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

“十億貫,足以將長安城建設的跟洺津中心政務區一樣。足以將關中建設的跟夏國境內各縣一樣,你說,這是幾千萬貫利息的事嗎?這是所有朝廷治下的百姓,欠我們夏國的大人情。”於秋笑着向李世民道。

歷史上的貞觀四年,李唐全國的稅收結餘還不到三百萬貫,十億貫等於李唐三百多年的收入,用三百年的積蓄建設一地,修建的多繁華都不爲過。

而金錢的量變,會直接引起質變,有了這麼多錢的投入,能一下子幫李唐渡過很多發展時遇到的陣痛,說是一步到位也不爲過。

所以,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認於秋說的有道理,放低語氣姿態道,“我要這些錢,並不只是建設長安和關中,而是要建設所有經濟特區和地方州縣,使其文化水平,基礎建設整體達到現在關中的程度,讓整個大唐遍地開花,源源不斷的爲我們提供新生力量。”

“就衝你有這樣的雄心,這些錢我也是會借給你的。不過,在此之前,你要先確定,你是否能夠合理的使用這些錢,怎樣做,才能讓其發揮最大的效果。”於秋面有正色的向李世民道。

“花錢做事情而已,我還不至於做不好吧!”李世民有些不解的看向於秋道。

“我估計你是做不好的,因爲,你還不知道,花錢也是一門大學問。”於秋笑道。

此時,馮智戴笑着接話道,“是啊!就是我們,最近也是被洺山書院出來的那位大經濟師和大會計師說的一愣一愣的,不知道以前浪費了多少資源,陛下,呵呵呵……”

他的話雖然沒有說明白,但是,屋內的一干夏國大臣們,卻都是一副我就不相信你能懂這些東西的表情。

“大經濟師?大會計師?你們書院還有這樣的學科?他們就是書院那些學習經商和算賬的人?”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向於秋道。

“可不只是經商和算賬那麼簡單,當然,跟你說深了,其實你也不懂,你只要知道,洺山書院,本屆只有一個大經濟師和一個大會計師到夏王府任職,他們的年薪,是百萬貫起步,其它的福利待遇還不算。

目前,是夏國最高一個級別的薪酬待遇,比總理,三軍司令的薪酬都高。”於秋簡單明瞭的用薪酬數字,告訴了李世民這兩個人的重要性道。

“年薪百萬貫起步?”李世民計算了一下朝廷那邊宰相的俸祿,再與這個與之有數十倍差距的數字一對比,臉上頓時出現了一臉懵逼的表情道。

“你,你們爲什麼給他們開這麼高的薪酬?”跟着李世民一起來的長孫無忌向於秋問道。

於秋笑了笑沒有答話,卻是將眼神看向了一旁的馬周。

會意的馬週迴想了一下此前得到的那些數據,向長孫無忌回道,“因爲他們兩人在上任一個月的時間裡,爲夏王府盤活了七處產業,改進了三十多條經濟制度,讓夏國每年節省至少三千萬貫開支,每年至少多賺五千萬貫利潤。你們說,他們值不值得這樣的薪酬?”

“這……夏國的產業,還需要盤活?夏國的制度,還需要改進?”長孫無忌有些發愣的道。

“當然,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完美的制度,也沒有什麼百試百靈的經營手法,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才能一直保證產業的活力,制度的效力。

就別說你們朝廷那邊了,即便是我們夏國,金錢的利用率,產業的運轉效力,經過評估,也還達不到六成,有了他們兩個,或許能達到八成。”馬周接話道,

“六成?八成?什麼意思?”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有些聽不懂,再度看向馬周問道。

馬周想了想之後,換了一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道,“比如,我們夏國借貸給朝廷十億貫。每年利息五千萬貫。也就是說,一年之內,朝廷將這些錢全部花掉,其最大利用率也只有九成五。

而如果這十億貫在花給老百姓的過程中,被各級官員貪污掉兩成,那麼,你們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的錢,就只剩下七成五了。

