圓滑,握在手上溫潤異常,含在嘴裡,可以令屍體不朽。據說這寶珠是一名工匠獻上的,他獻上這枚寶珠後,求隨君賞賜,隨君卻擔心世上再有第二枚同樣的寶珠,故而殺了這名工匠,以絕了世人的念頭。

楚王聽說隨侯珠的情況後,發兵攻打隨國,隨侯無法抵抗,便自殺殉國,死時將寶珠含在嘴裡埋入地下,楚王四處挖掘隨侯屍體,數年而不可得,此後,楚王疑心隨侯進入附近其他國家,於是再度發兵——我們英國也被楚王所滅。”

楚王當然找不見隨侯珠了,隨侯珠在接下來的幾千年當中成爲一個名詞,象徵着可遇不可求的寶貝,但現代人們終於找見了隨侯墓葬,挖掘出土之後才發現,所謂的隨侯珠是一個黑乎乎的玻璃球,這也是中國第一玻璃。

趙武曾經在電視上看過隨侯珠的情況,據那個節目介紹,這是一塊鋇玻璃,不同於現代所看到的無色透明的鈣鎂玻璃。當時電視上播出這個節目的時候,旁邊室友閒閒的說了一句話:“如果這是一位穿越人士製作的玻璃的話,那麼這位穿越人士又創造了一種新死法——因盜用了後代科技,製作出一塊當時難以想象的寶物,而後因獻寶而被殺。”

這句話被趙武記起,是因爲他有相同的感觸——人在春秋,囂張不得,囂張是要犧牲的。

等等,猛然間趙武想起一件事,他回身問東郭離:“我們的陶匠把上釉技術研究出來了沒有?”

東郭離苦笑了一下:“我們的陶匠只能偶爾做出釉來,時有時無,很不穩定,範匄那裡已經抱怨好幾回了。”

釉是什麼東西,它就是玻璃,塗到陶瓷上被稱爲“釉”,塗到金屬上被稱爲“琺琅”。隋珠是鋇玻璃,它的主要成分——

“我明白了,上釉主要介質是硼砂,工匠們一定用過硼砂,所以釉彩纔會時有時無……”

硼砂是中國首先發明使用的,最終由馬可波羅傳入歐洲。不過,古代中國對硼砂的叫法不一,馬可波羅把天然硼砂稱之爲“西月石”。

東郭離回答:“硼砂——是那種白色粉沙嗎?這東西是用來打磨的,青銅器鑄造出來,要用硼砂降低熔化溫度,還要用它來打磨器皿表面使之光滑……也許做模具的泥土裡混上了一點,也未可知。”

趙武馬上說:“讓工匠們試試,用硼砂混合礦物染料,而後以水溶解,塗抹到陶器胚上……”

英觸笑着拍馬屁:“人都說武子聰慧,你瞧,我跟你說‘隨珠’,你眨眼就能領悟出釉彩的成分,真令人歎爲觀止。”

中國最早有關玻璃的記載始見於《尚書·禹貢》,此書中把在冶炬青銅或煉丹時所形成類似於玉的一種副產品被稱爲“繆琳”,而《楚辭》中將玻璃稱之爲“陸離”。現代成語中所謂“光怪陸離”,說的就是玻璃。

趙武還沒來得及迴應,武鮒一溜小跑的跑了進來,緊急彙報:“春蒐令下達了,元帥命令各地準備軍賦,立即響應召集令——戰爭開始了!”

所謂“軍賦”,也就是古代人所說的“賦”。

古代的稅收分“稅、賦、徵”三種。賦的偏旁爲“武”,“賦”的含義是:納賦人自帶糧食,自己準備兵器,按政府的指示到指定地點報到,以應付官府的差役,或者參加戰爭。

因爲“賦”是專門用於軍事目的的稅,所以又被稱爲“軍賦”。另外,古代一詞多義,“賦”同時也有軍隊的意思,比如“三賦”意思爲“三軍”——周禮:天子有權擁有六支整編軍,諸侯只能擁有三個軍的編制。晉國是霸主,多一個軍的編制。

趙武嘆了口氣:“戰爭開始了……我們需要多長準備時間?”

齊策回答:“別人或許久一點,但我們從一年前就開始準備,戰車、鎧甲、武器都是現成的,無需事先準備。我們的糧草也是現成的,都按照三日一份的份量存放在我們庫裡,只等君上一聲令下,就可以分發到士兵——只是不知道主上這次打算帶誰去?”

衛敏首先跳了出來:“我藝成自公孫丁,車右的位置是我的,我保證衛護好主上的右翼。”

林虎一揮膀子跳了出來:“御戎的位置是我的,誰都別跟我爭,我力氣大,車馬陷到泥裡,我可以跳下來推車輪,甚至可以扛着整輛車走,所以御戎的位置誰也不能跟我爭。”

武鮒坐在原地,微笑的說:“趙氏武士久不上戰場了,家主代表趙氏出戰,我武鮒當然是御戎。”

武清笑了,他看着衛敏,說:“我沒有公孫丁那樣的師傅,但自問射箭的本領不下於你,車右的位置我當仁不讓。”

武連謙遜:“我不跟你們爭,我的長項既不在駕車,也不在持戈、射箭。我與武清訓練山中獵人兩年,擅長潛伏刺探消息,我帶一組人馬追隨主上,願當主上耳目。”

武士們爭的不可開交,文臣們也開始爭論,齊策首先開口:“出謀劃策我最擅長,應酬公卿我最擅長,主上出戰,我自當追隨左右,隨時爲主上分憂。”

師偃搖頭:“我主管選拔訓練趙氏武士,這是趙氏武士的戰爭,怎能沒有我?”

