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慈禧的女性智慧

科海鷹

簡介:“慈禧的女性智慧”的特點除了“思維縝密、面面俱到”之外,還包括“恰當地依靠男性”。在慈禧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的宮廷政變中,集中地體現了慈禧的女性智慧。同時,慈禧的養生美容秘訣,體現了中國古代養生理論與實踐的最高水平,這對於注重健康長壽與容貌格調的後來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前言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對於慈禧的歷史評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對此除非無法迴避本書不準備過多涉及,從本意來說我們感興趣的僅僅是慈禧的女性智慧。

人的智慧按性別來區分,主要可分爲男性智慧和女性智慧。

男性智慧和女性智慧各有特長,既對立又互補,男女組合往往是最佳組合。

男性智慧最突出的特點是思維粗放、不拘小節;女性智慧最突出的特點是思維縝密、面面俱到。

男女智慧不同的特點出自其不同的生理和社會角色,自古以來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由於男性經常要征戰拼殺,形成了大刀闊斧的風格;而女性面臨生養後代等繁瑣的事物,需要有極大的耐心並且掌握多種技巧。久而久之,男女性就形成了不同特點的智慧,並且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由於討論的對象主要是慈禧,所以我們還歸納出“慈禧的女性智慧”的特點除了“思維縝密、面面俱到”之外,還包括“恰當地依靠男性”。

關於慈禧女性智慧的更多內容,我們將在下面結合實例詳細討論。

第一篇 慈禧的權勢之路

在人的一生之中,智慧和健康永遠是最值得投資的兩個方面。但是,這兩個方面絕對不是單純依靠花錢就可以買來的。要想在智慧和健康方面進行投資,只能借鑑其他人的寶貴經驗,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修煉,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在智慧和健康方面,可以說慈禧確實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慈禧走過一條艱難曲折、驚心動魄的險途,才得以登上王朝的權力頂峰。按照清王朝的祖制,後宮女人是不能幹政的,更沒有皇太后垂簾聽政這一先例。然而,慈禧卻衝破這些阻礙,成功地在男人統治的世界裡,開出一方天地,成爲近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個實際統治者。面對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許多人不禁要問:作爲一個女人,慈禧依靠的是什麼才能君臨天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任何人都不能迴避的慈禧所特有的智慧、謀略,當然慈禧的魅力和機遇也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不過,如果沒有智慧、謀略的統領,魅力和機遇的作用也無法發揮到極致。

第一章 適應環境,多方出擊

人類只能生活在陸地上,偶爾可以坐坐船,但是不能生活在水中。由此可見,作爲一個人,只能想方設法適應環境,而不能反過來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總體而言,人類所處的環境是溫馨與和諧的。在春天裡,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萬物開始從嚴冬中復甦,希望的種子不失時機地生根發芽;到了夏天,又是花果飄香、作物茁壯成長的大好時期;輪到天高雲淡的金秋季節,男女老少都在歡天喜地的氣氛中享受豐收的喜悅;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白雪皚皚的冬季,不過在爐火旁們又可以悠閒自得地飲茶品酒、談天說地,當然也要考慮來年的規劃。不過,大自然也有發怒的時候,例如地震與海嘯還有瘟疫等等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總之,面對生存的環境,不管是好也罷,壞也罷,只能做到:或者積極適應,或者消極適應,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選擇。由此看來,適應環境是生存的第一要義;同樣,適應環境也是運用智慧的立足點與出發點。所謂“智者順勢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就是這個道理。

慈禧在適應環境方面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慈禧12歲那一年,祖父被判入獄。當時整個家族都慌了手腳,隨後生活也陷入了困境。慈禧的父親每天愁眉不展,卻想不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慈禧年齡小,又是一個女娃,大家都不願意讓慈禧知道這些事情。但慈禧決定替家人分憂,通過多方面打聽,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慈禧的祖父是受曾祖父的牽連而入獄。在慈禧的曾祖父去世以後,京城揭露了一宗戶部銀庫大量虧空的巨案,而這個案件直接牽連到了慈禧的曾祖父。當時皇帝下令嚴查,命令所有相關人員,不管是故去的還是活着的,一律要賠款。按照規定,慈禧的曾祖父應該賠銀43200兩,因爲已經故去,所以賠款減半爲21600兩。根據皇帝的命令,已經故去的人所賠銀兩,應該由其子孫代賠。所以這筆賠款就落在了慈禧的祖父頭上。由於不能按照期限賠款,慈禧的祖父被打入監獄。當時,慈禧的父親一籌莫展,而已經探明事情原委的慈禧就給父親出主意,先盡力籌措銀兩,並向親友告貸,變賣家產,想方設法把人給贖回來。慈禧的父親當時是個道臺,有很多的朋友。經過求助於許多親朋好友,又上下打點,最後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陸續湊集了九千多兩銀子,以後又勉強湊到了總數的60%,剩下的40%用田產和扣發薪俸來賠。這樣,慈禧的祖父才被放了出來。