而如果,這七成五的錢,在採購成物資的時候,被各級經銷商,中間商賺去一成,那麼,實際上百姓們能夠得到的東西的實際價值,就只有六成五了。

而如果,這六成五的錢採購的東西,在運輸的時候有個一成的損耗,在倉儲的時候有個一成的損耗,使用的時候再浪費一些等等等等。

最終,能夠實際應用到百姓身上的,可能就只有三成五了。

據我們對朝廷那邊的錢款使用的審計情況來看,你們可能連三成五都沒有,只是在兩成到三成之間。

也就是說,陛下你給一千六百萬子民每人發一百貫錢,到他們手上,能有二十幾貫,已經是好情況了,可能很多百姓一文錢都收不到。”

有馬周把問題說的這麼明白,李世民等人自然是理解了,只是,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努力的肅清吏治,整頓內部,才只是讓金錢的使用率達到了兩三成而已,連夏國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他十分好奇的向馬周開口問道,“那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馬周想了想,再度用李世民等人能夠聽的懂的話打比喻道,“比如,關中缺糧食,朝廷使用的辦法,如非是找商人購買,在山南道價值一百萬貫的糧食,到了關中,就要花兩百,三百萬貫的價錢去買,而將糧食從山南道運送到關中,其中又會損耗掉一半,關中百姓吃同樣多的糧食,卻比山南道的百姓們多花幾倍的錢。

如果交給總經濟師來做,他絕對不是直接花錢去山南道買,而是會調配關中主要消耗糧食的羣體和行業,去山南道做產業。

其次,會用買糧食的錢,組建一個連通兩地的水運商隊,從長安帶貨到山南道,從山南道售貨,再採買糧食帶到長安,最終,不僅用一百萬貫,買來足夠多的糧食,還發展出一個,甚至是一系列可以長久盈利的產業。我這麼說,你們懂的吧!”

李世民恍然大悟的直點頭,而且,也明白過來所謂的大經濟師,做起事情來絕對不止這麼簡單,難怪,夏國要給他開一百萬貫的年薪。

而自己這些天蒐羅到的人才,距離大經濟師的能力,恐怕相去甚遠。

“那個,你看,咱們這筆借貸業務高達十億貫巨資,你借我一個大經濟師和一個大會計師,我可能就會省下好幾億貫,要不,我倍數的付他們薪酬,你把他們借給我一年,一年就好。”李世民嚥了咽口水道。

他着實料想不到,真正的人才競爭,並不是自己這些天從各個國主手中挖來的那些人,而是在頂端能夠起決定性作用的大才。

“借錢可以,借人可不行,朝廷的盤子就算再大,也沒有我們夏國的大,他們去你們那邊幫忙,可能會幫你們節省下幾億貫,但是留在我們夏國,可能會幫我們省下十幾億,甚至幾十億。”於秋向李世民搖頭道。

“呃,這……”

李世民被於秋一句話給堵了回來,不過,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將求助的眼神看向了房玄齡。

房玄齡皺着眉頭想了想,卻是將問題踢回給於秋道,“你們夏國銀行,應該不會坐視借貸出去的鉅額錢款無法收回的吧!”

於秋笑着點了點頭道,“當然,銀行會對你們的借款用途進行審計,儘量保證用出去的錢,能夠如期還回來。”

聞言,房玄齡便身向李世民拱手道,“那便妥了,陛下,您只需要看到銀行對我們借款所做的項目的審計報告就行,他們會將成本,利潤告訴我們的,咱們只需要對照他們審計出來的數據,看成本,檢查質量就成。

至於夏國的大經濟師和大會計師,咱們也不需要非要他們去朝廷擔任職務,只需要他們給我們的項目擔任顧問,時不時的給咱們支招就成,具體落實,我們自己去做就好。”

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李唐沒有招攬到夏國的頂尖人才,但是一般人才,卻是招攬到了一大堆。