東郭離笑着提醒:“後勤補給缺不了我。”

師修開口:“這次要去見國君,要去與各國君主一起作戰,禮儀上我最熟悉,我應當跟在主上後面,以便隨時提醒。”

英觸輕聲說:“雖然,楚國與我有大仇,但我新來乍到,願留在領地替主上分憂,主上出戰,我保證趙城安如泰山。”

趙武擺手打斷衆人的爭論:“夫人要生了,這是我趙氏的後裔,家中必須留人,首先確定師修留下,其餘的人選,且等具體命令發佈之後再說,我們現在不知道動員的範圍有多大,且等一等。”

古代的效率並不高,準備軍賦的消息是二月下達的,到了四月,鄭國徹底倒向楚國,並派出執政子罕替楚國伐宋,被宋國的將鉏、樂懼戰敗,但勝利後的宋軍麻痹大意,又被鄭軍偷襲得手,將鉏、樂懼雙雙被鄭軍俘虜——這時,晉國的戰爭動員令下達了,動員令的內容是:盡徒羨,悉餘夫,竭賦役……

春秋軍制中,徒是正卒,羨是預備役。

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正卒與預備役都叫上,農夫、小偷-工匠、野人——無論老幼孤疾,歪鼻子斜眼,凡能拿動刀的都上陣,帶足家裡一切戰爭資源,咱,跟他拼了!

這是晉國從沒有過的緊急動員令。

過去晉國打仗,一般都是要求正卒參戰,預備役士兵則擔任後勤工作,或是留在家中防守國內,這次要求一切能戰鬥的人都到軍中報到,其動員規模前所未有。

“十萬啊”,師偃看着這份動員令,嘴脣哆嗦:“我們四軍全部出戰,每軍兩萬五千人的話,我國該有十萬參戰部隊。這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

ps:既然出了新書榜,似乎不用在乎字數了,上張圖片給大家,這是春秋戰車,似乎是防守專用的屯車(字的寫法爲“左車右屯”)。

感謝書友pandaboy以及yayayan的打賞,多謝了。

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251章 霸主的心思很難猜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199章 迅雷之下,不及掩耳第296章 鶴舞河間第327章 我心煩,不是爲了豆子第60章 罕,你家的麥子很好吃第77章 國君用什麼還賬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104章 葬禮上的刺殺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上)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72章 刺客也瘋狂_第296章 鶴舞河間第240章 爲黃金而戰第1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下)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182章 鏖戰在國都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345章 一個國家的面子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207章 吳國公子中原遊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266章 不給面子的宋國執政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321章 撐死膽大的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上)第307章 我們的職業是戰士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288章 獸兵奔涌第146章 恐怖的綿上閱兵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二百九十八 掌天下第一的龜式狩獵第九十八 掌誰敢殺我第69章 不知道該姓啥了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299章 明明是個牛人嘛第313章 今後你是我的人了第325章 無恥的底線在哪裡第266章 不給面子的宋國執政第331章 兵勢如水第181章 是何物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174章 魏氏的恐慌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287章 驅虎狼爲兵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95章 全是音樂惹的禍第311章 似乎陷入一個悖論第71章 來幾個金髮妹怎樣?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326章 咱給他挖個大坑第272章 國強民不富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324章 富裕,也是一種天罰第185章 一波三折第264章 來段鋼管舞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2章 日誌三·;我在春秋偷着樂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309章 歪嘴巫師唸錯咒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195章 全是音樂惹的禍第171章 內亂再起第135章 最屈辱的投降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223章 古典式對攻戰第341章 嚇死人不償命第125章 華麗詞藻下的血腥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169章 陽奉陰違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下)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48章 光榮的死第184章 你不知道什麼叫尊重第59章 斷後的又是我第346章 所有的委屈都值了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下)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上)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
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251章 霸主的心思很難猜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199章 迅雷之下,不及掩耳第296章 鶴舞河間第327章 我心煩,不是爲了豆子第60章 罕,你家的麥子很好吃第77章 國君用什麼還賬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104章 葬禮上的刺殺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上)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72章 刺客也瘋狂_第296章 鶴舞河間第240章 爲黃金而戰第1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下)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182章 鏖戰在國都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345章 一個國家的面子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207章 吳國公子中原遊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266章 不給面子的宋國執政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321章 撐死膽大的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上)第307章 我們的職業是戰士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288章 獸兵奔涌第146章 恐怖的綿上閱兵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二百九十八 掌天下第一的龜式狩獵第九十八 掌誰敢殺我第69章 不知道該姓啥了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299章 明明是個牛人嘛第313章 今後你是我的人了第325章 無恥的底線在哪裡第266章 不給面子的宋國執政第331章 兵勢如水第181章 是何物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174章 魏氏的恐慌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287章 驅虎狼爲兵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95章 全是音樂惹的禍第311章 似乎陷入一個悖論第71章 來幾個金髮妹怎樣?第89章 母雞太少要鬧騰第326章 咱給他挖個大坑第272章 國強民不富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324章 富裕,也是一種天罰第185章 一波三折第264章 來段鋼管舞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2章 日誌三·;我在春秋偷着樂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309章 歪嘴巫師唸錯咒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195章 全是音樂惹的禍第171章 內亂再起第135章 最屈辱的投降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223章 古典式對攻戰第341章 嚇死人不償命第125章 華麗詞藻下的血腥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169章 陽奉陰違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下)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48章 光榮的死第184章 你不知道什麼叫尊重第59章 斷後的又是我第346章 所有的委屈都值了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下)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上)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