經過這件事情,慈禧的父親常對家人說:這個女兒,可以當兒子使。

後來親屬之間就傳開了:這個女娃非常能幹。這裡,年僅12歲的慈禧就能主動適應環境,用智慧爲家庭排憂解難,實屬不易。

慈禧在這裡運用智慧使用的計謀有兩條:第一條是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第二條是三十六計中的“遠交近攻”。換句話說,一方面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以求對症下藥。另一方面,具體措施是求助於遠處和近處的親朋好友,以解救自家的燃眉之急;同時,又用未來的、也就是遠處的薪俸來填補現時的賠款。

慈禧爲什麼能夠如此早慧?這就要得益於她“興趣廣泛,多方涉獵”。

實際上,在慈禧4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先後給她請了三四個家庭教師。在這種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慈禧從小就能夠既學習滿文也學習漢文,同時對文史、詩經、繪畫等都有機會多方涉獵。她從4歲到14歲在家館學了10年。據說在6歲的時候,就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包括唐詩宋詞,都能用滿漢雙文背誦。她還對書畫非常喜愛,在8歲的時候就開始練書法,並用纖纖玉手又寫又畫。因此她被同族認爲是非常有才氣的聰明女娃。後來,慈禧又學過唱歌、下棋、彈琴等,甚至學過騎馬、射箭。此外,當年慈禧家有很多女差都會做衣服,因爲一個大的家族平常人們的穿衣都要靠這些女差,所以家裡專門有這樣一個房間是做衣服用的。慈禧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跟這些女差學習做衣服、刺繡等。每次做衣服的時候,慈禧都跟着在旁邊幫忙,並學着自己親手做一些活計。千萬不要小看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針線活,因爲通過手腦並用,可以十分有效地鍛鍊人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說一點題外的話:對於小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一定不要橫加干預,而是要順其自然,使之能夠自由自在地發揮。

慈禧的學業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儘管當時慈禧讀書很用功,但毛筆字寫得一般,長進不大,一直歪歪扭扭。漢字還好辦,看着是那麼個意思,滿文就不行了,如果不能做到橫平豎直,就不是字的形狀。慈禧的父親經常檢查慈禧的書法,直到有一天父親動怒了,拿起一把戒尺,拉過慈禧的小手就使勁地打。慈禧的小手被打腫了,幾天不能握筆,連吃飯都困難。慈禧當時非常傷心,因爲父親從來沒有打過慈禧。從此以後,慈禧就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書法。所以,慈禧的書法水平能夠不斷提高。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可以說,慈禧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後才進入皇宮的。