以房玄齡對於洺山書院的瞭解,在這邊受過幾年教育的學生的水準都不會差,畢竟,於秋不會想要砸了洺山書院的招牌。

而這些人書院出來的學生或許沒有總覽全局的才能,但用來落實一些別人規劃出來的具體的事情,卻是能夠做到。

“房相不愧是這個世間頂尖的智者,三兩下就想到了一個借用我夏國的資源,來發展內部產業的妙計。”

於秋笑着讚了一句,李世民也是滿臉歡喜,倒是房玄齡,滿臉慚愧的道,“真正的頂尖智者,是像夏王師門先賢那樣的人,他們擁有超脫凡人的神仙思維,可以化解世間所有的難題,我在夏國待了三四年,只是學了些皮毛而已,哪裡當的起誇讚。”

衆人聞言,也是連連點頭,不過,房玄齡的話還沒有完,他看向於秋道,“既然夏王殿下師門的先賢有如此多的驚世絕學可以經濟天下,不若,請夏王殿下將這些絕學公諸於衆,讓更多有才之士能夠學習到這些有大用處的本領,好將整個天下,治理的更加井井有條,和諧富足。”

大家聽他這麼說,頓時將目光放在了於秋的身上。

“纔剛剛誇了你是頂尖智者,怎麼又馬上犯起了糊塗,洺山書院,從來沒有限制學生進學,也沒有限制你們將族中子弟送到洺山書院讀書,這些絕學,從一開始我就已經公開了。”

衆人聽到這裡,也是連連點頭。

而於秋的講話仍在繼續,道,“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學成經世的學問。所以,房相剛纔也說了,讓更多的有才之士,學到這些驚世絕學,是對這個世界好的事情。

所以,接下來,咱們洺山書院的規矩也要改一改了,不僅接受自費生和本國的考入升學生,還將接受全世界所有跟夏國使用同一個教育系統的學子的報考,只要他們的考試成績通過,被書院認爲是有才之士,便可以來洺山書院,學習這個世界最高深的學問,一應食宿學費全免。”

於秋的話音一落,屋內所有的人,頓時便對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不過,可別以爲於秋就有這麼好心,他這是變相的讓全世界的教育體系跟夏國一體。

相信,有了之前那些人才去各國執政的基礎,再加上於秋拋出來的這個誘餌,聯合執政聯盟以內的國家的教育體系,一定會很快搭建起來。

現場也只有馮智戴和馬周知道於秋的用意,這也同樣是他們心中的理想,而看到他們與大家略有差異的表情,李世民突然覺得有什麼不對,很快,他就想透了問題的所在,不過,他並沒有點破,因爲,他也認爲於秋做的是對的。

接下來,李世民又出於好奇,向於秋詢問了很多關於人造衛星方面的事情,知道於秋真的是在忙碌這些天外之事,李世民便更加心安了。

他和於秋的目標不同,所以,今後並不會是敵人,雖然他對天外的事情也好奇,但它卻更想做一個人間君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七月,於秋帶着陸軍一個師的兵力和數百名洺山書院的高材生去到了突厥薛延陀部轄地一個已經建設了半年多的地方。

這裡,於秋只是在後世的電視上見過,卻想不到,現在輪到自己親自來建設這裡了。

很快,書院各方面的人才,就被於秋分配了各方面的工作,開始積極建設和製造,而整個基地方圓很大範圍,都已經被夏國的陸軍封鎖,就連夷男,頡利和突利,也被於秋髮動起來,將整個衛星發射軌道附近的部落全部遷移。

這可是掌握了多種高級技能的於秋都沒有把握的事情,萬一發射上去的火箭掉下來砸到人,可就是一種災難了。

而爲了應對失敗,於秋讓夏國準備製造好幾個火箭的材料,而他需要在幾個火箭發射器製造好之前,將衛星製造好。

可別看他只是想先造一個小型低空衛星來試手,這裡面涉及到的東西,複雜到幾十個人分攤之後,也需要一個多月才能理清楚。

而多達數十萬個的零件,哪怕是一刻不停的製造,也不是幾個月能夠製造出來的,更加別說將這幾十萬個零件按照邏順序,安裝製造成可以正常使用運轉的衛星。

不過,衛星可以在地面反覆試驗,製造好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夏國上下期待的,只是於秋什麼時候能將衛星放到天上去,能讓大家看到所謂的電視。