後人探討慈禧之所以能夠在後宮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時,歸納出三點:第一是慈禧確實漂亮;第二是慈禧具有多方面的才華;第三就是爲皇帝生了唯一的兒子。那個年代,母以子貴,不出一年,慈禧就從一般的妃子被晉封爲懿貴妃,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慈安。其中的第一點,得益於爹媽給了一張漂亮的臉蛋,再加上後天的調理與保養,所以慈禧能夠成爲一個美麗動人的女性。對於第三點,這不能不說是慈禧的命運太好了。而對於第二點,就應該歸功於慈禧多年的苦心修煉。換句話說,得益於早年多方涉獵所學到的各種各樣本領,這樣慈禧以後在宮中才能多方出擊,一步步獲得皇帝超乎尋常的寵幸。由於慈禧是後宮中唯一的滿漢雙文都有極高造詣的女人,所以皇帝在批閱奏章的時候,慈禧也時常奉命伺候在左右。她聰慧過人,耳濡目染之外加上處處留心,慈禧對政務很快就瞭然於胸,能夠協助皇帝清檢公文,代爲分類。皇帝晚年的時候,她更進一步代閱奏章,參與機要。此外,慈禧還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自己非凡的文學和繪畫才能。慈禧在宮中平時最喜歡研究攻讀古代的文學作品,並能“爲詩詞,出筆清新,非同凡響。又能爲古文辭,得大宗氣派”,慈禧“於古名家之詩文辭,能滔滔背誦,如數家珍。”又“往往爲曼聲以歌之。每當妙處,輒爲擊節稱賞,歷一二小時不止”。“退入寢宮假寐時,必隨帶能誦詩文之宮監一二人入內,爲之誦讀名家詩詞以娛之,其聲琅琅然達戶外。”“尤善書法,能做擘窠大字”。“筆力絕勁,不做一毫巾幗氣”。“不特能書,兼能爲畫。其所畫着色之花草,神采如生,不減名家”,人們皆以“文學太后”稱之。另外,慈禧也很有戲劇才能,她酷愛京劇,能編排戲詞,糾正曲誤,尤善編劇本。當年的皇帝也非常喜歡戲劇,並擅長繪畫、書法,與才貌雙全的慈禧有很多共同語言。在這方面,慈禧與楊貴妃獲寵的原因幾乎一樣。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不僅對男人如此,對女人同樣如此。後宮的女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大禍臨頭。例如,康熙暮年的時候牙齒都快要掉光了,那時候又沒有烤瓷牙,沒有假牙,只好任由嘴巴像老太太一樣往裡癟。有一天,康熙和一羣年少貌美的嬪妃在花池旁邊釣魚取樂。一個妃子好不容易釣到一隻王八,剛一舉竿,那隻王八竟然將魚鉤吐出,隨後掉到水裡逃之夭夭了。此時在一旁的皇后脫口而出:“可能是這隻王八沒有門牙了,所以咬不住鉤子。”聞聽此言,一位妃子回眸向康熙甜甜的一笑,希望給皇帝留下一個極好的印象。誰知這一賣弄風情的舉措,卻惹惱了康熙。他認爲,皇后說王八沒有門牙,是無心之語,可是妃子竟然扭頭衝着他笑,這豈不是說他康熙正是一隻沒有門牙的老王八嗎?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立即將這妃子打入冷宮。

鑑於這些往事,慈禧會採用什麼對策呢?慈禧的對策就是:“適度收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慈禧獲得皇帝的寵幸之後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處處留心,時時設防。

當肅順竟然對皇帝讓慈禧批答奏章表示嚴重關注和極爲不滿之後,慈禧不久就有所耳聞。此外,慈禧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多次建議皇帝啓用有能力的漢族。以後又多次在皇帝面前議論朝政。這些都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與警惕。面對這些不利情況,慈禧立即應對以適度收斂。從此之後,慈禧不僅在皇帝面前,而且在皇后面前,甚至在肅順等臣子面前,都擺出小心謹慎的樣子。這樣做,雖然失去了許多在皇帝面前邀功請賞的機會,但是也避免了遭受懲罰,甚至引起殺身之禍的危難。實際上,皇帝確實有過要除去慈禧的念頭。皇帝清楚地知道,只要自己還活着,就一定能夠很好地控制住慈禧。但是,一旦自己歸天而去,平時善於弄權的慈禧,必然會被尊爲皇太后,到那時還會有誰能壓服得了她呢?因此必須採取斷然措施,以免日後斷送王朝的江山社稷。

肅順堅定地支持咸豐帝除去慈禧,他極力促使咸豐帝像漢武帝處置鉤弋夫人一樣處置慈禧。鉤弋夫人是漢武帝的寵姬,漢昭帝弗陵的母親。弗陵在少年時代,因爲體格健壯,聰明賢慧,漢武帝對他非常喜愛,並打算將皇位傳給他。但是考慮到弗陵年少無知,勢單力薄,而其母親鉤弋夫人年輕而精力充沛,漢武帝擔心在他死後鉤弋夫人如呂后一樣將弗陵視爲傀儡,自己專權,所以對於是否立弗陵爲皇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猶豫不決。而一旦確定要立弗陵爲皇嗣之後,漢武帝就決定“立子殺母”。一天,漢武帝無事生非,雞蛋裡挑骨頭,對鉤弋夫人大聲呵斥。鉤弋夫人連忙叩頭“謝罪”也無濟於事,漢武帝聲色俱厲地令左右將鉤弋夫人帶走。鉤弋夫人感到莫名其妙,她用力回頭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漢武帝,一方面希望得到寬恕,一方面也在尋找漢武帝這一超乎尋常舉措的答案。漢武帝狠下心來對她說:快走,你不能活下去了!隨後,鉤弋夫人被賜死。事情過後,漢武帝問左右:外界如何看待賜死鉤弋夫人的事情?左右如實回報:許多人都難以理解,既然立她的兒子爲皇嗣,又何必殺了皇嗣的母親?漢武帝長嘆一聲說:這裡的奧妙哪裡是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知曉的。以往一些朝代之所以出現動盪,多半是因爲主少母壯!野心勃勃的母親趁機主政,爲所欲爲,根本無法禁止。難道你們沒有聽說過高祖劉邦死了以後,呂后專權,遺患無窮嗎?前車之鑑,爲了去掉母后專權的隱患,所以要殺了鉤弋夫人。

當年,慈禧可能成爲又一個鉤弋夫人。幸虧,皇帝還聽到了反對的聲音。據說,皇帝曾經向皇后表示,慈禧爲人機詐,對慈禧不可不防。他並向皇后授以應對之策。但因皇后爲人忠厚,再加上與慈禧的關係確實不錯,因此對慈禧不忍下手,在皇后的庇護下,慈禧終於有驚無險。另外,皇帝在北京時也曾向恭親王奕表示過除掉慈禧的想法,當時奕答對說:慈禧誕育皇子有功,希望皇帝網開一面。聽了恭親王奕的勸解,皇帝也改變了廢黜之意。

這裡,慈禧不僅是毫髮無損,而且越發得勢。與慈禧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此期間另外兩位麗人玟貴人和徐佳氏,卻先後遭受重創。玟貴人入宮後初封爲常在。因爲她頗有姿色,所以不久就晉升爲玟貴人。後來由於說話辦事出現差錯,皇帝極爲惱怒,下令把她降爲常在。二十多天過去以後,皇帝仍然怒氣未消,竟然又下令把她再降兩級。而徐佳氏也因爲得罪了皇帝在一個月內連降三級,由主子一直降爲奴婢,但她表面上又不敢表現出怨恨和悲傷,只能在夜間以淚洗面。當然,慈禧絕對不會僅僅滿足於“適度收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果是這樣,那將只能如絕大多數後宮佳麗一樣,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

慈禧確實不甘心平庸。慈禧在保住自己地位的同時,或者說從一進宮開始,就處心積慮地“推銷自我,穩紮穩打,步步登高”。

無論是在宮中,還是在朝中,慈禧在運用智慧來推銷自己方面,確實是技高一籌。

慈禧在宮中如何推銷自己?首先是在宮中明着推銷自己。後宮的美女如雲,大家都想用“美人計”來求得寵幸,然而要想接近皇帝談何容易?慈禧的絕招是唱歌,歌聲一下子拉近了慈禧與皇帝的距離。由於慈禧的父親曾經任職於南方,所以慈禧自然而然也就善於吟唱許多南方小曲,特別是江浙一帶流行的歌曲,慈禧都能夠聲情並茂地演唱。因此慈禧一旦被選入宮內,立即放開歌喉,在圓明園的桐陰深處盡情歡唱。當時皇帝經常攜妃嬪在園中游樂,由於歌聲所能達到的範圍極廣,而皇帝對此天籟之音又暗暗稱奇,所以慈禧必定能夠有機會獲得皇帝的召見,而皇帝一見姿容秀麗的慈禧,必然會被深深吸引。因此慈禧以歌聲推銷自己,或遲或早總能成功。此處慈禧使用的可不是一般的“美人計”呀!

實際上,慈禧使用的計謀是“增效美人計”和“守株待兔”或“廣種精收,有棗沒棗三杆子”。由於慈禧不但貌美,再加上與衆不同的好嗓子,令慈禧更具魅力,比一般的美女強,所以慈禧這裡是“增效美人計”。另外慈禧經常唱,不管皇帝來不來都唱,這顯然就是“守株待兔”或“廣種精收,有棗沒棗三杆子”。

注意,這裡是“廣種精收”,而不是“廣種薄收”。如果是“薄收”,那就不是慈禧了。

另外,慈禧在宮中暗中推銷自己的方式,也是非同尋常。

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一些人多次提到:慈禧爲皇帝所生的唯一的寶貝兒子,自幼就對生母慈禧不夠親近,但是對皇后卻異常親近。這件事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不放,藉機大做文章,甚至用來對慈禧進行人身攻擊。然而明智的人卻認爲,這件事不能作爲攻擊慈禧的口實。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首先,皇后天性溫厚,然而皇后膝下沒有子女,另外也不排除她要考慮自己的後路,因此常常以中宮皇后的身份關心皇子的成長;再加上她不識漢字,而慈禧識漢字並且經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所以皇后與皇子在一起的時間比慈禧與皇子在一起的時間還要多,這當然就有助於培養感情。其次,皇后不可能會訓斥皇子,但是慈禧不同,作爲一個強勢女人,對兒子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因此除了慈愛的一面之外,還有嚴厲訓斥的一面,這樣皇子必然對皇后更親近。至於第三個原因,那就是這裡要討論的慈禧的智慧。換句話說,慈禧在這件事上有意無意地推銷自己寬厚仁愛的一面。顯然,宮中的許多人從這件事上都可以看出慈禧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女人,否則她不會允許其他的女人與自己的兒子如此親近,至少也會設置一些障礙。再者,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不能生育的皇后對別人生下的皇子下毒手的先例,然而慈禧對皇后與自己的兒子經常接觸並不設防。這樣,無形中就更拉近了與皇后的距離,日久天長便獲得皇后異乎尋常的好感,並且在關鍵時刻得到皇后的保護。與此同時,慈禧與皇后的關係如此密切,也會使皇帝對慈禧刮目相看。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慈禧的做法可謂一箭雙鵰甚至一箭多雕。