第三百六十八章 嚇尿第三百八十六章 好吃的宵夜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一百六十四章 和稀泥的李淵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兩百八十七章 放開手腳幹第兩百三十五章 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錢而已?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計第三百零七章 對於書院的一撥推銷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十三章 進城前的準備第一百八十章 做駙馬?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兩百二十一章 河口縣第兩百一十二章 發展資本力量第四百零五章 放電影第七十章 準備第兩百六十八章 結下情誼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發展的思潮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屬下將領開蒙第六十七章 不好賣的豆腐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論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會第兩百五十章 新的禮儀模式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兩百五十三章 參觀金庫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兩百三十四章 組建商業同盟第兩百一十章 張喜兒的希望第兩百五十章 新的禮儀模式第三百零六章 洺山書院的教學方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四百三十二章 葦澤關一小震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五十五章 返村第一百八十七章 掐準心思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始上課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四百八十三章 給世界制定新秩序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四百五十五章 樹立形象和破滅信仰第六十章 於秋的班底成員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緊急行動第兩百七十八章 立規矩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帶優越感的微笑第一百五十八章 把事做絕第六十三章 養殖教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割第兩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護神第四百八十八章 夏軍進場第四百二十章 新年新事務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四十四章 帶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積極性第一百二十六章 討債第兩百八十七章 放開手腳幹第兩百八十章 抓細作第三百七十五章 要的是理由而已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四百零九章 飛艇鎮場第七十一章 訓練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五百零七章 搶人大戰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閹豬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做無用的炫耀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國的工業第兩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護神第兩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八十九章 開始閱兵第兩百四十七章 洺州七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銅錢買魔都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零三章 離間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第二百零三章 又來一撥送錢的第兩百五十六章 樂業安居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來
第三百六十八章 嚇尿第三百八十六章 好吃的宵夜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一百六十四章 和稀泥的李淵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兩百八十七章 放開手腳幹第兩百三十五章 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錢而已?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計第三百零七章 對於書院的一撥推銷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十三章 進城前的準備第一百八十章 做駙馬?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兩百二十一章 河口縣第兩百一十二章 發展資本力量第四百零五章 放電影第七十章 準備第兩百六十八章 結下情誼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發展的思潮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屬下將領開蒙第六十七章 不好賣的豆腐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論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待宴會第兩百五十章 新的禮儀模式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兩百五十三章 參觀金庫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兩百三十四章 組建商業同盟第兩百一十章 張喜兒的希望第兩百五十章 新的禮儀模式第三百零六章 洺山書院的教學方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四百三十二章 葦澤關一小震第兩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於都督第五十五章 返村第一百八十七章 掐準心思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三百一十一章 開始上課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四百八十三章 給世界制定新秩序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四百五十五章 樹立形象和破滅信仰第六十章 於秋的班底成員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緊急行動第兩百七十八章 立規矩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帶優越感的微笑第一百五十八章 把事做絕第六十三章 養殖教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割第兩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護神第四百八十八章 夏軍進場第四百二十章 新年新事務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四十四章 帶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積極性第一百二十六章 討債第兩百八十七章 放開手腳幹第兩百八十章 抓細作第三百七十五章 要的是理由而已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四百六十五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四百零九章 飛艇鎮場第七十一章 訓練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五百零七章 搶人大戰第三十七章 房謀杜斷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閹豬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做無用的炫耀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三娘坦白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國的工業第兩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護神第兩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八十九章 開始閱兵第兩百四十七章 洺州七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銅錢買魔都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零三章 離間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海通商第二百零三章 又來一撥送錢的第兩百五十六章 樂業安居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