慈禧在朝中也確實費了一番功夫推銷自己的施政方略。首先是在朝中明着推銷自己的施政方略。在這方面,慈禧懂得該出手時就出手,所以這方面的實例很多,因此也就無需贅言。

慈禧在朝中暗中推銷自己的施政方略的方式方法也是獨具特色。

慈禧在支持洋務運動時,對反對派實施“請君入甕”的絕招。由於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奕等人搞的洋務運動是王朝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對此慈禧在開始時也是持懷疑態度的。然而,在經過英法虎狼聯軍攻佔北京的浩劫後,慈禧也看到了這些猛獸的厲害。既然搞洋務運動能夠吸收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有利於富國強兵、抵禦外侮,所以慈禧轉而支持洋務運動。這樣,一場大規模地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學習西方文化的運動在國內迅速展開,如安慶軍械所、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製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等新式企業,都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另外,購買外國的洋槍洋炮和軍艦、建立外語學校和翻譯館、送學生出國留學等,也都逐漸施行。但是,相當多的封建官僚和舊秩序的衛道士面對這場鉅變卻使出渾身解數加以反對。當醞釀成立京師同文館時他們就瘋狂地跳了出來。京師同文館當時主要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英才爲目的,這與傳統的儒家學院大不相同,由此也遭到那些守舊派的強烈反對。奕甚至得了一個“鬼子六”的綽號。奕排行老六,又常與洋鬼子打交道,故得此名。在封建衛道士們的眼中,設立同文館是在“以末求本,以夷變夏”,簡直多此一舉,純粹胡鬧。當時反對聲最爲激烈的大學士倭仁,公然上奏說天文算學這些東西沒什麼用處,反是西方鬼子充當教習危害甚大。倭仁當時發表了一句名言,叫喊:“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心術不在技藝。”以他的帝師地位和儒學聲望,加上貌似有理且文采飛揚的兩句話,立刻被那些守舊派奉爲法寶,到處宣揚,弄得洋務派幾乎招架不住。不過,倭仁的奏摺裡也有漏洞,而且被恭親王奕給抓住了。倭仁在折中說:如以天文算學必須講習,博採旁徵,我國中必有精其術者,何必求教於外國。對此,奕立即對倭仁說,既然你認爲不必師事外國,想必自己有這樣的英才推薦。於是奕上奏給慈禧,讓倭仁保薦精於西學的本土教師,並請倭仁來主持同文館。當時站在洋務派一邊的慈禧,爲了殺一殺守舊派的威風,也有意採用“請君入甕”的做法,於是果真下令倭仁來主持設立同文館。然而倭仁身爲理學大師,根本對洋務運動就是一竅不通,又哪有什麼英才可以推薦呢?當時翁同龢在日記裡記述了倭仁的窘迫尷尬境地,說倭仁被委任籌辦京師同文館後,根本無計可施。第二天他就去辭職,但未獲批准;過了兩天,倭仁又去辭職,仍未被批准,於是他去找奕,兩人談了幾句就翻臉了,倭仁幾至拂衣而起;由於屢次辭職不能,倭仁在給小皇帝上課的時候急得老淚縱橫,把小皇帝驚得目瞪口呆;又過了幾天,倭仁又施以苦肉計,演出了從馬上摔了下來的把戲,這才脫下這一身官服,並有如釋重擔的感覺。兩年後,同文館聘用一位外國人爲總教習,在之後的幾年裡,又邀請了一些外國專家來華任教,並逐步開設了算學、化學、萬國公法、醫學生理、天文、物理、外國史地等課程,令國人大開眼界。由此,同文館終於成爲王朝第一所綜合性的教育機構,並培養了一大批翻譯英才、外交英才和科技英才等。當然,慈禧在這個過程中確實也是功不可沒的。